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48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二十六頁,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又《寶蓮佛光品》曰: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這個數字很大,三十六百千 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光中化佛。下面念老給我們解釋,「夫一光者, 乃蓮光中三十六百千億分之一」,這一道光,「是表至極微細也」,表法的意思,極其微 細,微細到我們無法想像。佛在《觀經》裡面給我們說,阿彌陀佛的報身,佛有法身,法 身沒有形相,報身有相,報身的相好說身有八萬四千相。這個地方比八萬四千更細,三十 六百千億,比八萬四千更微細。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道好放八萬四千光明, 每一個光明裡面有諸佛如來、菩薩圍繞,在講經說法,也就是講今現在說法。這些數字全 是表法,表極其微細,取這個意思。「而一光中含攝三十六百千億佛,表極微細中含容一 切諸法也」,這也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微細相容安立門,在我們這個經上有。   下面我們看第七,「因陀羅網法界門。以上微細相容門,明一重之相入相即」,一重 ,那這一條講重重無盡,說明一重之相入相即,「而未明重重無盡相入相即之義」。所以 第七種藉因陀羅網做譬喻,說明這個意思重重無盡。「因陀羅網者,帝釋天宮所懸之珠網 。網有千珠,互相映照。一一珠中各現一切珠影,此是第一重之各各影現」。現在這種珠 網還是有,不像從前帝王時代的皇宮。皇宮裡面的大殿,北京皇宮的太和殿是裡面最大的 一個殿,所有重大的典禮都在這個地方舉行。大殿上空是用銅絲編的羅網,為什麼?大殿 裡面的梁柱牆壁都是彩畫的,是最高的藝術品,總是怕人去觸摸,你把它破壞了,還怕鳥 進去蓄窩。所以用銅絲編的網,你在外面能看得見,你摸不到它,鳥飛不進去,保護的作 用,叫羅網,因陀羅網。網與網當中相接的地方它都繫一個珠,寶珠,這個珠都很大。我 們現在大的宮殿裡面用水晶燈,很像羅網的樣子,每一盞燈也很大。你想想看,能夠繫有 一千盞燈的,這個羅網就很大了。這個殿堂當然也非常大,沒有這麼大的殿容納不下這個 羅網。羅網裡面繫的這個珠,這個珠互相映照,這一個珠裡面,所有珠放的光它都在這一 個珠裡面,互相映照。一一珠裡面都有一切珠的影子,這第一重,各各影現。   「而一珠中所現之一切珠影,復現於其餘九百九十九珠之中,是第二重之影現。如是 千珠重重映現,無有窮盡,以喻諸法之相即相入,重重無盡」。這是佛在經上做的比喻, 我們沒有見過,所以很難想像。《大疏》裡面講的是我們人間的境界,我們很容易體會, 《華嚴經疏鈔》裡面有個比喻,「若兩鏡互照,傳耀相寫」,寫就是照,互相照耀的意思 ,兩面鏡子,人站在當中看到自己的身看不盡。這樁事情講到重重無盡,賢首國師在皇宮 裡頭講《華嚴經》,講到因陀羅網法界門,皇上聽不懂,問他這什麼意思?他就請皇上在 門外空地上建一個亭子,這很容易做到的,建一個亭子。亭子建好了,國師給他說,亭子 ,八角亭,每一方放一面鏡子,八面,上面下面,十個鏡子,請皇帝到亭子當中站一下看 一看。皇帝往那一站,馬上知道了,他那個影像分身重重無盡。每一個鏡子互照,還有上 下,這就是無盡的相即相入的境界,你全看到了。   「在本經中《寶蓮佛光品》云:眾寶蓮華周滿世界」,這是西方極樂世界七寶蓮池裡 面的蓮花。一切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蓮花化生,都在七寶池中。我們從淨土經論 當中所看到的,極樂世界裡面一切萬物不生不滅,沒有生住異滅的變化,人沒有生老病死 ,動物沒有生老病死,植物沒有生住異滅,大地沒有成住壞空,所以叫一真法界。只有一 樣、一樁事情上能看到生滅,那是什麼?蓮花,七寶池中的蓮花。蓮花怎麼來的?十方世 界的眾生有人發願求生淨土,七寶池就生出一朵蓮花。這個人功夫用得很勤,意願非常強 烈,這個花一天一天長大。所以在極樂世界只有這一樁事情能看到。如果他退心了,不想 到極樂世界,或者換了別的法門,這個花就枯掉了,就沒有了。極樂世界就這一樁事情看 到有生有滅、有興有衰,能看到這個現象,其他的看不到。   人到往生的時候,佛就拿著這朵花去接引你,這個花上是有你的名字。花的因,為什 麼會有蓮花?