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智度論》上這句話,「於諸寶中,法寶是實寶。今世後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法 寶要重視,在我們中國,法寶就是指的乾隆所編的《四庫全書》、《四庫薈要》。它的鑰 匙,唐太宗所編的《群書治要》,這部書重要。它偏重在行門,幫助我們怎樣修身,也就 是我們如何得到健康長壽,這是一門學問。《群書治要》能夠幫助你,幫助你家庭幸福, 幫助你事業成功,幫助社會安定,幫助國家富強,幫助天下太平,你看這是真寶,這可不 是假的,在這一部經史子裡頭汲取精華,用它來治國平天下。另外一套《國學治要》,《 國學治要》這個思想的想法的來源,是從《群書治要》來的,看到唐太宗這方法不錯,於 是他們也編一套。編一套什麼?唐太宗那是修身、齊家、治國的,真實受用,這套《國學 治要》是做學問的。材料還是在《四庫》裡頭,《群書治要》裡頭沒有集部,集部是文章 、文藝,他不要;《國學治要》裡頭有,《國學治要》是經史子集這四樣東西裡頭選出來 的,是為《四庫》的入門。   我要入《四庫》,最先是拿到鑰匙,鑰匙是文字學,《說文解字》,文言文。拿到之 後,我們要想做文學、哲學、史學,可以從《國學治要》入門,先對《四庫全書》認識它 ,然後自己喜歡哪一種、哪一個類別,你就專攻,在學問上有所成就。《治要》是在事功 上有所成就,性質不一樣。兩者,《治要》特別切要。我們每個人都想能過到一生幸福, 要過一生的幸福,一定要求學,一定要親近古聖先賢。老師找不到了,可是這本書找到了 ,我就在這個書上下功夫,下個五年、十年,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會得到幸福。真正總的, 最重要的總綱領,你看有許多,很多地方辦論壇,辦到最後問題都出來了,最先辦的是好 事,用心好,最後辦多了,都搞的名聞利養,帶來很多煩惱,外面受人批評。這什麼原因 ?就出了一樁事情,用心不一樣。你最初創辦的時候是用真心,最後到以後名利加上去, 名聞利養加上去,五欲六塵加上去,你的心不是真心,妄心。妄心幹這個事情怎麼能幹得 好?真心要用到底,貫徹到底,不能用妄心,一真一切真。   我們年輕時候聞到佛法,知道這個東西是寶中之寶,大乘佛法真正不可思議。哪一個 法寶都是滿足我們生活的需要,不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死問題,這個沒辦法。宗教能幫助我 們生天,能幫助我們避免惡道,不能教我們脫離六道輪迴,這一點他沒想到,他認為天就 是最高的,不像佛法。佛法是真正徹底了解世出世間法的真相,他知道六道是假的,不但 六道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他教導我們出離十法界,成佛作祖,這才究竟。所謂離究 竟苦,得究竟樂,這是大乘。大乘當中,特別是《無量壽經》,淨宗法門,我們遇到了, 這才能放下一切,連佛法放下了,連大乘也放下了。大乘裡頭我只取這一部經,我只念這 一句佛號,我走海賢老和尚的路子,這是一條光明大道,一生當中圓滿成就。它包含不包 含世法?當然包含,世出世法最圓滿法在這部經裡頭。我們在一起學習,沒有時間限制, 細心來品味,法喜充滿。   我們將念老這幾句話念一遍,於諸寶中,法寶是實寶,是真實寶。今世後世,今世得 利益,後世也得利益,乃至涅槃,這是最高的,能為究竟圓滿的利益,幫助我們證大涅槃 。「今經中寶字,悉俱如上諸義。所說之法是真實法寶,此法至妙無上,故喻之為寶」, 用寶來比喻它,「此法能滿眾願,故喻為如意之寶。若切指此寶,則是持名之法」,信願 持名。下面說,「蓋念佛之心印,堅固不壞,有如金剛,故稱寶也」。海賢老和尚給我們 做出最好的榜樣,念佛心印,堅固不壞,有如金剛,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一句佛號念到 底,時時刻刻未曾丟失,寶!   「如《觀佛三昧經觀佛密行品》」,這裡頭有個比喻,譬如有一個貧窮的人,「依豪 貴衣食」,依靠豪門貴族生活。「時有王子出遊,執大寶瓶。瓶內藏王寶印。貧者詐來親 附,拿寶瓶逃走。王子覺之,使六大兵乘」,兵乘,這個就是古時候講的騎兵,「六黑象 追之。持瓶人走入空野澤中」,走到曠野池沼裡頭。「毒蛇自四面來,欲嚙持瓶者。惶懼 而東西馳走。見空澤中有一大樹蓊鬱。頭戴寶瓶,攀樹而上。時六兵疾馳至樹下,貧人見 而吞王寶印,以手覆面。六黑象以鼻絞樹倒之。貧人墮地。身體散壞,唯金印在。寶瓶放 光。毒蛇見光四散」。這是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比喻。   