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現在學校多,從幼兒園到大學,沒有聽說哪個學校教學生孝順父母,現在不講了。教 學生友愛兄弟,教學生落實仁義禮智信,這種教育沒有了。所以現在學校學生,大學生出 來,能做事不會做人。結果怎麼樣?企業老闆都不願意僱用他,他大學畢業就失業了。這 是現在的社會問題,古時候沒有。古時候教育跟現在是相反的,古時候教育第一個是教你 做人,人都不會做還能做事嗎?所以先學做人,後學做事。現在教育顛倒了,只教做事, 不教做人,這就造成社會的混亂,造成地球上的災變。現在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有少 部分人覺悟,覺醒了,這怎麼辦?雖然覺悟了,沒有辦法,不知道怎麼辦好。   湯恩比博士雖然建議中國人有辦法,他在一九七0年代在訪問日本的時候談到,「要 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就是現在,現在二十一世紀,「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 佛法」。這是他開出個藥方,但是沒有人相信,他是英國人,連英國人也不相信。我兩次 訪問倫敦,專門去訪問英國的漢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跟倫敦大學。我跟他們的漢學系 的學生、教授們交流,我就提出這個問題,是你們英國人,世界聞名的歷史哲學家,他說 的兩句話,你們贊不贊成?沒有一個贊成,都不說話,對著我笑。我反過來問他,我說, 難道湯恩比博士的話講錯了嗎?他們還是對我笑,一句話不說。逼著我再讚歎他們幾句, 說你們真聰明,既不贊成也不反對,是不是這個態度?大家就笑開了,既不贊成也不反對 。為什麼不贊成?有懷疑,這個懷疑我說我能夠體會到,我能了解。他說中國東西這麼好 ,孔孟學說、大乘佛法,為什麼中國人不要了?我說我要是英國人我也值得懷疑,為什麼 中國人不要?中國人要學我們的,要學西洋的,自己東西他不要了。不敢反對,是他的名 氣太大、聲望太高了,不敢反對,反對怕別人批評你。是不是這種心態?這個對了。   然後我跟他說,如果你們把這個問題來問我,我說我回答的,湯恩比博士說得一點都 不錯,完全正確。至於中國人為什麼不要了?那是近代史,中國人不要了,把這個東西丟 掉,也不過就是一百二、三十年而已,一百五十年以前的中國人沒有放棄,要,他天天真 學。不過是最近這一百二、三十年的事情,這個要真正懂得中國近代歷史你就明白了。對 於中國文化歷史了解得深,湯恩比博士是第一人,在中國都找不到。他對於中國有信心, 雖然中國人現在不要了,中國人吃苦頭,苦頭吃夠了會想到老祖宗。為什麼?畢竟是有五 千年的文化歷史,他的根太深了,一時的錯誤他會回頭。所以把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 ,將來這個世界永續安定和平的希望全寄託在中國人身上。   我們也感到納悶,為這樁事情也很擔心,這幾十年我們常常放在心上,想著怎麼辦。 現在看到一線光明了,看到中國出現習主席,我看他的做法,看他在歐洲訪問的幾十場的 講演,每一場都提到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湯恩比要是活著聽到,可開心了,夢想兌現了。 我們在民間,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我們的文化瑰寶,典籍要保存下去,這就是《四庫 全書》。這個東西失傳了,完了,那真的沒辦法。典籍現在翻印了,《四庫全書》有幾百 套了,應該有四、五百套,不會失傳了,可是誰能夠去讀?誰能夠來給我們講解?這個問 題出現在面前。所以我們就想著,歐洲有漢學院,亞洲沒有,我們要辦漢學院培養老師, 能夠讀《四庫全書》的老師,要培養這種人。他們培養出來之後,請他們出來講。講什麼 ?救急,現在社會迫切需要的,真正救國家、救世界的,唐太宗編的《群書治要》。如果 能培養幾十個老師,真正搞通了、搞明白了,講清楚、講透徹,讓人人都接受這個教育, 湯恩比的願望達到了,確實能夠化解所有衝突,帶給社會永續安定和諧。這樁事情我相信 很快就能實現。   前幾年我得到這部書,《群書治要》、《國學治要》,這兩部書我得到了如獲至寶, 為什麼?中國有救了,世界有救了。沒有這兩部書,《四庫全書》那麼大的分量,從哪裡 下手?這是大問題。《治要》找到了我覺得那是祖宗保佑,這個書失傳了。民國初年,商 務印書館印過兩版,分量應該不多,因為知道這個書的人很少,在中國失傳一千年,被日 本人帶走了。嘉慶做皇帝,日本對中國皇上送禮,就是進貢,裡面有這套書。但是那個時 候送到中國來,中國人不重視,什麼原因?康熙、雍正、乾隆是清朝的盛世,那個盛況超 過貞觀,所以對唐太宗並不重視。到清朝亡國,民國初年一些學者發現了,這是一部好東 西,照日本的版本原版印過一次,以後《國學叢書》裡頭鉛字排版印過一次,大概分量都 是一千本。   所以這一百年當中,中國社會的戰亂,這些東西都消失了。我找了二、三年,沒有消 息,講經的時候說出來,沒想到聽眾替我找到了。我一收到這個書,翻一翻,這個本子還 沒有人看過,沒有折疊的痕跡。紙很脆了,一百年了,紙很脆,再不翻新,翻的時候紙會 破掉,字好,一個字都沒有傷到。趕緊翻印,印一萬套,分送給全世界大學圖書館、國家 圖書館去收藏,這書就不會再失傳,這個書真正能救全世界。   這都是講的大乘,真能幫助眾生消滅大苦,與大利益事,給與這一個時代的人,全世 界的人,最大利益,故名為大又觀世音、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這些諸大 士之所乘,故名大乘。