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20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七十七面第一行,念老的註解:   「元曉師等以發菩提心為正因,念佛為助因。我國善導、靈芝與日淨宗諸家則以持名 為正行,發心為助行。兩者相左。」這兩派主張不一樣,兩派說的都有道理,好在蓮池大 師在《疏鈔》裡頭把它和合會通了,這是很了不起的做法。蓮池大師在《疏鈔》裡說,還以持名為正行,復以持名為發菩提心,則雙取兩家而和會其義也。」發心,實在說,蕅 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得好,這個地方也引用了。他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 ,能不能往生,先決的條件是你信不信、願不願,真信切願就取得往生的條件「品位 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這說得好,比蓮池大師講得還清楚、還明白。   下面這是念老說,「今崇」,崇是崇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本經之宗」,這樣 很好,「正是雙取兩家,復又攝歸名號,正與蓮池大師之意相契。且此八字,展之則為徹 悟禪師之教曰: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約之則為蕅益大師所倡之信 願持名」。這個徹悟禪師四句話十六個字說得好,我們如果真正為了生死、出輪迴,那就 不能不發菩提心。什麼叫發菩提心?菩提心怎麼個發法?就是後頭兩句,「以深信願,持 佛名號」,這就是發菩提心,持佛名號就是往生淨土。約之,簡單的說,就是蕅益大師在 《彌陀經要解》裡面所說的信、願、持名。   「《彌陀要解》以信願持名為宗」,修行的宗旨,修行的最高指導原則,用《彌陀經 》做主修的經本,方法就是信願持名。並且說,「信願持名為一經」,就這部經的「要旨 ,重要的宗旨,「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信願是真實智慧,沒有信願,持名做不 到;不持名求往生,這個信願功德就唐捐了、落空了。所以大師說「得生與否」,能不能 往生,「全由信願之有無」,這句話重要;「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不是說你念 多少,是說你功夫的深淺,功夫深淺在於你的心清淨、平等、覺。這可以說把我們心,用 心的深淺分了三個等級,最淺的是清淨心,得清淨心就能往生。功夫之淺是清淨,清淨是 什麼?心裡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執著,真放下了。真正知道這個世間六道輪迴太苦 了,知苦。   讀到淨宗經典,這是世尊以無盡的慈悲,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決定沒有謊言,決定 不是欺騙我們的,我們對釋迦牟尼佛有信心,他不騙我。讀到經本就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 面前,當面把這個事情介紹給我,我們感恩,依教修行。依教修行是我真相信,我真願意 去,我真想離開六道輪迴。到極樂世界幹什麼?成就智慧、成就德能、成就神通。成就幹 什麼?成就之後,我有能力像阿彌陀佛一樣,到十方諸佛剎土六道裡頭去度眾生,應以什 麼身得度就有能力現什麼身。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同樣的旨趣,但是走那些門難,路很 長,不曉得到什麼時候才能成就。我們念佛往生淨土,可以說我們看得到,這目標看得到 ,很短暫,真正功夫得力,三年就成功了。三年還有壽命,壽命可以不要了,真能走。   《淨土聖賢錄》裡頭所記載的,《往生傳》裡面所記載的,包括我們眼前能看到的這 些同修,確實有同修壽命還沒到,不要了。一見佛,他就往生,他就把這個機會抓緊了。 這個機會好不容易,見到阿彌陀佛,能不求往生嗎?像瑩珂一樣,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 陽壽,十年之後,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瑩珂跟阿彌陀佛說,我十年陽壽不要了,現 在跟你去。