下面佛說,「佛告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比喻寶印不壞,身體 壞了,寶印不壞。這個寶印就是這句佛號,這句佛號要真信、要切願,要加上這兩個。沒 有真信、沒有切願,縱然念到熟透了,他不能往生。我們要記住蕅益大師的教誨,大師告 訴我們,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有信、有願就決定往生,沒有願、沒有信就不能往 生,所以信願太重要了。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也不是念佛功夫多少,念佛功夫淺 深。功夫淺深跟信願有關係,特別是跟願。願是什麼?求生淨土。對這個世間要淡化,不 能留戀,要看破。如果對這個世間有留戀,縱然往生,品位很低,不高。所以講功夫淺深 ,不講念佛多少。當然念佛多少,它是自己用功的方法。   我們看到黃念老,往生之前的幾個月,每天十四萬聲佛號,追頂念佛,阿彌陀佛、阿 彌陀佛、阿彌陀佛,接著念,日夜不間斷,睡眠的時間不多,十四萬聲佛號。這是菩薩為 我們示現的,教導我們。我們念幾句就忘掉了,念幾聲就斷掉了,跑了,妄念起來了,佛 號沒有了,這都是煩惱習氣太重。如何對治煩惱習氣,無過於一心稱念。古人也有講到, 為什麼念佛不能懇切?是生死心不切。如果真正為了生死,那個心就很切。所以印光大師 寫一個大的「死」字放在佛堂當中,有道理,看到什麼?我就要死了。怎麼辦?念佛,生 死心切,佛號自然就連上了。所以世緣要徹底放下。   世尊在世為什麼不建道場?那我們再回頭看看,建設富麗堂皇大道場的那些修行人, 幾個人臨終時能放下。要放不下?放不下就六道輪迴。留戀道場?留戀道場,這道場裡面 沒有男女婚配,怎麼辦?道場裡有老鼠、蟑螂、螞蟻,就投胎這一類的畜生,牠留戀這個 地方,牠離不開,多可憐。所以要徹底放下,一定要記住,《金剛經》上所說的話,「凡 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事實真相。這教我們什麼?教 我們徹底放下。人活在世間,八十歲以上就應該要作如是觀,活一天算一天,不要想到還 有明年,還有下個月,還有明年,錯了!一口氣不來,這一世就結束了。時時刻刻作如是 觀,就是生死想,生死心切,念佛的功德就非常明顯。我多活一天,多給眾生做一天的樣 子。海賢老和尚時時刻刻想往生,他真想。阿彌陀佛來安慰他,阿彌陀佛來囑咐他,說他 修得很好,表法表得很好,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做好榜樣給念佛人看,給學佛人看,學 佛念佛就要學他這個樣子。   要講經教學走大乘這個路子,那就要學釋迦牟尼佛的樣子。記住,釋迦牟尼佛一生不 建道場。那個時候的環境,雖然有人聚集在一起,在我們想像當中,釋迦牟尼佛,他的這 些在家出家弟子,應該有三千人。三千人這麼大的一個團體,他們講經教學,國王大臣有 時候都去聽講,對這個團體非常了解,這個團體都是好人,沒有壞人,不會擾亂社會安全 。護持的人多,護持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每天出去托缽,有人供養飯菜。三千多人這個團 體都是托缽,都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裡頭一半,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隨弟子,出家 人。我相信在家也不會少過這個數字。   我們現在的社會跟古時候不一樣,一定要適應,不適應就不能生存。在現前這個社會 ,必須把物質生活降到最低,確確實實能吃飽,能穿暖,有個小地方能遮蔽風雨就夠了。 印光大師告訴我們,道場不要太大,住眾不要超過二十個人,好!小道場容易維持,有幾 個護法就夠了,心是定的。心定才能辦道,心要有憂慮,心不安,道業不能成就。要懂得 隨緣,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這是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以後我專修淨土,加一個念佛 。自在很重要,自在,身心安樂,放下就自在,不放下,有煩惱可不得了,修六波羅蜜, 修六和敬。我們淨宗學會成立,提出行門五科,夠了,淨業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普賢十願,簡單明瞭,這就是持戒。真信切願念佛,決定得生淨土。   這一段比喻,念老在括弧裡頭告訴我們,「以上經文,在《宗鏡錄》九十五卷中有註 釋」,他就沒有把它抄在這裡頭。我們自己要想了解這個比喻,《宗鏡錄》,我們這裡有 ,在九十五卷當中你自己去查。