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45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二十二頁倒數第六行,念老為我們說出《無量壽經》也有如 《華嚴經》所說的十玄門,十玄的意思在這個經上統統具足。我們看第一個:   「同時具足相應門。夫《華嚴》教理以緣起為主。法界一切盡成一大緣起。一法成一 切法,一切法起一法。一時具足,圓滿顯現,故曰具足相應」。確實這幾句話實際上就是 賢首國師在《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上所說的。教理,教是佛教,佛教根據什麼理,什 麼道理、什麼原理建立的,或者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開頭就說出,佛教以緣起為主, 法界一切盡成一大緣起。法界,我們今天講全宇宙,整個宇宙,佛教的名詞叫法界虛空界 ,意思是一樣的。從哪來的?什麼原因而有的?什麼原因,也就是什麼道理而有的。   法界一切就是萬法,盡成一大緣起,這是《還源觀》裡頭第一條「自性清淨圓明體」 ,從這來的。自性清淨,賢首大師說一句,自性清淨圓明體,惠能大師說了四句,賢首大 師把它歸納成一句,妙!自性清淨能大師證得了,他第一句話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圓是圓滿,沒有欠缺,明是光明,體是一切萬法的本體,一切萬法就從自性清淨圓明 體裡面現出來,這叫從一體。這個一體說得好,就是通常我們講的真心,或者是叫它做自 性,或者叫它做本性,都可以,大乘教裡常常稱它為法性,性就是體的意思,法是一切法 ,一切法的理體。賢首國師把它說成這麼一句,七個字。能大師講的體,自性的性體,第 一個清淨,第二個「不生不滅」,第三個「本自具足」,第四個「本無動搖」,這些都在 圓明這兩個字裡頭。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在第二句,就是成一大 緣起,這就能生萬法了。能生萬法是《還源觀》上的起二用,二用就是依報、正報,依報 是我們生活的環境,正報是我們本人,依報、正報出現了。   一法成一切法,一法就是上面「自性清淨圓明體」,這一法;一法成一切法,一切法 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依報。所以一切法裡頭又起一法,這一法就是我們的身體,自己的 身體,這叫正報,能生萬法,萬法生一切法,生依報,我們講萬法是全宇宙。起一法,我 們把它範圍縮小一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面又起一法,我們在人道得個人身,統統叫 緣起。最重要的底下這一句話,一時具足,沒有先後,或者叫一念具足,大乘經上常常有 這個句子,一念、一時是同一個意思。大乘教裡面佛常說,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一時 緣起,圓滿顯現,就這八個字,一念不覺它就起來了。一念覺,一念覺什麼都沒有,一念 覺只是現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一念覺。惠能大師在一念覺給我們說出五句二十個字 ,整個宇宙千變萬化他都見到了。末後那一句叫「能生萬法」,見到現相、見到作用,體 相作用統統具足,這叫相應。到相應,那就是《還源觀》上的示三遍,三種周遍,自性的 起用,所以叫具足相應,三種周遍說明法界是一體。   《華嚴.妙嚴品》裡面說,「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一切法門就是指 的八萬四千法門,四弘誓願裡面所說的無量法門,海是形容深廣沒有邊際,取這個意思。 同會一法道場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一法是任何一法,沒有特定的意思,任何一 法都具足一切法。為什麼?它是自性,一法理體是自性,一切法的理體是自性,所以從一 裡面見一切,從一切裡頭見一。古人也有用金跟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用 黃金做成器皿,無論哪個器你都見到黃金。把金比喻作體,器比喻作相、作用,永遠是一 體,而且是見到全部的一體。譬如說我們在一枚戒指見到黃金,這個黃金跟所有一切黃金 製造品都是一樣,你見到這個等於全部見到了,全部的黃金都在這一個戒指上顯現出來。   明心見性的道理亦如是,見性就是在相、作用裡頭見到體,然後你回頭一看,所有一 切現相、所有一切作用統統是一體。