佛就答應他了,好!三天之後來接你。為什麼當時不帶他去?當時帶他去,得 利益的他一個人,三天之後得利益的人有千千萬萬的人,為什麼?他表法,讓人家看到。 所以佛留三天讓他積功德,他做出這個樣子給人看,別人一看相信了。連他念三天三夜都 能往生,何況我們!為什麼?瑩珂是破戒的法師,造作惡業的法師。他有智慧,他聰明, 他要再待十年,十年不知道造多少罪業,說不定不能往生,這個機會很難得。他三天三夜 ,怎麼樣把阿彌陀佛念來?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也就是蕅 益大師所說的「真信切願,一心專念」不是真心懇切的願望不能感動,真誠心能感動人 ,決定不是假的。   前年,二0一二年,國內劉素青居士發心給我們表法,做一個樣子給我們看,做什麼 樣子?自在快樂往生。她那個時候是有生病,晚年身體不很好,但是走的那天她一點痛苦 沒有,有說有笑。大家在聊天,時間到了,她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別人看不到 ,她看到了,她說我走了,就真走了。像海賢老和尚的母親一樣,海賢老和尚的母親沒有 病痛,臨走的時候,自己親自下廚房包餃子,把家人都召集來吃個團圓飯。吃完了,在椅 子上一坐,雙腿一盤,說我走了,就走了,多瀟灑!劉素青居士確實身體是不好,生病, 但是她走的那天,一點都不像有病的樣子。歡歡喜喜,有說有笑,時間一到,告訴大家我 走了,就真走了,這給我們現身說法。劉素青居士她還有十年壽命,不要了,為我們表演 ,為我們作證,三轉法輪裡頭作證轉。這個緣起是她妹妹劉素雲,劉素雲很感慨的告訴她 ,這些年來我們修念佛法門,講得很多,領眾跟大家一起念佛也不在少數,就是沒有人做 個樣子給大家看看。如果有人做樣子給大家看,人家看到了,這不能不相信。她聽到了一 口答應,我來做,她就承當了,就這麼個緣起。真的做出來了,往生過程全程錄像下來, 送來給我看。   在往生之前第八天,她的妹妹劉素雲聽到一個聲音,這個聲音是數目字,一組,二0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這麼一組數目字。她把它記下來,也不知道什麼意思,送給她姐姐, 她姐姐看了一下,笑一笑,收起來,就是她往生的時間。二0一二是年,一一是十一月, 最後是十二點,二十一號十二點。時間一到,真的非常準確,一秒鐘都不差,她見到阿彌 陀佛來接她,她就走了。別人看不見,沒看見佛,但是她說我上蓮花,坐蓮花那個動作你 能看得到,她爬上蓮花,坐在當中。雖然她是在床上,那些動作是爬上蓮花的樣子,大家 看到了。不是假的,真人真事。所以我們要真正相信,決定不能夠懷疑。這些人真是慈悲 到極處,給我們做出榜樣。她是十一月二十一號上午十二點鐘走的。所以這是真的。我們 有堅定的信心、願心,不想在這個世界多待一天,要有這樣的願心,非常懇切。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的深淺,這個深就是深心。清淨心是最淺的,平等心是高一個層次 ,覺心是最高的,覺是什麼?覺是覺悟,清淨、平等是定。清淨心,在大乘教裡頭常說的 ,阿羅漢、辟支佛所證得的。見思煩惱斷了,也就是說,對待世間一切人事物等等不再執 著,可以做到隨緣,看到什麼都好,這是阿羅漢、辟支佛,絕對不會被七情五欲所染污, 這清淨。平等心更高,不但不染污,分別都沒有,於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不執著,但是他 還有起心動念,這大乘菩薩的禪定。到法身菩薩,連起心動念都沒有了,這個心就最深了 ,法身菩薩。那就是經題上面講的覺,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樣的人念佛往生, 生實報莊嚴土。不分別、不執著,生方便有餘土。清淨心生凡聖同居土,這個裡頭也是有 三輩九品,上品的清淨心可以生到方便有餘土。清淨心是功夫成片,是事一心不亂,平等 心是理一心不亂。   這個問題怎麼修法?就是放得下。最難放下的,親情、恩情,最難放,名聞利養、七 情五欲。所以經典上一再教導我們諸法實相,這一切法的真相要了解,真相是什麼。真相 ,一切現象全是虛妄相,全是一場夢,醒了之後痕跡也找不到。《金剛經》在中國佛教, 無論學佛不學佛都讀過,沒有人不讀過《金剛經》的。為什麼?