花的因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花的緣就是你自己發心願生淨土,你有這個念頭 ,七寶池裡頭就有花。你念佛的功夫成就了,佛拿著這個花來接引你。接引你的時候花是 開的,你進去了,你進到蓮花裡面之後,花就合起來了。佛將這個花帶到極樂世界,依舊 放在七寶池中。在七寶池中這個時候,這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的,自自然然在花苞裡面轉 八識成四智。換句話說,花開見佛那個身不是我們現在的肉身。我們現在的身,阿賴耶的 相分,我們現在起心動念是阿賴耶的見分。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在極 樂世界只有唯心所現,沒有唯識所變,識完全化成智慧,轉八識成四智。所以花開見佛, 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你就提升為阿惟越致菩薩,真正不可思議。阿惟越致是法 身菩薩,《華嚴經》大乘圓教初住以上。   《華嚴》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報土,實報莊嚴土,這四十一位就是十住、十行、十 迴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位菩薩住報土。報土裡面的法身菩薩,他們的智慧、神通、 道力,我們看起來好像跟佛沒有兩樣。實際上呢?實際上也是沒有兩樣。唯一跟佛不一樣 的地方,就是他們無明斷了,跟佛一樣,無明習氣沒斷。就像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見 思煩惱的習氣沒斷。見思煩惱斷了成阿羅漢,阿羅漢必須把煩惱習氣斷掉,斷掉之後他就 不叫阿羅漢,叫辟支佛,他升級了。辟支佛要把塵沙煩惱斷掉,他提升了,做菩薩了。菩 薩必須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掉,習氣斷掉了菩薩就成佛了,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佛必須 把無始無明煩惱斷掉,他斷了,斷了他就超越十法界,他到哪裡去?到實報土去了,就是 初住菩薩,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沒斷,帶到實報土去。在實報土幹什麼?就是斷習氣。   習氣沒有方法斷,諸位想想,無始無明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斷掉了,不起心、不動 念了,那無明習氣怎麼斷?沒法子斷,你一起心動念你就墮落了。起心動念是什麼人?十 法界裡面的佛,叫相似即佛,不是真佛。為什麼?無明煩惱沒斷。無明煩惱就是起心動念 ,起心動念斷掉了他升級了,十法界沒有了。那個習氣怎麼斷法?叫任運而斷,就是隨它 去,不要理它,時間久了自然沒有了。經教裡面佛用酒瓶做比喻,盛酒的瓶子,酒倒乾淨 了,擦得乾乾淨淨的,確實一滴酒也沒有了,聞聞還有味道,那個味道叫習氣。怎麼斷法 ?沒法子,把瓶蓋打開放在那裡,放上半年、放上一年,再聞沒有了。實報土裡面斷習氣 就是這個方法,所以就不要理它了。   這些法身菩薩做他自己的事業,他有什麼事?上求下化。上求,他能分無量無邊身, 有這個本事,分身幹什麼?去拜佛。十方世界,不但十方,還有三際,過去、現在、未來 ,所有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他去供佛,供佛是修福;他去聞法,聽佛說法,這是求慧,福慧 雙修。附帶的度化眾生,眾生希望佛來度化他,他能現佛身。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 普門品》所說的,應該用佛身去度他就現佛身,應該用菩薩身度他就現菩薩,應以什麼身 度化他就用什麼身。那個用什麼身不是菩薩自己的意思,菩薩自己要有意思,他就墮落了 ,就不是法身菩薩。記住,法身菩薩永遠不會起心動念。那麼現什麼身?現什麼身是眾生 的,眾生有感自然有應。絕對沒有通過我要想想我用什麼身,那就全都錯了,那是凡夫, 那不是菩薩。法身菩薩,記住,沒有起心動念。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沒有分別執著,連分 別執著的習氣都斷了,功夫是什麼?全是放下,這個我們要知道。最後是把起心動念放下 ,六根在六塵境界上,眼看得清楚,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聽得清楚是智慧,沒有起 心動念,眾生有感自然有應。