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71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九十頁,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又《悲華經》云:發願於刀兵劫中擁護眾生。」刀兵劫不是普通的戰爭,是人壽在 十歲的時候,減劫減到十歲的時候,刀兵劫就起來了。人與人之間見面就像冤仇一樣,怨 恨,總是想把對方殺死,手上無論拿什麼都變成了武器。這是一個小劫裡頭,減劫到最後 ,會出現這種情形。現在人壽平均是七十歲,距離刀兵劫還有六千年。六千年,釋迦牟尼 佛的法運還在,世尊的法運還有九千年。所以世尊的法運是度過這一個小劫的最後,人壽 十歲,從人壽十歲又開始,每一百年加一歲,一千年就加十歲,三千年就是人的壽命到四 十歲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才終結。   在這個九千年當中,起伏不定,完全在人心,而人心又緊繫著教育。如果人類重視教 育,重視精神教育,人是有個物質身體,除了物質身體之外,他還有精神,必須這兩種, 物質與精神平均發展,人才會健康、才會正常、才有幸福。如果只偏重一方面,偏重精神 沒有物質,當然不可以;偏重物質沒有精神,也不行。我們現前的社會就是偏重物質太多 了,精神教育完全疏忽了,才造成今天世界的困境。世間有一等聰明人,提醒我們、教導 我們要重視精神教育。現在苦頭吃多了,慢慢的覺悟過來,知道倫理教育重要、道德教育 重要、因果教育重要、聖賢教育重要。有這個警覺心好,如果我們真正能夠落實精神教育 ,讓精神教育跟物質教育同時並進,人類可以享到科學的成果,不至於過分的造作罪業, 能順其自然。   道德就是自然,自然叫道,隨順自然這叫德。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的五倫、五常、四 維、八德,不能不遵守,不能疏忽。疏忽,人決定造惡業,違背倫常就是罪孽,隨順倫常 是德。倫常從哪來的?自然的,佛經說得清楚,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所以,佛教導我們 求福、求慧、求長壽,我想全世界的人這三樁事情絕對沒有人反對,大家都希望我有智慧 、我有德能、我有壽命,壽命是屬於德能,我有福報,都希望。能不能求得到?能,佛氏 門中,有求必應,要如理如法的求,那享真正的福報。這些福報全在自性裡頭,不要向外 求,求自性裡面決定可以得到,我們有健康的身體,幸福的生活。   老祖宗教給我們五常仁義禮智信,這是德,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仁者愛人,仁義禮 智信,仁,仁要落實在哪裡?落實在愛一切眾生,《弟子規》上說的「凡是人,皆須愛」 。仁,真正能愛人的人,他有這種愛心,肝臟好,仁愛養肝。義者循理,義是講理,講道 理,不合道理的事情決定不做,不合道理的決定不要去想它。要遵循道理,也就是遵循道 德,不道德的事情不去做,這樣肺臟就好,這五臟裡肺好。禮,禮是對人恭敬。恭敬從哪 裡來的?從謙虛來的,謙卑就會恭敬別人,傲慢絕對不會對人恭敬。所以禮,修謙,落實 在謙敬,謙虛恭敬,心臟好,養心,謙敬養心。智慧,不迷惑,迷惑就沒有智慧,腎臟好 。最後一個信,信是信用,決定不欺騙別人,不自欺,不欺人,脾胃好。你看看,仁義禮 智信養我們五臟六腑,善修五德身心健康,我們大家要共同勉勵。   老祖宗告訴我們,佛法也不例外,佛法把這樁事情變成戒律,要求大家要認真的去學 習。仁,不殺生;義,不偷盜;禮,不邪淫;智,不飲酒;信,不妄語,五戒。五戒是佛 法的根本戒,你要學佛,從哪裡學起?從五戒學起,五戒要落實。五戒跟中國古聖先賢講 的五常是一個意思,你看,世出世間法它相通。刀兵劫裡頭如何擁護眾生?諸位想想,五戒,行五常,慈悲到極處,彌勒菩薩,他就能真正擁護眾生。彌勒菩薩教化就是一個愛 心,真誠的愛心,真誠的愛心就是彌勒菩薩所表的。   我們看下面,還是念老引用《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說的。「是則慈隆即世,悲臻 後劫」。慈,慈悲;隆是隆盛,興隆;即世是現在世,彌勒菩薩對我們現在世慈悲到極處 。他的大悲心一直到最後刀兵劫,刀兵劫是後劫;換句話說,念念不忘苦難眾生,總是在 眾生遇到苦難,他以慈悲之手來幫助我們。