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142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b.才德超異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八十七頁第四行,科題「才德超異」。這還是讚歎法藏比丘 ,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上修菩薩道。請看經文:   【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信解明記。悉皆第一。】   請看念老的註解,「本段盛讚法藏比丘出家後修行之德」,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我 們看經文,『高才勇哲』「才,能也,智也」。能是能力,智是智慧,才能智慧。「哲 這個字的意思,「明知」,明是明瞭,知是認知,認識。「《嘉祥疏》曰:稱逸群之能 ,故曰高才」。逸群就是超群,在大眾當中,他的才幹,他的能力,他的智慧,都沒有人 能跟他相比,這叫『與世超異』。《嘉祥疏》裡頭說,「能自勝勝他」,自勝是自強不息 。為什麼叫能勝?勝過一切不善的煩惱習氣,勇於改過,這叫自勝。唯有自勝,然後才能 夠超越大眾,這勝他,這稱之為勇,高才勇哲。「壞邪見之明,所以言哲」。斷邪行正, 一切錯誤的知見,他能改過,勇於改過,認真的學習,這所謂稱為哲。   「又《淨影疏》曰:才謂才巧,才德過人,故曰高才」。巧是慧,叫巧慧,才能巧慧 都不是一般人能夠跟他相比的,這稱之為高才。「志強名勇」,這個人有大志,奮發圖強 。從什麼地方看出來?從他的發心,從他的修行,他一出家,修菩薩道。前面我們讀過, 一般人出家循序漸進,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菩薩道是一乘法,最後才修一乘。他超越了 ,沒有說小乘,沒有說權教,直接就修菩薩行,這裡講菩薩道,這是明哲。念老註解裡面 ,「志強名勇。心明稱哲。蓋謂法藏菩薩才能過人,勇猛精進,心明智朗」。心不迷,心 ,明智這兩個字,一般是對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說的。由此可知,法藏比丘,古大德都 稱為他是再來人。他做國王的時候,已經是菩薩的階位,法身大士,所以一聽經他就明白 了,他來給我們表法捨棄王位。王位,世間法裡面地位最高,中國古人所謂的是,「貴為 天子,富有四海」,人間富貴到極處。誰都想得到,他是已經得到了,聽聞佛法就能夠把 王位捨棄,出家去做比丘。這種表法告訴我們六道眾生,出家修行超越世間一切諸法。我 們讀到了,冷靜細心的去觀想,佛法如果不是真正高明,怎麼能叫一個國王捨棄王位出家 ?釋迦牟尼佛是王子,如果不出家他是國王,也是做這個示現。真正顯示出修行人,於人 無爭,於世無求。正因為無爭無求,所以才顯示出高才勇哲。   下面一句「與世超異」。《淨影疏》裡頭說:「此德孤出,名世超異。」稱讚法藏比 丘的大德。孤出,孤是一個人,這種人真的不多。在這個世間,誰不爭名,誰不逐利?世 間人忙忙碌碌,今天社會為什麼動亂?爭名逐利是六道眾生之所不免,但是名利要取之以 ,這是古聖先賢教給我們的,不以其道取之決定不能接受。今天這個道沒有了,爭名逐 利不擇手段,社會就亂了。這是最近這一個多世紀科學技術發達了,東方人對老祖宗的教 誨產生了懷疑,西方人宣布上帝已經死亡了,不要宗教了。古時候維繫到今天,西方的文 明靠什麼?全靠宗教,相信有神,相信有天堂。隨著科技文明,不少科學家研究物理,研 究心理,把神給否定了。神有沒有?不能說沒有,他跟我們人類都是宇宙之間的眾生,跟 我們的空間維次不相同。也有一部分被科學家肯定了,科學來給我們做證明,真有不同維 次空間存在。所以現在對於神聖,不少人半信半疑,完全不相信的大有人在。   東方人對於祖先、對於聖賢產生懷疑,盲從科學技術,把祖宗真實智慧的教誨拋棄了 ,這個是地球今天動亂的根本原因。像這種對於法藏比丘的讚歎,一般人看到,這只是讚 歎,不是真的,哪有這種人,哪裡會有這種事?說之為迷信。