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稱名功德,福等虛空者自生。」)   「據上鈔義」,後面這幾句話,黃念老給我們做個總結,根據《圓中鈔》的意思,一稱名號,功德尚然」,念一聲阿彌陀佛名號,都有這麼大的功德,「況本經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者乎」。這個經上教給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個功德簡直不可思議 。希望我們同學能體會到這個意思,在這個法門裡頭得到真正的法喜。   我們再看下面第六段,「持名即是甚深般若」,我們看念老的原文,「念得純熟,萬 緣齊放,能所頓空,即是無住」,《金剛經》上講的無住。這段話非常重要,要念得純熟 ,念得純熟不難,萬緣放下難。萬緣不放下,雖然純熟還是有障礙,有妄想、有雜念,你 的功夫不純。必須能所頓空,趕快放下,不要拖泥帶水。漸是慢慢放下,頓是一時放下, 我明白、我搞清楚了,我馬上就放下。這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無住就是清淨平等 心現前。「於此之時」,這個時候,「一句佛號,朗然明白,相續不斷,即是生心」。這 是用金剛般若持名念佛。   「此本眾生行不到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佛對誰說的?對上上根人說的。上上 根人在中國的代表,就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在這八個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作佛去 了。我們走禪宗、走般若這個法門,我們做不到。但是「茲以念佛故」,茲,茲是今天、 現在,我們用念佛這個法門,「暗合道妙」,暗中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合一了。這一發菩 提心一向專念,真的跟無住生心相應了,「不行而行,無到而到」。我們並沒有修無住生 心,自自然然念這句佛號,跟無住生心相應,達到無住生心的境界,這無到而到。然後才 知道,「句句是佛知見」,無論是念六個字、是念四個字,阿彌陀佛是佛知佛見,「念念 放般若光」。聲聲佛號都放大般若光明。   「密教謂聲字皆實相」,聲是音聲,阿彌陀佛;字是字的形相,阿彌陀佛四個字。無 論是聲、無論是字,統統是實相,不是虛妄相,它是實相。為什麼?它能幫助我們證實相 ,為我們證得無住,為我們證得生心。所以密教說聲跟字都是實相。「故念佛名即是念實 相。持名念佛,無異實相念佛」。實相念佛是法身菩薩,他們做到了,沒有證得法身的人 做不到,但是沒有證得法身的人,發心放下萬緣,一心專念佛號,他就是實相念佛。我們 看到了,來佛寺的三位大德不就是這樣的嗎?在漫長的歲月當中,他們給我們表演實相念 。持名念佛無異實相念佛,持名念佛就是實相念佛,實相念佛就是持名念佛。你看來佛 寺這三個人念佛的樣子,不就明白了!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第七,「小本有一心不亂之文,今本不云一心不亂,而專主一 向專念」。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又本經大小二本,秦譯小本有一心不亂之文,今此大本 不云一心不亂,而專主一向專念。兩者相較」,做個比較,「則本經所宗更為明確,更契 眾生根機,彌顯慈尊恩德無極」。這個慈尊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恩德真正達到無極 。小本《阿彌陀經》有兩種譯本,我們現在一般流通的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另外一個譯 本玄奘大師翻譯的。玄奘大師是直譯,完全依照梵文。但是鳩摩羅什是意譯,意思沒錯, 不照梵文的這種章法結構,意譯。所以,羅什大師的本子我們喜歡讀,像中國人讀自己人 寫的文章一樣。那個原譯裡面確實沒有一心不亂,而是一心繫念,不是一心不亂。一心繫 念容易,一心不亂難。所以有許多人看到一心不亂,對於《彌陀經》不敢學了。為什麼? 做不到,做不到學了沒用處。《無量壽經》這個本子上沒有一心不亂,所以顯得容易多了 。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彌陀要解》云」,註解也都是有經論、有祖師大德的註疏, 《要解》是祖師大德的註疏,「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這要記住,見思煩惱沒斷,「隨 其或散或定,於同居土,分三輩九品」。往生到極樂世界是生同居土,你念佛功夫淺深不 一樣,同居土裡頭有三輩九品,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的。功夫或是散或是定,定是有定課, 一天規定多少,絕沒有缺課的,像黃念祖老居士,最後的六個月,他的定課是十四萬聲佛 號,真的萬緣放下了,追頂念佛,念了半年往生了,定課。散課,不是定課以外的都叫散 課。所以一般同修定課不多,早晚課定課,定課之外有時間就念佛,想起來就念佛,一切 時、一切處把時間都掌握到,不要讓時間空過了,念佛這個事情要分秒必爭。念佛,心就 不會散亂,這好事情。最好的念頭就是念阿彌陀佛,沒有比這個念頭更好了。