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遊步十方。行權方便。】)   「綜上經論,故知以善巧穩便之法,妙契眾生根機,導向究竟之果覺,名為行權或行 方便」。權就是方便,引導眾生歸向淨土,一生決定圓滿成就。我們就曉得,夏蓮居老居 士為了《無量壽經》沒有善本,在中國幾千年,學的人太少了,反而在日本流通,但是日 本人五種本子只選了一種,康僧鎧的本子,其他四本沒有人學,這就是沒有善本,必須要 會集成一個善本,這行權方便。黃念祖老居士給這部經做個註解,為末法時期做一個標準 典型,做個模範。不能用自己的意思講經,會講錯。怎麼辦?用經來註經,他用了八十三 種經論,這個沒話說了,古大德所說的,那是開悟的人,那是見性的人;用一百一十種祖 師大德的註疏,總共用一百九十三種,這是在末法叫人心服口服。末法時期學習經教,要 用這個方法,避免過失,也讓大家生信心,對你不會懷疑。就經論的意思,祖師大德開示 ,可以用像我們現在學習心得分享的方式,幫助大家認識,幫助大家建立信心,終極的目 標,幫助大家發願求生淨土。這都屬於行權方便,唯有行權方便,才能得到究竟圓滿。 (d)究竟圓滿   底下這一段,第四段「究竟圓滿」。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入者,《嘉祥疏》釋為解契宗源」 。這叫入,解是理解,契是契入,宗源是講的自性。中國俗話講追根究柢,打破砂鍋問到 底,宗源是法性。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的宗源就是自性,明心見 性就找到宗源了。「《淨影疏》云」,《無量壽經》中國的註解就這兩種,一個是《嘉祥 》,一個是《淨影》。日本多,日本有二十多種,我知道的,可能還有我不知道的。《淨 影疏》說,「證會為入。可見入者,為契會證入之義」。也就是《法華經》裡面所說的「 入佛知見」這裡面的入字。入是契入,真正明白了佛知佛見,這個入字。   「佛法藏者,《嘉祥疏》云:名理為藏」。下面是念老的解釋,「蓋謂佛法藏為法性 之理體。法性含藏無量之性德,故名佛法藏。又法性中含攝一切佛法,故名佛法藏。是故 入佛法藏即《法華》中善入佛慧,通達大智之義」,跟這個意思相同。這個智慧,智慧的 體、智慧的相、智慧的作用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面來的。佛在《華嚴》上說得 很清楚、很明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統統包括了,智慧、德能、相好 。諸佛如來所有的,一切眾生統統都有。為什麼?一個自性,是自性本具的。佛覺悟了, 破迷開悟,他自性裡面智慧德相透出來了。凡夫在迷,自性裡面智慧變成煩惱,德變成了 業,造業,相變成了六道輪迴,變質了。是不是真的變了?真的沒有變,變是虛幻的,不 是真的,真的一點都沒有動。但是你完全不能覺察,是在你面前,你有眼看不見,有耳聽 不到,有身體不能接觸,它並沒有離開你,這叫迷。   只有佛菩薩,他們有善巧方便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幫助我們好像在夢中醒過來。醒過 來之後覺悟了,夢中境界完全沒有了,所以夢中是假的。夢中這個虛幻的東西,千萬不要 執著,決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那個夢還要繼續做下去;不放在心上,夢就會醒過 ,道理就在此地。一切要放得下,連身體也放下,連我們想法看法統統放下,沒有一樣 是真的,自性清淨心中沒有想法、沒有看法,想法是思煩惱,看法是見煩惱,想法是思煩 惱。六道輪迴就是從見思煩惱裡頭建立的,沒有見思煩惱就沒有六道輪迴。這個東西先放 下,阿羅漢放下了,阿羅漢脫離六道,他到十法界聲聞法界去了。所以佛法藏,法性當中 含攝一切佛法,法性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就是真性,也叫靈性,它這個裡面一樣都不缺 ,世出世間法是圓滿的,所以叫它做佛法藏。是故入佛法藏就是《法華經》上講的善入佛 慧,通達大智的意思。   「又《甄解》據從果向因義,釋云:如來一切功德寶藏,佛果功德也。此之功德大寶 海,說言佛法藏,即是佛所得一乘也」。《甄解》這個意思也說得好,從果向因專說念佛 法門,因為這名號是果德,名號不是因,我們執持名號,從果上修的,把如來果當作我們 的修因,這是特別法門。佛果功德就是如來一切功德寶藏,這個功德大寶海,給它說個名 詞,叫佛法藏。即是佛所得一乘,一乘是圓滿的,一乘在大乘法裡頭最高的。經教裡面講 一乘就兩部經,《華嚴》、《法華》講一乘,其他教裡頭都不是一乘教。大乘,小乘,大 乘是菩薩乘,一乘是佛乘,聲聞緣覺是小乘。「《甄解》之說,顯會中諸菩薩皆是大權示 現,從果向因,已入如來一乘果海,但不捨因行,故來會贊助釋尊」。這個意思深,來參 加釋迦牟尼佛大會這些菩薩,他們都是果後大權。