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7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五十三頁,我們從第五行看起:   「又日道隱於所著《無量壽經甄解》中曰:五濁之世」,這確實就是指我們現前的這 個時代,濁惡到極處。「造惡之時,聖道一種今時難修」,特別是佛法,為什麼?佛法講 的是心性,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用真心,因為佛法是世尊真誠心裡面流露出來的, 我們的心跟他不一樣就很難體會到。眾生心是妄心,真心裡面是清淨平等覺,沒有絲毫染 污,沒有絲毫懷疑,沒有絲毫動搖,我們今天的確,古人所謂的心浮氣躁。古時候人有, 但是那個心浮氣躁的程度非常微少,要用百分比來說,也不過是百分之三、五,這樣的心 浮氣躁;現在呢?現在應該到百分之九十五,九十、九十五,怎麼能學?我們從什麼地方 看出來?從大善知識不在我們世間了。他們為什麼不來?我們不肯學。我們真正肯學,佛 菩薩就來應世,眾生有感,佛就有應。   佛菩薩為什麼到世間來?什麼時候來?眾生想學聖教他就來了。我們心裡是想學,但 是我們的程度不夠,他也不來,條件不具足。古人何以能具足?古人從小接受過基礎教育 。我們舉最淺顯的例子,《弟子規》是每一個家庭教育下一代必須要學習的教育。這個教 育不是教小孩念,不是的,完全是全家人,特別是父母都落實《弟子規》,小孩從一出生 他就看到了,他就聽到、就接觸到。父母跟他距離最近,父母的言行,一舉一動在小孩的 面前,即使是嬰孩剛剛出生,他睜開眼睛會看,他小耳朵會聽,他已經在開始學習。所以 ,凡是負面的、不善的、不好的,決定不能讓小孩看見,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 ,母親要把孩子看好,讓孩子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都是善的,都是好的。善惡的 標準,中國古時候是以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做標準,與這個相應的是善的,與這個不相應 的就是不善。換句話說,他從一出生就接受倫理的教育、五常四維八德道德的教育。孩子 要看多久?要看三年。換句話說,一千天,這是人生基礎教育。現在沒有了,完全沒有了 。   我這個年齡,也就是說八十年前還有,我沾了一點邊緣,我弟弟就沒有了,他小我六 歲。我接觸這個教育應該是八、九歲的時候,就沒有了。我八、九歲,我弟弟只有二、三 歲,他不記得事,我還接觸到傳統教育的邊緣。十歲我們從農村搬到城市,城市裡頭完全 沒有了,偶爾還聽到有人說,沒有看到人認真去做了。十歲以後在城市裡頭所薰染的是不 善的,接受所謂新的教育。新的教育否定了傳統教育,傳統是過時、是落後,要向歐美先 進國家學習。小學的課本改了,我念小學的時候,小學二年級還有個《修身》的課本,可 是到三年級改了,《修身》不用了,改做《公民》,到四年級改成《社會》,課本常常改 ,每一年都不一樣。這是我們親身經歷的。愈變與傳統文化教育距離就愈遠,愈來愈遠, 到我們念初中的時候,確實傳統的倫理道德沒有了。不過那個時候老師好,老師還有能夠 身教的(是在患難的時期,中日八年戰爭,我們在這個時代成長的),那段日子非常艱難 困苦,老師對學生有愛心。我們是流亡學生,跟家庭都不在一起,有的跟家庭還通信,有 的連信息都沒有了,所以學校就是家,老師也就兼任父母的使命。我們對老師感恩,老師 確實把學生當作兒女,非常關心,非常愛護,也做了好樣子給我們看。課本裡面雖然沒有 ,但是老師的一舉一動是我們的榜樣。   《甄解》裡面說,「聖道一種今時難修,其難非一」,難太多了,不只一種。學習聖 道的基礎、概念、知識,我們完全沒有接受到,怎麼能夠脫離六道輪迴。這下面講,「特 此一門」,這一門八萬四千法門之外的,無量法門之外的,只有這一門。「至圓極頓」, 這一門可殊勝了,圓到極處,圓是圓滿,圓滿到極處,圓融到極處,頓,頓是頓超,快速 也達到了頂級,這樣一個特殊的法門,真難得。「而且由其簡易直捷」,它不難。如果至 圓極頓必須得上上根人才能接受,那我們全沒分了。它最大的好處就是簡單、容易、直捷 、快速、穩當,這就是講的淨宗法門。「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超出六道輪迴、超出 十法界不是附帶說的,正說,就在這部經。這部經是「一代所說歸此經」,這一代是釋迦 牟尼佛一生,就是指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統統歸淨土,求生西方極 樂世界。