能現能生是真的,為什麼?它不生不滅,所現所生的 不是真的。即使在一真法界還有隱現不同,沒有緣的時候,它不現前,什麼都沒有,所以 體不可得。這個要知道,不可得就得放下。怎麼放下?不起心不動念,一切時一切處沒有 起心動念,這個時候叫做照,照見,像鏡子,鏡子照見,沒有起心動念。明心見性的人, 我們叫法身大士,他們用心如鏡我們凡夫用心像照相機,見一個照一個,落印象。過去 照相機裡頭有底片,你照一張裡頭印子就落下去了,就像落在阿賴耶識裡頭,落謝種子。 鏡子照的時候完全用性照,沒有底片,照得很清楚,不落印象,不落印象沒有業。落印象 就造業,善的印象善業,不善的印象惡業,有業就感果報,善業感三善道的果報,惡業感 三惡道的果報。於是佛法裡修行的原理、修行的道理說出來了,會聽的人從這裡就覺悟。 聰明人怎樣?不落印象,看得清楚是智慧,聽得清楚是智慧,不落印象沒有煩惱,那就叫 不結業,沒有業,這是大乘裡頭真修行。不是叫你不看,不是叫你不聽,不看不聽怎麼度 眾生?怎麼能成無上道?重要的,在看又聽,他又不落印象。我們跟法身菩薩、跟諸佛如 來的差別就在此地,除這個之外絲毫差別都沒有。   佛知道不落印象不容易,三種印象,無始無明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三種,三 種都是落印象。佛教我們一個方便法,先學不執著,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要執 著,有分別、有起心動念,沒有執著。真正沒有執著,你就覺悟了,但是不圓滿,這個時 候有個名稱,稱你作阿羅漢,阿羅漢是正覺,沒有圓滿;功夫再深一點,不但不執著,分 別也沒有,心裡沒分別,這是菩薩,比阿羅漢高;再提升一級,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 動念也沒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心不動念,這叫成佛。佛法跟修行的方法、證果 的方法,這都講盡了。   別人遇到菩薩向他請教,無論什麼疑難雜症,你提出來,他就講得很明白、講得很透 徹,把你也講明白了。我們要問,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如果他起心動念,他退轉了 ,起心動念是菩薩,法身菩薩;他有分別的話,那就是三乘菩薩;他還有執著的話,那他 是凡夫,他就又迷了。他為什麼不起心不動念能答覆,不但能答覆,而且還能現相,應以 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妙!那是自性起用,道理在此地,是自性自自然然的起用。如說一面鏡子,外面自然照在裡頭,它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沒有起心動念,照得清清 楚楚,這個要懂。不起心不動念照見,見的全是事實真相,叫諸法實相;我們起心動念、 分別執著,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相全是妄相。佛菩薩見的是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 不生不滅、非有非無,隱現自在,它不是生滅法。起心動念,就把所有一切法都變成生滅 法,生滅法是念念不可得,一個念頭就是一個完整的宇宙,就是一個法界虛空界的全體, 不但娑婆世界,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世界都在其中。一念就是一道光,光中現這個境界 清清楚楚,誰看見?八地以上。八地以下聽說,聽佛說的,沒有親眼看見。六地、七地跟 八地很接近,在我們想像當中可能他看見,但是模糊的現象,不清楚,八地以上看清楚、 看明白了。明白之後怎麼樣?真的不可得,妄的也不可得,所以對於真的沒有起心動念, 對於妄的也不起心動念,這人叫成佛了。無始無明沒有斷盡稱他作法身菩薩,斷盡稱他作 妙覺如來。   《華嚴經》把這樁事情講透了,這個問題全世界,過去、現在、未來哲學家在找這個 ,科學家也在找這個,找不到,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講清楚、講明白了。所以學佛終極 的目標沒有別的,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根性劣,煩惱習氣很重,無量劫來造作 罪業很深,定不下來。不起心不動念是大定,法身菩薩所證得的,與自性本定相應。我們 這一生沒有指望,來生也沒有指望,生生世世都不見得有指望。怎麼辦?幸虧有一個淨土 法門,只要我們遇到這個法門就得救了,佛法叫得度,其他宗教叫得救。