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147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b)慧超彼岸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九十七頁,第三行科題看起,「慧超彼岸」。請看經文:   【智慧廣大深如海。內心清淨絕塵勞。超過無邊惡趣門。速到菩提究竟岸。無明貪瞋 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   經文有六句,請看念老的註解。「此下六句」,就是剛才念的,「求自覺之德」。前 面四句偈求法音宣流,這六句求的是智慧如海,一直到究竟彼岸。這個意義很深,這是真 正發大菩提心。能不能求到?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自性本自具足,不是外來的。《華 嚴經》上,世尊給我們透的信息太好了,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這範圍包得廣。眾生,眾 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眾生,動物是眾緣和合的,植物也是眾緣和合的,礦物也是眾緣和 合,沒有一種現象不是眾緣和合的,所以叫眾生。一切眾生包括全宇宙,一切萬法,就像 六祖所說的,覺悟、明白了,明白個什麼?「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明白這樁事情 。這樁事情說明就是萬法一體,智慧是一體本自具足,德能也是本自具足,相好亦復如是 ,沒有一樣不是本自具足,所以不要用外求,向內求。自性智慧本自具足,深如海。廣大 如海,深如海,大沒有邊際,深沒有底,這是自性。所以學佛最重要的明心見性,功德就 圓滿了,真圓滿了,出世間法圓滿了,世間法也圓滿了,真正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宗 教裡頭用這兩句話讚美上帝、讚美神,佛法這兩句話是讚歎自性,自性本來具足。所以一 切眾生只要覺悟、只要回頭、只要見性,一切都圓滿。佛回歸自性了;菩薩、聲聞還在半 路,還沒到家;凡夫對於這個事實真相茫然不覺,迷在六道。諸佛感嘆的,六道眾生迷惑 顛倒,不知覺悟,哪一天覺悟,哪一天回頭,他就離開六道,不知道回頭那就苦海無邊。 回頭是岸,人要回頭,不能不回頭,不回頭就大錯特錯,一回頭就是究竟彼岸。   下面給我們解釋,經上講的『智慧』就是般若。《大智度論》上說,梵語般若,「秦 言智慧」。《金剛經》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羅什大師在中國那個時候,他居住的地方 是秦國,姚秦,也叫後秦,前秦是苻堅,所以稱為秦言,就是中國話,中國話叫智慧。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勝者。」所以我們中國智慧這個名詞的含義 跟梵文般若相近,沒有梵文般若意思那麼深、那麼廣,所以用智慧翻出來之後再加以註解 。這個智慧是究竟圓滿的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所以說一切智慧當中它是第一,它是無 上的,它是無比的,它是無等的,沒有任何一種智慧跟它平等,沒有超勝它的,加這麼一 段註解。   「又《往生論註》曰:般若者,達如之慧名。」這個意思比較深。達是通達,如是真 如,真如就是自性。這個智慧的意思,就是明心見性才能稱為般若現前;沒有明心見性, 沒有般若。發大菩提心與般若相接近,大菩提心是求大般若智慧。所以說路子找到,但是 你還沒有見道,這樣的人叫三乘菩薩,包括聲聞、緣覺,十住、十行、十迴向別教的,他 們向著如,是如這條道路,但是還沒有到達,到達就叫法身大士,一般叫成佛。「又《大 乘義章》曰:真心體明,自性無闇,目之為慧。」《大乘義章》上說的。念老把經論裡頭 種種講法統統集在一起,讓我們都看到。所以我們展開經卷,要用感恩的心,真誠心、恭 敬心,這才能看得懂,才能體會到一些意思。心愈真實,看得愈清楚、愈明白、愈深入。 所以這個經文,字字句句無量義,我們就明白了,我們相信了,也肯定它真的是無量義。   下面再解釋般若的含義,這名義,「其義為:真心本體明現,自性朗然,明顯無暗, 稱之為慧」。這個智慧凡夫沒有,不但我們人間找不到,天上也找不到,二十八層天裡頭 也沒有;再去找十法界,十法界裡頭也沒有。十法界裡頭有三賢菩薩,就是別教的十住、 十行、十迴向,他們走的是般若這條路,沒見到般若。路沒錯,距離還很遠,至少走到一 半,他才能見到一些,三乘菩薩一半還沒走到。