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根據《略論》來說明修習菩提心的方法。修習,就是修改和練習。為什麼要修 改又練習呢?因為我們凡夫起心動念時常都不符合菩提心,常會起自私、我執的念頭。假 如一發現起了不相應的心,就必須趕緊修改,並且用功地練習,發起和菩提心相應的心念 ,這樣叫作“修習菩提心”。修習菩提心的方法有兩大類。第一類是用七重因果的方法, 七重因果,下面我們會一一解釋。第二類是用自他相換的方法,也就是將自己和對方的角 色互相交換來體會的方法。   先講第一類七重因果法。七重因果,是宗喀巴根據西藏阿提沙尊者所傳授的。阿提沙 ,大家可能比較生疏,他是西藏方面的祖師。阿提沙,“阿”是阿彌陀佛的阿,“提”是 菩提的提,“沙”是恆河沙的沙。“阿提沙”也有另外一種翻譯,叫“阿底峽”,“阿” 一樣,“底”是徹底的底,“峽”是台灣海峽的峽。我們要說的七重因果,就是宗喀巴根 據阿提沙尊者的教義所傳授下來的。再講發菩提心的第二類方法:自他相換法。這是照寂 天菩薩所說的。寂天菩薩的“寂”,是圓寂的寂,“天”是天空的天。寂天菩薩是印度七 、八世紀時候的論師。他曾做過《寂菩提行論》,在中國的翻譯本,叫作《菩提行經》, “行”就是實行的行。   以下先簡單介紹發菩提心七重因果的順序和修法。我們必須注意,在修七重因果之前 ,先要練習修平等心。先修平等心再修七重因果,才會成功。平常,我們對待眾生都有不 平等的心。對喜歡的人就比較好、比較關心,對不喜歡的人就不可能有多好,這就是不平 等的心。一般,對自己覺得親密又重要的人常會生起貪愛的心,總希望他們也能多尊重我 、多關心我,這就是“貪”,又希望他們要如我的意,這也是一種貪心。   舉例來說,有些太太明明很在乎先生對她的態度,又偏不肯主動先向先生打招呼,卻 期待著先生先來招呼她,這就是貪愛對方尊重的貪心和傲慢心。她以為這樣才能表示自己 在對方心目中很重要,其實這只是表示自己驕慢心很重、不懂禮貌而已,也表示自己缺少 這份先去恭敬別人的美德,而且又被貪心的烏雲遮住了。假如有這種心態,就會遮住佛性 的智慧之光,也障礙自己的福報。有這種心,對別人的影響或許不大,但是自己一定會吃 虧,我們要特別留意檢討。   再比如說,有些人口說要學佛,卻時常掉入世俗情感的深淵,往往都會計較師父對某 某人比較好、比較器重,對我比較不好、比較不器重。這都是在培養自己的貪心,貪愛得 到師父的器重,這根本不是在學佛。像這樣的心態是在貪求別人對自己好、貪求被器重, 這是準備要輪迴,哪裡是在學佛、修行呢?我們要了解,起貪心等於是發射往餓鬼道去的 電波,如果貪得到,也是輪迴去做鬼而已;如果貪不到,常又起嗔恨和埋怨的心,結果, 反而把親人變成冤家。比方說,別人家的孩子聯考沒有考上,你根本就不會動心,也不會 責怪他、埋怨他;但是如果是你自己的孩子聯考沒考上,你可能就會覺得很沒面子,就會 怪他、怨他。這就是由“親”而生出嗔恨的心,這就是不平等的心。我們時常會聽說“怨 親債主”,“怨”時常是由“親”而來的,不親的人就如火車站的一群人,我們和他們沒 有親戚關係、沒有機會相處,也就沒有因緣起埋怨的心。如果我們心中分有“親”和“怨 ”,都是不平等的心。發菩提心,首先就要掃除內心對親人生貪愛、對不滿的人生嗔恨, 種種的垃圾。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1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6886891.A.6AB.html
a0952916353: 阿密陀佛 07/15 07:48
dakudai: 阿彌陀佛! 07/15 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