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8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五十三頁,倒數第六行,從當中看起:   「由此言之」,從這兒看,「百萬阿僧祇因緣以起《華嚴》之典」,《華嚴經》的興 起是百萬阿僧祇因緣,《華嚴》講緣生,說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一法不是因緣生,這是 《華嚴》。「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法華經》興起是一大事因緣。《法華經 》講性具,《華嚴》講緣起,性具是講自性,自性的本身,緣起是自性遇緣起用,這兩部 大經都屬於圓教一乘。「亦唯為此法之由序」,這兩部大經也只是《無量壽經》的由序而 已。換句話說,聖教三分,一切經典,古大德把它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在一代時 教裡頭,《華嚴》跟《法華》都是序分,《無量壽經》是正宗分。這個說法很難得,把《 無量壽經》提升到,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無量壽經》是第一,在《華嚴 》、《法華》之上。說出這部經的價值,也說出這個法門的重要,是不是真的?後面有句 話說,「《華嚴》經末」。這邊還有一句,我從這兒接下去念,「蓋謂《華嚴》、《法華 》兩經只是本經之導引,本經者正是一大藏教之指歸」。這個兩句話是黃念祖老居士寫在 這裡,也是祖師大德的意思,不是他的發明,古人就有這個說法。本經是《無量壽經》, 正是一大藏教,那就是《大藏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沒有一樣不回 歸淨土。   下面舉例子,《華嚴經》的後面,「普賢大士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其明證」,這就 是證明,《華嚴》最後回歸淨土。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文殊、普賢證得究竟圓滿, 是用什麼法門?信願持名往生淨土。我是看到這段經文,才皈依淨土,沒有看到這段經文 之前,我對於淨土尊重,沒有發心想學,總以為《華嚴》、《法華》殊勝,學習這些大經 大論。講《華嚴》講了四千多個小時,講得是津津有味,你要問我得不得受用?沒有真正 得受用。這是什麼原因?用現在話來說,早年學的是知識,佛教的知識,沒有開悟。沒開 悟不算成就,比不上淨土。淨土念這句佛號,信願持名真實功德,只要發心求往生,沒有 一個不成就的。《華嚴》不行,沒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算成就,你就曉得談何容易。   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這一段跟註解裡頭說的完全相同,我們翻過來看註解。「聖教 如旃檀,片片皆香,法法圓頓,本無高下」,念老在此地用旃檀香,我們一般講的檀香, 用這個來做比喻。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教,全都是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就像旃檀( 檀香)一樣,每一片都香。用這個比喻聖教法法圓頓,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每一部經、 每一個法門都是圓頓大法,沒有高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 在黃梅八個月。到黃梅去參五祖,見面的時候,五祖問他的家庭生活狀況,知道他是個樵 夫,在山上砍柴,挑到城市裡面去賣,這種生活很辛苦。問他,到黃梅來想求什麼?一般 人上廟都求升官發財,都求好運。五祖問他,你來到這裡想求什麼?能大師回答他,我到 這裡來只想作佛。大概五祖忍和尚一生也沒有遇到這麼樣一個人,他到廟裡來是想作佛的 。   來作佛就要幫助他成佛,稀有的因緣。用什麼法子幫他?還是他的老本行,分配他到 柴房裡面去破柴舂米,他在黃梅八個月,就幹這一樁事情。從《壇經》上的記載,我們知 道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這就是他所以能成佛的本分。我們不能成就,不老實、不聽 話、不肯真幹,所以學佛學一輩子還是凡夫,念佛不能往生。那你有沒有想到,惠能大師 行,破柴、舂米是無上法門,他破了八個月,舂了八個月,他開悟了。這是說哪一法不是 佛法?破柴這一法是圓頓法,舂米這個法也是圓頓法,惠能大師幹出來給我們看到的。所 以,宗門大德常說「會麼」,你會不會?會,哪一法不是佛法?舂米、破柴都是佛法;不 會,《華嚴》、《法華》、《無量壽》擺在面前也不是佛法。為什麼?你開不了悟,你頂 多在這裡學一點佛學常識,對於戒定慧三學毫不相干。   能大師每天破柴、舂米,裡面都是戒定慧三學,我們不會,人家會。八個月成功了, 惠能大師知道,五祖忍和尚知道,除這兩個人之外,黃梅道場沒有一個人知道。五祖忍和 尚判斷八個月大概熟了,根熟了,根熟了就可以傳法了。於是宣布傳法,公開的,每個人 作一首偈子來看,果然明心見性,衣缽傳給他,做為第六代祖。