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193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九十四頁,從第五行看起,第五行當中「二者」,從這看起 :   「二者,《會疏》曰:定聚者,具云」,具云是具足,定聚把正字省略掉了,要是完 全說出來,是「正定聚」,也可以說是「不退轉」「便是菩薩阿鞞跋致」。我們接著往 下看,「云何名正定?」為什麼叫正定?「凡一切眾生,雖根性萬殊」,千差萬別,「以 類聚之」,把它分類,分類「不出三種」,就是不出這個三大類。「以必墮六趣為邪定」 ,換句話說,他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樣的人就叫邪定。「以升沉隨緣為不定」,升是超越 六道,沉是沉沒六趣,這是遇緣不同。關係很重要,如果過去生中有善根,這一生遇到佛 法,這個緣殊勝,但是佛法有大有小(大小乘)、有顯有密、有宗門有教下,遇緣也不同 。遇到的緣一定要與自己過去生中所修學的相應,過去生中學教,那麼遇到經論他就很有 興趣,他可以接著向上提升;如果他遇到禪、遇到密,他就不相應,往往遇到之後不久就 退心。這種情形我們看得很多,實在講就在身邊,比比皆是,這叫不定。   緣當中,我們相信,過去生中修淨土的人多,淨土跟娑婆世界緣非常深,可以說沒有 不信淨土的。但是修淨土層次不一樣,如果功夫不深的,這一生遇到之後,很可能退轉。 如果遇到其他的緣,可能他就改變,改變方向、改變道路了,這個他就變成邪定,就不叫 正定。如果再遇到淨宗,他歡喜,他能理解,他會發願求生淨土;如果一生志願堅定,不 為外境所轉,這個人決定得生,他就是正定聚。所以,祖師大德把它分成三大類,最早也 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有這三大類,這三大類把所有一切根性全都包括盡了。「以定至菩 提」,反正正定是指這一生一定會成就,這一生要不能成就、不能往生都不算是正定。往 生極樂世界,無論是什麼品位都叫正定,從上上品到下下品都屬於正定聚,這一點非常重 要。   學佛的同學一定要牢牢記住,要時時刻刻有警覺性,人身難得,真難得,決定不是假 。世尊過去曾經舉過三種比喻,這個比喻也是恰到好處,絕不過分。「盲龜浮木」、「 須彌穿針」,這佛常講的,多難。所以,一定要珍惜這一次得人身、聞佛法,還非常幸運 遇到淨土,遇到淨土,你還遇到夏蓮居的會集本,你還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你還遇 到海賢和尚的表法。真的,三轉法輪裡頭,示轉、勸轉、作證轉你統統遇到了,不能不求 往生,求往生的心要懇切。到這來,其他的都別放在心上,一心一意就求阿彌陀佛來接引 我,這個念頭分分秒秒都不能失掉,我再不走冤枉路了。要知道這一生往生,緣也是不容 易。   世尊大乘經上常說,每個往生的人,包括下下品,都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曾經供養 無量諸佛如來。確實就是《彌陀經》上所說的一句話:「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 國。」多善根、多福德多到什麼程度,佛給我們說清楚了,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遇到緣供 養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淨宗,諸佛如來威神加持,讓你能信、能願,歡喜持名,求生淨 土。於是我們能體會到,善根、福德、因緣是多生多劫修積來的,這一生如果我們掌握住 ,決定得生淨土。再不為外面環境所動搖,無論是物質環境、人事環境,包括其他宗教或 者是其他的法門,我們都不再動搖,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是第二。   下面還有第三,這都是講三聚,有不同的講法。「三者,據《起信論》」,《大乘起 信論》裡所說的,「十信以前之凡夫,不信因果,為邪定」。十信以前,換句話說,以十 信做標準,不容易,十信不簡單。初信位,初信位的菩薩跟小乘初果斷證的功夫相等,那 就是小乘初果斷八十八品見惑。八十八品分為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 見,斷盡了,在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薩,在小乘是初果須陀洹,他不是凡夫。