「但今應申言者」,引申說明,「則其末後所云」,著重 在這一句話上,「佛告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這四句很重要,說明 念佛心印真寶,不是假的。「故知念佛法門是真實不壞之法寶」,我們要認真學習。「此 念佛妙法,心作心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這幾句話禪宗上常說的。「自心起念,還 念自心,以佛果覺,作我因心,故令因心,頓同果覺。住於念佛,心印不壞,功德之寶, 正是此心。故此心印,稱為寶印」。這些言語很簡單,非常重要,我們要深究,不能含糊 籠統念過,為什麼?它能幫助我們斷煩惱化習氣,讓我們功夫得力,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念 佛有效果,往生有把握,這一句話重要。   幾個人念佛有把握?我們年輕時候親近懺雲法師,這在台灣是很難得的一個大德,我 向他請教,我說老法師念佛,往生有沒有把握?他給我們說實話,沒有把握。為什麼沒有 把握?他有個茅蓬,雖然很簡陋,裡面住了五個人,他也要管人,也要管事,也要跟信徒 們應酬,要不然供養沒有來源,這些都是他的煩惱。所以我們才想到,道場愈大,煩惱愈 多。學佛清淨心是第一關口。心不清淨修什麼?修福,這個可以,修福德,不是功德。福 德能幫助你生天,幫助你來生得好報,不能了生死,不能出輪迴,還是業力做主,所以它 麻煩大。我們如何能把業力轉變成願力,我們就成功了。我們除了自利就是利他,利他還 是自利,要明白這個道理。怎麼說利他也是自利?將利他這個好事功德迴向給求生淨土, 這就轉利他為自利。總而言之,我們的目標、方向就是一致的,決定不改變的,就是西方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個重要。所以要知道,把念佛法門稱為真實不壞的法寶。   下面又說明,念佛妙法,它妙極了,九法界眾生修這個法門統統得益。九法界上面是 菩薩,菩薩推到最高等覺菩薩,念不念佛?念佛,文殊菩薩念佛、普賢菩薩念佛,我們在 《華嚴經》上看到的,上從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只要符合信願持名,沒有不生極樂 世界的。極樂世界雖有品位不同,但是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是平等 法界,這就妙了。如果還有,真有四土三輩九品,那就不能稱為妙。有四土三輩九品,但 是統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薩,是圓滿證得三不退的菩薩,位不退、行不 退、念不退,三種不退轉統統得到。心作心是,這一句講的是道理,《觀經》上所說的,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淨土法門的理論就這一句。為什麼念佛能成佛?因為本來是心 是佛,本來是佛,現在我念佛,是心作佛,當然得是心是佛,不是沒有理論做依據。所以 信願持名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是一不是二。性是自性本具,我們迷了自性才要修 ,修的就是性。阿彌陀佛就是性德,究竟圓滿的性德,所以全修在性,這個修就是信願持 名,全修在性,全性起修,是一不是二。   自心起念,還念自心。這個念佛佛號,是從自心起來的,念的這個阿彌陀佛就是自性 ,就是自己的真如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真心就是佛號,佛號就是真心。以佛果覺,作 我因心,這句佛號是阿彌陀佛的果覺,究竟圓滿的大覺。我今天就念這個佛號,往生極樂 世界去成佛,把這個佛號當作我的因地心,心跟覺是一,因跟果不二。故令因心,頓同果 覺,頓,當下就是,沒有前後,現在就是果覺。信願念佛,這一句佛號就是果覺。果覺在 現前,沒有前後,因心果覺一如,不二。住於念佛,心印不壞,念頭就住在念佛上,心裡 頭只住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就是住於念佛,這個心印永 遠不壞,一切時、一切處它都不壞。功德之寶,正是此心。故此心印,稱為寶印。念老這 句話總結得非常好,功德之寶就是這個心,就是念佛的心,信願持名,一心專念,這就是 寶印。   「彌陀大願,普度眾生成佛,為踐此大願,故大開法藏,廣施無盡功德所嚴無上之寶 。即此信願持名之真實法寶也。」這四個字出現了,信願持名,信願持名重要。這幾句話 我們要細心去體會,句句是真言,真實語。特別是說出功德之寶是什麼?就是這個心。這 心是什麼心?