只有善根深厚,深入經藏的 ,也要幾十年的工夫才能夠斷疑生信。這算不錯了,還能回頭。還有許多人到一輩子,就 像從前李老師告訴我,出家人到老死,對西方極樂世界不相信。是不是真的?細心去觀察 ,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什麼原因?這是從小疏忽了紮根教育,倫理道德的教育。倫理、道 德、因果的教育,中國幾千年世世代代相傳未曾丟失,在我們這一代當中丟掉了。這個根 怎麼紮法?我們今天明白了,是要父母做出榜樣讓兒女學習。在什麼時候?要在出生之後 一千天,就是三年,到他滿三歲,這個根要紮穩。古諺語有句話說,「三歲看八十」,如 果在三歲這個根紮得穩,八十歲他都不會改變。這句話是經驗之談,在中國幾千年就看到 了。   中國過去這個時期非常不幸,把這樁事情從信心動搖到完全拋棄,接受西化,造成今 天痛苦,不是沒有原因的。現在我們接受了佛法,佛法教什麼?佛法教我們離苦得樂,它 從更深一層去觀察,幫助我們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它真能做到,而且有非常好的效果。佛 法承傳,中國歷史上記載三千多年了,這三千多年成就的人不計其數,太多了!在中國大 乘八個宗派,小乘兩個宗派,小乘在中國傳到唐朝晚年,中國這些祖師大德不用小乘了, 用儒、用道代替小乘。行不行?行,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宋元明清這一千年,在家、出家 確實出了不少的高僧大德。中國人不是由於傲慢捨棄的,是智慧的選擇,大乘,中國傳統 文化比不上,小乘,我們傳統文化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麼不用儒道代替小乘?古人真的 這樣做了,做出令人佩服的成績。   我們要怎樣度過這個難關?要如何度過亂世?英國人湯恩比說得好,解決二十一世紀 的問題,就是現在,這個世紀問題是指整個地球的,不是局部的,他說需要依靠中國孔孟 學說跟大乘佛法。我沒有讀到他全部的著作,他的著作非常豐富,我看到的是片片斷斷的 一些翻譯,我感覺到他說的話是真的,不是隨便說的。他的這些話能幫助我們恢復對老祖 宗的信心,對中國古聖先賢的敬仰。我們把老祖宗找回來,就能幫助我們度過眼前的苦難 ,前途呈現一片光明。所以,復興傳統文化比什麼都重要。只有社會安定和諧,人民生活 幸福,文化才能夠繼續發揚光大,佛法才能夠興旺。如果社會一直動亂下去,文化會毀滅 ,佛法也不能存在這個世間。我們要相信,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他的法運一萬二千年, 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正法、像法過去了,末法一萬年,第一個一千年 過去了,我們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四十一年。我們中國歷史記載的,釋迦牟尼佛 滅度到今年,三千零四十一年。中國人非常重視歷史,我們要相信古人,歷史是經驗,承 傳的是智慧,是理念,是方法,是經驗。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中國人的歷史是完整的,幾 千年不斷,非常珍貴。   下面這句「與世超異」「《淨影疏》曰:此德孤出,名世超異。又《會疏》曰:不 常人所及」,古人用不常人所及,就是我們現在講非常人所及,不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 所以說,「與世超異」,超越了。「又《合贊》曰:或約地上發心,則所謂世者,地前世 間之義」。地前稱世間,登地稱聖人。下面念老跟我們說的,蓋《合贊》的意思,「對於 法藏菩薩」,當時他是什麼地位,他做國王,聞法開悟了,捨棄王位出家修行,他是什麼 地位,真發菩提心了,「未敢遽斷,故以疑惑之語出之」,用猜疑這種方式來說,不敢斷 定,所以才說或約。或約這兩個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如果是,就這個意思,這也是懷疑 的語氣,不敢斷定。