「至極之慈」,慈悲到極處,「超出凡小」凡是六道,六道眾生講慈悲,比不上彌勒菩薩;小是小乘,小乘是以阿羅漢為代表,阿羅 漢的慈悲也遠遠比不上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等覺菩薩。不但阿羅漢比不上,十地以下的 菩薩都比不上他,所以下面講,「故無能勝」,專指慈悲,慈悲第一,講慈悲沒有超過彌 勒的。   「大士位居補處」,他現在是補處菩薩,釋迦牟尼佛滅度了,他補世尊佛位。什麼時 候?這下面介紹了,「現在兜率內院」,在兜率天兜率內院。兜率天是凡聖同居土,內院 是彌勒菩薩道場,外院是凡夫。我們地球上也是凡聖同居土,雖然同居,沒有緣見不到。 四大菩薩都住在地球上,文殊、普賢、觀音、地藏都住在這裡,在中國,中國這四大名山 四大道場,有人能見到,有緣的,沒有緣見不到。在山誌裡面我們能看到這些故事,我們 相信這不是謠傳,這不是欺騙人,佛家遵守五戒,決定沒有妄語,這都為我們做證明。   確實有神仙,確實有佛菩薩,甚至於阿羅漢,在這個世間來幫助我們。現身說法,現 什麼身?不一定,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出現,他就現什麼身。現什麼身不 是他自己意思,他自己沒有意思,完全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感應不可思議,眾生有感 ,佛菩薩有應。我們如果是一心專念,感應就現前,心裡頭常常想著,想觀音菩薩,觀音 就現前,想地藏菩薩,地藏就現前。一切法從心想生,諸佛菩薩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德能, 一切諸佛如來是自性裡頭圓滿所現的。圓滿的自性現佛身,局部的,現菩薩身、現聲聞身 、現諸天身、現六道凡夫身,不一定。   虛雲老和尚四十七歲從普陀山發心三步一拜朝五台山,拜文殊菩薩,把這個功德迴向 給他的母親,他母親過世了。三步一拜,從南普陀到五台,拜了三年多才拜到。路上有兩 次生病,嚴重的生病,都是在曠野,附近沒有人家。在這個時候,感應文殊菩薩現身來照 顧他。菩薩現的是什麼身分?乞丐,乞丐的身分,照顧他半個月,病好了,這乞丐走了。 第二次生病的時候,又遇到這個乞丐,這個緣這麼巧,又遇到了,跟他又住了半個多月。 病好之後,到五台山,才知道那個乞丐不是凡夫,是文殊菩薩化身。所以佛法裡頭是有一 句老話說「誠則靈」,靈就有感應,真誠到極處你跟佛菩薩就常常感通,這個有道理,真 誠到極處。我們現在跟佛菩薩為什麼沒有感通?不誠。誠的標準是什麼?一念不生叫做誠 ,你還有念頭,不誠,念頭沒有了就誠。所以我們念佛,我們有心念,有心念就不誠。但 是有心念念到無心念,無心,無心就是無雜念,無妄想、無雜念,那個時候是真心。所以 ,先用妄心念佛,念到最後變成真心念佛,真心念佛感應就現前。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一定要把妄念放下,不要把妄念、雜念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   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他念這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他統統 念出來了。清淨平等覺是我們的真心,他用念佛的方法完全證得。清淨心是功夫成片、事 一心不亂;平等心是理一心不亂,菩薩證得的;後面覺,覺就是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 見性,這叫覺,宗門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師講六即 佛,就是六種佛,最後是講究竟即佛,那是圓滿佛,《華嚴經》上稱妙覺果位。華嚴圓教 ,判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覺,在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在極樂世界,他的身是法身 ,他居住的地方是法性土,法身無量壽,法性不生不滅,跟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十 法界全是生滅法,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法性土樣樣都是真的,為什麼?都是不生 不滅。法性身、法性土唯心所現,它沒有唯識,它只心現。十法界呢?在唯心所現上面又 加了個妄心,唯識所變,十法界是唯識所變。