「如眾水歸於大海」,眾水是陸地上的河流,河流裡面的水全部都是流向大海。 把河流比作一切經,比作一切法門、無量法門,大海比作淨土,最後全歸淨土。   「由此言之,百萬阿僧祇因緣以起《華嚴》」,《華嚴經》,《華嚴經》是無量因緣 ,世尊為我們說這部經。「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佛說《法華》是為一大事因 緣,這一大事就是了生死證菩提。單單了生死,阿羅漢就做到了,要成無上菩提,阿羅漢 做不到,那是法身菩薩。「亦唯為此法之由序」,這句話說得太好了。你看經教都是三分 ,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華嚴》、《法華》這兩經只是本經的序 分而已,引導就是序分。本經呢?「本經者正是一大藏教之指歸」。換句話說,本經是一 切經的正宗分,最主要的一部分在此地,我們得到這一部經,等於讀了一大藏教,釋迦牟 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教我們一樣也沒有漏失。不僅如此,實際上是包括十方三世無量無 邊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的經教,都是此法的由序,這個分量可重了。這是《甄解》裡頭說的 。   下面是黃念祖老居士說的,「蓋謂《華嚴》、《法華》兩經只是本經之導引」。這個 話我相信,我就是因為學《華嚴》、學《法華》、學《楞嚴》,對這部經生起信心。我不 是學這些大經大論,早年在台灣,懺雲法師勸我,我沒接受,我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 特別把這個介紹給我,我也沒接受。這兩位老人教我讀《彌陀經》的三個註解,蓮池大師 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彌陀經》三大部,我讀了 。兩位老師都教我去讀《印光大師文鈔》,正續兩編我也讀了。我對於淨土宗的態度改變 了,以前不重視它,讀了這些東西,對淨土尊重,但是我不想學它,興趣還是在大經大論 。確實在《華嚴經》上看到文殊、普賢菩薩發願求生淨土,成就無上菩提,在《法華》、 《楞嚴》,特別是《楞嚴.二十五圓通章》,看到大勢至跟觀世音菩薩的表法,我明白了 ,我這樣對淨宗才生起信心,對往生極樂是發出了願心。雖然有信有願,自己的習氣毛病 沒除掉。習氣毛病是什麼?喜歡好學多聞,就是心不能專一,大經大論還是喜歡看,還是 喜歡去學習,沒有一門深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明白這個道理,我沒做到。回過頭 來,我看看海賢法師、海慶法師,他們不認識字,沒有學過教,但是他們能夠一門深入、 長時薰修。就憑一句佛號,六字洪名,他成就了念佛三昧。我相信他有悟處,他不是普通 的覺悟,正是宗門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就是說,他們為我們示現的是法身 菩薩,處今時今處這個時代,示現佛門弟子修行證果最好的榜樣。我們自嘆不如,我們要 向老和尚學習,老和尚確確實實是我們的榜樣,我們現在回頭還來得及。這個法門要多長 的時間可以修成?《彌陀經》上說得很清楚,「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 日,若六日,若七日」。這七日,前面的六是數目字,後面的七不是數字,是什麼?你功 夫圓滿才叫七。海慶法師七十年,念佛念七十年往生的,那個七十年就是七天,就是最後 那個七。海賢老和尚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就是七,七是圓滿的意思。怎麼 說它圓滿?它是四方上下加上當中,七是這個意思。所以它表法的,叫圓滿。四方(東南 西北)、上方、下方、當中,什麼時候你功夫成熟,你往生了,這叫七。   所以道隱法師這段話,就是說《華嚴》、《法華》,我讀的《楞嚴》也都是本經的導 引,本經正是一大藏教的指歸。「《華嚴》經末,普賢大士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其明證 。」這個太明顯了,一看就清楚,文殊普賢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這證得圓滿。楞嚴會上二 十五圓通,勢至、觀音擺在特別法門。