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賢首國師《還源觀》上的四德,末後兩句,「柔和質直」,這是教我們做人的態度。 質直是真心,裡頭要用真心,外面要用柔和,跟人家接觸人家生歡喜心。老和尚一生,沒 有人看到他發脾氣過,不會發脾氣,不會以傲慢的心態待人接物,謙虛、忍讓,非常了不 起。你欺負他、得罪他,他原諒你,他沒放在心上。活在這個世間,一生辛辛苦苦,「代 眾生苦」,做出一個好樣子來。做人應該像他這樣,自己的業障消乾淨了,自己修行的功 德圓滿成就了。處處學。一天看三遍,看上三百遍,你的歡喜心生出來了,為什麼?愈看 愈有味道,把這個裡頭的奧祕看出來了。遍數少了看不出來,為什麼?你有煩惱,你有業 障障礙了,老和尚表法的義趣你不能覺察。遍數看多了心定了,清淨心現出來你就看出門 道了,看出門道,法喜充滿,你就會跟他學習。像他這樣子處事待人接物,在這種亂世不 造罪業,不跟人結怨,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這是真正導引眾生同歸極樂。 我們看念老註解,「本經《積功累德品》謂法藏比丘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 莊嚴妙土」。念老把這句經文的意思給我們說出來了,「故知極樂依正清淨莊嚴」從哪來 ?「皆真實慧之所流現」。真實慧在哪裡?在自性裡頭,自性本具的真實智慧。《華嚴經 》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記住,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皆有, 大家統統有,跟如來、跟阿彌陀佛同樣的真實智慧、真實的德能、真實的相好,自性本具 。在沒有障礙的時候,也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 ,執著是見思煩惱,這三大類的煩惱統統沒有,沒有障礙,自性真實智慧就流露出來。流 現,現就是現前,流現的是什麼?像極樂世界那樣的清淨莊嚴,無論是依報、是正報,報是極樂世界的居民,依報是極樂世界的環境,都是清淨莊嚴,美好到極處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眼前,去處不遠。為什麼?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法性遍一切處 、遍一切時。一切時、一切處它無所不在,就是我們看不見,我們沒想到。為什麼?我們 根本就沒有想阿彌陀佛,每天想的是拉拉雜雜的事情,錯了。海賢法師常常見極樂世界, 常常見阿彌陀佛,為什麼?他心裡沒雜念,他把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早就放下了。所以他 隨緣裡頭得大自在,隨緣裡面流露出來是智慧,他沒有煩惱。世出世間一切法他完全通達 明瞭,只是不說。別人問他,他的口頭禪就是天機不可洩露,所以我不能告訴你。妙,真 妙!事情過後仔細想想,他是露了一點,可惜我們看了、聽了沒有體會到。真正慈悲到極 處。那我們現前的這個世界,皆是虛妄煩惱習氣之所流現,我們就明白了。 下面,「如《往生論》所謂,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三種莊嚴,天親菩薩往生到極樂 世界,給我們做的報告,提供給我們做參考,他所見到的、他所聽到的,真的,不是假的 。第一種,極樂世界環境的美好,他說了十七種莊嚴,環境。三種,第一種環境。第二種 ,老師,阿彌陀佛,說了八種莊嚴,這八種莊嚴我們這個世間一種都找不到,極樂世界阿 彌陀佛八種具足。我們要親近善知識,找一個好老師,到哪裡去找?一定要到極樂世界去 找阿彌陀佛,就沒錯。第三種,極樂世界的同伴、同學都是菩薩,都是法身菩薩,不是普 通菩薩,這同學太好了。 極樂世界的環境,是究竟圓滿的六和僧團。為什麼?人與人沒有對立的,人與人沒有 分別,當然更沒有執著,這是究竟圓滿的僧團。佛提出來,阿彌陀佛的理想、願望,在極 樂世界完全實現了。那我們要知道,我心裡還有個討厭的人,我很不喜歡這個人,你念佛 能不能往生淨土?不能。為什麼?你這種心態,到極樂世界還喜歡這個、討厭那個,你把 六和僧團擾亂了。阿彌陀佛把關很詳細,你還這個習氣沒有改掉、沒有斷掉,他不會接你 去。那要怎樣?