走到一半的是誰?初地菩薩,別教初地,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可以說他達到一半。往前面去步步高升,對於般若的認知一層比一 層廣大,深廣無際,一直到妙覺才證得究竟圓滿;等覺還差一點,妙覺才真正圓滿。真心 本體,這四個字就說明我們都有,一切眾生個個都有,我們有,一切人有,畜生有,樹木 花草有,山河大地有,每一粒微塵都有。我們現在有一點概念,概念不是證得的,聽說的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量子力學家為我們做證明。我們有真心,我們有本體,真心本體是 一片光明,常寂光。常寂光就是真心本體,光明遍照,照虛空法界,照一切萬法。一切萬 法是一體,體就是光明遍照,這是體。   「自性朗然,明顯無暗,稱之為慧」。常寂光是永恆的,常寂光裡頭沒有生滅,它只 有明,沒有黑暗。黑暗是從哪來的?是從迷來的,一念不覺,迷了,迷了才產生阿賴耶。 阿賴耶裡頭有明暗,為什麼?它一念不覺,不覺就生無明,無明是暗,把本明變成無明。 這個變不是真的變,我們可以說,阿賴耶是依自性、依本明而生起的不明(無明),它跟 自性是一體,它的性體就是自性,只是它裡頭有一念妄。這個妄是什麼?動,科學稱之為 波動的現象,像彈琴的弦,弦定律。這種說法很貼近。確實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它不知道 回頭,那就變成念念不覺。這個念念不覺就是阿賴耶,從阿賴耶變現出末那、意識、前五 識,從識裡面變現出物質現象,這個物質現象就是六塵,六根、六塵,六識沒有物質現象 。這些現象,隨著念頭演變成一切萬法,這是全宇宙的現象,我們迷在裡頭,不知道它全 是假的。佛對我們來說,他太偉大了,他對我們有大恩大德,是什麼?他幫助我們回歸到 事實真相。見到事實真相就是見道,就是大徹大悟,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就這個境界, 真正見到了。怎麼見到?迷破了;換句話說,那個波動一念現象沒有了,它不動了,回歸 自性本覺。自性本覺是不動的,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是我們的真 心。起心動念就動了,起心動念不但是動,已經是大波大浪。   修行的功夫,這六句最後的一句說,「惑」是迷惑,迷惑盡了;「過」就是阿賴耶裡 頭無始劫一直到今天所含藏的一切種子,善、惡、無記,含藏這些種子,這些種子就是過 。這些過失,我們講業障,「亡」就是消乾淨,業障消乾淨。怎麼消的?三昧的力量。「 三昧」就是禪定。不起心不動念,如來的禪定;分別斷掉,不分別,菩薩的禪定,三昧; 不執著,阿羅漢的禪定,這是最低的,於一切法不執著,放下了。不但世間法要放下,佛 法也得要放下,這個道理要懂。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哪裡來的佛法!大乘經上比喻得 好,世間是病,因為有病才有藥,如果沒有病,什麼叫藥?藥就不存在。沒有病還執著有 藥,那你非病不可。病好了,藥就不要了,藥就沒有了。所以它是因緣建立的,這個因緣 就是因為有病,所以才有藥,藥來對治病的。病好了,藥要是不斷就變成病;病好了,藥 就不要,這才叫康復,叫健康恢復了。佛法是藥,佛法怎麼來的?因為世間法有毛病,這 些病態出現,佛用這些方法來治病。病治好了,藥不能要,要就錯了。所以告訴你,「法 尚應捨,何況非法」。病好了,藥都不要,當然病就不會發生,這才是真正健康。   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我們在中途,還沒到目的地。阿羅漢是第一站,菩薩 是第二站,佛是目的地,我們現在連第一個目的地都沒達到,因此佛法要,世間法要捨。 佛法要,佛法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佛告訴我們只能取一個。門路很多,你走只 能走一條路,你不能走兩條路,兩條路即使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還是險道,危險的道 路,不如選擇一個道路,一個道路是穩穩當當,你一定會走到。到達目的地的早晚,是你 用功夫的勤惰,勇猛精進,速度就快;懈怠遲緩,你速度就慢。所以佛法提倡一門深入、 長時薰修,一條路走到底能得三昧,三昧的功夫深了自然開智慧。   我們再看下文,「今經於自覺願中,首言智慧者(一開口就「智慧廣大深如海」), 以智慧最上故。又佛法大海,智為能度故。」用大海來比喻佛法,佛法真正覺悟的方法要 智慧。