如果是地上發心,法藏菩薩的地位高了,地上菩薩是聖人,十信、十 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地前不能稱大聖,稱賢人,聖賢,登地是聖人,法身菩薩,地 位很高,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不能跟他比。   「與世超異中之世字,當指初地以前之一切,蓋地前統名世間,登地以上才名出世間 。這個世間意思就深了。登地以前,這是講的別教,天台大師所判的別教,聲聞、緣覺 住在十法界四聖法界裡面聲聞法界、緣覺法界。那些菩薩呢?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些 人在哪裡?在四聖法界菩薩法界,在這個裡面,沒有出十法界。初地以上出十法界了,出 十法界才叫出世間。世間比我們想像的六道輪迴要大,大很多,沒有超越十法界都叫世間 。六道輪迴叫內凡,六道是一個界限,這裡面叫內凡。六道以外的,就是十法界的四聖法 界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不是聖人。登地這就是聖人了,超越十法界,他們住諸佛如 來實報莊嚴土,在實報土修行,這個地位就高了。所以註解裡面說,世字當指初地以前的 一切,蓋地前統名世間,登地以上才叫出世間。   「竊窺《合贊》之意,亦偏於法藏當時是地上發心,唯未率言之耳」。法藏菩薩初發 心,他是什麼地位,什麼樣的程度,經上也沒有肯定的說,說法藏比丘何位發心,發心的 時候什麼地位,「注經家頗有異解」。後世讀誦的這些高僧大德,有不同的看法。「淨影 云」,這是隋朝慧遠大師,他說,「今尋發無上心,是地前世間行,下我發無上正覺之心 ,是地上出世間行」。淨影大師他這樣解釋的,義寂、望西這些大德跟遠公的說法相同。 「蓋謂此段之發心,位在地前」。第五品,下一品,下一品裡面講的發心,「第五品中之 發心,乃是地上菩薩發心」,有這個說法。至於曇鸞法師、嘉祥法師、善導大師,他們與 《甄解》的說法跟前面不一樣。《甄解》,《甄解》包括善導大師,他們說法跟前面不一 樣。《甄解》裡頭說,「破淨影曰:說有前後」,前就是這一段,後面就是第五品,「發 心無有二,唯是一發心也」。這裡頭包括善導大師。我們知道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應化在 中國所表法的,日本人非常相信,他們都承認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日本的淨土 宗,第一代的祖師就是善導。日本這些大德也很了不起,他們在隋唐時代到中國來留學, 親近善導,親近天台智者大師,人特別多。所以淨土宗跟天台宗在日本非常興旺,絕大多 數的寺廟都是屬於這兩家的。   我們看下面念老的話,「蓋謂此段是釋尊說法藏菩薩之發心,後段是法藏比丘自述所 發心。又後說亦只是重述此發心。是以經中所說雖有先後之次,詳略之別,而法藏所發唯 是一心,並無有二也。《甄解》之見甚是」。這是念老肯定,《甄解》所說的是有道理的 。《甄解》與善導大師,嘉祥、曇鸞大師,都是這樣說法。下面又引了,「《甄解》復云 :其龍樹大士為初地(指所判法藏比丘發心之位)」,龍樹是初地菩薩,「或為八地」, 也有人稱他是八地。「亦是從果向因」,不是從因向果,從果向因這很特殊,「大與諸師 別也」,跟其他諸師看法不一樣。「蓋據《大論》」,《大論》是《大智度論》,「龍樹 大士判法藏菩薩發心,或位居初地,或居八地。皆是地上發心,故大不同於餘師也。《甄 解》之說實有所據」。《甄解》是根據《大智度論》龍樹菩薩所說的,所以說他有根據。   「《法華壽量品》曰:我」,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 億那由他劫」。這是在法華會上,釋迦牟尼佛說出真話來了。釋迦牟尼佛是不是這一次在 我們這個世界上成佛的?他是來表演的,舞台表演,八相成道,成佛了。小乘認為是真的 ,大乘人心裡很明白,世尊早就成佛了,不是現在才成佛的。《梵網經》裡面世尊說,他 這一次到世間上來,到這地球上來,表演八相成道成佛是第八千次。像這樣的表演,表演 了八千次,我們完全不知道。