真誠、恭敬,求生極樂世界的心。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妄心就錯了,用 妄心就不是功德,福德,那差太大了。福德,充其量生天,生欲界天,色界天都沒有指望 ,這是不能不知道的。欲界天壽命長,忉利天上去夜摩天,夜摩天再上去兜率,再上去自 在天,最上面他化自在天。欲界六層天不需要禪定,念佛不求往生,可以達到這上面。但 是壽命到了,再往下墮落,不會向上提升,肯定往下墮落。這些因果報應清清楚楚,了了 分明,我們不幹這個事情,我們求生淨土,求生淨土這才真正是寶印。   下面,彌陀大願,普度眾生成佛,大願在此地,阿彌陀佛希望我們早一天成佛,為踐 此大願,所以大開法藏,廣施無盡功德所嚴之無上之寶。這個無上之寶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用這個方法。西方極樂世界是教學,佛在那裡幹什麼?今現在說法,不是過去、不是未 來,現在,他的教學沒中斷。學生在那裡聽經,聽到成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才會 離開講堂,沒有到徹悟他不離開講堂。那個地方人不需要飲食,方便,無量壽,不要飲食 ,所以他那個盤腿一坐,坐上一千年、坐上一萬年,很平常的事,不稀奇。大徹大悟,他 成佛了,成佛他才起座,他離開講堂;沒有大徹大悟,不肯離開講堂的。你看離開講堂都 成佛了,都徹悟了。所以這個信願持名,真實法寶。   「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我們這個念頭住在念佛上,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心印不 壞。「實為一大藏教之眼目」,那就是一大藏教,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之 眼目,就是最重要的。一個人有眼目,他才能看得清楚,要沒有眼目是一片黑暗,這個眼 目是大放光明。「持名念佛時,即是心印放光時,故云:一聲佛號一聲心」,這句話說得 好!「故《大集經》曰: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念佛,要不要再學禪?不 需要了。為什麼?禪在佛號當中。這佛號不但是禪,是無上深妙禪,超出了禪宗。為什麼 ?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它這個佛是分證佛,不是圓滿佛。為什麼?無明 破了,智慧開了,無明的習氣沒斷。斷習氣可不是容易事情,為什麼?沒有方法斷,你有 方法,就起心動念,就往下墮落。這個時候不起心、不動念,用什麼?隨它去,時間長了 自然沒有了。多長時間?三個阿僧祇劫。三個阿僧祇劫,無明習氣斷乾淨了,才證得究竟 果位。淨宗不需要,淨宗一下就可以能成就,所以它是無上深妙禪。   「於上之語」,我們對上面講的這些話,《宗鏡錄》所講的、《大集經》上所講的, 真正能夠相信,你看,「若能信受,即是蒙佛深恩,為我開智慧之眼,得光明之身也。上 心印之語,亦即是如來心心相印之印,諸祖以心傳心之心,聞此寶印,粉身難報」,這個 恩德太大了。這一段他所引的經文、引用的祖師的語錄非常寶貴,能幫助我們解決大問題 ,能幫助我們功夫得力,但是要真信。沒有真信不要緊,多念,念上一百遍,念上兩百遍 ,念上三百遍,就不一樣了,自然能夠契入。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 == 功夫淺深跟信願有關係,特別是跟願 如果我們真的有一分真願,我們就有一分斷惡修善的堅持。 如果我們常常還在習氣發作、不肯念佛、縱容自己, 那就是沒有很切願。 這個切字,就是切身之痛那樣的緊要。 就是你多有誠意,願意做到什麼程度去求往生。 比如放下自己的生活舒適、睡眠、口欲、錢財、淫慾享樂...... 我要懺悔我今天沒有做到忍辱。 人通不過境界考驗,說有修什麼,都是假的。 希望我下次考試要及格! 南無阿彌陀佛。 -- 無瞋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你合,一切法無差。 -- 拾得‧普賢菩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9979621.A.52C.html
s8402019: 南無阿彌陀佛 08/19 21:39
creative88: 南無阿彌陀佛 08/19 23:51
dakudai: 阿彌陀佛! 08/20 17:47
yuch: 阿彌陀佛 08/20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