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所以,有教有行,從教起行,莊嚴清淨平等覺就是佛所教化的妙行,完全落實在一句 阿彌陀佛。這是海賢老和尚以九十二年的長時間為我們示現了,表演給我們看,我們應該 放下萬緣。教理不清楚,有疑惑,勸你聽經;沒有疑惑,經都不要聽了,聽經幹什麼,統 統落在一句佛號。這句佛號莊嚴自心,莊嚴自身,莊嚴道場。要把經教落實在生活,落實 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活的,不是死的,這叫真修。   「以之莊嚴自心,清淨自心,是即依教修行也。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需要用任何 的方法,用什麼方法,哪有一句佛號這麼簡單、這麼乾脆。自得心開,著重在自得,自自 然然心開悟了,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不假是不需要藉任何方法,就跟老和尚示現的 完全相同。老和尚一生佛號不離口,他不出聲,他說了,他生活,佛號沒間斷,工作不間 斷,待人接物都不間斷,心裡頭默念。能隨一切緣,不著一切相,因為心裡頭只有阿彌陀 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做給人看,要老實,要本分。他能不能把來佛 寺建一個大廟?能,不是不能。為什麼不幹?操心,會帶來很多妄想、帶來很多雜念、帶 來很多麻煩。不如鄉間小茅蓬、小廟,外面絲毫干擾沒有,心地清淨平等覺。所以一生給 我們做榜樣,持戒念佛,吃的是苦,穿的是補。九十二年沒有拐彎,就是沒有摻雜別的法 門,就是不假方便,一門深入。   每天法喜充滿,一切時、一切處,你看到老人面帶笑容,歡喜,他沒有煩惱,他沒有 欲望。小廟裡頭沒有供養,他也沒有經懺佛事,不做法會,就一句佛號。沒有信徒,沒有 供養,生活靠自己農耕,他非常勤快,又有體力,體力甚至於年輕人都比不上他。有沒有 神通?有,真有神通。他現神通你不知道,等到你知道了問他,他不告訴你,他不承認, 妙極了!這叫老實,這叫真幹,何必要人知道?到你知道的時候,他已經到極樂世界去了 。所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圓顯本具之平等覺」,我們本性本自具足的平等覺,就在 老和尚點點滴滴,從早到晚,你細心觀察,你就看出來了。這是「以行顯理」。   「又得往生者,悟無生忍,從體起用」,這是得,得到了,你真往生,往生到極樂世 界就悟無生忍,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無生忍是什麼?無生忍就是阿惟越致,法 身菩薩。圓證三不退叫阿惟越致,第一個位不退,位不退是阿羅漢證得的,行不退是菩薩 證得的,念不退是法身菩薩證得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實報土裡面的菩薩。《華嚴經》說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報土,住報土念不退,念念不失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華嚴經》上 講的妙覺如來,在等覺之上。四十一位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華嚴圓教四 十一位法身大士,證得無生忍的是七地菩薩。五十二個階級,七地是最上面的往下面數第 六個,第六個等級。要往上數,它是第四十七個,從初信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 、十地,十地裡面五十二個位次算起來是,五十二個位次裡頭第四十七個。這麼高的境界 ,念佛人可以在一生當中證得,要像海賢老和尚這樣用功,他一生就一句佛號,除一句佛 號什麼都沒有,他到這個境界了。你細心去觀察,他生活在六波羅蜜裡頭。我們淨宗,希 望我們能做到的,三福他做到了,六和他做到了,三學他做到了,六波羅蜜他做到了,普 賢菩薩十大願王他也做到了。   具足菩薩大德大行,悟無生忍,從體起用,再以這個作用,作用就是「平等普度一切 眾生」他教人就一句話:好好念佛,其他啥都是假的。