這個法門是讓我 們先到西方極樂世界,煩惱習氣不斷沒有關係,叫帶業往生,可以帶業往生,不能帶業成 佛,沒有帶業成佛的。這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教導我們 ,一生決定圓滿菩提,圓滿成就。把起心動念放下,證得諸法實相,這樣就成佛了,而且 一生圓滿。所以前面講的,它是頓教,沒有階級的,一生圓滿證得,無比稀有殊勝。   在修學年代裡頭,如果過去入佛門沒有遇到這個法門,學了很多經咒,學了很多方法 ,現在遇到了,遇到淨宗,應該怎麼辦?《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要會用。我們學了一大堆佛法,現在遇到淨宗,想在淨宗成就怎麼辦?把所有的佛法統 統放下,一部經、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你這一生決定往生,一切諸佛都鼓掌、都讚歎你 ,你做對了。如果你學佛的時候就遇到淨宗法門,學了多少年沒有效果,看到學禪的加一 點禪進去,看到學密的加一點咒進去,看到學教的加一點經教經論進去,諸佛菩薩看了就 嘆氣,可惜,把淨宗變成大雜燴。你自己以為很好,這些菩薩跟我都有緣,你看我一個都 不得罪,我統統拜你們,到最後不能往生,這一生的緣分空過了,錯了!首先要了解自己 是什麼身分,六道凡夫,業障深重,遇到這個得度的法門,那個度不了我們的全都要捨掉 ,不要障礙能度我們的法門,重要,這要看清楚。所以遇到了,真正相信,那就不能不放 下,不敢不放下,為什麼?不放下自己沒有把握往生,放下自己有把握往生,放下跟阿彌 陀佛就相應,不放下不相應。這經上教導我們,修行的宗旨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就這一句,淨宗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一向專念,不許可夾雜。有人標榜禪淨雙修,還 有人以為更高明,我禪淨密三修,這都錯了,自以為聰明,自己給自己做障礙,最後一樣 都得不到,依舊搞六道輪迴,你說多可惜、多冤枉!《華嚴經》上這句經文我們要記住, 「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我們這個地方一會就是阿彌陀佛這一會。   「《大疏》曰:如海一滴,具百川味」。這是用大海做比喻,大海裡頭的一滴水具足 所有江河的水味,為什麼?都融入大海裡去了。陸地上大小河流水都流到海裡頭,沒有入 海之前,每個江河水味道不一樣,入海之後一味,融成一體。淨宗法門就是如海一滴,這 一句名號具足一切諸佛的名號,念一佛名號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名號,一個也沒有漏 掉。受持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受持一切如來無量劫所說的無量經教法門,就在這一 本裡頭,我們得的是真寶,不是假的。而且我們的根性跟它相應,我們只有學這個法門才 能夠成就,得到的成果是無法想像的殊勝圓滿。今天問題比什麼都重要的,是把這樁事情 搞清楚、搞明白,要徹底搞明白,為什麼?我們才如如不動,歡歡喜喜把世出世間法統統 放下。我就這一門,你看多輕鬆、多愉快,一直念下去,直通無上道「是為此門之玄義 ,這就是同時具足相應門,我們確確實實於一切法門同時具足相應。   「今此經中,具顯」,具是具足,顯是顯示,「此同時具足相應之玄門」,《華嚴經 》上有,這個經上也有,在哪裡?「如經中《至心精進品》,法藏比丘於彼二十一俱胝佛 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所攝佛國,超過於彼」。這是經文,法藏比丘 是阿彌陀佛沒有成佛以前出家的名號,他發了大菩提心。所以人生最可貴的是發心,智慧 能力差一點沒有關係,都不在乎,最重要的就是發心,你存的是個什麼心。你存的心善, 經上講純淨純善,智慧能力沒有,煩惱習氣一大堆,可是這個人心地純淨純善,自自然然 就跟諸佛菩薩相應,相應就自然得到諸佛菩薩加持。你有沒有困難?有,但是所有困難到 時候統統都順利通關,什麼原因?佛力加持的。就像佛在大乘經上常說的,每一個往生的 人,都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中曾經供養過諸佛如來,這一生當中又遇到這個法門,雖然造業 很重,諸佛如來冥冥當中加持他,他不會退失菩提心,他不會改變方向,他這一生依然圓 滿成就。   善根福德不是偶然的,是每個人宿世修成的。善心裡面什麼是第一善心?中國人的老 祖宗教我們,諸佛菩薩教我們,善根之根無過於孝敬。