這幾位菩薩都是中國人心目當中最尊敬的,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大 勢至菩薩接引我們、幫助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彌勒菩薩教我們以平等心、以慈悲心待 人接物,他們都是大乘。「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尤其是《大乘無 量壽經》,這部經確確實實能盡一切諸法,一切諸法是一切諸佛所說之法,全在這部經裡 頭。能盡一切諸法的邊際,能盡一切諸法的底源,這就是把說盡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 來所說的法,都不出《大乘無量壽經》。換句話說,《大乘無量壽經》這部經,圓圓滿滿 包含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法,都在這一部裡頭。學這一部,就是把世尊四十 九年一切法學盡,統在裡面了,同時也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之法也學盡了。這個法多 殊勝!   所以我在晚年,真正覺悟,真正明白了,再不走冤枉路,《華嚴》也放下了。這個經 包含《華嚴》,《華嚴》跟這個經是同部,古大德所說的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 小本《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大本《阿彌陀經》,一而三, 三而一。今天的時節因緣我們感覺到時間不多,要趕快,不能耽誤,直截了當我們取這部 經,代替《華嚴》、《法華》、諸大乘經論。   我們再看下面,「又如般若經中,佛自說摩訶衍義無量無邊」,釋迦牟尼自己說的, 摩訶衍就是大乘,大乘教義沒有數量、沒有邊際,所以稱為大,「以是因緣故名為大」。 又《寶積經》上說:「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彼乘名為大乘。」《寶積》是個大單 元,在這個大單元裡面,佛也曾經說過《無量壽經》。所以這十二種譯本裡頭有《大寶積 經.無量壽如來會》這一會,唐朝時候翻譯的。說到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這叫大 乘。   「以上經論明大乘者,唯如來與大菩薩能乘」,專門指大菩薩。大菩薩是什麼地位? 明心見性,就是大乘教上常講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才算是 大菩薩。他們在哪裡修行?一般都在華藏世界,《華嚴經》上所說,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 (法身如來)、盧舍那佛(報身如來),他們在那裡修,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修 淨土法門的,他們到極樂世界,也是在實報莊嚴土。但是極樂世界特別,特別在哪裡?極 樂世界是平等世界。十方諸佛世界都不平等,好像現在學校讀書分班的,小乘跟小乘在一 起,大乘跟大乘在一起,學華嚴的跟華嚴在一起,學法華的跟法華在一起,它是有等級的 ,極樂世界沒有。   那經上有說,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有,名字上有,實際上沒有。為什麼實際上 沒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文裡頭有宣布,十方世界念佛求往生的人,到達極樂世界之後 ,都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一願可不得了!這一願什麼?沒 有證得阿惟越致的,統統提升到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什麼?就是法身菩薩,明心見性。 這不是他自己修行功夫到這個境界,不是的,阿彌陀佛加持他。加持是真加持得上,不是 假的,他就真正有阿惟越致菩薩的智慧、神通、道力,他真起作用。   所以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你看頭一個,阿彌陀佛設想得非常周到。我們這個世界, 人身相不平等,有人長得好,有人長得差一點,有人身體強壯,有人身體衰弱,有個高的 ,有個矮的,這什麼?這不公平。身體健康、相貌好的容易起傲慢,不好的他有自卑感, 這不是叫人生煩惱嗎?所以阿彌陀佛第一個願,四十八願第五願,就是凡是往生西方極樂 世界的人,身體相好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阿彌陀佛是什麼樣子,你也是什麼樣子。真平 等,相貌是一樣的,身高是一樣的,相好是一樣的,智慧是一樣的,神通是一樣的,樣樣 享受都是一樣。這是除了極樂世界之外,任何一個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我們要相信阿彌 陀佛沒有妄語,阿彌陀佛說話算話,不欺騙我們。什麼世界都不是平等的,只有阿彌陀佛 平等,阿彌陀佛是以他為標準,十方世界是以每個人修行功夫、造業善惡為標準,那就不 平等了。   所以此地的大乘也不是一般大乘經上所說的大乘,它有特別的味道在裡頭,「諸佛如 來之所行」,這個大乘。