十信以前,也 就是初果以前,還沒有證到初果的,沒有證到初信的,他不相信因果,這是邪定。跟前面 說的是相同的,那就是他決定還繼續搞六道輪迴,這屬於邪定。正定,他決定出三界,出 離六道輪迴,出離十法界,那是正定。   我們再往下去看,「十住以上為正定,十信之人為不定」。《起信論》跟前面說的有 點不一樣。十住以前那就是十信位,十信位不定,他還有進進退退,從初信到十信。有嗎 ?有。你看看阿羅漢,有退轉,阿羅漢向上提升修菩薩道,迴小向大,可是其中有不少提 不上去,退轉了;還算不錯,退到羅漢的地位。小乘有進有退,十信也是有進有退,這是 不定位。十住以上就不一樣了,初住菩薩,這是圓教,華嚴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 證一分法身,生實報莊嚴土,這是正定。《起信論》這個比前面講得深。生到實報莊嚴土 ,他在實報土不斷向上提升,向著薩婆若海,薩婆若海是比喻,薩婆若是梵語,翻成中國 的意思就是圓滿的智慧,如來所證的一切種智。一切種智無量無邊,用大海來形容它,一 切種智之海,這個是正定。《起信論》的說法說得好。末後這一句,「此乃實教大乘之說 ,這是真實的大乘,《起信論》。   「本經第廿二品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當生」,這是《唐譯》的。括 弧裡頭我們能夠看到黃念老的用心,把每一句經文裡頭都指出來是屬於哪個本子,五種原 譯本裡面這是《唐譯》的,你可以去對照,一個字也沒有改動。所以,我們從念老為我們 協助,指示得這麼清楚,肯定這個會集本是真經,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的,會集不是偽 造,會集沒有加自己的意思改動一個字,這是許許多多會集本都比不上的,這會集得好, 你找不出它的漏洞,找不出它的缺點。夏老會集這部經一共用了十年時間,三年定稿,修 改了十次才成為定本。我們這一代的眾生有福,能夠見到這樣完美的會集本,將世尊一生 多次宣講編成一本,我們省心省事,遇到這個本子無比的幸運。這個本子確確實實將極樂 世界給我們做了詳盡的介紹,讓我們對這個法門生起信心,堅固了願心,信願持名,決定 得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當生,已經往生的,當生的是現在還沒生,當來一 定會往生的,這叫當生。「皆悉住於正定之聚」,這個話等於說給我們做證明,幫助我們 堅定信願,就像諸佛給菩薩授記一樣的,這授記的話。你看,「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菩提,無上菩提就是一切種智,自性裡面本具圓滿 的般若智慧,不是從外來的,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決定可以證得。「是明」,這是說明,得生彼土,便入正定之聚,必證大涅槃果」。這本《無量壽經》我們可以看作修行證果的 保證書,不但它引導我們,它保證我們成就,到哪裡去找這個法門!法門無量,確實有很 多法門不錯,引導你、提升你,但是沒有保證的話;唯獨這部經上有保證的話,決定證得 ,必定證得。   「故善導大師曰:不斷煩惱得涅槃,斯示安樂自然德。」這什麼原因?是自性本有的 ,自性本來如是。《觀經》上佛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自然的、本來的,只要我們 肯放下,只要能把非自然的統統放下。八識五十一心所不是自然的,十一個色法也不是自 然的,二十四個不相應還不是自然的,為什麼?有為法。你看《百法明門論》,前面九十 四法有為法,有為法就不是自然的,有生有滅。後面雖然有六個無為法,其中五個是相似 無為,不是真無為。真無為就最後一個,真如無為,那是自然的,那是不生不滅的。隱現 自在,它隱,什麼都沒有,自性清淨心一法不立;它現,現十法界依正莊嚴。隱不能說它 無,現不能說它有;如果有有、有無,是相對的,自性裡頭找不到相對的。自性裡頭不但 沒有這些東西,連名字都沒有,這個諸位要知道。知道了,你才肯放下。我們現在執持名 號,為什麼?完全放下難,我們這一生做不到。那我們就要跟著阿彌陀佛,念他的名號往 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一切放下,回歸自性,自自然然,一點都不費力氣。   到極樂世界,大徹大悟,他真的徹悟。你看我們這個世間講徹悟,徹悟還有四十一個 等級,圓教初住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可是上面還有二住、三住到十住,十住上面有十 行,十行上面有十迴向,十迴向上面有十地,十地上面有等覺、有妙覺。