無論見什麼人,無論在什麼時候 ,無論在什麼場合,他就是這一句,平等普度一切眾生。眾生如果聽懂了,依教奉行,這 一生必定往生。凡是不能往生的,可以說一句話,都是不老實,自己的妄想多、雜念多、 主意多,錯了。諸位想想我們這幾年,為什麼《華嚴》放下了,一切經教都不學了,就一 部《無量壽經》?妄想少、雜念少,什麼活動我都不參加。念佛要分秒必爭,分分鐘是阿 彌陀佛,秒秒鐘都是阿彌陀佛。一秒鐘念一句佛號,這一秒鐘沒有空過,這一秒鐘打妄想 就錯了,為什麼不好好念佛?我們只有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個目標,往生極 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放下,什麼都要放下。「往生淨土,同證大覺,復是從行顯理」 。所以賢公老和尚慈悲到極處,在這個時候做個念佛人的樣子給我們看,好榜樣。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第五段,看念老的原文。「若以經題配三大」,三大是體、相 、用,「則無量壽是體大,莊嚴清淨是相大,平等覺是用大」,這裡頭具足了三大。「依 《漢譯》,無量清淨平等覺即阿彌陀佛義」,意思就是阿彌陀佛。「更可以本經題配三覺 。無量壽佛,是我本覺」,我們學佛求生淨土一定要完全肯定這句話,不要不敢當,那你 就錯了。阿彌陀佛確實是我的本覺,我的本覺就叫無量壽佛。我的本覺是無量壽佛,我怎 麼不能成佛?不但成佛,成無量壽佛,回歸本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以莊嚴自心, 是名始覺」,開始覺悟了。什麼叫發菩提心?我相信阿彌陀佛所說的話是真的,釋迦牟尼 佛所說的話不欺騙我,娑婆世界西方決定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裡面決定有阿彌陀佛,我 不懷疑,我相信,我想去,這就叫發菩提心。真想去了,那要一向專念,記住,一個方向 ,專念阿彌陀佛,不能夾雜妄想,不能有雜念,用清淨心去念佛,用平等心去念佛,這就 對了,這就是你開始覺悟了。你把阿彌陀佛忘掉、丟掉了,你又迷了。我們現在每天,覺 幾次、迷多少次?什麼時候想起來阿彌陀佛,覺了;阿彌陀佛丟掉了就迷了。所以自己要 清楚,細心去觀察,我這一天二十四小時,多少時間覺,多少時間在迷。自己要發憤,自 己要用功,我的覺的時間能超過迷的時間,就有進步;迷的時間超過覺的時間,我們就退 轉了。我們要爭取,不要爭取這個世間的名聞利養,是假的,我們要爭取極樂世界的品位 。真念佛,念念不捨,品位上升,我們就爭這個,這是真的。「始覺合本覺,直趨究竟覺 ,究竟覺就是成佛,就是題中的清淨平等覺圓滿證得。清淨平等覺是修德,修德合性德 ,修成功了就是性德圓滿的現前了。   末後這一段,「又可解為,平等覺是我本覺。起心念佛,以自莊嚴,是為始覺。始本 不離,直趨覺路,頓入寂光,證無量壽。如是則平等覺是我因心,無量壽是我果覺」。這 把因果說出來了,我的因心是平等覺,我的果德是無量壽。無量壽在哪裡?在常寂光,頓 入寂光,證無量壽。這是一條,這一段這個幾句話,這四行,前面這個方體字是我節錄的 ,更簡單,只有三行,是我們發心修行、證果的一條成佛大道。始本不離,你才能夠直趨 覺路,頓入寂光,證得無量壽,這是真正無量壽,這就是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裡頭不 生不滅,沒有生滅,回歸寂光。寂光在哪裡?寂光不是物質,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 現象,精神是念頭,沒有念頭的現象,沒有波動的現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統統 都在常寂光當中,只是我們見不到它。常寂光是阿彌陀佛的法身,阿彌陀佛的法身無處不 在,我們念他,他就現身,我們沒有離開他,他沒有離開我們。這是事實真相,這是真實 道理,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如是妙義輾轉無盡,悉在一題之中」,這個題是我們的經題。