果後是什麼?已經成佛了。現在釋迦牟 尼佛在這示現成佛,教化眾生,他們來幫忙,幫忙不能以佛身,他們用菩薩的身分來幫忙 。實際上?實際上早就成佛了。像前面所說的文殊、普賢、彌勒,這個地方所說的十六位 正士,在家菩薩統統早都成佛了,是佛來示現。所以從果向因,果是一乘,因是菩薩,應 以菩薩身分來度眾生,統統現菩薩身分,而且都現的是等覺菩薩。使釋迦佛這個法會更殊 勝,他們這些人在座,讓學習的人生起信心,對這個法門不再懷疑,有真誠的信心,有真 實的願心,願生淨土,不再在這個六道裡面逗留了,決心一生求生淨土,所以他們是來贊 助釋迦牟尼佛。   「究竟」這兩個意思,是「至極之義」。到極處,再沒有了。究竟圓滿是什麼意思? 幫助我們脫離六道輪迴,這叫離究竟苦。只要在六道,雖然生到天上,他化自在天樂,但 是他有壽命,壽命很長,很長也有到的時候。到的時候怎麼辦?往下墮落。為什麼?福報 享完了,阿賴耶裡面還有不善的業因,那要到三途受苦報。不免輪迴,所以不究竟。脫離 六道,脫離十法界,叫離究竟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究竟樂。天不究竟,人間富貴不究 竟。要得究竟樂,離究竟苦,這淨宗,這是阿彌陀佛。世尊跟阿彌陀佛,一個在此地給我 們做報告、做介紹,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來接引。「彼岸」,究竟彼岸,「《智度論》云 :波羅,秦言」,姚秦時代翻譯的,所以稱為秦言,「彼岸」,就是中國說彼岸。又說: 「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六道十法界都有生死,這此岸;證得菩提涅槃,永遠離 開生滅法,生到諸佛如來實報土,那個地方不生不滅,那叫彼岸。釋迦佛的實報土叫華藏 世界,《華嚴經》上所說。換句話說,修其他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成之 後生到哪裡?生到華藏世界。修不成功?修不成功還搞六道輪迴。脫離六道輪迴,向一真 法界走,這當中還有十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要通過 這個一層一層提升上去,都要很長的時間,目標華藏世界。   有人問我,極樂世界跟華藏世界有什麼關係?那個時候我在新加坡講《華嚴經》,有 同學問我。我舉了個比喻,我說華藏世界好比是新加坡,極樂世界是新加坡的烏節路。新 加坡烏節路是新加坡最繁華的一條街道,最好的街道。我說你就知道了,往生到極樂世界 ,是生在新加坡最好的地區,人人都嚮往的,生到極樂世界就生到華藏世界了,而且是華 藏世界精華的地區。這個不能不知道。   生死,涅槃。「又《涅槃經》云:彼岸者,喻如來也」。比喻如來。「是以淨影師釋 究竟涅槃曰:彰果畢竟,涅槃彼岸,到名究竟」。念老在這裡有個括弧,疏謂彰明已得至 極之覺果,到達涅槃彼岸,名為究竟。「按《甄解》意,則為證入佛之一乘大功德寶海, 契佛所得涅槃」,兩種說法意思完全相同。「是諸大士,圓證果德已,從果向因,遵普賢 德,普現十方。來法會中,同宏淨法」。這些等覺菩薩,這諸大士都是等覺菩薩,實際上 圓證果德,就是都成了佛,都成了佛,現在的身分是佛現的化身。佛能現無量身,能現無 數身,能現無邊身,他有這樣的神通,有這樣的道行,他現等覺菩薩,來到釋迦牟尼佛道 場,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在大會當中做影響眾。   我們初講經的時候,在台北中國佛教會的大會堂,那個會堂可以容納七、八百人,有 老和尚來聽經,南亭老和尚,是個講經的老法師,我們的老前輩,我的老校長周邦道老居 士,幾乎一堂課都不缺。他來幹什麼?他講得都比我好,來做影響眾。我很感恩。他很客 氣,來的時候,我上了講台他才進來,我給他頂禮拜的時候,沒辦法拜他;我講經完了, 唱迴向偈的時候,他就先走了,因為他不走,我見到他一定給他頂禮,這是規矩。他都怕 麻煩,遲幾分鐘來,早幾分鐘走,做影響眾,這是對於後學年輕法師的鼓勵。大家一看到 這個道場有這麼多老法師、老居士,大概講得不錯,幫助聽眾增長對法師的信心。現在我 想很少了,過去老和尚懂得規矩。我們要幫助後學,要幫助下一代,怎麼幫助?這最好的 幫助,他講經我們去聽。釋迦牟尼佛把這樁事情寫在菩薩戒裡頭,他受過在家菩薩戒、出 家菩薩戒,四十里之內有法師講經,不去聽經就是犯戒。他講的經要不是佛經沒有關係, 講的是佛經,大乘經,一定要去聽。這就是僧讚僧的意思。僧讚僧,釋迦牟尼佛制定的, 不能不遵守。   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彭際清居士曰: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三句義中 ,全攝淨土法門」。彭居士是佛門的大德,他是清朝乾隆年間人,通宗通教,顯密圓融。 