「又此大者,當體得名,常遍為義」。這解釋這個大字,是極樂 世界當體之名,極樂世界大,大到什麼程度?下面這幾句給我們說明了,常遍為義,常是 沒有生滅,這叫常,有生有滅叫無常,不生不滅。遍是周遍法界,佛經上常說遍法界虛空 界,極樂世界多大?遍法界虛空界。一點都不錯,它是法性土,這就是它不一樣的地方, 不但它的實報莊嚴土是法性土,它的方便有餘土也是法性土,它的凡聖同居土還是法性土 。換句話說,極樂世界只有法性沒有阿賴耶,八識沒有,雖有四土之名,這個名跟十方世 界名一樣,實際全是法性身、法性土。往生到極樂世界乘著蓮花去的,蓮花就是阿彌陀佛 加持的,你坐在蓮花裡面,時間很短就到極樂世界,在蓮花裡面轉八識成四智。當你坐上 蓮花就把八識放下了,四智菩提就出現了,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 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識沒有了,識是生滅的;性,性是不生不滅 。所以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那個相跟阿彌陀佛的相完全一樣。   我們背後這是極樂世界變相圖,畫畫的人把阿彌陀佛的像特別畫大一點,其實不是的 ,阿彌陀佛跟每個往生的人相都一樣。這是人畫的,特別對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的恭敬 ,把他們三位畫得大一點,要知道實際上是平等的。到那個地方得的身是法性身,居住的 環境是法性土,雖有四土,平等。所以到那個地方,像經上所說的,觀音、勢至、文殊、 普賢、彌勒菩薩,這些都是等覺菩薩,你都看到,都在一起,時時刻刻都見面。不像十方 世界,十方世界有隔別,不是同一個階層看不見。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在一起,生 活在一起,聽經在一起,學習在一起,進步快。煩惱習氣在那個環境裡頭自然就消失了, 為什麼?生不起來,沒有生煩惱的環境。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不必要刻意去斷煩惱、 去學法門,都不需要刻意。   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化身無量無邊,去幹什麼?去接引十方世界念佛往生淨土的人,佛 的化身去接。極樂世界每個菩薩,就是每個人,到極樂世界都是菩薩,他們也化身無量無 邊,他化身幹什麼?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去,去供佛、去聞法。你就知道,到極樂世界 去學佛法,誰教你?諸佛如來教我。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親自教我,在十方諸佛剎土, 你都能夠有能力去見佛,佛親自教你。極樂世界學習一天,我們這個世界學無量劫都比不 上,你就曉得極樂世界成就多殊勝!這能不去嗎?去很容易,不麻煩,只要自己真信,記 住,不能有絲毫懷疑;真正發願,我這一生沒有別的想法,就想見阿彌陀佛,就想跟阿彌 陀佛學習,要有這種懇切的願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要想回到這個世間來很容易,到極 樂世界之後再回來。再回來是菩薩身分,再回來你是法性身,你跟諸佛一樣,這些眾生應 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他想聽什麼佛法,你就給他講什麼法。佛現身沒有一定的身 ,佛說法也無有定法,來現身,就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所說的三十二應,應以什 麼身得度現什麼身,真自在。   所以這個大,大是讚歎、讚美,常遍為義。下面給我們說明什麼是常、什麼是遍。體無邊涯」,中國古人講的大而無外,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要發心,發什麼心?真心。真 心多大?沒有邊際。真心就是自性本體,佛經上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量小 的人不能往生,往生極樂世界心量一定要大,度眾生要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不 是我這一個地區,不是我這一個國家、一個地球,不是的,全宇宙裡頭所有星球裡的眾生 我統統要度他,要發這個大心「絕諸對待」,對待就是相對,相對這個念頭要斷掉,沒 有相對的,有對待就不平等,沒有對待就平等了,這在日常生活當中要修。一定要曉得, 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沒有對待,沒有你跟我,是一體,整個宇宙 跟我是一體。「橫該十方,豎通三世」,橫是講的空間,十方是一體,豎是講時間,過去 、現在、未來也是一體,十方三世是一體,沒有分別。「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有一法 先之」,這就是自性,有沒有在自性之先的?沒有。「唯此先於諸法」,只有自性是先於 諸法,為什麼?它能生諸法,諸法是它所生。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是大的意思。   如傅大士偈言:「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這兩句話說的是什麼?