這《壇經》上記得很清楚 。三天沒有人呈偈,因為大眾心裡有數,第六代祖肯定是神秀大師,怎麼可能是別人?所 以大家也就省事了,別寫了,第六代祖就是神秀。神秀大師被逼著沒辦法,不能不寫,寫 了又怕五祖批評。最後逼著,不敢送給五祖,寫一首偈子貼在牆壁上,「身是菩提樹,心 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神秀大師寫的。五祖看到了讚歎,不錯,讓 寺院裡大眾依照這個偈子修行,讓大家對這首偈頂禮膜拜,這是重法、重道,沒說什麼話 。召見神秀,問他,是不是你寫的?他說是的。五祖就告訴他,沒有見性,再過幾天你再 寫一首給我看。   這個事情整個寺院都震動了,大家都念這首偈,能大師聽到了,請人帶他到貼偈子這 個地方,讓他也去拜拜,種一點善根。從這一句經文裡面我們就曉得,惠能大師老實,為 什麼?在黃梅住了八個月,這個寺廟裡環境不熟悉,禪堂在哪裡不知道,講堂在哪裡也不 曉得,這就是老實人。叫他舂米,他就在碓坊裡面過了八個月,除碓坊之外他什麼都不知 道,老實到這種程度。別人把他帶到偈子那裡,他拜了三拜,給人說,我也有一首偈子, 請人把它寫在牆上。這首偈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個偈子寫出來之後大家非常驚訝,五祖聽到了,趕到這裡來,脫了鞋子,把這個偈子 擦掉,告訴大家沒有見性,大家心就平靜了。   第二天五祖巡寮,巡寮就是這個寺院裡每個地方他都去看一下,巡寮,用這種掩人耳 目,讓大家不會感到奇怪。巡到碓坊,看到惠能在那裡舂米,問他米熟了沒有?這是禪機 ,別人聽不懂。能大師說,早就熟了,「猶欠篩在」,還沒有篩。這求篩在,篩是什麼? 求他給他印證。五祖拄著拐杖,在碓上敲了三下,走了。能大師知道,這三下就是半夜三 更你來找我,人都睡覺了。他們兩個真的是通了,三更他去推門,推方丈室門,門裡頭沒 有拴,一推就開了。見到五祖,五祖叫他坐下,用袈裟圍住,提防別人看見,給他講《金 剛經》大意,他不認識字,不需要讀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說了五 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 本無動搖」,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一聽,行了,下頭不要講了,衣 缽就給他,叫他趕快走。為什麼?怕別人不服,要鬧事。五祖船都給他準備好了,趕快走 。說到哪裡去?你從哪裡來你就回哪裡去。   五祖三天沒有開房門,三天之後才把房門打開,告訴大家,衣缽已經走了。於是大家 就曉得,惠能拿去了,不甘心、不情願,全寺廟的人分頭去找,希望把衣缽搶回來。大概 大眾怪五祖,老糊塗了,怎麼把衣缽給這麼一個人!明瞭老和尚心意的只有神秀,神秀知 道自己確確實實比不上惠能。神秀這首偈子,還有分別、還有執著;能大師這首偈子,解 脫了。這就說明,惠能大師舂米、破柴是他在黃梅修行的法門,沒人知道。能大師上上根 ,他會,叫他舂米、叫他破柴,行,能成無上道。舂米是戒定慧,破柴也是戒定慧,他會 。他能在這個裡頭戒定慧三學圓滿,八個月的時間,他得三昧,開悟了。聽五祖講《金剛 經》,你們翻翻經本,大概不到四分之一,他就大徹大悟。這一悟怎麼樣?這一悟,不是 《金剛經》明白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他都通了,他全沒有障礙。我們 在哪裡看到的?《壇經》上看到的。他在逃避,寺院的人追趕他的時候,在曹侯村遇到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是持《涅槃經》的,每天讀誦,也是一門深入,沒開悟。她在讀 經,惠能那個時候二十四歲,沒有出家,是在家,不是出家人身分。他聽了之後講給她聽 ,無盡藏比丘尼佩服得五體投地,捧著經來向他請教。他說我不認識字。她就很驚訝,不 認識字你為什麼講得這麼清楚?這個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係。   還有一個例子,法達禪師,到曹溪去參拜,頭沒有著地。起來的時候六祖就問他,你 心裡一定有值得驕傲的地方,是什麼?他說出來,他誦《法華經》三千部。《法華經》很 長,雖然只有七卷,長卷,一天大概就是誦一部,那三千部十年,也是十年一門深入。我 們相信他得法華三昧,沒開悟。向六祖請教,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過,你既然念了這麼多 遍,你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說行了,不 必念了,我全知道了。講給他聽,他開悟了。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去問他,他沒有一樣不知 道,這是見性的人。為什麼?一切法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自性是能生,一切法是所生 ,既然是明心見性了,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沒有一樣不知道,佛法完全通達,世間法也完 全通達,這真開悟了。   所以佛法的教學,以什麼為目標?以開悟為目標。