「是故《圓中鈔》疏 曰:聞首題名字,獲無量功德」。《圓中鈔》是小本《阿彌陀經》的註解,首題名字是「 佛說阿彌陀經」。「鈔曰:如《金光明》,及諸大乘,多作此說」。這是舉例給我們說明 ,確確實實聽經的名字就有無量功德。我們本經的經名,「阿彌陀」是經名,又是佛名, 羅什大師翻得好,直接用阿彌陀佛的名號做經名,《佛說阿彌陀經》。我們此地,「莊嚴 清淨平等覺」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經題我們就學到此地。 參、正釋經義 (此為十門分別中第十門)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第十,「正釋經文」,到這才開始講到經了。這括弧裡說,此為十門分別中第十門」,第十門就解釋經,給我們講經了。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前明 全經綱宗」,綱領、宗旨,「與經題總義」,前面這一大段我們用了這麼多的時間,到這 個地方告一個段落。往下「則正入經文」,真正讀到經文了,「分品逐句」,蓮公為我們 分了四十八品。他最初會集,閉關三年,天天斟酌,把五種原譯本會成一本。這一本就是 的,這是他最初的會集本,這裡面分品是三十七品,應該他想的是三十七道品,這樣分。 後面又經過七年的時間,總共用了十年時間,天天斟酌,天天在修訂,十年成就這個定本 ,我們現在讀的這個本子,一共分四十八品。   「謹以局心限量之言」,這是黃念老謙虛,局心就是心量不大,不能像佛一樣心包太 虛,量周沙界。真心沒有侷限,有侷限的是妄心,有限量的也是妄心。這是謙虛的話,我 們是凡夫,局心限量。「略彰淨宗無盡之妙」,這部經典字字句句,無論是理、無論是事 、無論是境界、無論是方法,都是無窮無盡的,妙不可言。念老謙虛,我只能在無盡的妙 法當中略彰而已,不能全彰,略彰。全彰在乎各人,怎樣才能見到全?不斷去念,一遍比 一遍契入。所以,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個見就是大徹大悟。   解釋,「茲依先例」,依古人的例子,「全經分三」,全經分為三分,「(初)序分 ,(二)正宗分,(三)流通分。蕅益大師曰:序如首,五官俱存」。用一個人來代表, 做比喻,序好像是人的頭部,眼耳鼻舌統統看見,一看就認識他。正宗分好像是身體,腑臟無闕」,正宗分是身體裡頭五臟六腑,沒有欠缺。「流通如手足,運行不滯」,可以 自在的活動,沒有流通就不能動了。「依大師之意,序如首(頭也)」,指經之序分,像 一個人之有頭。「由首之五官(眉眼耳鼻口)」,可見其人之善惡愚智。看這個五官就能 知道這個人聰明、愚痴,善還是惡,他都表現出來了。「觀一經之序品」,看一部經的序 品,要會看的,「便可知全經之大小偏圓」。這個經是大乘、是小乘,裡面所講的道理是 有限,有侷限的,還是圓滿的,在序分裡頭能看出來。所以序分中一定含有很深的文字。   「今依大師之旨,判分本經如下」:第一,第一品到第三品,這是序分,序分三品。 第二是正宗分,從第四品到四十二品,一共三十九品,這是正宗。從四十三品到第四十八 品為流通分,流通是六品經。「今之三分,亦正如我國淨影、嘉祥兩家對本經魏譯本之判 分」,這是古人的例子。《無量壽經》,只有康僧鎧的譯本在中國被大家接受了,古人讀 《無量壽經》就是讀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有兩個註解,淨影、嘉祥兩家註解,這個註解都 將經文分作三分。這個會集本也不例外,也是用三分。 一、序分   三分當中,第一序分。「又序分復分為二」,序分裡面分為兩分,就是兩個大段,個是「通序」,第二是「別序」。本經,夏蓮公也很用心,序分有三品經文,前面兩品是 通序,第三品是別序。序分有三品經,流通分有六品,這種樣子是大經的派頭,這經文不 長,看到它的派頭,像《華嚴》、像《法華》。這些大經,古大德的分判,序、正、流通 ,三種裡頭都是很有分量。這個經雖然不大,但是也有這種架勢,非常難得。   我們看「通序,又名證信序,諸經皆具」,一切經統統有,有證信。「如天臺與嘉祥 等,依《法華論》以六種成就為證信序」。證信序就是證明,讓我們生起信心,它不是偽 造的,不是假的。