自性清淨心裡有 沒有這些東西?沒有。這些東西從哪來的?從無始無明習氣變出來的,無始無明初住就斷 了,習氣沒斷。我們從這個修行層次上來看,大乘七信位的菩薩,他斷的見思煩惱跟小乘 阿羅漢相同,見思煩惱斷了。但是他有習氣,見思煩惱習氣沒斷,所以,證得阿羅漢果他 修什麼?斷習氣。習氣斷掉,他就提升了,他升到辟支佛,辟支佛不但見思煩惱斷了,習 氣也斷了。   就斷證功夫來說,阿羅漢等於大乘十信裡面的第七信位,七信。七信位的菩薩把見思 煩惱習氣斷了,就升到第八信,八信相當小乘的辟支佛。辟支佛斷什麼?見思煩惱斷盡了 ,要斷塵沙煩惱,塵沙惑。八信位的菩薩,也就是小乘的辟支佛,把塵沙煩惱斷了,塵沙 煩惱是分別,說明他不分別了,知道整個宇宙是一體,分別這個念頭斷掉了,他升級了。 小乘就是迴小向大,大乘權教菩薩,天台的別教他們就到十住去了,圓教,他還沒有離開 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在這個位次斷塵沙的習氣。塵沙習氣斷乾淨,再斷無始無明 ;無始無明斷了,他就成佛。這個佛,天台大師稱之為分證即佛,是真佛不是假佛。   天台講六即,六種佛。六種佛,從本性講起,從本性講起你本來是佛,這叫理即佛從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到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容易成就? 就是因為你本來是佛,所以阿彌陀佛才能幫上忙;你本來不是佛,他幫不上忙。所以一定 要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眾生包括動物、植物、礦物,本來是佛,是一體。我們 迷了,迷失了自性,變成六道凡夫。要慢慢再去修,修什麼?把這些障礙去掉,如是而已 。佛是修來的?不是,你本來是佛。去掉這些迷,見思是嚴重煩惱,把它去掉;塵沙也是 重要的煩惱習氣,也把它放下;最後放下無始無明煩惱。無始無明是什麼?起心動念;塵 沙是分別,見思是執著。用功夫怎麼用法,自己一定要懂。   六根在六塵上真用功,真用功就是不要再執著、不要再分別、不要再起心動念。你看 ,不執著你就證阿羅漢,不分別你就成菩薩,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是圓教初住菩薩,你就 成佛了。所以,修行就是在六根接觸六塵這個地方。我們用什麼功?一句阿彌陀佛。念念 阿彌陀佛,叫我們起心動念不起來,那就成功了,那就是法身大士;還有起心動念,沒有 分別、執著,是菩薩,權教菩薩,也就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是這個位 次;如果我們有,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執著,那就是阿羅漢,就是小乘,大乘就是十 信的菩薩。這叫真修。六根在六塵境界上,還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就是六道凡夫, 這就是前面講的邪定聚。   如果我們真正做到,執著放下了,分別也放下了,直接鍛鍊的是用什麼功夫?不起心 、不動念,正定聚,這懂得修。為什麼要念佛?就是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打掉,不讓 你有這些東西。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用久了,這個作用就愈來 愈大。愈來愈大就變成什麼?就變成神通,從肉眼就修成天眼,從天眼修成法眼、修成慧 眼、修成佛眼。法眼是阿羅漢,也有人說法眼是菩薩,慧眼是阿羅漢,這都沒有關係,不 重要,怎麼說法經上都能找得到,這都是中間的層次,有上有下。一般我們講用《金剛經 》五眼圓明,我們舉這一個例子。眼在色相上修行,耳在音聲上修行,鼻在香味上修行, 舌在嘗味,身在接觸,意在起心動念、妄想雜念,統統用這一句阿彌陀佛,這淨宗妙絕了 !就用這一句佛號,把這些障礙掃除得乾乾淨淨,我們的本來面目就現前了,本來面目是 佛,不是凡夫。   唐朝六祖惠能大師做到了,現代的來佛寺的海賢老和尚做到了,他真做到。你細心看 他的光碟,你能把光碟看上一百遍、兩百遍、三百遍,我相信你就相信我的話,他真的是 大徹大悟。他也露了一點痕跡,不常露,沒人知道,他說「我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 就是大徹大悟。