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大徹 大悟這成佛了。三昧也有淺深,真正開悟的三昧是不起心、不動念,眼見色、耳聞聲,六 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大定。到極處就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 本無動搖」,那是自性本定。自性是真心,告訴我們真心是不動的,真心是定的。我們現 在的心七上八下,妄念很多,妄心,妄心是生滅心,是動的,不穩定的,真心是不動的。 於是乎我們就體會到一點消息了,舂米為什麼能明心見性?專心舂米,舂到不起心不動念 、不分別不執著,破柴專心破柴,真到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那就是自性本定。 得到自性本定,不定什麼緣分,突然之間叫你大徹大悟。   惠能大師是聽《金剛經》開悟的,換句話說他先得三昧,這個三昧是舂米破柴三昧, 不是別的,但是統統都一樣的。法法都是圓頓的,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不會,沒有一法是 佛法,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 的,一點都不假。法門平等,大小乘平等,顯教、密教平等,世法、佛法平等,這妙極了 。釋迦牟尼佛大徹大悟,是菩提樹下入定,他成就三昧,夜睹明星那是緣,晚間在那看到 天空當中的星星,大徹大悟。因緣都不一定,不一定在什麼時候,不一定遇到什麼,他就 悟了。但是悟的條件一定是得三昧,甚深三昧,這個三昧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確實不起心 不動念。不執著是淺的三昧,阿羅漢所證得的;不分別,深,菩薩證得的;不起心不動念 ,法身菩薩證得的,法身菩薩就是佛。   在一般通途,對凡夫的教學,古人是一門深入,就是一部經,不學第二部經。在這一 部經什麼?一部經你去念它,天天念它,時時刻刻念它,一天念上十個小時,三年不間斷 ,就得三昧。念《無量壽經》,就是念佛三昧;念《華嚴經》,華嚴三昧;念《法華經》 ,法華三昧。三昧名稱無量無邊,得的定功是一樣的,所以統統能開悟世間法也不例外 ,你說這一部四書,你要是天天讀它讀上十年,什麼意思不要去管它,我一個字沒念錯, 一句沒有念漏掉,念上十年就得三昧,那個三昧就能開悟。法門平等,佛法裡頭八萬四千 法門平等,世間法跟佛法也平等,為什麼平等?都能幫助你開悟。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你才知道怎麼個學法。這個道理不懂,你怎麼學都不如法,為什麼?你得不到定,你開不 了悟,你還是有妄想、還是有分別、還是有執著。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這就是六 道凡夫。   所以,這兩句我們要明白,對於一切法我們會有尊重心,不敢輕慢,知道一切法本無 高下。為什麼會有高下?「唯以眾生垢重障深,心粗智劣,飢遇王膳,而不能餐」,用這 個來做比喻。我們為什麼會看到法不平等?這是我們,垢是染污,什麼東西染污?煩惱染 污你,迷惑障礙你,你沒有智慧、沒有定功,垢重障深。心粗智劣,就是我們講粗心大意 ,心浮氣躁,這樣的心態學佛很難。佛教我們念一部經,念經不是為別的,念經是修定。 我們不是上上根機,叫我們天天舂米、破柴我們開不了悟,惠能大師行,他比我們高明。   對知識分子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叫他讀經,讀經是什麼?修定。絕不能想這個經這一句 什麼意思、這一段什麼意思,不可以,那你就有分別、有執著了,你就不能成就,你斷不 了煩惱,你得不到三昧。要怎麼念?從「如是我聞」一直念下去,不管它什麼意思,決定 不想經是什麼意思,經沒有意思。只要字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只把握住這個,意思什 麼不管它。天天念,老實念,念上幾千遍,得三昧了。為什麼?目的達到了,這個目的就 是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念到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生智慧,小智慧,是小乘智慧,聲聞、 緣覺,那比一般人聰明多了;如果得平等心,平等是沒有分別,菩薩所修得的,提升了。 菩薩心平等,小乘心清淨,這都算是得三昧。覺就是開悟,就是自見,讀書千遍,其義自 見,自己明白了。這一明白了全都明白了,不是這一句明白、這一段明白,全部書明白了 。其他的沒有學過的,只要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沒看、沒聽不知道,一看一聽全知 道。   佛教的智慧,佛教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跟世間完全不一樣。佛教傳到中國,這些 智慧、理念、方法,儒家得到了,它採納了,道也採納了。所以佛講戒定慧,因戒得定, 因定開慧,開慧就是自見,儒跟道都了解、都明瞭、都接受,這是佛家把儒跟道大幅度向 上提升。佛門裡面大師級的這些人,看儒、看道跟看佛經沒有兩樣。所以中國的儒釋道是 一家,表面上有分,實際上沒分,他們全貫通了。   