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我沒有去查證,他告訴我,彭際清是高幹子弟,這是現代的話。他 的父親是乾隆皇帝時代的兵部尚書。兵部尚書什麼地位?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所以說 他是高幹子弟。人非常聰明,家庭環境好,童子,未成年,二十歲成年,十九歲還是童子 ,大概十八、九歲就考中了進士。一生沒做官,全部的精神都投在佛法上,著作很豐富, 有《無量壽經》註解,叫《無量壽經起信論》,他作的,這個人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 說的這些話多半是在他所寫的《起信論》裡頭,《無量壽經起信論》。這說得好,全攝淨 土法門。   「菩薩一切所行,不離方便。以方便故,取於淨土,得常見佛」。這是真的,修淨土 的人跟佛的關係非常密切。一切諸佛讚歎彌陀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的 弟子沾光,阿彌陀佛的弟子到任何佛國土去見佛,都特別優待。為什麼?佛一看到這阿彌 陀佛弟子來了,要好好招待,沾阿彌陀佛的光。諸佛如來特別照顧你,這是他們對阿彌陀 佛的恭敬。所以「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讚歎不是虛的,是實實在在。在極樂世界,阿 彌陀佛也鼓勵大家到十方諸佛國土去看看,像我們現在講的去參學,現在的話叫觀光、考 察,能提升自己。何況到諸佛剎土供養修福,聽經聞法修慧,這種遊步十方,福慧雙修。 不是一尊佛,無量無邊佛同時去,同時化無量無邊身,所以在一時圓滿成就。這就是以方 便故,取於淨土,得常見佛。「以見佛故,聞法修行,入佛法藏,圓滿覺心,究竟彼岸」 。他成佛了,快!「若無方便,無量行門,終不成就」。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八萬 四千是表法,不是數字,如果是數字,八萬四千不多,代表大圓滿,大圓滿就是無量無邊 無數無盡,是表這個意思。這是我們應該要曉得。唯有往生極樂世界,才能夠快速證得; 如果不是往生到極樂世界,那真的是無量劫又無量劫你才能到達。極樂世界一生就成就, 這怎麼能比?   下面「如《大般若經》云」,像《大般若經》上所說的,「是菩薩由與般若波羅蜜多 相應故,從此處沒,生餘佛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在在生處,常得值遇諸佛世尊。供 養恭敬,尊重讚歎。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離佛」。這是菩薩,菩薩願意常在佛的身邊 ,不離開佛。為什麼?他容易成就。離開佛,他距離成佛的時間要拉長,不能在一生當中 成就。《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善知識難遇,真正遇到善知識,要知道親近,要知道供養 ,不能離開善知識,意思相同。這些大菩薩,明心見性的菩薩,以誰為善知識?以諸佛如 來為善知識,因為他們住在報土(實報莊嚴土),他們脫離了十法界,他們有智慧、有神通 、有道力,他們能現無量無邊身,同時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聽經聞法,不捨一塵,所 以容易成就。   這邊前面所講的,從此處沒,生餘佛土,這是神通;從一佛國到一佛國,這也是神通 。在在生處,常得值佛,這是他善根深厚,他跟一切諸佛有很深的緣分,諸佛世尊。底下 供養恭敬,恭敬比什麼都重要。用什麼供養?恭敬就是供養。依教修行供養,這是供養裡 頭最殊勝的。老師教導我們,我們沒有去照做,供養、恭敬都沒有。真正的恭敬、供養是 依教奉行,我真幹,真的放下萬緣,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絲毫沒有留戀。親情也不能留 戀,一定要有智慧。如果留戀,這一生不能往生,不能往生,我對他們幫不上忙。我到極 樂世界了,我這些親人,冤親債主,我都能照顧,我有神通,我有智慧,我有道力,我真 正可以幫助他,救他們。這是對的。現在念著親情,障礙你不能往生,彼此都要受苦,都 要受難,誰也幫不了誰。錯了!這個道理要想通。想通了,習氣重,依舊放不下怎麼辦? 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有效。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這是如理如法的 求,不是過分的要求,佛會幫助你。   人在遭受大苦難的時候,他會覺悟;沒有遭受大苦難,不容易覺悟。我們這一代遭受 中日戰爭、二次世界大戰,從小離開家鄉過流浪的生活,無依無靠。當時國家對這批流亡 學生,把他們集中起來,國家辦學校,那時叫國立中學。在中國那個時代,縣辦小學,省 辦中學,國家辦大學。非常時期,所以特別辦了個國立中學。