如果你能夠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轉阿 賴耶為大圓鏡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那 就恭喜你,你就到了實報莊嚴土,你就永遠脫離十法界,當然也永遠脫離六道輪迴,這從 理上說。   方法講就是放下,能不能把八識五十一心所統統放下,不要放在心上,真心就出現。 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這個榜樣在以前,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做過;在早年,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為我們做過榜樣,真難得,真不可思議。我們要修行, 要學這個榜樣。我們是很有福報,非常幸運遇到海賢老和尚,老和尚九十二年一句佛號不 拐彎,不拐彎就是沒有換第二個題目。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把自性裡面的清淨平等 覺念出來了。那他是什麼人?法身菩薩,為我們表法,為我們做好樣子。真正做好樣子的 人,在這個世間一塵不染,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如 如佛,這就是世尊所說的你本來是佛。佛是什麼樣子?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 是佛!這是我們的本來佛,我們的自性佛,一切眾生都有,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起心動念就錯了,迷了,起心動念就變成阿賴耶,就有分別、就有執著,就是生滅法 。自性不生不滅,阿賴耶剎那生滅,了不可得。我們今天迷就是迷在阿賴耶裡頭,用什麼 方法破迷?方法太多了,無量無邊,什麼方法都可以,方法裡頭最妙的方法無過於念阿彌 陀佛,這個方法最簡單、最容易、最有效果。在我們中國,古往今來多少人用這個方法一 生圓滿成就,我們要相信。我們今天遇到了,問題就是肯不肯真幹,肯不肯放下,肯不肯 讓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你就成功了,你就圓滿了。   彌勒菩薩現在在兜率內院,兜率是欲界天第四天,第四層天。我們上去,四王天,四 王天再上去忉利天,忉利天再上去夜摩天,夜摩天再上去叫兜率天,彌勒菩薩住在那裡。 虛雲老和尚往生在兜率內院,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人修彌勒淨土修成功了。還有許多修 彌勒淨土的沒成功,沒有成功依舊在六道。彌勒淨土也不容易,真正容易修的是彌陀淨土 ,極樂世界,容易;容易是比一切法門來比較,容易,真容易,條件是你要肯放下。你有 一樁事情放不下,可能你就不能往生。為什麼?那一樁事情障礙你往生,你去不了。要樣 樣放下,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那你決定得生,而且生到極樂世界 品位很高。   兜率內院四千年後,是兜率內院的四千年,怎麼算法?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地球上的 四百年,兜率天一天。兜率天人的壽命是在他們那個地方的壽命,四千歲,不是我們這裡 四千歲,是他那裡的四千歲。所以兜率天的四千歲相當於地球上多少?五十七億六千萬年彌勒菩薩什麼時候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五十七億六千萬年之後,他到這個地球上來示現 成佛,龍華三會,普度眾生。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三百多會,大會小會不一樣,三百多會 ,四十九年。彌勒菩薩將來到這個世間,他只有三會,我們相信每一會的時間都是很長。 釋迦牟尼佛的法會,長的有好幾年,短的有一天、幾個小時,所以一生,我們今天講辦班 教學,辦了三百多次,長短不定。彌勒菩薩簡單,只有三會。那我們相信這三會怎麼開的 ,一會,第一會先度菩薩,菩薩根性利,上上根人,先度菩薩;次度二乘,度聲聞緣覺, 第二會;第三會度六道眾生,統統都度了。   現在這個世間有不少人羨慕龍華三會,你不能往生到兜率內院,你要遇到這一會不容 易。