《金剛經》簡單明瞭,只 有五千多個字,全是教我們認識宇宙萬物的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 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生滅法,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 壞空,找不到一樣東西是不生不滅的,找不到。這一切生滅法全是假的,如夢、如幻、如 泡、如影。真正知道了,不能把這一切萬法放在心上,這就對了。《金剛經》的作用就在 此地,不把它放在心上,它是假的。   那把什麼放在心上?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生不滅 ,它是永恆常住的,它沒有生滅。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是假的,記住這個原則。凡 是有生有滅的,不放在心上,世間的恩愛有生有滅,世間的怨恨也有生有滅,統統不要放 在心上。這個東西有變化,愛可以變成恨,怨恨又可以變成愛,反覆無常,它不是真的, 假的,別當真。教我們看破、放下,我們要真正把它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裡,落 實在日常處事待人接物。   一切世間法、世俗法並不妨礙修行。我們在前面學過無住生心,生心就是生起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麼?大乘教裡頭常說的,真誠心、深心、大悲心。真誠心是菩提心的本體, 真誠心就是真心,這不是妄心,真心能生能現萬法。深心跟慈悲心是真心的作用,它起作 用,起作用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對自己的,一個是對別人的。對自己叫深心,對別人的叫 慈悲心,用慈悲待人,用深心克己。深心是什麼?我這幾十年講菩提心,深心我用《無量 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要用這個心對待自己。清淨不受染污,平等心不為動搖, 別人冤枉你,別人毀謗你,你聽了生不生氣?如果一生氣,你被他動搖,你就錯了。要怎 麼樣?聽了之後笑笑,沒事。聽了之後要想一想,他毀謗我,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 嘉勉。我有這個過失,他說出來了提醒我,我要改過自新;我沒有,他誤會,笑笑,絕不 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被動搖了,就搖晃了。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菩提心是不動的,這就深,深度。再深,再深就本心就現前,真心現前了。真心是覺而不 迷,那是法身菩薩的自受用,平等是三乘菩薩的受用,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受用。 自受用,這個多快樂!對待人一片慈悲,慈悲就是愛心,佛不叫愛,佛法不講愛,講慈悲 。為什麼?愛容易讓人誤會,愛裡頭有情,有情就壞了,有情不是真愛,假愛。慈悲是以 理智為基礎,它是真愛,它不是假愛。真愛永恆不變,假的愛反覆無常。   這菩提心大乘經上講的意思,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日常生活當中要用上。被外面境界所轉,能轉外面境界,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所以修 學佛法頭一個,就是教你發菩提心。淨宗發菩提心格外的嚴格,為什麼?真為生死,不為 別的。人在世間,最大的一樁事就是生死,其他,六道裡頭其他的五道,了生死出三界都 不容易,唯獨人道。為什麼?人道苦多樂少,容易覺悟;天人樂多苦少,他沒有覺得他苦 ,不容易覺悟;惡道苦多樂少,也不容易覺悟。只有人道,苦樂一半一半的,所以菩薩成 佛一定是在人道。天道裡面,諸佛菩薩不以佛身去度他們,以菩薩身、用聲聞身,就是阿 羅漢、菩薩,唯有人道裡頭能見到佛。畜生道亦如是,佛菩薩在畜生道裡現身現同類身, 所以畜生見不到佛菩薩。   佛菩薩慈悲,永遠不離開苦難眾生,佛菩薩對眾生的恩德超過父母,父母對子女的恩 德是一世,佛菩薩生生世世。我們不覺悟,我們不成佛,他都不捨棄我們,無論在哪一道 ,常常追隨著。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要明瞭,明 瞭就會生感恩的心,就會勇猛精進,為什麼?