應也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錯了,馬上就墮落了。明白 這個道理就知道我們應該怎麼修行。   修行最高的就是不起心、不動念。那是什麼人修的?法身菩薩,明心見性。我們做不 到,因為念頭太微細了,我們根本就沒有覺察到有念頭在生滅,我們的念頭很粗。佛問彌 勒菩薩,說「心有所念」,凡夫心裡面起個念頭,世尊問,凡夫起這個念頭,這一個念頭 是多少細念糾纏在一起讓他感覺有個念頭?佛問,凡夫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念、有幾相、 有幾識?佛這一句話裡頭問了三樁事情,原文是,「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是原 文。彌勒菩薩的回答,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多短?我們 現在是用秒做單位,我們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我大概可以彈到五次,四次、五次。年輕身 體很好的人,他們告訴我彈七次,七乘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 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一秒鐘要是七個彈指再乘七,二千一百兆 。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就在眼前,我們怎麼會知道?   要放下無明,先要覺察到無明你才能放下,你根本就沒有辦法覺察它你怎麼能斷它? 什麼人才能斷它?明心見性的人他才覺察到,覺察到很模糊。換句話說,是可以把它斷掉 ,習氣斷不掉,習氣就太微細了。那個習氣要什麼時候才能斷掉?大乘教常說的八地以上 ,應該是說這麼一樁事情,八地快成佛了。《華嚴經》講菩薩總共是五十一個階級,前面 十個,十信位,那在十法界,不出十法界,初住以上超越十法界,住實報土,四十一位菩 薩都住實報土。為什麼有四十一個階級?四十一個階級是帶著無始無明習氣輕重不相同。 十住習氣重,十地習氣輕,到八地以上很輕微的習氣了,快要斷盡了。好像酒瓶一樣,帶 得很重的,你還沒有在酒瓶上面就聞到味道了。十地菩薩呢?要很細心到酒瓶裡頭才聞得 出味道,否則的話微細的味道聞不到,是這麼個意思。   這種生滅,整個宇宙從生滅現象變現出來的,整個宇宙就在眼前,包括我們的身體, 包括我們生活的環境,就在現前,都是這個生滅法,我們一點感覺都沒有。佛說凡夫,六 道凡夫,迷惑顛倒,說得一點都不過分。它沒有神祕,統統在眼前,稱之為自然現象。為 什麼一絲毫的覺察都沒有?這個現象不能夠覺察,但是要有一點概念,為什麼?你才肯放 下,放下就是。學佛沒有別的,就學放下,絕對不是學很多經論,那叫所知障。經論學得 再多,沒放下,依舊是六道凡夫。徹底放下,恭喜你,你就成佛了。你看看,放下見思煩 惱證阿羅漢果,放下塵沙煩惱你就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了,學不學經教沒有關 。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表演,十九歲出家,放棄王位的繼承權,放棄世間榮華富 貴的生活,這個表演是放下一切煩惱。出去求學,他的表法是表一個知識分子,知識分子 喜歡廣學多聞,佔地球上人類絕對大部分的年輕人,喜歡廣學多聞,他表這個法。十九歲 到外面參學,過苦行僧的生活,教給人放下煩惱。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他全都去 學過,學了十二年。三十歲,在菩提樹下,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放下所知障。二障 放下了,在菩提樹下入定開悟了,這兩種障礙不放下開不了悟,得不了定,表演給我們看 。開悟之後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自性的體、相、作用,他詳細給我們說明,就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這一部經佛在定中講的。一般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入 定了,三七日中,二十一天,入定二十一天,哪裡知道他在定中講《大方廣佛華嚴經》!   這個經講完了,大龍菩薩把它收在龍宮,分量多大?