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c)如佛救苦   我們再看下面一首,第三個小段,「如佛救苦」,要發這個大心。請看經文:   【亦如過去無量佛。為彼群生大導師。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上之一段願文」,就是指剛才念的這一段,四句,「求佛之覺 他德」。前面我們讀過的六句是自覺,是自覺的德,這個四句是利他。首四句表法藏比丘 願意像過去無量諸佛一樣,為一切有情眾生的大導師,教化眾生。佛法,我初學佛的時候 二十六歲,跟章嘉大師學,大師勸我學釋迦牟尼佛。向釋迦牟尼佛學習,你必須要認識釋 迦牟尼佛,你不認識他,你會走彎路,你不能像他一樣。所以,他教我去讀《釋迦譜》、 《釋迦方志》。這兩部書在《大藏經》裡面,當時市面上沒有流通,好在分量不太大,我 把它抄寫下來。我們認識了釋迦牟尼佛,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一個教師,老師,他的 發願,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回歸本性。本性,中國古人講,佛法沒到中國來之前 中國人也說,老祖宗講人性本善,本性本善。你看,後來寫在《三字經》上,《三字經》 上給小朋友讀的課本,頭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肯定人性本善。佛講得更清楚、 更明白,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是最善的,沒有比佛更善的,佛跟中國的善這個意思 相通。我們修行能不能成佛?當然能成佛,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你本來不是佛,你 未必能成佛,本來是。   所以章嘉大師教給我看破、放下,看破就是什麼?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你認識本 來是佛,這就看破了。現在要放下,放下什麼?放下自性裡頭所沒有的東西。什麼東西沒 有?無明貪瞋沒有,沒有這個東西。無明、貪瞋痴慢疑這是習性,不是本性。本性是真的 ,不生不滅,永遠存在,這本性;習性剎那生滅。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你眼所見的、耳所 聽的、鼻所聞的、舌所嘗的、身所做的,乃至於念頭、幻想,從哪裡來的?從無明來的, 無明就是無知,無知就是迷惑,從迷惑來的。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這些東西,你現在染了 這些,這叫習性。《三字經》上所說的「性相近,習相遠」,性,大家都一樣,本來都是 佛;但是習,習慣就不一樣,習慣把我們從自己本性本善拉遠了,也就是愈迷愈深、愈迷 愈重,愈嚴重,迷惑到六道裡頭來了,這真不像話。   四聖法界迷,比我們好多了,他也沒覺悟,還是妄心做主宰,但是他們知道用妄心裡 面的善不用惡。我們今天善惡都有,現在人怎麼樣?現在用妄心裡面的惡,不用善,這就 嚴重了。用惡不用善,這一轉眼就是來生,來生到哪裡去了?餓鬼、地獄、畜生,來生連 個人身都得不到。人身要善,佛跟我們講,修十善業道,修五戒十善,來生不失人身,你 能保住人身。如果能修大善,就生天,不在人道,六道裡頭最高的,福報最大的、壽命最 長,天道。十法界、六道都是自己念頭變現的,凡夫的念頭有善有惡、有染有淨。佛不給 我們說明,我們完全不知道。   佛覺悟了,回歸自性,回過頭來,看看十法界、六道裡頭還有這麼多迷惑顛倒、不知 道回頭的這些眾生,怎麼辦?要幫助他。佛菩薩到世間來度這些眾生,所以發願『為彼群 生大導師』。你看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三十歲放棄所學,他給我們表演的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喜歡學習,廣學多聞,他學了十二年,認為所學的東西不能解決問題,什麼問 題?生死輪迴的問題,解決不了,所以放棄了。放棄之後,在畢缽羅樹下入定,開悟了, 他是從定中開悟的。六祖惠能大師是從五祖跟他講《金剛經》開悟的,他是聽經開悟的。 你看,法門不一樣,開悟是相同,這就是說明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五祖忍和尚講《金剛 經》,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你看,方法不一樣,但是開悟之後完全相同。一個從教, 一個從定,教裡面開悟是智慧,定中覺悟也是智慧,智慧完全平等,方法可以不一樣。   海賢老和尚也開悟了,他沒有表演,沒有表現。釋迦牟尼佛表得最圓滿,你看,他開 悟之後就開始教學,在鹿野苑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過世,教學四十九年。他是教學,教 育,那個時候沒有這些宗教儀式。