依照順序排列的是一般法門,要依一般順序,觀世 音菩薩耳根圓通在二十五圓通應該擺在第二位,第一是眼根,第二是耳根,他沒有排在第 二位,他排在最後,第二十五。大勢至菩薩根大,應該排在,二十五位裡頭他應該排在第 二十三,結果擺在第二十四,他跟彌勒菩薩對調了。他應該在彌勒菩薩前面,跟彌勒菩薩 對調,彌勒菩薩二十三,他二十四。說明沒有按照順序,這是特別法門,按照順序是普通 法門。普賢十願導歸極樂,這是非常明顯的教誨,我們應該要深深能夠體會到。   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十大願王」,在六十八頁,一一四,編號是一一四,十大願王 。這從《佛學大辭典》節錄下來的,普賢十願這一條。「四十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曰:應 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這是修學大乘,特別是修學淨土,求往生 淨土的人要特別注意。《無量壽經》第二品,夏老的會集本第二品「德遵普賢」,真的是 經的序品。本經序品一共有三品經文,前面兩品通序,第三品是別序,就是發起序。所以 《甄解》講《華嚴》、《法華》是本經的由序,有來由,它不是隨便說的,展開經本你能 夠看到,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十大願王我們要學,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是學的 普賢十願。極樂世界是普賢十願的法界,普賢十願展開,才是極樂世界。你問極樂世界從 哪來的?就這十願來的。往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是修普賢十願的,換句話說,極樂 世界是普賢的法界,我們能夠修學,學得愈好跟極樂世界愈相應。   第一個,「禮敬諸佛」,我們得真幹。為什麼?我們想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的人 個個禮敬諸佛,沒有一個例外。諸佛是指誰?《華嚴經》上世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 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在十法界裡頭只有迷悟不同。天 台大師跟我們講六即佛,就是佛有六種,第一種「理即佛」,從理上講所有眾生都是佛。 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從理上講的。理是什麼?理是真如自性。我們讀過《壇經》 ,《壇經》大家很熟悉,惠能大師開悟說了五句話,最後一句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那個自性就是佛性,自性就是佛,一切萬法是自性生的,自性是能生,一切萬法是所生 ,能所不二,能所一如,能生既然是佛,所生的也不例外,也是佛,理上講。因為你本來 是佛,所以你能夠成佛,你只要走佛的道路,你就會成佛。十法界十條道路,這個十條道 路十種果報都是自性所生所現。從一念不覺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妄心從真心生 的,妄不離真。但是真妄的作用不一樣,真是無上菩提,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不一樣。 妄是生滅法,有生有滅。真,前面我們學過,它是性起,它不是緣起,它不生不滅。惠能 大師第二句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就是它不生不滅。從理即佛來說,一切眾生都 是佛,不但有情眾生是佛,無情眾生是法(萬法),我們這桌椅板凳是不是佛?都是,動 物是佛,植物是佛,礦物都是佛,沒有一樣不是佛。我們禮敬的對象是諸佛,包括十法界 依正莊嚴,依報就是山河大地,包括裡頭一切植物,正報這是講一切眾生,有情的眾生,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我們對待佛很恭敬,對待父母很孝順,能不能將這些恭敬孝順對待一 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為什麼?禮敬諸佛,普賢行裡的第一條。   修普賢行從哪裡修起?從禮敬修起。為什麼?真誠心修出來了。所以中國古時候教嬰 兒,不是教小孩,教嬰兒,誰教?父母教。他跟誰學?