「六成就者,宗密大師曰」,宗密是華嚴宗第五代的祖師,清涼大師的 學生,宗密大師說:第一個是信,信成就;第二個聞成就;第三個時成就,說經的時間; 第四個主成就,說經的人;第五個處所成就,在哪裡講的;第六個眾成就,哪些人聽,聽 眾。「六緣不具」,如果這六個當中缺一個,「教則不興」,這個教學就不能成就。教學 必須有這六種緣,六種緣具足,「必須具六,故云成就」。一切佛經,不管是大乘、小乘 ,展開來一定有這六種。「以證經文」,證明這部經的經文,「確為佛說」,真的是佛講 的,「真實可信,故名證信」「本經之前二品屬之」,在這部經上,證信序有兩品經文 。   「別序,又名發起序」。這一會,佛的法會,好像我們現在辦活動、辦論壇。這個論 壇為什麼要辦?誰發起的?目的是什麼?這都是屬於序分,叫發起序。「乃發起全經之端 由」。為什麼?「以法不孤起,起必有由,諸經各別,故又名別序」。不像前面證信,前 面六種成就,所有一切法會統統有,一個都不缺。別序就不一樣,每一會都不相同。佛這 種活動,老人家一生,從菩提樹下開悟之後,可以說一生不斷的在辦班教學,辦活動,大 會、小會。人數多的大會,人數少的小會,時間長的大會,時間短的小會。我們在《阿含 經》裡面看到的,二、三百個字就是一部經,小會,它前面也是六種成就。我們知道佛說 這一部小經是有特別對象的,有人啟請,問了幾個問題,佛答覆他,小會。像辦活動,只 辦一次,時間二、三個小時,這一會就結束了。講經是這種小會合起來成為一個大會,每 天講,連續講。像這部經就是許許多多的小會合成一個大會。   佛法要怎麼興?不講經教學,佛法就滅掉了。釋迦牟尼佛怎麼興起來的?沒有一天不 講經。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莊嚴,為什麼那麼美好,我們為什麼想去?阿彌陀佛今現在說 ,我就為了這一句要去,不是為別的,極樂世界講經說法不中斷。所以到極樂世界,我 講過不少次,我們到了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 。什麼時候出來?聽懂了、聽明白了,真正覺悟了,也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才出來 。出來就畢業了,沒有畢業你決定不會出來。進去是學生,是我們這個程度,出來成佛了 ,這一定要知道,沒有成佛他絕對不會出來。   在這個期間當中,佛沒有中斷的,一切時,化無量無邊身,佛化身幹什麼?到十方世 界去接引往生的人,這是佛的本願。到極樂世界,一定見到阿彌陀佛來接你。佛化身去接 引大眾,一切時,他不間斷的,從十方世界念佛往生淨土沒有中斷的,所以佛化身接引也 沒中斷。我們在講堂裡聽經,同樣有這個能力,我們也化身無量無邊。我們化身幹什麼? 到十方世界去拜佛,現在叫參學。拜佛、供佛修福,聽經聞法修慧,在極樂世界福慧雙修 。本身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分身,一切諸佛所說之經教我統統聽會了。決定成就圓滿菩提 ,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回歸常寂光。沒有到這個境界不離開講堂,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無 與倫比,沒有一樣能比得上,這一點不能不知道。   所以極樂世界之好,好到什麼程度你無法想像,你要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切放 下。《無量壽經》我只選一部,我只選這部註解,其他的淨土經教統統放下,不再找麻煩 了。這一部經跟阿彌陀佛通了,是真的,不是假的。非常感激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證明, 我們沒見過面,他往生的信息傳來,在這個時代,高壽第一個,一百一十二歲走的,其他 的老和尚都沒有達到這麼高的年齡。無比殊勝之處,這個老人,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圓滿 的《無量壽經》,看到圓滿的《大方廣佛華嚴》,真正稀有、真正難逢。   我們有經,又有這個例子,所以我勸導大家,把他老人家的光碟當作《無量壽經》的 總結來看。每天看一遍,就是看《無量壽經》的總結,你看上一千遍你就會開悟了,為什 麼?