海賢給我們表法,老法師從早到晚,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沒有一 個不歡喜。他怎麼學的?沒有一個是他討厭的,他沒有,對任何人事物一團和氣,滿面笑 容。外面同修居士多了,找老和尚照相,你看他說的,很主動的隨喜,大家來。個人照, 好;兩個人照,好;一家人照全家福,好,沒有一樣不好。從來沒有拒絕人,所以大家喜 歡他,他有耐心,他不怕累,一百多歲的人。這是什麼?表法給我們看,教我們學習的。 你看錄影裡頭都錄到了,從縣城裡面來了些信徒,到來佛寺去看他,他在送客的時候,送 到門口看到門口柿子樹上柿子結了很多,他就搬了個梯子爬樹,去摘柿子,摘了一籃子, 我們看到了這個鏡頭,摘了一籃子,摘下來之後分給大家。一百一十二歲,別人都擔心, 都怕他跌下來怎麼辦,他告訴大家沒事沒事,我在念佛。大家看到老和尚長壽健康,這樣 的慈悲,親自上樹摘柿子。年輕人都不敢爬上去,他爬得那麼高,我們在鏡頭上看到,滿 滿摘了一籃子。所以極樂世界的同參道友好,極樂世界絕對找不到一個互相毀謗的,真正 是和合僧團,這是我們特別要向他學習的三種莊嚴就是環境、老師、同學,入一法句。一法句是什麼?一法句就是清淨句。清 淨句是什麼?「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在極樂世界,顯現在外面是真實智慧,每個人的自 身是無為法身。我們常說法身大士,法身的條件是見性,禪宗裡面所謂「破一品無明,證 一分法身」,那叫法身菩薩。三賢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沒見性,叫權教菩薩。權對 實說的,不是真實的,為什麼?這些菩薩真實智慧沒有現前,沒有開悟,沒有明心見性, 他們所住在的還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有煩惱可斷,有菩提可證。如果是法身 菩薩,那是無為的,不生不滅,無煩惱可斷,無菩提可證,不一樣。「故知妙土莊嚴即是 清淨法身,無二無別」。往生到極樂世界,自自然然跟環境融成一片,環境是自性變現的 ,自己身體也是自性變現的,回歸自性了。老師,阿彌陀佛也是自性變現的,同學,無量 無邊的諸大菩薩,還是自性變現的。於是究竟圓滿回歸自性,一個性德,叫一法句,除自 性之外無二無別。這些句子我們要細心去玩味,其味無窮,這叫法味。入到這個境界,歡 喜心生起來了,叫法喜充滿。你對於此界他方,一切理事、性相、因果完全通達明瞭,所 以在生活當中能得法喜,能度眾生,能扶持別人,能幫助別人。現在這個社會需要菩薩。 下面引經中《壽樂無極品》裡面一段經文,這段經文最重要的意思,要我們回歸自然 ,自然是最好的,不要有造作,不要有意思。「一旦」,一旦是豁然開悟了,通達明白了 ,徹底明白了,這宇宙現象是什麼?「自然中自然相」,自自然然。佛眼、菩薩法眼看十 法界眾生,他看的什麼?自然中自然相。四聖法界是分別染淨變現的,六道輪迴是執著善 惡變現的,你看有因有果,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不二,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 根本」,根本是法性,人皆有之,物皆有之,所以人跟物是一體。仁民愛物,對人要仁慈 ,對一切萬物跟對人一樣。「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轉變就是我們講隨緣;參迴, 我們今天講的包容、接納,有這個意思在。心量要大,我們的本心,我們原本的心量,大 乘教上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自然的。每個人的心量都是一樣大,都是跟法 界虛空一樣大,甚至於比法界虛空還要大。這《楞嚴經》上的比喻,把法界虛空比作一片 雲彩,把自性比作太虛空,雲彩在太虛空裡面,不在外面,虛空法界在自性裡面不在外頭 ,你看自性多大。本來的心量,為什麼變得這麼小,不能夠接納別人,不能夠包容別人, 這什麼原因?迷了。覺悟了他跟佛一樣,迷了的時候就變成眾生,愈迷得深愈可憐。所以 佛稱眾生為可憐憫者,他真可憐,從一真法界迷了到十法界,從十法界迷了到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迷了到三惡道,這不能不曉得。