七百年之後龍樹菩薩出現在印度 ,南印度,被大龍菩薩邀請到龍宮去作客,看到《大方廣佛華嚴經》,釋迦牟尼佛最初所 說的,分量多大?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龍樹菩薩自以為聰明,他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他三個月就學完了,所以貢高我 慢,目中無人,自以為是世界第一了。大龍菩薩帶他去看這部《華嚴》,一看之後傲慢心 沒有了,才知道佛陀的偉大。這樣大的一部經,閻浮提眾生沒有能力受持,再看中本也不 行,最後看下本,下本等於說是目錄提要,有十萬偈四十品,他就把這部經記下來了,回 到人間傳的這個《華嚴》是龍宮裡面的小本,小本是什麼?目錄提要。   像我們現在的《四庫全書》,你看到一千五百冊,人能學嗎?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給 我說了一個笑話,真的不是假的,他說人從出生他就能讀《四庫全書》,一天讀十個小時 ,他活到一百歲,每一天讀,沒有一天間斷,讀到一百歲還沒念完。這真的不是假的,一 千五百冊精裝,太大了!看看有沒有中本?有,《四庫全書》也有中本,《薈要》,《薈 要》五百冊,全書的三分之一,也不是一般人能受持的。結果什麼?有,還有小的,目錄 提要,五冊。你要想看看全書內容是什麼,知道個大概,提要就行。提要是專門給乾隆皇 帝編的,他沒有辦法看全書,他看提要。   今天我們讀的《華嚴經》,八十卷《華嚴經》提要。提要還不全,全書散失了,傳到 中國來是殘缺不全的本子,我們把它翻出來,有《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四十華 嚴》。《八十》跟《六十》是同部,不同時間傳到中國來的。《四十華嚴》是最後一品, 「普賢菩薩行願品」,完整的四十卷。所以現在中國《華嚴經》怎麼讀法?《八十》讀到 五十九卷,接著讀四十卷,總共九十九卷,這是我們中文所翻譯的最完整的本子,九十九 卷。   我們了解這個大概就知道,九十九卷《華嚴》讀一輩子開不了悟,見不了性,為什麼 沒放下。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放下,釋迦牟尼是放下之後才能見性,才把自性的體相作 用說出來給我們聽,就是大龍菩薩收藏的《大方廣佛華嚴》。在中國最具足代表性的惠能 法師,唐朝時代的人,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他是聽經開悟的。開悟的方法很多,八萬 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門道,關鍵是你會不會。你不定在哪一個法 門裡頭豁然大悟,不定。會了,古人講,哪一法不是佛法!什麼叫佛法?明心見性叫佛法 。會的人任何一法都可以幫助你明心見性,不會?《華嚴》、《法華》、《無量壽經》都 不是佛法,你還是凡夫,你搞了一輩子還是搞生死輪迴,這個要知道。   生在我們這個末法時期,所有的法門好,不是不好,你不是這個法門的根機;也就是 說,你修這個法門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世尊在《大集經》裡頭給我們普遍授記了, 只要是學佛的人都有分。授的什麼記?菩提記。什麼菩提記?只有淨土法門帶業往生你才 能成就,除這個法門之外都不能成就。為什麼?要斷煩惱。那就是說斷見思,你證阿羅漢 果;斷塵沙,你證三乘菩薩,別教三乘,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破一品無明,證一分 法身,就是起心動念斷掉了,你才能證得別教初地、圓教初住,那叫成就。你試試看行不 (s:也就是說按理講一步一步爬,誰都能登上101頂樓。但眼前我們是病危之人,沒有能 力靠自己的力氣爬上去,這時唯有依靠電梯、相信電梯會送你到頂樓。而電梯確實 能把我們送上頂樓,只要你願意跨進去。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就是一部直 達佛果的快速電梯,只要我們深信切願,一向專念。) == 南無阿彌陀佛。 -- 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16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06571128.A.EEE.html
dakudai:阿彌陀佛! 07/29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