「如《漢譯》曰:檀施」,檀是檀那,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布施。檀是梵語, 施是中國話,檀施這個名詞梵華合譯,它的作用「調伏意」。意是念頭,什麼念頭?貪, 煩惱裡頭第一個嚴重的大病就是貪欲。今天世界混亂,原因在哪裡?就是貪欲的膨脹達到 臨界點,也就是達到邊際,達到邊際它會爆炸,那就是災難現前。用什麼方法能解決?布 施,布施能解決問題。我們看看中國對今天地球的貢獻,我們不談文化上,我們就談這個 檀施,在這一屆領導人,對於全世界許許多多的小國家,幫助他們建設。習主席提倡的陸 地上的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這是通達到歐洲,歐洲那一邊的邊界是英國,英倫三島 ,我們攤開地圖可以看到,西方的邊界。這歐亞兩大洲連在一起,這一條高速通道,經過 許許多多的國家,中國幫助他們建飛機場,建港口,建高速鐵路、公路,這都是檀施,讓 許許多多國家都能得到現實的利益,幫他們富裕起來。海上的港口,斯里蘭卡是個很重要 的中心點,海上通路的中心點,我們在那裡看到的,中國對那邊的貸款,給他們建設現代 化的港口、機場、鐵路、公路。所以布施真的很重要。下面,「戒忍及精進」,持戒、忍 辱、精進,這些大乘佛教有,中國傳統文化裡頭有。戒是什麼?戒是倫理教育、道德教育 、因果教育、聖賢教育。特別是大乘與中國的儒學講忍辱、講精進,佛法講禪定、講智慧 。「如是三昧定,智慧為上最。」這六個,菩薩所修學的六門功課,最高的是智慧。智慧 從哪裡來?從三昧來的,三昧就是禪定。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禪定。智慧為最上 ,智慧一定從禪定來的,禪定一定從戒忍來的,有戒忍精進就能夠禪定現前,禪定現前起 作用就是智慧現前。   「《嘉祥疏》曰:明五度為行」,六度裡頭前面五度是行,是行為,「不能出離生死 ,這個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沒有辦法幫助你離開六道輪迴。前五度 修得好,人天果報。得定,定沒有開慧,這個定在哪裡?四禪天、四空天,他往生到這去 了。要慧才能出離,為什麼?有智慧肯放下。四禪八定這些人,他不肯放下禪定,禪定裡 面的受用,就是享受,樂!禪悅,那個悅是喜悅,他放不下,他就不能脫離六道輪迴。脫 離六道輪迴,要把這個東西統統捨掉,這就是般若波羅蜜。為什麼?《金剛經》上說得好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六道是有為法,四聖法界也是有為法,你不能把六道放 下你就出不去,放下就出去了,出去到哪裡?到四聖法界。十法界上面四法界,天上面有 聲聞、有緣覺、有菩薩、有佛,上面還有四層,這合起來叫十法界。必須見思煩惱斷盡了 ,就是全放下。總的來說,佛經上把它歸為十大類,前五類叫見惑,就是你的見解錯誤, 看錯了;後面五大類,你的思想,你想錯了,不是真的。見惑裡面身見,執著身是自己; 邊見,邊見是對立,今天講相對的,有長必有短,長短對立,大小對立,善惡對立,真妄 對立,你是生在這個環境裡頭,這是錯誤的。宇宙是一法,一法就沒有對立,有對立是二 。所以要覺悟,真正覺悟之後,他不跟一切人事物對立。   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他一生對人、對事、對物沒有對立的,平等的,什麼都好, 沒有一樣不好。為什麼?邊見放下,成見放下,一切沒有自己的意思,沒有自己的主張, 沒有自己的想法、看法,都沒有,所以他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對人對事對物,無論 善緣惡緣、順境逆境,皆大歡喜。你要問他為什麼?因為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真 的抓到了,假的隨喜,多自在!真的是什麼?阿彌陀佛,他就抓這一個,非常簡單,非常 容易。真正抓到是什麼現象?念念相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念頭念念相續,從早到 晚,從晚到早,這一句佛號沒有丟失,這個念佛功夫成就了。這個時候叫功夫成片,一天 到晚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好!功夫到這個程度,煩惱並 沒斷,只是功夫得力,把煩惱控制住,壓下去了。如果煩惱斷了,那地位高了,那就是事 一心不亂,見思煩惱斷了。斷了就證阿羅漢果,斷了的時候六種神通都現前,天眼、天耳 、他心、宿命、神足、漏盡,得受用了。再往上提升,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十法界沒 有了,不但出離六道,還出離十法界。