我不認真學習,我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父 母,對不起老師。我成就了,這一家人,連列祖列宗都沾光,為什麼?你往生到極樂世界 ,你家裡面的祖宗在哪裡你一眼就看到了,他現在在哪一道,你就會有緣去幫他忙,去引 導他念佛求生淨土。自己不能往生,家親眷屬在哪裡見不到。   現在人都跟西方學,西方價值觀裡頭沒有孝道,也沒有師道。西方人,父子,小時候 是父子,長大之後是朋友,父子就沒有了;小時候有老師,長大了老師也是朋友,五倫他 只有一倫。價值觀裡頭講究利害,有利是朋友,利益衝突就是敵人。所以那樣的社會我們 過不慣。我在國外很多年,因為學佛,外國人尊重宗教,但是尊重宗教一年比一年淡薄。 我在四、五十歲的時候,一般外國重視宗教還不錯,到七、八十歲的時候,外國人信仰宗 教愈來愈少了。梵蒂岡的主教本篤十六告訴我,他們天主教有統計,告訴我全世界信仰宗 教的人,人口逐年下降,他也很憂慮。再過個一百年,這個世界上還有沒有宗教就成問題 了。我在美國,常常看到教堂門口掛牌子要賣。教堂為什麼要賣?我就問他。沒有信徒來 了。中國傳統文化沒落了,外國宗教的教學沒落了,這是世界動亂真正的原因。   諸位看過水實驗的結晶的照片,有人把每個宗教它們的名字名稱、經典讓水看,經典 念出來讓水聽,結晶之美讓人看了生起敬畏之心。才發現每個宗教都好,美好。如果是迷 信,水結晶一定是很難看。水會看字,我們自己來做實驗,誠信跟迷信讓水看看,看看它 的反應結晶如何?可以寫兩句話,宗教是迷信,看看水結晶的反應,宗教是正信,這兩個 比較一下看。確實讓我們認真去反省,宗教教育是人類不能缺少的。宗教教育內容是什麼 ?是倫理、是道德、是因果,這三樣東西是人類主要的教育,人能夠活得尊嚴,活得有意 義、有價值,不能離開這三樁事。   我們再看這邊下文,「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慧行是看破, 行行是放下。你看得清清楚楚,真的我們要獲得,假的我們要放棄,這是慧行。「又深信 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大本阿 彌陀經」,這個括弧裡說,指《無量壽經》,「亦以發菩提願為要,正與此同」。這段話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頭所說的,說得一點都不錯。蕅益大師晚年專修淨土,往生極 樂世界。晚年自己給自己取了個外號叫西有道人,西是西方,有就是承認西方極樂世界真 有,阿彌陀佛真有。這個名字就是說他對西方世界誠信,叫西有道人,勸人念佛。   「可見信願持名與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正是同旨」,同一個宗旨。「蕅益大師以信 願持名」這四個字「為小本之宗」,小本就是《阿彌陀經》。「大小兩本,宗旨應同」, 《無量壽經》是大本,《阿彌陀經》是小本,大本、小本宗旨完全相同。「故今曰,發菩 提心,一向專念,為大本之宗」,《無量壽經》修學的宗旨,「正是遵奉蕅益大師之垂教 也」。本經的宗旨確實祖師許多說法,但是蕅益大師最簡單最扼要最直截,簡單,就四個 字,信願持名。我們以這個宗旨來看,海賢老和尚他為我們表法,九十二年一句佛號,真 的是信願持名。晚年有這麼圓滿的成就,九十二年念佛所得來的。不認識字,沒念過書, 他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沒有人能夠跟他相比。 == 南無阿彌陀佛。 --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 難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 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 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195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01644467.A.250.html
dakudai:阿彌陀佛! 06/02 10:22
j45xu3: 南無阿彌陀佛 09/13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