我們凡夫就這四個字,垢重障深,我們如何消除業障?剛才講了,一門深入就能夠消 業障,就能夠得清淨。不可以想經的意思,一想經的意思就是染污,就是分別,所以不許 想。讀經的目的是什麼?讀經目的是求清淨平等覺。這是真幹,這是會,宗門所說「會麼 」,這就是會。會什麼?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會,不起心不動念。否則,心粗智劣,智劣是 沒智慧,粗心大意,這個遇到佛法入不進去,聽講經教學聽個皮毛。惠能大師一聽開悟, 我們聽了聽不出來,為什麼?他心清淨,他沒有妄想、他沒有雜念,道理就在此地。   《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生佛平等」,眾生跟佛是平等的。不一樣的地方,佛菩薩 遠離塵垢,沒有障礙,我們這個凡夫身心的染污一年比一年嚴重,一天比一天嚴重。學佛 著了學佛的相,在佛法裡面還起分別、還起執著,這錯了,這學什麼?學佛學知識。學佛 法的知識是世間法不是佛法,因為知識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佛法的知識是善的,將 來學得很好,來生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不能不知道的。如果遇到淨土法門,僥倖 的話,你信願持名往生淨土了,往生淨土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 。可是極樂世界特殊,為什麼?這個世界跟一切諸佛世界不一樣,一切諸佛世界是緣起的 ,《華嚴經》上的緣起的,因緣生法,有生有滅;極樂世界是性起的,是自性流出來的, 自性不生不滅,自性不垢不淨。所以,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全是性起,它不是緣起,這 就非常非常難得。   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機會太難得,「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告訴 我們,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日,我們遇到了。這個意思就是,你怎麼遇到淨土法門,你 怎麼會遇到《無量壽經》,無量劫稀有難逢,你怎麼會遇到?這個遇到不是偶然,大乘經 上佛說,能遇到的,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供養無量諸佛如來,有這麼大的善根。這一生 遇到,得無量諸佛的加持,所以你能信、你能願、你能老實稱念。就像海賢老和尚,不認 識字,他的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了,遇到這個就成功了。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阿彌 陀佛,一直念下去,這個人的成功就是老實、聽話、真幹。到一百一十二歲,九十二年當 中,一句佛號沒有中斷。除這一句佛號之外,他沒有妄想,他沒有雜念,他的心是清淨心 、是平等心。清淨、平等還得了嗎?清淨是阿羅漢、辟支佛,平等是諸大菩薩。   他來給我們做榜樣,我們要會看,要能看得出。這個碟片送到我這裡,我一看就明瞭 ,很多人看他不懂,他看沒看出來。這一片時間不長,只有五十分鐘,每一個畫面,你仔 細用《無量壽經》來對,可以完全對應。所以我看完之後告訴大家,這個碟是《無量壽經 》的總結,是《無量壽經》的落實。我們是在研究經文、研究註解,還沒有完全搞懂,他 做到了、他落實了,完全把《無量壽經》變成生活、變成工作、變成處事待人接物。他身 口意三業與《大乘無量壽經》完全相應,他怎麼能不成佛?   他很老實,人家問他,你見阿彌陀佛了?他承認。問的人也是心粗智劣,為什麼?沒 有問他,你見多少次?決定不止一次。東晉時代,我們淨土宗初祖遠公老和尚,一生見四 次。賢老法師絕對不止四次,九十二年,決定不止。為什麼不早往生?他要早往生,他二 十幾歲就可以往生,為什麼?往生的條件統統具足了。但是這個世間找像他這麼一個老實 人、聽話的人、真幹的人,找不到,所以阿彌陀佛叫他留在這個世間表法。表什麼法?就 表這個,老實、聽話、真幹,就表這個。 == 南無阿彌陀佛。 -- 阿彌陀佛!~ 我喜歡這個人,我討厭那個人,大慈大悲沒有了! 我們的過失在哪裡?謙虛不夠,恭敬不夠,四攝法不夠!(慚愧懺悔!>"<) by 淨空法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150.14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399547410.A.18C.html
dakudai:阿彌陀佛! 05/08 22:46
Anor: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淨空老法師! 05/09 09:35
skyblue19:南無阿彌陀佛! 05/09 10:25
j45xu3: 南無阿彌陀佛 08/11 22:47
milandi: 南無阿彌陀佛 08/21 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