淨土法門確確實實能幫助我們在一生當中圓滿的透 過三關,達到最高的境界,一次完成。這個法門無比殊勝,不可思議,一定要成就,不成 就你就冤枉了。   修行在哪裡修?生活上修,穿衣吃飯,特別是人事上修,順境、逆境。順境學不生貪 戀,為什麼?有個念頭起來,立刻觀照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 泡影」,是真的。或者用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有的現象,彌勒 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講得清楚,這講什麼 ?所有的現象。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所生的這些現象,假相, 沒有一個是真相,連諸佛法界都包含在其中,都不是真的。實報土裡面的境界雖然沒有生 滅,它有隱現,有緣它現,沒有緣它不現,沒有了,是這麼回事情。所以也不能當真,當 真就錯了。真的現象是什麼?是常寂光,就是一片光明,光明裡頭什麼都沒有。真的像我 們的屏幕,屏幕打開了,沒有按頻道,這一片光明就是常寂光,我們一按頻道就是十法界 。十法界是生滅的,有生有滅;常寂光一片光明,光明裡頭什麼都沒有,所以看不到生滅 現象。它有隱現,有緣的時候你看到一片光明,沒有緣的時候光明看不到。常寂光誰看到 ?明心見性的菩薩就看到了。看到怎麼樣?進不去。為什麼進不去?無始無明雖然斷掉, 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乾淨。所以無始無明的習氣,唯一就是障礙你不能契入常寂光,常寂 光在你面前,你進不去。必須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自自然然融入常寂光,一真法界沒有 了。所以一真法界沒有生滅的現象,它有隱現。   沒有一樣是真的。成佛了,你問他,你是不是成佛了?他要是說「我成佛了」,假的 ,不是真的,為什麼?他還著相。真成佛了,不著相就成佛,著相還是菩薩。愈往上面去 ,妄想分別執著愈淡薄,愈往下面愈濃厚。堅固的執著,絲毫都不肯放鬆,那是什麼?地 獄境界。在我們人間就能看到。你冷靜,自己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是在哪一道,從執著上 可以看到。嚴重的執著,死也不肯放下的,地獄道,比地獄輕一點的是餓鬼道,再輕一點 是畜生道,還要輕一點的才能到人道。執著的毒害太深了,要放下,因為它是假的,沒有 一樣是真的。人都知道有生有死,也都知道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要是真正明白,你就不 會執著,你自然會放下。放下就得自在,這一生人生當中過得非常幸福、非常充實、非常 圓滿,何樂而不為之!對於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都是緣分,有緣能夠利益眾生的,幫助眾 生覺悟的,這個事情是好事,多做;沒有緣分不要攀緣,不要去找事做。古人有一句話說 得好,「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神仙、菩薩住在山洞裡頭,沒有緣分他絕不接 觸,他那種享受是禪定,定中的享受,禪悅為食,這裡頭有樂,有享受。躁動的享受是六 道眾生的享受,禪定的生活是修行人的享受,比躁動那個享受好得太多,無法形容,你不 能放下躁動,你沒有辦法享受這種的樂趣。 (s:現今世人的享受都是靠感官刺激、往外尋求,這的確是躁動。) == 南無阿彌陀佛。 --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楞嚴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5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24018939.A.838.html
sldj: 讀經簽到,推一個 02/16 02:51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02/16 10:29
dakudai: 阿彌陀佛! 02/16 11:18
AaronEckhar: 阿彌陀佛 02/16 21:17
aphrodite118: 阿彌陀佛 02/16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