「鬱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七寶、萬物都是 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自性所變現的一切物,它沒有離開自性,從體上講 是七寶,從相上講是萬物,性相一如,性相不二。了解事實真相,一切萬物樣樣都可愛, 你不會在裡面起分別。迷了就有分別、就有執著,悟了沒有分別執著。 「經云一旦開明」,開是開悟,明是明白,一旦,不定什麼時候,豁然開悟了、明白 了。「其所開明者,當人之自心也」,開明什麼?自己的真心現前,不是別的。什麼叫真 心?不附帶煩惱的就是真心。我們現在用的心是真心,但是真心裡頭摻雜著煩惱,這煩惱 變成染污了。真心沒有染污,真心沒有動搖,就是沒有分別,真心是不動的。所以人怎麼 可能沒有恆心?恆心是真心,一生不改變。常常變化的是妄心,妄心有生有滅,真心不生 不滅。我們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用習慣了,自自然然跟實報土的法身菩薩相應妄心是什麼?分別、執著,執著裡頭堅固執著,絕不能隨順別人的。最堅固的執著就是地 獄,餓鬼的執著比地獄要稍微開放一些,畜生的執著比餓鬼又開放一些,愈往上面去慢慢 遠離執著。貴在自己有自知之明,自己要認識,要搞清楚、要搞明白。一切法不離自性, 換句話說,一切法一定要自己負責任,千萬不要怪別人,怪到別人都是罪過。自己要能給 自己做主宰,不被境界所轉,這叫功夫,不被環境干擾叫功夫。社會為什麼這麼亂?災難 為什麼這麼多?步調太快了,快到我們自己的性德追不上,跟它脫節了,那個麻煩就來了 。我們跟倫理道德因果、聖賢佛菩薩教誨脫節了,那前途是什麼?三途有分,你決定到三 途去了,三途裡面第一個選擇的就是地獄。是你自投羅網,你自己要去的,沒有人叫你。 所以下面說,「七寶與萬物,佛之國土也。由自一心,而現妙土,由心迴轉,以成世 界,是故事事無礙,圓明具德」。這就說明了《華嚴經》上十玄門,最後講到究竟是事事 無礙。圓是圓滿,明是光明,具足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是我們真心現的,我們自己本有 。佛有的我們全有,為什麼不要成佛?「故經云」,佛在本經上面說的,「開化顯示真實 之際。真實之際者,真如實相之本際」。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了,都是勸導我們回歸自性 、回歸極樂。回歸極樂有什麼好處?回歸極樂之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彌陀佛完 全一樣,你有能力教化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你有能力幫助他們回頭,個個都圓成佛道 。不往生淨土我們做不到,沒有這個能力。而且淨宗之取得,智慧德能,非常容易、非常 快速、非常穩當,真有把握。遇到了,疏忽了,這一生沒有能往生,就太可惜了!賢公老 和尚常常教人,教了九十二年,就是勸人老實念佛,一直念下去,其他的都是假的。假的 要放下,不要認真、不要執著。 下面說「故知所顯現者,當相即道,即事而真」。我們今天相處,人事環境,不如意 事常八九,這是世間人所感嘆的。學佛的人不如是,為什麼?一切事相,尤其是人事,磨 鍊我們的功夫,你不經過這個磨鍊,你怎麼知道自己有功夫?罵你不生氣;打你,沒有放 在心上,這心多坦然。光碟上為我們顯示的老和尚,收電費的大概作弊了,收得太過分, 太多了,老和尚說,這個月的電費跟上個月比較,怎麼會差這麼多?要得太多了。收電費 的小伙子打他兩耳光,老和尚一句話不說,乖乖的把錢拿給他,他走了。旁邊的人看到都 看不慣,年輕人,老和尚一百多歲了。要把他抓回來找他評理,老和尚說算了,忍一忍。 忍辱波羅蜜,你能不能忍?辛辛苦苦種的玉米,村子裡有人來偷玉米,被老和尚看到了。 這個偷的人看到老和尚呆了,不知道怎麼辦,老和尚勸他:不要慌,慢慢的,揀大的摘。 偷玉米的這個人,以後每見到老和尚佩服得五體投地。為什麼?修行,就在這些地方修行 ,離開生活到哪裡去修!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修行就在生活上,什麼都能忍,什麼都能 耐,修忍耐。要把佛經上所說的統統落在生活當中,叫真修行。落在工作上,老和尚的工 作是農耕,你看他農耕多認真、多負責任。