這就說是久遠劫就成佛了,跟此地所說的,《法華經》上所 說的,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就成佛了。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這一次在那 邊真正成佛?我們看錯了,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也是表演的。因為他這一次成佛時間到現 在十劫,釋迦牟尼佛成佛滅度之後,包括他的法運一萬二千年,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成佛到 現在十劫,所以我們從這些地方就能體會到,阿彌陀佛肯定也是久遠劫已經成佛了,在遍 法界虛空界作此示現,也是無量無邊,不止一個。極樂世界無量無邊,阿彌陀佛千百億化 ,在經典裡面都能找得出這些跡象。「經中復云釋尊與彌陀」,《法華經》上說的,釋 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的關係,世尊與彌陀,「於無量阿僧祇劫前」,這無量是真的無量無 邊,「同為大通智勝如來前之王子。故知阿彌陀如來成佛亦極久遠,法藏比丘正是從果向 因」。這就是古佛到這裡來示現的,早就成佛了,釋迦牟尼佛也是,無量阿僧祇劫之前就 成佛了,都是從果向因。 (s:我們教人多教幾遍自己就開始沒耐性了,世尊教了我們八千遍!不厭其煩地教!我 每次想到八千遍,就覺得很感動。而且是我們這個剛強難化的娑婆世界!其他佛都 搖頭的地方,世尊一次又一次,毫無疲厭地來,和阿彌陀佛合作,救一個是一個。 我們若不能早點離開娑婆,那真的是愧對世尊和阿彌陀佛的辛勞。)   『信解明記,悉皆第一』。信是信受,《大乘義章》第二卷說,「於三寶等淨心不疑 名信」。三寶是佛法僧,那個等是依佛法僧、依三寶修成證果的這些高僧大德、菩薩聲聞 ,能用清淨心去感受,沒有絲毫懷疑,這才叫信。《晉譯華嚴經》第六卷,這在中國第一 次翻譯的,稱為晉譯,「信為道元功德母,……示現開發無上道」。佛為什麼人示現?這 個世間有相信的人,佛才示現。如果沒有相信的人,他不示現。所以今天佛不示現在這個 世間,為什麼?佛要示現一定會引起人毀謗,說他妖言惑眾,說他欺騙眾生,說他迷信。 真正有相信的人,善根福德深厚!《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道理在此地。確確實實只有有大善根大福德的人,接觸到三寶深信不疑。   我們跟這些人比差很遠。我接受佛法的時候,是跟方老師學哲學,把大乘佛法看作高 等哲學,從這入門,對經裡面所說的半信半疑,是從哲學這個角度去看佛法。算是不錯了 ,但不是正知正見。老師到晚年接受皈依,那個時候他老人家七十九歲。一九七七年,我 到香港來講經,在香港聽說老師正式皈依了,為他授皈依的是廣欽老和尚。這老和尚我認 識他,早年我在法華寺講《地藏經》,記得他來聽過兩次。方老師接受皈依,大概半年就 往生了,也很不容易。年輕的時候,我估計他也不過三十幾歲,年輕的時候生病,在峨嵋 山養病,看到佛經,他有智慧,很聰明,他能看得懂,產生濃厚的興趣,一生沒有離開過 經本。我跟他學習的時候,他應該在五十多歲。所以這信字多難!我對於佛法能生信心, 是受到朱鏡宙老居士、懺雲法師、章嘉大師,受他們的教導,但是對淨土的信心,是在講 《華嚴經》那段時間裡才真正相信,真正接受。我學佛大概三十年,講經也有二十多年才 相信,所以經上講難信之法,我體會得很深,是真的不是假的。 == 南無阿彌陀佛。 -- 每一念都不是偶然的,每一句話、一件事情,也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我們自身習氣和修為的展現。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23111814.A.35B.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02/05 16:40
AaronEckhar: 阿彌陀佛 02/05 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