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他的活動都是在樹林樹下 、河邊、野外,身體好,你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經典上記載的常隨眾,就是經常跟他 在一起的學生,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是常跟著他的;臨時跟他的,我們相信至少超過一 千人。這麼大的一個團體,露天生活,像帳篷都沒有,完全在樹下。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 中斷,講這麼多的經典,這些經典從哪來的?誰教他的?他過去在外面求學十二年,於他 成佛之後所講的經一部都不相干。那他東西從哪裡來?完全是自性裡頭自然流露出來的。 你只要見性,這些經典自自然然從自性當中流出來,這要懂。然後我們就明白了,如果我 們見性,我們自性裡流出來的經典跟他是一模一樣的,跟他完全相同的,這叫佛佛道同。 真性只有一個,沒有兩個,從自性流出來決定是相同的,所以佛佛道同。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深入這一層,才知道佛教學所用的方法不可思議,太微妙了,跟 我們現在人用的方法不一樣。他用的什麼方法?持戒、修定、開慧,而且告訴我們,十方 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都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現在人不相信,海賢老和尚做出榜樣 給我們看,你不能不相信。老師教給他的方法,守住那就是戒。老師告訴他,一句阿彌陀 佛一直念下去,明白了,明白就是開悟了,不能亂說,不能說。他聽話,他開悟了不說。 惠能大師開悟了,跑到獵人隊裡面去躲了十五年,遇到印宗法師,這才開始講經教學。在 現前這個社會,為什麼?人相信科學,不相信佛法,不能說,別找麻煩。這是在這個時代 ,成就自己、幫助眾生最好的方式。   都是發的大心,「導引眾生,離苦得樂,從迷得悟,出生死海」,就是出六道輪迴, 「入佛知見」,跟佛同樣的看法、同樣的想法,就成佛了。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就是入 佛知見。佛所知無所不知,佛無所不見,不但知,他統統見到,統統聽到了。六根恢復原 有的本能,本能就是佛知佛見,永遠離開六道輪迴,永遠離開十法界。他住在哪裡?住在 實報莊嚴土,那是真實的。真實的是不生不滅,有生有滅是假的,這個世界是有生有滅的 ,包括時間與空間統統都是有生有滅。   「並以種種方便」,方便就是法門,方法、門道。佛度化眾生太巧妙了,在我們現前 這個時代,佛是應機施教,什麼樣的根性,什麼樣的程度,他講什麼樣的法,讓你聽到都 生歡喜心,你都能聽得懂。所以佛講我們世間法,你在這個世間離苦得樂,這一生平平安 安,很幸福的過一輩子,佛教給你倫理、道德、因果,這三樣東西你學會了,你就能滿足 。如果你覺得六道很苦,很辛苦,想離開六道輪迴,他給你講小乘四諦法,跟你講十二因 緣,你能夠脫離六道輪迴,那個幸福美滿就更殊勝,人間人想不到。更高的,聰明的,菩 薩,他想回歸自性,那就給他講大乘,講一乘。《華嚴》、《法華》這一類的,「唯有一 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佛是講真的,真的絕對幫助你圓滿覺悟,跟他一樣, 不會比他差。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成佛,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叫圓滿,這 叫普度眾生。所以,「令一切眾生得無畏力」,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正能量,圓滿的正能 。   「故曰:能救一切諸世間」,諸世間就是十法界,上面,他能救菩薩、救聲聞、救緣 覺,下面能救六道眾生,「生老病死眾苦惱」,六道輪迴有這些東西。諸世間,淺而言之 ,有欲界、色界、無色界,這都是世間,這叫三界。欲是有欲望、有貪欲,這出不了欲界 。真的把貪瞋痴慢放下了,把財色名食睡這五欲斷掉了,心裡頭沒有這個念頭,他就脫離 欲界。脫離欲界到哪裡去?到色界,色界就是四禪天,四禪總共有十八層天,初禪三天, 二禪、三禪都是三天,第四禪有九重天,總共十八層。再往上去無色界,最高的,沒出輪 迴。無色界是精神世界,他沒有物質的形相,這個天大自在,隨心所欲,壽命很長,它有 四層,叫無色界天。這是世間。   佛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皆在生死海中」。無色界是不是究竟?不是的,他有 壽命,壽命八萬大劫。壽命到了,他不能再向上提升,他往下墮落,這叫生死輪迴。所以 佛比喻像火宅,房子已經失火,只是還沒有燒到你身上,但是你決定不能避免,這就是都 在生死海中。「故願救度」,菩薩發願要去救這些眾生,要去度這些眾生。「進言之,則 地前諸位亦是世間,無明未盡,亦應度脫。」這是更進一步來說,地前,別教地前就是十 法界。六道是指十法界下面的六個法界,要包括上面那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四聖法界就是 在地前。地是登地,十地菩薩,十地菩薩之前,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些菩薩們也 叫世間。