縱然你有大 心、大願、悲心,希望利益世界眾生,還是比不上念佛求生淨土。為什麼?念佛求生淨土 ,你廣大的悲心會起作用;不能生到淨土,那個心不起作用。為什麼?沒有能力。生到西 方淨土,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很重要,阿惟越致就是 明心見性,明心見性的菩薩智慧、神通、道力都跟佛差不多;換句話說,他能分無量身, 同時同處、同時異處能分無量身,能幫助無量眾生,他真有本事。我們在此地雖然發大心 ,心有餘而力不足,辦不到。極樂世界能辦到,沒有障礙,不但阿彌陀佛加持你,十方世 界一切諸佛如來都加持你。所以極樂世界不能不去。   我們再往下看,「若持至事一心不亂」。什麼是事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見 思煩惱斷了,任運是自自然然沒有了。這什麼緣故?念佛的功夫深。諺語所說的,「讀書 千遍,其義自見」,見思煩惱沒了。見惑,簡單的說,再不會執著身是我了,身見、邊見 這個習性沒有了,貪瞋痴慢疑沒有了,都是自自然然沒有了。這叫事一心不亂,「生方便 有餘土」,往生方便有餘土的條件。能不能做到?能,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榜樣。人家念 佛能念得成功,成功的祕訣就是老實、聽話、真幹;成功的祕訣就是放下,看破、放下、 自在。如果不能放下,障難重重,不能不知道。我們看到別人怎麼成就的,海賢老和尚是 最好的榜樣,真看破了,真放下了,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放下 了,恢復到清淨平等覺。   「若至理一心不亂,豁破無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則生實報莊嚴淨土,亦分證常寂 光土」。這是理一心,理一心無明破了。什麼是無明?起心動念。我們自己知道,眼見色 ,看得清楚是智慧;耳聞聲,聽得清楚,這是智慧;如如不動那是定功,看得很清楚,沒 有動念頭,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定,定功。無明一破,一切都破了。你想想看,不起心不 動念了還有什麼?沒有破無明之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破執著,執著沒有了,分別還 有;分別沒有了,起心動念還有;起心動念要是沒有了,一切法了不可得,這叫理一心, 理一心不亂。   乃至四十一品。這個四十一品,還有四十一品嗎?不起心不動念哪來的四十一品?如 果還有四十一品,那你還是起心動念,你無明沒破。無明破了,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 有了,有四十一品那不就妄想嗎?所以這個地方四十一品是指什麼?無明習氣,無明斷掉 了,習氣沒斷。習氣不好斷,佛經典上常常用比喻告訴我們,佛用酒瓶盛酒這個比喻用得 最多,酒瓶盛酒,酒倒乾淨了,確實沒有了,瓶子擦得乾乾淨淨的,聞聞還有味道,那個 味道就是習氣。怎麼辦?沒有辦法斷,只有一個方法,不理它,瓶蓋打開放在那裡,放個 半年、放個一年,再去聞沒有了。是這麼個斷法,沒起心動念。   你就要曉得,諸佛如來不但無明沒有了,無明習氣也沒有了;法身大士無明斷了,習 氣沒斷。他們在十法界、在六道現身說法,教化眾生,我們要問他有沒有起心動念?他真 的沒有起心動念。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現在印度,給我們示現八相成道,講經教學四 十九年。他有沒有起心動念?如果有起心動念,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他真的是沒有起 心、沒動念。沒有起心動念怎麼能現八相成道?怎麼能講經教學?這就是《金剛經》上那 兩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是應無所住,而生 其心就是八相成道,四十九年講經教學。雖然示現八相,示現四十九年教學,沒有起心動 念。這些經從哪裡出來的?是從自性裡頭自然流露出來的。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應是自 性應,是自性流出來的東西,所以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名號是自性流出來的,經典是 自性流出來的,不像凡夫,我們寫的文章是我們第六意識流出來的,不是真的,是假的。 法身菩薩,明心見性的人,他的東西自性流出來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那你想學佛, 你必得見性,見性之後你自性裡流出來的跟諸佛如來完全相同,沒有一點差錯,自性的原 味。   理一心不亂則生實報莊嚴土,亦分證常寂光土。對常寂光愈來愈清楚,但他進不去, 他不能跟常寂光融在一起。什麼原因?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沒斷。無始無明煩惱習氣就是障 礙你證入常寂光,除這樁事情之外,什麼障礙都沒有。所以法身菩薩要在實報土住多久? 三個阿僧祇劫習氣才能斷盡。把無始無明習氣分為四十一個等級,十住、十行、十迴向、 十地、等覺,四十一個等級,都是自自然然時間久了自然沒有了。