抗戰勝利,國立中學解散, 交給省去辦,收這些流亡學生,跟家裡還有聯絡,回家返鄉。我們是學校解散的時候,我 回到南京。受過這些苦難,人世間酸甜苦辣統統嘗過,知道苦。在家苦,出家也苦,沒有 依靠,沒有背景。學佛前一段時期,得到韓館長幫助,她護持我三十年。她是個普通的平 民,在大陸是世家,家破人亡,逃到台灣來,先生一個朋友開了個藥房,他在藥房裡面幫 助推銷產品,就是個推銷員,生活過得很清苦。我們沒有任何背景,沒有人事背景,也沒 有富貴人幫助,沒有,一直到老死。所以我知道困難,不敢建道場,建道場有開銷,那會 受累贅。沒有道場,一個人自在,想走就走了,沒有牽掛,沒有後顧之憂。香港佛陀教育 協會有董事會,有人管理;澳洲道場交給悟字輩這些出家人,自己去經營,自己去管理, 建好之後給你們。一生,韓館長幫助我,真正做到了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才能專心 研究經教。如果有這些干擾,你想學教你也學不成。這都不能不知道。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當知欲不離佛,須以念佛為因。如《華嚴》十地,始終不離 念佛」。這是舉出最好的榜樣給我們看,《華嚴經》上表法的。到什麼時候?初地到十地 ,這十個階級裡頭,永遠跟佛在一起,不離佛。始是初地,終是十地,從初地、二地、三 地,這十地十個階層的菩薩,不離念佛。念佛法門,你看這善巧方便,修行修到登地,入 了念佛法門。我們現在就入這個門,真正不容易!修八萬四千法門,學無量法門的,要等 到他登地,證得初地,他就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我們的緣多殊勝,在現在這個時候就 遇到,就搞清楚、搞明白了,如果不在這一生成就那就冤枉了,那真可惜!想到這個能不 放下嗎?還能做錯事嗎?錯事裡頭,不求往生是最大的錯誤,沒有比這更大的。不能往生 ,搞六道輪迴,那是你自己自作自受,自己要負完全責任。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 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月映萬川,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只要我們的心至誠清淨,阿彌陀佛就會應現。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7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12526302.A.FD2.html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 10/06 00:32
Bonaqua: 近期見到了iphone的搶購熱潮,才逐漸明白"信願行"確實是 10/06 00:34
Bonaqua: 三而一、一而三。平常若憶佛念佛的氛圍無法在心中興起, 10/06 00:36
Bonaqua: 只是懶懶散散,想到就念,沒想到就沒念,就表示對產品的 10/06 00:37
Bonaqua: 興趣(願心)不足,而希求的願心不足,追朔原因其實就是對 10/06 00:37
Bonaqua: 產品的品質特性功能不理解(信心),所以導致興致缺缺。 10/06 00:38
Bonaqua: 所以當一個人真正對一個產品生起強大信心,願行自然而然 10/06 00:39
Bonaqua: 就跟著起來了,就像許多人大老遠徹夜排隊一樣的心態。 10/06 00:40
Bonaqua: 所以深入經教真,瞭解 彌陀與淨土 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 10/06 00:42
Bonaqua: 阿彌陀佛 ~ 10/06 00:42
Bonaqua: 而臨命終時,就像iphone旗艦店開賣當天,這種人就算是乞 10/06 00:52
Bonaqua: 丐,縱使開賣前一秒鐘給他2萬元,他的第一個念頭絕對衝去 10/06 00:53
Bonaqua: 門市搶購iphone。 10/06 00:54
Bonaqua: 反之,若是平常興致缺缺,縱使給他十萬,可能當下就變心 10/06 00:55
Bonaqua: 了,平常的心態真的很重要。 10/06 00:56
Bonaqua: 趁此機會,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真信切願到哪種程度了。 10/06 01:01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10/06 01:01
dakudai: 阿彌陀佛! 10/06 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