如果能生兜率內院,好,將來彌勒成佛,你們跟彌勒菩薩一起來,是佛面前的大弟子 ,像釋迦牟尼佛弟子裡頭舍利弗、目犍連這樣的人物。虛雲老和尚往生到內院,他得到了 。他在內院修行四千年,也就是我們地球上五十七億六千萬年,然後跟著彌勒菩薩一起來 ,成為彌勒菩薩身邊的大弟子。虛老和尚不是一生成就的,也是再來人,無量劫來生生世 世修行,在這一生為我們示現往生內院,難,不容易。   我們再看後面這一段,「本經以上三大士為菩薩眾中上首」,第一個普賢菩薩,第二 個文殊菩薩,第三個彌勒菩薩,用他們三個代表菩薩眾的上首,意思很深。為什麼?「蓋 因三大士淨土緣深」,他跟淨土的緣分非常深廣,所以用他們來表法。於是我們就聯想到 ,彌勒菩薩將來到這個世間成佛,決定講淨土三經。為哪些人講?我相信三會都講,對菩 薩講,對二乘講,對六道眾生統統都講。因為這個法門,釋迦牟尼佛在世就是多次宣講, 為什麼講得不一樣?聽眾程度不相同,所以傳下來的版本裡面不相同,道理在此地。如果 是一會,聽眾都是一樣的,佛就一次就完了,不會講三次。所以釋迦牟尼佛,古大德講, 講《無量壽經》肯定是三次以上,這個說法很有道理。三次是根據現前傳下來的五種原譯 本,說法不一樣,最明顯的是願文。你看從願文就三種差別,有兩種二十四願,有兩種是 四十八願,還有一種,宋譯的,三十六願,這絕對不是翻譯錯誤,是原本不同。所以古德 判斷,世尊至少講了三次,聽眾對象不一樣,在我們想像,對菩薩、對聲聞、對緣覺、對 凡夫,說法不一樣,因此有會集的必要。   彌勒菩薩三會,我相信是這樣來的,對菩薩一會,對小乘一會,對六道凡夫一會,這 才圓滿。這個裡面根性還是有差別的,特別是六道凡夫。世尊當年住世,給我們講了這麼 多經典,絕大多數都是為凡夫講的,幫助凡夫種善根、增長善根到究竟圓滿。所以,有不 同的方法、不同的說法,學習境界提升了,世尊給你講不一樣了。前面為什麼不講?前面 這甚深的經義你聽不懂,你會產生誤會。佛所講的一定適合你的程度,你聽了很歡喜、很 高興,依教奉行。真正行道一定程度提升,那提升再給你講,一直幫助你往生實報莊嚴土 ,佛就不必再給你講經了。為什麼?你自度,你有能力,你有智慧,你能夠化無量無邊身 ,你有能力親近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你有這個能力,有這個神通。這個 能力現前,你肯定禮拜供養,一個不漏,分身去的。禮拜供養修福,修無量福報,同時聽 經聞法,請佛開示,這是修慧。福慧雙修,很短的時間就證得圓滿了。   這三位等覺菩薩都有位前、位中、位後,像前面所說的,跟淨土的緣深,「正好影響 海會大眾」。海會大眾裡頭就有這三種層級的人,凡夫,位前的,菩薩是位中的,還有位 後的,像現在我們在此地所看的普賢、文殊、彌勒都是位後。為什麼?他們久遠劫都已經 成佛了,在釋迦牟尼佛這一會上來做影響眾。所以影響海會大眾,「同歸淨土」,同歸淨 土這一句是目的,他來幹什麼的?他就來幹這個的,幫助大眾,大眾的人數無量無邊,大 眾的根性不相同,他們做出種種示現也不一樣。   我們再看下面,「《普賢行願品》中,普賢菩薩於逝多林中,發十大願王」,普賢菩 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接著又說,「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這就講修普賢十願求 生淨土。誰發這個心?近代我們看到有一個人,弘一大師李叔同,我們相信很多人對這個 名字都熟悉。在近代出家人當中,對戒律有研究的,他是一個,非常難得。他平常功課就 是《普賢行願品》,最後這一卷,《華嚴經》最後的一卷,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一品經 大師念得很熟,完全能背誦,他以這個做早晚課,求生淨土,他成功了。 == 南無阿彌陀佛。 --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 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無量壽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24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10541411.A.02E.html
column: 阿彌陀佛 09/13 04:56
dakudai: 阿彌陀佛! 09/13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