裡面的微妙你才能看得到。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沒有到千遍 ,你見不到,為什麼?千遍心定了,就是你念到清淨平等覺,你就大徹大悟,你就明白了 。你現在的心不清淨,現在的心不平等,現在心裡頭妄念多、雜念多。為什麼叫你去念一 年,念一千遍,看一千遍?心定了。要知道清淨是真心;染污是妄心。平等是真心,不平 是妄心,心有高低、有上下,不平。覺了是真心,真心覺,妄心是迷,妄心不覺。我們用 一句佛號把真心找回來,就是把清淨平等覺念出來,清淨平等覺每個人都有,是你自己的 真心。清淨平等覺念回來,你就跟海賢老和尚同樣的境界。   淨宗無比殊勝,沒有一個法門能跟它相比,我們是無量劫修行的功德,才能遇到這部 經,才能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部經、遇到這個法門,凡夫能度,凡夫能一生成佛。無論 在什麼境緣當中,我們要守住如如不動,一向專念,我們就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部經 、一句佛號。不但我們今天成就,世尊往後九千年末法時期,真正一生成就的就是這部經 ,就是這個法門,否則阿彌陀佛不會讓海賢老和尚來表法。讓他表法是阿彌陀佛吩咐他的 ,他一生見佛多次,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初祖慧遠大師,這《往生傳》 上有記載,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一生四次見佛。見佛這樁事情,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 ,「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菩薩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我們活在 這個世間見到的,定中見到的,夢中見到的,感應見到的。這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深 信不疑。   發起不一樣,每部經不相同,證信完全相同。「例如小本《阿彌陀經》乃不問自說」 ,沒有人啟請,釋迦牟尼佛自己說出來。「本經則因世尊放光現瑞,阿難啟問而說」。在 第三品裡頭,釋迦牟尼佛放光,引起阿難尊者請問。如果世尊不放光,阿難就不問了。放 出稀有的光明,阿難看到驚奇,阿難是佛的侍者,從來沒有看過這種瑞相,突然看到了, 向世尊請教,為什麼放光?這光什麼意思?說出這一部《無量壽經》。所以這個是每部經 都不一樣,這叫別序。「今經第三品屬之」,第三品就是本經的發起序。   前面兩品,特別是第二品「德遵普賢」,內容非常豐富,無比的殊勝莊嚴。德遵普賢 ,讓我們明瞭極樂世界原來是普賢菩薩的世界。普賢,《華嚴經》上的上首,毘盧遮那佛 的脅士,華嚴會上的大菩薩,第一個是普賢,文殊排在第二。所以,魏默深居士把《普賢 行願品》放在淨土三經後面,成為淨土四經,有道理,這個沒錯。印光大師將「大勢至圓 通章」這一章取出來放在四經後面,變成淨土五經。還有沒有地方再可以放?沒有,不必 了,圓滿了。淨土五經一論,一論,《往生論》。我們在五經一論裡頭取一種就夠了,古 大德多半取《阿彌陀經》。這個本子出來之後,我覺得它講得太詳細、太清楚了,真的讓 我們斷疑生信,真的會讓我們發起無比殊勝的大願,願生淨土,願意親近阿彌陀佛。不再 走岔路,不再去搞別的法門,死心塌地,一部經、一部註解、一句佛號,保證我們這一生 圓滿得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221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08559914.A.631.html
s8402019: 南無阿彌陀佛 08/21 07:51
dakudai: 阿彌陀佛! 08/21 09:44
cutekid: 讀經報到(Y) 08/21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