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151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零一頁倒數第三行,從末後的第二句看起:   「不捨菩薩業供養」,這是《行願品》上的經文,說菩薩法供養。法供養裡面第一個 就是如說修行供養,佛教導我們的,我們一定要認真落實,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 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把錯誤的行為依照佛所教導的修正過來,叫做修行。如說修行是法供 養裡頭最重要的一個科目,這個是菩薩從根本上的供養,我們講紮根,從這紮根。利益眾 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我們前面學過了,今天接著不捨 菩薩業供養。   業是事業,菩薩的事業是教化眾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他從三 十歲在菩提樹下開悟了,開悟之後就開始在鹿野苑教學。最初的學生五個人,憍陳如尊者 第一個證阿羅漢,以後這幾個也都證阿羅漢。三寶具足,釋尊是佛寶,他所說的一切法是 法寶,五比丘是僧寶,三寶具足,出現在世間。而後願意跟佛陀學習的人愈來愈多,形成 一千二百五十人,這個裡頭還要把最初的五比丘包含進去,成為佛陀的常隨弟子,我們在 經典裡面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我們相信,不是常隨弟子,臨時來參學的,人數沒 有一定的,我們概略估計一下,依照人之常情來說,臨時來參加的我相信不會少於一千二 百五十人,估計佛陀在世這些弟子應該是三千人左右。經上記載的這個數字是因為要給後 人證信的,這些人最好,在佛陀身邊一次沒有漏掉,佛一生所說的他們統統聽到了,依教 修行。這就是弟子對佛陀的供養,最殊勝的供養,佛對弟子的期望就是這一點,除這個沒 任何期望,讓他們好好學佛,成佛是大事,成佛是對佛最殊勝的供養。   這一句是總說,下面這幾句是細說,現在我們學習不捨菩薩業。菩薩的事業是無條件 的教化眾生。佛陀教學認真負責,佛對於來學的學生沒有收學費。當時在世,他們的生活 方式很簡單,日中一食。食物從哪裡來?是去托缽。佛弟子隨身所攜帶的資生之具,資養 這個身體不能少的,叫三衣一缽,只有三件衣,佛活動的地區是熱帶,熱帶有三衣足夠了 ,一個缽是出去托缽。接受在家居士四事供養,四樁事情,第一個是「飲食」;第二個是 「衣服」;第三個是「臥具」,實在講就是一個被單,晚上睡覺鋪在地下,臥具;第四個 ,有病的時候「醫藥」,除這個之外一概不接受,身心清淨,萬緣放下。修什麼?修戒定 慧。戒是佛的教誡,定是修學的樞紐。八萬四千法門,法門多,不一樣,就是用的方法不 相同,手段不一樣,可是目的是相同的,目的是什麼?是得定,持戒的目的是得定。定, 梵語叫三昧,在我們這個經題上叫清淨平等,清淨是定,平等是定,清淨是阿羅漢、辟支 佛的定,平等是菩薩的定。定的目的何在?定的目的是在開智慧,心定了就開智慧,所以 後面那個覺,清淨平等覺,覺是佛教修學終極的目標,大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 成佛,佛教育就圓滿了,就畢業了,成佛就畢業了。   成佛之後幹什麼?這個世界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幹。佛在世間,自覺之後完全 在覺他,幫助別人,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是真正的全心全意 為一切眾生服務。服務有個總的方向,有個總的目標。總的方向是幫助眾生回歸自性,這 是總方向。用的手段是教學,教學是他的手段。教學第一個目標,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眾生有苦樂,要把苦樂的現象,真相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先說苦再說樂。這部《 無量壽經》把這兩樁事情講得很清楚。所以佛首先教我們知苦樂,這個很重要。知苦樂可 不是簡單的事情,這就是聖人,這就是賢人。知道苦樂之後,佛要幫助我們如何脫離苦而 獲得樂。佛告訴我們,苦從哪裡來的?苦從我們一切違背自性、違背性德,那就是錯誤的 思想言行所感得的,苦從這麼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我們思想言行與性德完全相應, 從這來的。什麼是性德?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是性德,這就是菩薩業。   在中國也有,沒有佛法講得那麼究竟、那麼圓滿。中國古聖先賢老祖宗教我們什麼? 教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五倫是道,所謂的道就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 「法爾如是」,自然而然,不是人建立的,不是人發明創造的,不是的,本來就是。五倫 是一體,是自性所生所現。我們一般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覺,把這樁做人最重要的根本給 忘掉了,我們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跟倫常道德是相違背的。