你看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 ,第二句「奉事師長」,孝養父母,孝字;奉事師長,敬字。孝,孝心,用父母做代表 表法,敬用老師做表法。我們的生身,這個肉身得自於父母,父母恩重最大;我們的慧命 ,智慧得自於老師,父母給我身命,老師給我慧命,佛法講人有兩個命。對待老師,報老 師的恩叫敬,報父母的恩叫孝,孝跟敬是一個意思,地位是相等的,我通常稱它們作根本 ,孝是根,敬是本。中國傳統文化就在這紮根,在孝敬兩個字,沒有孝敬,傳統文化根沒 有了。傳統文化教什麼?就是教孝敬,孝敬圓滿就成佛了。所以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要講 清楚、講明白,不能含糊籠統,不能叫人摸不到邊際。   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弟子規》學起,《弟子規》裡頭講孝敬。《弟子規》裡頭 的經文,字字句句都是活的,活學活用,為什麼?它是真實智慧。我們看到,好像這一句 現在社會可以用,那一句它用不上,那是什麼?我們智慧不夠。用得上的用,用不上的暫 時放在一邊,不能把它刪除,為什麼?到我們智慧提升,看出來了,這又管用。所以千萬 不能說把不懂的都當作糟粕,小孩看到這四書五經,他不懂,全是糟粕,那就錯了,長大 之後後悔莫及。不懂的時候怎麼樣?恭敬它、尊重它。為什麼要恭敬?傳了這麼多年,傳 了幾千年都沒有人把它廢除掉,可見得值得傳下去就有它的價值在,而是什麼?而是我們 不夠深度。從懂的先學,慢慢的不懂就懂了,到最後徹底明白了。所以活學活用,它不是 死的,經裡頭每一個字、每一句都是活句子,不是一種講法死呆板的,不是的。你看孔子 你就知道,學生問仁、問孝,你看孔子怎麼答法,不是一個答法,十幾種答法、幾十種答 法,真實智慧。凡是聖賢的東西都是活的,才值得人尊敬,怎麼說都通,怎麼說都圓融, 什麼樣的環境他都能應付得了,活的,不是一個死方法。我們看一部經自古以來的註解, 漢朝時候人註解,唐人的註解,宋人的註解,明清的註解,你去看都不一樣。從這個地方 體會到的是,它都正確沒有錯誤,什麼時代都適合,經文沒有改變,講解不一樣,精神決 定是貫注的,詞句說法不相同,對於古籍世世代代的傳承肅然起敬。到什麼時候你才完全 明瞭?見性就明瞭,見性,是孝敬功夫達到極致,就開悟了。   法藏比丘聽了老師的教導,他真幹,老師叫他去參學,他真去了。「於彼二十一俱胝 佛土」,俱胝是古印度數字的單位,一個俱胝我們現在講十億,現在的數字十個億是一俱 胝。它這裡說二十一個俱胝,二十一不是數目字,是表法的,表圓滿。佛經裡頭,像《彌 陀經》上用七表法,那個七是代表圓滿,七的意思是四方上下就是六,加上當中叫七,圓 滿。《華嚴》用十表圓滿,是從數目字,從一到十,從十到百,從百到千,是代表數字, 十代表圓滿。這部經裡頭有顯教、有密教,二十一俱胝這是密宗的,密教的。這裡頭什麼 法門都有,顯教密教、禪宗教下、大乘小乘無所不包。二十一俱胝的意思,就是十方三世 一切諸佛剎土一個都不漏,統統在這裡頭,法藏比丘全都去參訪過,用現在的話說,他都 到那邊去做過詳細的考察,觀摩學習。老師教他取人之長,捨人之短,十方世界好的記住 ,不好的就不要。用了五劫的時間,這大劫,五個大劫的時間,這樁事情做完了,總結出 來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五劫這麼長的時間,做出了總結,從 這個總結裡面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一出現,這個世界的依正莊嚴超越一切佛剎, 這一句話我們相信,我們一點不懷疑。為什麼超越一切佛剎?它是一切佛剎裡面真善美慧 的集大成,一切諸佛剎土裡頭好的全在它那裡,一切諸佛剎土裡頭不好的它那裡找不到。 這是我們常講合情合理合法,極樂世界不是他想像當中生的,也不是老師世間自在王教他 的,不是,去考察、去看,這才合乎邏輯,才讓我們這些人學得心服口服。 == 南無阿彌陀佛。 -- 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233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06052448.A.A47.html
dakudai:阿彌陀佛! 07/23 09:23
s8402019:阿彌陀佛 07/23 11:51
zippo1039:阿彌陀佛 07/23 15:33
AnpingTW:南無阿彌陀佛!隨喜!讚歎淨空法師,感謝分享! 07/24 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