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下面就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有一天甲乙丙三位蓮友要到丁的家共修,丁想到 他們三個人遠道而來,就事先沖泡了家中最好的茶葉,又擔心他們肚子餓,炒了一盤自己 種的花生,炒得香噴噴的準備要請客。其中甲這位蓮友是老人家,他一坐下來看到丁端出 茶和花生就皺著眉頭說:“我沒有牙齒不能吃花生,我胃也不好不想喝茶。”乙是一位年 輕人他趕緊說:“我不口渴啦,你不用忙啦,我很怕吃花生,怕臉上會長青春豆,你不要 請我吃花生。”丙一看到丁所做的,就合掌向丁行禮說:“阿彌陀佛!真感謝你慈悲,事 先就辛苦為我們炒了這麼香的花生。花生代表花開見佛悟無生,你花生炒得真漂亮,連一 粒都沒焦黑,可見你炒的時候非常專注用心;你好意的茶就像八功德水,我們快來供養佛 、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一人喝一杯,同向西方飛,我們吃了會很有力氣念佛 ,同生極樂國,永遠歡喜度眾生。”丙講完就笑瞇瞇開始吃起來。像這樣的例子,在日常 生活中俯拾皆是。提這些瑣碎的事做什麼呢?就是要來作借鏡,檢討菩提心,檢討自己的 起心動念和言談行為是隨順或違反菩提門。   首先我們以例子中的甲來做借鏡檢討。甲一看到茶和花生不合他的意就把阿彌陀佛丟 一邊兒去,他的心只想到自己沒牙齒又胃不好,身表現出來的是緊皺著眉頭、不高興的臉 色,口又說出只顧自己的話,一點都沒有體會到丁那方面的好意和辛苦。而且他只想到自 己愛與不愛,沒有體諒別人的好心好意,這就是尊重自己勝過尊重別人,依照祖師教我們 的方式來檢討,像甲這樣心念一動、話一出口就違反菩提門,等於是一出門方向就錯了。 假如我們有像甲這種情形,就要特別注意改進。   接著再用乙作個借鏡來檢討。乙說:“我不口渴啦,你不用忙了。”這是常可聽到的 客氣話。但是我們必須了解,如果丁還沒有泡茶,我們不忍心他太忙碌辛苦,是可以這樣 說的,如果他已經泡好了再這樣說,就是沒有體諒他的好意,而只有想到自己的立場,意 思變成——我又不會口渴,你泡茶只是白忙一場,毫無必要。這也是沒有尊重別人,大家 將心比心,換個立場看看,如果是自己事先就好意準備老半天要請客,客人卻這樣說又不 肯吃,我們心裡會有什麼感受呢?另外,乙又說“我怕吃花生臉上會長豆子”,就叫丁不 要勸他吃,這樣的表現也是只想到自己的身心——怕長豆子、怕臉不好看,並沒有體會別 人的身心為我們所付出的辛苦,也沒有體諒人家不忍心我們挨餓的好意。所以乙的話也只 是注重自己,完全沒有想到恭敬、供養他身心。依照祖師教我們的原則來檢討,又是一樁 違反菩提門的事。假如我們日常生活都是用這種心態待人處事,那念佛就只是口念,心和 佛是不相應的。修行人若用這種心、說這種話,就是走錯方向、越偏越遠。大家都知道會 發出綠豆芽的一定是綠豆,如果用一堆小麥殼想要發出綠豆芽是不可能的,倘若平常種的 都是違反菩提的因,卻想求得無上菩提的果,那也是絕對不可能的。不要小看平常的每一 件小事,每一件事當中的用心、言語、行為都是我們的因,對未來的果報都有影響,也都 關係著會不會往生西方、會不會成佛。   接著再以丁作為借鏡檢討自己。丁,他的發心是要恭敬供養他人,也真不惜成本又賣 力,用心炒花生、又泡上等的好茶,這應該是比較隨順菩提門的。但是他沒有事先了解朋 友的需要,到底什麼才適合,他沒想到,老人家沒牙齒嚼不動花生,也不了解朋友是不是 都適合喝茶,其實花生隨時可以磨碎搗成粉,茶葉也可以換成白開水或果汁,只要有一份 柔軟的體貼,隨時都可以變通。但丁沒有預先用智慧了解對方的狀況。我們說過,菩提心 是智慧、慈悲和願力結合的心,缺乏智慧就不夠圓滿,雖然原本是好意,也有願力,又費 力地做出來,結果卻有人因無法受用而皺眉頭,若要勉強人家受用,可能又令人難受而不 合慈悲拔苦予樂的本意。丁因為沒有先恭敬、了解別人,只依照自己的心意去做,結果就 無法真正供養他人的身和心,而不能完全順菩提門。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1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6121291.A.BE3.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07/06 15:51
s8402019: 南無阿彌陀佛 07/06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