說的是自性。 有一個物,它先於天地,為什麼?它能生天地、能生萬法,它沒有形狀。自性不是物質現 象,也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三種現象都沒有,但是它能生這三種現象。這個 地方用了一個有、一個無,這兩個字用得好,有、無在此地是一個意思,有不能執著,無 當然也不能執著。有是什麼?有自性,自性非物質、非精神、非自然,你看不到它,你聽 不到它,你摸不到它,這是能生的本體,自性。它沒有形狀,它是清淨寂滅的,它能生天 地、能生萬物。所以,這兩句話是形容自性本體。「故強名為大」,不得已勉強用一個字 來代表它,就用大字。「如《涅槃經》云:所言大者,名之為常」。為什麼說它大?只有 它不生不滅,永恆存在,它不變不易,它沒有改變,不會變易,永恆的,這叫常。「又云 :所言大者,其性廣博,猶如虛空」,這都是經上形容大這些文字。   「今此經中大乘二字」,正是比喻「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宗第一義諦」 。淨土宗修行證果,理是什麼?道理,道理就是這兩句話,淨宗之所依,「是心是佛,是 心作佛」。心本來是佛,迷了變成凡夫,現在我們返迷歸覺,就作佛了。只要把迷放下, 覺就現前,不要再去找覺,找覺就又迷了,只要放下迷惑,那就是覺。明暗是一體兩面, 有明,暗就沒有了,有暗,明就沒有了。佛是明的這一面,迷是暗的那一面,只要放下暗 ,明自然就現了,不要再去找明。所以說放下就是!   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在什麼時候放下?在什麼場所放下?修行人第一步 ,在六根門頭放下。眼見色的地方放下,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耳聽音聲 的時候放下,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鼻在聞香的時候放下;舌在嘗味的時候, 在你吃飯、吃東西的時候放下;起心動念在想像當中放下。這真修行,真功夫。什麼是佛 ?佛眼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佛聽聲音聽得很清楚、聽得很明 白,也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做佛,這就是回歸自性。這叫真用功,真會用 功,完全回歸到清淨平等覺。你能這樣修,你的心永遠是清淨、永遠是平等、永遠是覺而 不迷,這就是經題上教導我們淨宗修行的總綱領,清淨、平等、覺。心淨則佛土淨,只要 心淨,外面環境統清淨,為什麼?不染污了。   我們接著看下文,「能念之心,本來是佛,是能乘者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故所 乘者大。又能修者,即『是心是佛』之心」,用什麼修?用這個修,用心去修。「所修者 ,即『是心作佛』之心。能修所修,只是一心。即心即佛,心佛不二」心就是佛,佛就 是心,覺而不迷,淨而不染,這就是佛。即心即佛,「自佛他佛,只是一佛」,這不就變 成一體?「自他宛然。能所不二,修證不無。超情離見,強名為大」。自他確實是一體, 但是自他有宛然。不二、宛然是一,你要能夠在這裡證實、證得,就契入佛的境界了。有 沒有修、有沒有證?有,雖然有修、有證,不執著修證的痕跡。為什麼?執著修證的痕跡 ,變成凡夫了,為什麼?你有起心動念,你又有分別執著,凡聖差別就在這裡。所以超情 ,情就是分別,見就是執著。   大也是不得已說的,為什麼?哪有名字可說!連老子都說,「名可名,非常名;道可 道,非常道」。名是假名,教學的時候是方便,如果契入真實,這個方便法要把它放下, 你才能見到真實。「故經題中,以大乘為喻」,以大乘做比喻,「以明全經要旨」。大乘 是智慧,大乘是般若,全經就是在般若當中流出來的,全經重要的宗旨,宗旨就是修行的 理論、方法。通常我們講大乘表智慧,無量壽表德行,莊嚴表相好,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 果報。果必有因,因是什麼?因就是下面講的,清淨、平等、覺。只要你的心清淨、平等 、覺,你一定會證得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無量壽莊嚴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如來智 慧,大乘是智慧,德,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智慧德相,說盡了。這部經說的什麼?就 說這個。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每一念都不是偶然的,每一句話、一件事情,也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我們自身習氣和修為的展現。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152.17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08032041.A.D2D.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08/15 10:00
cutekid: 讀經報到 08/15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