他的收成好,養活多少人?報告裡頭說成千上 萬,得他老人家自己耕種這些糧食、蔬菜、水果,周濟貧窮。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 、無畏布施統統做到。 所以當相即道,即事而真,在事相裡頭修真心、修真如。順境、逆境都是成就道業的 環境,善緣、惡緣也是幫助你成就道業的,就看你用的是什麼心,用的是妄想分別執著, 這就是造六道輪迴業;離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常常要記住,「不放在心 上」,就這麼一句話。一切善惡境緣都不放在心上,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選 擇,這就叫自然,愈是自然愈好。不要自己有意思在裡頭,自己有意思就造業了,自己沒 有意思那就是智慧。 「一一無非真如、實相」,這個一一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待人接物,離開 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就看到真如實相。「亦即一一無非自心。是故超情離見,圓具十 玄」,圓滿具足十玄門。十玄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修十玄就是修《 華嚴》,修十玄就是修淨土。「《華嚴》之獨勝」,超勝,其他經裡頭佛沒有說的,就在 十玄。「今本經亦具,足證本經不異《華嚴》」,所以古人稱《無量壽經》叫中本《華嚴 》,有道理。「《華嚴》末後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今本經全顯淨宗,導引凡聖,同歸極 樂。故稱本經為中本華嚴,誠有據也」,真正有根據,這部經跟《華嚴》是一不是二。又據《要解》判小本曰:華嚴奧藏,法華祕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 出於此矣」。這幾句話說得好,蕅益大師說的,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頭講華嚴奧 藏,法華祕髓。藏是講的五臟六腑,髓是講的骨髓,人身體裡頭最重要的部分。這是比喻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裡頭最重要的、最精華的部分,皆不出於此,《無量壽經 》全具足了。不但《無量壽經》上具足了,小本《阿彌陀經》也具足了。「且極樂不離華 藏世界,彌陀即是毘盧遮那,故判本經為圓教,誰曰不宜」。《華嚴》是圓教,這個經跟 《華嚴》完全是一致的,所以《彌陀經》、《無量壽經》跟《華嚴》、《法華》同一個級 別,在大乘裡頭至高無上。 「但此判教亦只是平等中之差別相。若是圓人」,圓頓根性的人,「則法法俱圓,是 法平等,無有高下。則是差別中之平等相」。這是真的,這是要我們自己去證得。入這個 境界,恭喜你,你就是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就是教下所說的大開圓解,你 就是淨土宗所說的理一心不亂。我們在這上用心,對了;把這個疏忽了,別的地方去用心 ,錯了。該用心的地方要用心,該放下的要徹底放下,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斤斤計較。今 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 難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 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 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248.103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07175070.A.5F0.html
dakudai:阿彌陀佛! 08/05 07:58
cutekid:讀經報到(Y) 08/05 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