他沒有讀過經,他不認識字,跟惠能大師一樣,你把《華嚴經》念給他聽 ,他就會講給你聽。他一生沒做這個事情,為什麼?老師教給他的。傳戒公老和尚給他剃 度的時候告訴他,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明白了,將來有一天大徹大 悟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   惠能大師開悟了,也有障緣,到獵人隊去躲了十五年,十五年之後緣成熟了,可以說 了。老和尚緣沒成熟,在這個年代,你說,人家不相信。經念給你聽,你也能講給大家聽 ,他不會說你是成佛,他不相信這個,他會用種種方法來猜想。所以不要說,就是用這種 方法來表法最好了。希望每個人,縱然證得了,也不要亂說。你說你開悟了,你能講《華 嚴》,誰肯相信?今天什麼人來給你證明你沒有講錯?找不到證明的人。能大師開悟了, 五祖給他做證明,他才是第六代祖。賢公老和尚在今天這個世界,無論哪個宗派裡頭沒有 開悟的人,沒人給他做證明,那就不能說,說了就很麻煩。   他聽話,他真幹,只是表法做個佛門弟子的榜樣、淨宗彌陀弟子的榜樣,這他做到了 ,真有大智慧、大福報。走的時候那麼自在、那麼瀟灑,很多人看到了,宿有善根福德的 會生起仰慕之心,相信了,增長自己的信願;還有不少根本不相信的,看到他也不相信。 古時候看到的人很多相信,現在看到的人不相信,為什麼?沒有科學證據。他親眼看到的 都不相信,還要講科學證據,這就難了,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善根、福德、因緣比過去要差 很大一截。   難信之法,在這個時代比過去更難相信,但是這個法門是決定真實,決定不假。我們 感恩蓮公會集,感恩黃念老的集註,不容易,註這部書用了八十三種經論,還有一百一十 種祖師大德的註疏。我們讀這個註解,等於讀了一百九十三種典籍資料,內容非常豐富。 末法時期真正修淨土、真正學大乘,在這部經、註入門就夠了。經要背誦,註要熟悉,能 夠把這部經念上三千遍,就能背誦,把這個註解能夠從頭到尾看三十遍,你就能講解,你 不會講錯。需不需要去學習?不需要,自己在家裡就行了。現在我們看到一個好例子,劉 素雲居士,她就這麼幹法,在家居士,《無量壽經》專家。她這十年就在這一部經、就在 這一部註解上下功夫的,給我們做了榜樣。這個榜樣意義非常深,為什麼?中國佛教在現 前斷層了,沒有了,靠誰承傳?靠這些人,像劉素雲這樣的人,她帶頭。   學華嚴的,也要能背誦《華嚴經》,這個要從小,十幾歲學習是最好,記憶力最強的 時候,能夠把八十卷《華嚴》背下來,再有能力的話,把《四十華嚴》也背下來。看清涼 大師的註解,李長者的《合論》,能看上二、三十遍,華嚴宗的祖師出來了,傳《華嚴》 的出來了。不是佛教大學,佛教大學沒用處,學一些佛教知識,沒根沒柢。學法華的也用 這個方法,看天台大師的註解《法華文句》。無論學哪一部經論,學法相的、學法性宗的 、三論宗的,都用這種方法,你喜歡哪一部,主修一部。像《金剛經》,不長,主修一部 ;註解,江味農居士的註解最好,他也是集大成,《金剛經》自古以來的註解,他參透了 ,他的《講義》是集註。學《般若心經》的,周止菴。人家都是一部書上用了四十年的功 夫,專搞一門,成為專家。我年輕的時候學《金剛經》,就是學江味農居士的《講義》; 學《心經》,學周止菴的註解。   這就是無師自通,多讀,古人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千遍,自見就是開 悟,自己明白了。為什麼?一千遍下去,心定了,定能開慧,慧能通經,這個經就貫通了 。要走這個路子,找老師找不到了,這一定要知道。依我這個方法,十年你決定成就,十 年之後,你出來講這個大經,會有人來給你做證明。完全求感應,感應道交。我們真幹就 是感,佛菩薩來應,不定從哪裡冒出高人,來為我們印證。 == 南無阿彌陀佛。 --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楞嚴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1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5477640.A.92E.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06/29 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