父子有親,這沒人相信, 這個親是人倫道德的根,親是什麼?親愛。現在人不相信,古人相信,為什麼?他看到了 ,就在面前。我也看到了,我還教了不少同學,你們好好留意,你去看,是真的不是假的 。在哪裡看?在父子裡面看,母子裡頭看。你看母親生了兒子,在什麼時候看?這個兒子 還沒有到一百天,他全身所顯示的天真。天是天然,不是造作的,自然表現出來的。你觀 察他的眼神、他的動作,非常可愛,他呈現在他父母面前,他並不認識他的父母,一百天 還不認生;換句話說,他沒有被染污,完全是天真的表現,好!父母對他的愛,對他的關 懷照顧,你在這裡看到了親愛,從父母身上看到了,從嬰兒身上看到了。   我相信千萬年前,我們老祖宗看出來了,好,太好了!怎樣叫這種親愛永遠保存下去 ,保持而不要丟掉?小時候愛父母,長大了不愛了,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所以老祖宗就 想到,如何能將這個親愛保持到永久,保持到一生都不會改變。這個念頭是什麼?這個念 頭就是教育是從哪裡來的,教育就從這來的,希望把五倫這個大道能保持下去,要靠教育 。中國老祖宗發明了教育,從這來的。因為他知道,從他經驗當中他看出了、看到的,「 性相近,習相遠」,他看到了,本性是一樣的,叫相近,人人都經歷過這個階段,這個階 段天真完全顯露出來,多麼的可愛,多麼可敬,多麼值得人們的尊重,所以性是一樣的, 習慣會把人跟自己的本性這個距離愈來愈拉遠了。所以三字經下面一句話說「苟不教,性 乃遷」,如果你要不好好的教他,天性漸漸被蒙蔽了,習性漸漸形成了,變成喧賓奪主, 以後習性當家麻煩可就大了,習性是不仁、不義,現在社會無禮、無智、無信。這五德, 五德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從真心流露出來的這五種大用、作用,蒙蔽之後就變成相 反的,就是沒有仁(仁是仁愛),自私自利,只有利害關係,沒有親愛的關係,這個變化 多大;不講禮,那就造惡業;沒有智慧,愚痴;沒有信用,存心欺騙一切眾生,連父母都 欺騙,兒女欺騙父母,父母欺騙兒女,夫妻互相欺騙。這個世界不像是人的世界,像什麼 ?妖魔鬼怪,變幻無常。所以教育重要了。   佛教人不修善不修惡,為什麼?善惡造成了六道輪迴,你修善,造三善道的業;你行 惡,你造三惡道的業,這就是六道輪迴。菩薩業是什麼?菩薩業是淨業,清淨的,不落在 善惡二邊,所以菩薩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而不把一切善放在心上,這叫淨業放在心上, 心就被染污了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這個要知道,平等心裡頭沒有覺迷,染淨善惡都不 放在心上,這個業就變成菩薩業了菩薩業具體說來,我們講的五個科目,五個科目就是 菩薩業。三福,淨業三福,要做,非常認真的做,為什麼?供養一切眾生。就佛陀而言稱 教化,就菩薩而言說為供養,為什麼?佛是師道,佛是老師,菩薩是同學,同學就要客氣 很多了,所以同學用供養,佛陀是教誨。淨業三福教我們,實在講天天要念,不念都忘掉 了,重要課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與三福相應,這是什麼?這是標準的佛弟子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要常常放在心上,認真把它做到,做給社會大眾看,這是真正的 勸孝勸敬。人能孝順父母、能尊敬師長,這個人就是聖賢君子,這個人就是佛菩薩阿羅漢 ,依這個為標準。下面有兩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兩句是根本戒,培養自己的 德行、智慧,這紮根教育。   我們向佛菩薩學習,是接受教育。接受了之後,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 事待人接物,這叫修行,這叫不捨菩薩事業。我們中國人講得簡單,四個字,「身行言教 。我們把佛陀教給我們統統做到,身行,身行就是教化眾生,做出榜樣給人看;別人看 了受了感動,想跟你學,想跟你請教,你再用言語把這些道理講給他聽,他聽懂了,真能 接受了,這個人就得度了。這第一條戒,三福第一條。從這個基礎再往上提升,這個基礎 就第一條,是人天法,在六道裡頭離苦得樂,不是究竟的,你沒有出離六道輪迴。你現前 能做,現前可以離苦得樂;你將來能做,將來可以離苦得樂;不做,苦樂果報就現前,現 前必定是苦多樂少,為什麼?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惡比善多,惡的念頭比善念多, 惡的言語比善的言語多,惡的行為比善的行為多,道理就在此地。   我們要相信聖賢,要接受老祖宗的教誨。祖宗對於後代愛護備至,留下來的文化都是 教我們離苦得樂。過去有人教,國家教、家庭教、社會教,所以自然養成很好的德行、習 慣。最近這兩百年來我們這些祖宗,這近代的,兩百年以內的,疏忽了,看到外國的東西 稀奇,科學技術,迷失了本性,這個虧吃大了,把祖宗的東西、聖賢東西放棄了,一昧去 學西洋的,造成今天中國社會的苦難,讓我們對傳統的文化,信心喪失掉了,這是世間最 可悲的事情。外國人提醒我們,我們不敢相信。英國的羅素、湯恩比,他們看得清楚,他 們真正看出來了,中國傳統文化是全世界一切族群文化當中最殊勝的、最值得人們尊重的 好文化。中國文化要復興,全世界人都享福,就是離苦得樂,我們中國人不相信。湯恩比 說的這些話,特別是晚年,學術界有不少人說他在打妄想,大概是老糊塗了。你要細心去 聽他的話、去研究他的著作,你才真正體會到,他講得對,沒講錯,為什麼?