他跟父母學的。父母孝順他的父母 ,孩子學會了,長大就會孝順父母;不是長大,從小到大都懂得孝順父母,他學會了。現 在兒女不孝,可不能怪兒女,你要怪兒女,兒女太冤枉。怪誰?怪做父母的人沒有把他教 好。那父母不在面前,就是孩子的祖父母不在面前,現在小家庭,能不能供養父母的照片 ,就是孩子祖父母的照片,掛在明顯的地方,早晚向父母行三鞠躬禮。給誰看?給孩子看 。孩子見到父母曉得,我的爸爸媽媽每天早晨都要跟爺爺奶奶行三鞠躬,你看他那個恭敬 心就生起來了。父母之外,對我們恩德最大的無過於老師,所以把老師的照片跟父母的照 片放在一起,使自己永遠不忘,感恩戴德。父母老師把我教成的,我怎麼可以忘恩負義? 沒人教了。我的父母老師都不在了,照片在,父親的照片找不到,母親照片還有,找不到 的就供牌位,能找到的供養照片。這是教化眾生,教孝、教敬,對父母孝,對老師敬。這種孝敬孝順一切眾生,對人對事對物用這樣的孝心,這叫普賢菩薩。普賢是法身菩薩, 唯有他證得法身他才知道應該這樣做法。普賢像個母親,非常負責的母親,一切菩薩是兒 女,普賢現身說法。   我曾經聽人跟我講,夏蓮居老居士普賢菩薩再來的,黃念祖老居士觀世音菩薩再來的 。去年一月,就是一年前往生的,海賢老和尚也是普賢菩薩的化身。理上講得通,事上沒 有證據,所以我們也不必懷疑,也不必完全相信。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我們這樣的 態度就最好,我們把他當作菩薩看待。他真正是菩薩,他不是假的,給我們做出,在這個 大時代當中學佛修行證果要像他這個樣子。印光大師一生教人,時時刻刻,一分誠敬得一 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修行能得多少利益,與你的誠敬心完全成正比例,沒有 誠敬心,你什麼都沒得到,你還是在六道輪迴裡頭原地踏步,這個不能不知道。學佛從哪 裡學起?從禮敬學起,真誠心修禮敬,清淨心修禮敬,從這入門。   第二,「稱讚如來」。第一句講的諸佛,為什麼第二句變了,不叫稱讚諸佛,它為什 麼變了?變了,意思當然不一樣,說諸佛是從相上講的,說如來是從性上講的,就不一樣 。從相上講的,範圍非常廣大,一切人事物全部包括在其中,跟中國《禮記.曲禮》講的 「毋不敬」是一個意思,對於一切都應該恭敬;換句話說,也是對人對事對物。你看中國 講聖賢,佛法講佛菩薩,完全相同。人沒有恭敬心,他能學什麼?學西方的科學技術行, 不要用恭敬心。學佛不行,學中國傳統文化也不行。中國傳統文化跟佛法都要從恭敬入門 ,太重要了。所以淨業三福裡頭第一條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學習的方法 是落實《弟子規》,這是最低的標準,是一切眾生人人可以做得到的標準。沒有這個標準 ,孔子、孟子來給你講傳統文化,你也學不會;沒有這個標準,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來 教你,你還是凡夫。從相上講沒有分別,善人、惡人都要恭敬,尊重我的人、愛我的人, 還有誤會我的人、毀謗我的人、陷害我的人也要恭敬,為什麼?他本來是佛。他為什麼作 惡?他作惡是他學壞了,他不是本性,他是習性。他的本性是佛,我們完全看本性不看習 性,習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本性永恆不變;習性,善會變成惡,惡會變成善,千變萬 化,不理會那些。只從佛性上說,你才能成得了佛;用習性去學佛學不到,學一輩子也沒 有學到。 == 南無阿彌陀佛。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150.14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399376957.A.BB5.html
dakudai:阿彌陀佛! 05/06 22:43
cutekid:讀經報到 05/07 08:17
skyblue19:南無阿彌陀佛!! 05/07 09:23
Anor: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淨空老法師! 05/07 21:56
AnpingTW:阿彌陀佛! 05/09 16:19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8/09 22:49
milandi: 南無阿彌陀佛 08/19 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