說你是某一個等級,就 知道你在極樂世界實報土裡頭住多久了,圓滿,要達到等覺斷最後一品無明習氣,證入常 寂光是三個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就這麼來的,是這個意思。   在極樂世界實報土裡頭,能不能把時間縮短一點?在我們想像當中是大有可能。為什 麼?如果不可能,十方世界法身菩薩又何必去往生極樂世界?沒有這必要了,在極樂世界 、在華藏世界、在密嚴世界都一樣,何必換地方?不用換了。那些世界裡面的法身菩薩也 想求生極樂世界,可見極樂世界實報土比一般諸佛如來的實報土要殊勝,他往生到那裡才 有意義,要不然沒有去的必要。那就是說,極樂世界的同居土超越十方諸佛的同居土,極 樂世界的方便土也超越十方世界的方便土,後頭就包括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也超越一切 諸佛如來的實報土,這才能講得通。   下面這段非常重要,「蓋謂散心持名,即得往生同居淨土」。這句重要,為什麼?散 心持名即得往生同居淨土,我們有分,我們能辦得到,後面講的我們辦不到,我們聽到這 句話我們就安心了。「若能念到一心不亂,乃往生上三土之所需。此實為聖賢之行境,而 非芸芸凡夫之所能」。這話講得太好了!但是一個人果然具備老實、聽話、真幹,有這個 條件,又能放下萬緣,精進不懈,事一心跟理一心都能做到。在一般狀況之下,散念能念 到功夫成片,他就往生了,就到極樂世界去了。阿彌陀佛要海賢法師表法,阿彌陀佛找表 法的人,絕對不是找他一個,這世界上多了,有出家、有在家的。只要阿彌陀佛找到他表 法,他肯定是具備這個條件,如果不是老實、聽話、真幹,阿彌陀佛不找他,肯定找這種 人。找這種人,佛陀一定常常加持他,冥加、顯加,讓他能突破一切障緣。這些人,佛冥 冥當中加持他,必要的時候顯加,明顯的加持他。   我們再看下面,「若必一心不亂」,如果是說一定要一心不亂才能往生,「試問苦海 眾生能有幾許得度」,六道輪迴的眾生幾個人?太少太少了!「則此持名方便法門,亦將 是難行道矣」。這個話說得好,淨土法門不稀奇,它是難行道,它不是易行道。為什麼? 要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跟八萬四千法門沒有兩樣。八萬四千法門統統都是這樣的,斷 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破塵沙無明,權教菩薩;斷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大士。 統統都是這樣的,念佛法門也是這樣,那有什麼稀奇?念佛法門之所以被一切諸佛讚歎, 被一切眾生歡迎,就是它只要散心持名,具足信願,念佛就能往生。這個條件是六道裡眾 生人人都可以做到,所以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的法門,一個都不漏。   為什麼最後漏了你不能往生?是因為臨命終時對這個世間放不下,你還留戀,不是阿 彌陀佛不接你,是你貪戀這個世間。所以我們有生之年最重要的一樁大事,就要把這個世 間捨棄得乾乾淨淨,一絲毫的貪戀都沒有。為什麼?走的時候沒障礙,自在往生,不用別 人助念,不需要送往生。送往生有的時候生起情執,阿彌陀佛那裡接著你走,看到你喜歡 的人,我再多看一眼。多看一眼,阿彌陀佛走了,你的機會沒有了,可惜了。所以要學放 下,徹底放下,沒有絲毫貪心,這樣走的時候才真正有把握。   末後一句,「又《大經合贊》云:依此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方得一心不亂故。不 能專念,決難一心故」。這個說得好!我們希望得一心不亂行不行?行,只要依這部經的 理論、方法去修學。這個經上教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就是真誠心、清 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我們生活用這個心,工作用這個心,待人接物統統用這 個心,別人對待我不管他,他的事情,我要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對待一切眾 生,這真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 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念久了,自自然然得一心不亂。來佛寺的這三位大德,他們就是這 樣修的,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沒有第二個方向,沒有第二個目標,所以個個成就不能專念,沒有辦法得一心。得一心,品位大幅度的提升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 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楞嚴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150.6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04058680.A.362.html
dakudai:阿彌陀佛! 06/30 09:25
AaronEckhar:心繫淨土 望生極樂 06/30 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