都是佛發願要所度的對象,他們無明未盡,所以也應該要度脫。 (d)悉令成佛   下面這首偈就說得好,「悉令成佛」。佛慈悲,幫助這些人,統統要幫助他們成佛, 幫助他們回歸自性。我們看經文: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這意思好!佛用什麼方法度眾生?用這六種,這六種叫菩薩道,叫六度。我們看註解 ,「常行布施以下四句,顯法藏菩薩無盡大悲之本願」。法藏是阿彌陀佛的前身,他在行 菩薩道,沒成佛之前稱為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發無盡大悲本願。「願常行六 度,普度眾生」,菩薩在世間幹什麼?就幹這六樁事情,這就叫菩薩。《普賢行願品》裡 頭說的,這是《華嚴經》上講的,「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悲是憐憫,眾生在六 道、在十法界確實太苦了,菩薩看到生憐憫心,來幫助這些眾生回頭,常行六度,普度眾 生。   《普賢行願品》裡面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體。菩薩為什麼要度眾生?幫助眾生, 眾生對菩薩未必有恭敬心,甚至於毀謗菩薩、障礙菩薩、破壞菩薩,這種情形很多、很普 遍,菩薩有沒有退心?沒有退心。為什麼不退心?知道這些人造這些罪業都是由於愚痴, 對菩薩不認識,不認識好人,好人幫助他,他還要去害好人。但是菩薩依然不放過,救人 要救到底,這一生不能覺悟,來生,來生不能覺悟,後世,總有一天他會明白、他會覺悟 。所以菩薩能布施。這裡面說的六度,布施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眾生需要 什麼,菩薩就給他什麼,這三種布施。   『及戒忍』,戒是持戒,「常行布施及戒忍」,忍是忍辱。我們在海賢老和尚的一生 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你看這個老人,看這三個,他跟他的師弟海慶、他的母親,確 確實實忍人所不能忍,一般人無法忍受的他們能忍,三個人都是菩薩,都不是凡人。他的 母親往生的時候,海賢老和尚五十八歲,那個時候的環境非常艱難,母親往生之後,連個 像樣的棺材都沒有,他找幾塊木板釘一個棺材,把他的母親葬了。他是孝子,這樣草率於 心不安,覺得對不起母親。八年之後,環境好了,他就發心給母親改葬。把墳打開,棺材 掀開,人沒有了,一直到現在都找不到,他母親到底到哪裡去了?棺材裡頭只有幾枚釘棺 材的大釘。所以當地人說他媽媽大概是菩薩化身,一直到今天都是個謎。   中國古時候像這樣的例子有一個,就是達摩祖師,禪宗的。他是印度人,到中國來弘 法,也死在中國,大家也把他埋葬了。沒多久,從西域,就是從新疆,那邊有人回到南方 ,跟大家談起達摩祖師,達摩祖師,就我在新疆看到他的,真的,不是假的。達摩祖師, 他說,一隻腳穿著草鞋,另外一隻腳是打赤腳。大家聽了不信,墳墓在此地,把墳墓挖開 來看看,果然棺材裡頭剩一隻草鞋,證明他講的也沒錯,人不見了,人走了。將他所見的 那個時間一對,正是埋葬的那幾天。在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例子。海賢老和尚的母親也是這 樣的,她什麼都沒有留,乾乾淨淨,人不見了。所以當地人說他媽媽是菩薩再來,不是凡 人。所以要持戒,要能忍。   精進,老和尚一生非常勤快,不偷懶。他的工作就是種田,為什麼?在那個時候,鄉 下小廟沒有人來燒香,沒有香火,沒有供養,生活怎麼辦?鄉下山上的荒地很多,空地, 沒主的,他就開荒。一生開出荒地差不多有一百多畝地,種糧食、種水果、種蔬菜。這個 收入非常可觀,老和尚沒有賣錢,老和尚除了自己吃的留下來之外,多餘的都去救濟貧苦 。所以大概在他方圓一百里之內的這些地區,有困難的,沒吃沒穿的,老和尚統統救濟, 幾十年如一日。這是他的財布施,親自種的、收成的這些稻米、蔬菜、水果、樹木,他用 這個來布施。精進,工作一天做到晚,沒事找事做,一點都不偷懶,什麼活都幹。一生, 別的寺廟壞了、破舊了要修廟,他參加勞動,修橋補路,專門幹這些事情,幹一輩子,這 是精進。   定,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這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他沒有雜念 ,他沒有妄想。佛經上說的八苦他都沒有,生,這就不說了;老,他老而不衰,一百一十 二歲還是幹活。往生的那一天,他是晚上走的,白天還在菜園做了一天,在菜園裡頭整地 、澆水、拔草,忙了一天,那菜園很大,晚上走了。有人跟他說:「老和尚你什麼時候走 ,告訴我們,我們幫你助念。」老和尚笑笑:「助念靠不住,那沒有把握,我不需要助念 ,我自己走。」真的,他不要人助念,到第二天早晨人家看他房門是開的,燈是亮的,進 去一看走了,已經走了。預知時至,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哪一天,幾點鐘走,清清楚楚。   往生前一個月,一些同參好友,自己出家的地方,在那裡常住過的地方,都去看看, 跟大家告別。說得很好,這是我最後一次來看大家,以後我不再來了。但是別人看他身體 非常健康,一點毛病都沒有,對他說的話都沒有在意。