中國傳統文 化跟大乘佛法都是從自性流出來的,自性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流出來的是真理、是實相 。所以我們讀他的書,大幅度的增長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信心。   尤其是這兩年,習主席執政,我們看他的作為、看他的言論,他對於傳統文化有認識 、有信心,由他帶頭來做,我們看到一道曙光。在他這一任當中,中國傳統文化落實了, 那就是湯恩比的願望,中國領導全世界,太平盛世出現在地球上。這個盛世,不像從前是 一個地區,現在二十一世紀的盛世是全球,靠什麼?靠中國傳統文化跟大乘佛學,大乘佛 學也在中國。中國人不相信,誰敢相信?只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真正有認知,真正熟悉沒有 懷疑,他才能相信,這是少數人。少數人那管用嗎?行,只要用真心。中國古人說了一句 話「邪不勝正」,正能量太大了。今天是邪的能量大,正的能量薄弱,表面上看好像是正 不勝邪,你細心入微去看,正能量在膨脹,邪能量在萎縮,到最後真的邪不勝正。那個時 候,大多數的人信心恢復了,太平盛世出現了,這就是主席所說的中國夢。   當前我們遇到一部好書,我們的信心更足了,這部書,唐太宗編的《群書治要》。這 是中國古聖先賢,從三皇五帝,世世代代聖賢君子累積真實的智慧、理念、方法、效果、 經驗,都在裡頭,它能幫助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這個平是公平、是平 等,也就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講全世界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意識形態 、不同的生活方式都能夠統一。統一這個名詞大家用慣了,如果從中國、從佛法,不用這 個統字,用合,合作、和合、合一。也許我們還能看見,主席提倡的,要沒有太大的障礙 ,他這一任可能看見,看見全世界在中國傳統文化、大乘佛法看到統合。   這是不捨菩薩業。菩薩業用什麼方法來落實?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榜樣是教學。世尊 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教學,七十九歲圓寂,教學四十九年,經典上所說的「講經三百 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那個時候的會,我們現在叫辦活動,辦活動就是古人 講的會,世尊辦活動三百多次,每一次規模大小不一樣,時間長短也不相同,總共三百多 次。當然這裡頭,許多小的活動合成一個大的,匯合成一個大的活動。不斷在做,到處在 做。釋迦牟尼佛沒有建寺廟、沒有道場,過的是遊牧生活,晚上樹下一宿,白天托缽,日 中一食,他不住在一個地方,完全過著大自然的生活。萬緣放下,生活在這個世間所要求 的,最低的基本的幾個條件,除此之外統統放下了,身心清淨,清淨就是健康。所以不捨 菩薩業,佛陀的事業是教學。   佛陀當年在世,菩薩弟子是有成就的、明心見性的,這些菩薩在四面八方代佛講經教 學,他們也領眾,小團體。佛法在四面八方傳承,在歐洲、在非洲、在亞洲,邊遠地區都 普及到了。特別是在中國,跟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可以說是完全相同,在中國古籍裡面能 找到,所以中國人接受了。特別是他教學的方法,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 個方法、這個理念,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早年間,民國初年,私塾裡面教學的老師都 懂得,對小朋友的教學要幫助他收斂,為什麼?小孩也會胡思亂想。用什麼方法讓他把這 個思想放下?用讀書的方法。讀書不需要講解意思,字沒有念錯,句子沒有念漏掉,一遍 一遍的念,為什麼?他就不會打妄想,他就不會有雜念。這是什麼?這是定,小孩也要修 定。遍數念多了,他記得了、他熟了,那是附帶的作用,那不是主作用,主作用是教他得 三昧、得定。他有定他就會有悟處,他念念念,老師沒給他講,他自己明白了,這種情形 很多。明白之後,學生講給老師聽,老師給他印證,你講得不錯、講得很好,給他印證。 這就是其義自見,念久了自己明白了。這是佛門跟中國傳統教學的重要的理念跟方法,培 養的人才,聖賢君子,大乘佛法培養的人才是佛、菩薩、羅漢。這是菩薩業。 == 南無阿彌陀佛。 -- 每一念都不是偶然的,每一句話、一件事情,也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我們自身習氣和修為的展現。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8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25825949.A.391.html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03/08 22:56
s8402019: 南無阿彌陀佛 03/09 00:48
dakudai: 阿彌陀佛! 03/09 16:08
a876352000: 阿彌陀佛 03/09 19:41
aphrodite118: 阿彌陀佛 03/09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