到他真的一走,回想,他以前這幾 天都來辭行,到處辭行,到處打招呼。真是我們的好榜樣,證明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是真 經,字字句句都是佛親口說的,會集的時候沒有改動原文一個字,沒改動,非常忠實,我 們讀這個本子,字字句句都是五種原譯本裡面的經文;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集註, 正知正見,沒有錯誤;也證明我們最近大概二十年,依照這個本子修行、學習沒有錯誤, 為我們作證。我們放心,要真正相信、真正發願,將來決定得生。所以,我們要把老和尚 這個光碟、這個小冊子當作《無量壽經》來學習。我說過,它是《無量壽經》的總結,《 無量壽經》上所說的點點滴滴,他統統做到了。我們是說到沒做到,他全做到了,給我們 作證轉,讓我們對這部經、對這個註解、這一句名號決定不能再懷疑了,要真正相信,依 教奉行,這一生當中必定有成就。   《普賢行願品》裡面,底下這一段的比喻非常好,「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 這是比喻,沙漠裡頭有一棵大樹,「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這棵大樹根裡頭要 有水分,不缺水分,這個樹一定會長得非常好。下面說,「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 ,這就是比喻,生死曠野就是六道輪迴,菩提樹王那就是我們每個人,信願持名、修學 淨土的這些同學,這是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菩提樹王根是什麼 ?根是眾生。「諸佛菩薩而為華果」,這些眾生能成佛、能成菩薩,這就是開花結果了「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這就是講的大慈大悲好比是水,我 們要用大慈大悲的心來灌溉自己這棵菩提樹。沒有大慈大悲,我們雖然本來是佛,可是成 不了佛,為什麼?這棵樹沒有水養它,它會枯死。大悲是什麼?大悲就是真誠的愛心,這 個愛是性德裡頭究竟圓滿的第一德,明心見性,這個愛心顯示出來了。你看,阿羅漢有愛 心,菩薩有愛心,佛是究竟圓滿的愛心,就是大慈大悲,不是從外來的,是自性裡頭本有 的。   修行人沒有慈悲心,就像樹,樹根沒有水澆它,這個樹生不出花果;學佛的人沒有慈 悲心,成不了佛菩薩要愛眾生,眾生做種種的罪惡都要原諒他,還是要用慈悲心對待他 ,為什麼?他本來是佛。為什麼造罪業?迷惑顛倒到這種程度。佛菩薩要救這些人,要幫 助他回歸自性,要幫助他成佛成菩薩,就對了。如果有怨恨心就錯了,那你不是來救他, 你是來害他的。眾生害菩薩可以,菩薩不怪罪,菩薩決定不會害眾生;眾生殺菩薩,菩薩 不會殺他,不會報仇。   你們在《金剛經》上念到,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歌利王是個暴君,把忍辱仙人凌遲 處死。凌遲是用刀一刀一刀的割,最殘酷的刑罰,把忍辱仙人殺掉了。忍辱仙人在臨死的 時候告訴歌利王,我不怨恨你,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釋迦牟尼佛就是忍辱仙人,釋迦 成佛,第一個得度的弟子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就是那個時候的歌利王。佛說話算話,真的 ,他頭一個證阿羅漢果。為什麼?因為佛知道,佛徹底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一體,同是 自性變現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以叫同體大悲。這種愛心、憐憫心是自性裡生出來 的。無緣大慈就是沒條件的,無條件的愛你,無條件的饒恕你,什麼原因?一體,凡夫不 知道,佛菩薩知道。牙齒把舌頭咬破了,舌頭要不要怨恨牙齒,要不要去報復它?為什麼 不報復?一體。一定要懂得,這個是事實真相。   所以,大悲心這是根。現在法藏菩薩亦如是,以大悲,無條件的慈悲,「廣行六度, 普度群生」,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自性裡頭有,不是沒有,要把它挖掘出來,讓它起 作用,能夠無條件的愛護一切眾生。特別是幫助迷惑非常嚴重的眾生,他天天在幹壞事, 天天在惹麻煩,我們要學佛菩薩,用真誠心去感動他,幫助他回頭是岸。這叫行菩薩道, 這個叫普度眾生。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248.1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25572548.A.A4F.html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03/06 01:08
s8402019: 阿彌陀佛 03/06 03:02
dakudai: 阿彌陀佛! 03/06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