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梵行是清淨行,男女之欲沒有了,對世間財、名、食、睡,這些欲望統統沒有了。釋 迦牟尼佛在世為我們表演,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繼承父親的王位,他做國王去了。 他十九歲出家,王位繼承權捨棄了,不貪名;不貪利養,榮華富貴的生活不要了,去當苦 行僧。所以你看,財、色、名、食、睡統統放下,放下七情五欲,做個苦行僧,這是修梵 。三十歲,在三十歲之前他有十二年,就是十九歲到三十歲這十二年,他把印度所有的 宗教都學過,所有的學派他也學過,學了之後感到這種學問不究竟,不能解決六道輪迴的 問題,確實所有宗教學派沒有出六道輪迴,這就不究竟,放棄了,不學了。這個放棄叫放 下所知障。佛講兩種障礙:煩惱、所知,這兩種東西障礙我們自性,讓我們自己不能明心 見性;要明心見性,這兩樣東西要放下。他給我們做示範,十九歲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 下所知障。所知障很難放下,放下所知障,他在菩提樹下入定,就開悟了。開悟之後他就 教學,從事於教學的生涯,教了一輩子,七十九歲過世,所謂「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 九年」。這是世尊的一世,做榜樣來給我們看。   他開悟了,這就是佛法教學重在開悟,不重記問之學。你聽講經、學經教,記得很多 ,也講得天花亂墜,不行,這是什麼?這是別人的,不是你自己的。中國古聖先賢也重視 這個問題,孔子在《論語》裡頭有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要什麼樣的人才 可以為人老師?要開悟。所以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中國古時候教學,老 師只督促學生讀,讀遍數,一天要念多少遍。讀上一千遍當然會背了,問題就是你念的這 個東西懂不懂?你懂多少,講給我聽聽。不是老師講給學生聽,是學生講給老師聽,老師 聽了點頭歡喜,給他印證,這開悟了。小悟人人都有,常常都有;大悟也有,大悟就可以 做人師,就可以講經教學。講經教學的標準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佛一樣,佛是在禪 定當中大徹大悟。一生講那麼多經論,他跟誰學的?沒人教,都是其義自見。自見有沒有 底限?給諸位說沒有,無量智慧,沒有邊際,無論什麼人問他,無論問什麼問題,他都能 給你解答,他都能教你。智慧從哪來的?是自性本有的。惠能大師說得好,他開悟了,他 第三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以自性裡頭本來就具足的,具足是一絲毫沒有 欠缺,圓滿的智慧。而且佛告訴我們,這種圓滿智慧、圓滿德行、圓滿的相好,一切圓滿 ,是每個人都有的,人人平等的。所以佛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為什麼現在不是 佛?就是煩惱習氣把你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障礙住了,透不出來,現在學一點東 西都學得似是而非。佛家教學要求智慧,不求知識。有智慧自然有知識,有知識沒智慧。 智慧能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知識解決問題,帶了一大堆後遺症,永遠都搞不清楚。這 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念老引用《法華經》,嘉祥大師的疏,他說「有人言通取一切戒為梵行,別名斷 淫為梵行」。這是嘉祥《法華經疏》裡頭所說的,梵行有這兩個意思,持戒是梵行,也有 人說特別專門指斷淫是梵行,持戒沒有斷淫不算梵行。「故《大品》曰:淫欲障生梵天, 何況菩提!」這句話重要。淫欲沒斷,你生欲界天,你去不了色界天,色界叫梵天。欲不 斷只能在欲界,欲界六層天裡頭沒有斷淫欲,淫欲斷了就生梵天,色界天,再上去無色界 天。六道裡頭最上面的兩層,色界、無色界你都沒有分,何況菩提?菩提是成佛,那怎麼 能夠?「以上皆以離欲為梵行」,這個是佛門裡頭,特別是小乘,他們所說的。   可是還有更深的意思,「但另有深義」,比前面意思深,「以證涅槃之萬行為梵行」 ,這就高了。「如《法華嘉祥疏》曰: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輪大涅槃也。行 即萬行,到大涅槃也。」這個意思深了,這個梵行是指誰?成佛。佛以前,法身菩薩是梵 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以上,生實報莊嚴土,這是梵行,大乘的;小乘,大梵 天就是梵行,差別很大。大梵天沒有離六道,圓初住菩薩是生實報莊嚴土,不是同居土、 方便土,不是,是實報土,這個意思高了。所以說是根本法輪大涅槃也。菩薩行就是六度 萬行,六度是六大綱領,每一個綱領裡頭細行都是沒有邊際的。大乘經上告訴我們,十善 業道是善惡的根本,十善業展開來就是菩薩所修的八萬四千細行(就是善行),八萬四千 細行把它歸納起來就是十善業。在小乘,這十善業展開三千威儀,阿羅漢證得的,三千威 儀,濃縮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通大小乘,根!我們念佛人抓住這個根就行了,起心動 念、言語造作要跟十善相應,不能違背十善。違背十善就是十惡,十惡到哪裡去?十惡到 三途地獄去了,這不能不知道。為什麼會上升,為什麼會下墮,關鍵都在十善。本經佛教 給我們,十善從哪裡修起?口業修起,跟一般經上講的不一樣,一般經上都是身、口、意 。本經的排列,在第八品裡頭我們會讀到,第一句「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 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它是口、身、意這樣排法,用意很深。為什麼?口業最 容易造,最容易犯的,把它擺在第一。像這些排列的順序先後,都有很深的意思,我們不 能輕易看過。所以這個另有深義是要證大涅槃。   《法華嘉祥疏》裡頭說,「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輪大涅槃也」。這是根 本法輪大般涅槃,圓教初住以上證得,證得這個果位生實報土。不是修淨土的人都到華藏 世界去了,就是《華嚴經》,《華嚴》講的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到那邊 去了。行就是萬行,修這個到大涅槃,十善圓滿就是萬行圓滿,也就是大乘菩薩的大般涅 。又《大日經疏》第十七卷,這是密教的,密宗,這裡頭說「梵謂涅槃」,跟大乘經講 的沒有兩樣。「梵行謂修梵行者名」,修梵行的人稱為梵行。「具大涅槃名為梵」,具是 具有,具有大涅槃,這才稱為梵。由此可證,密宗裡頭有大乘,大小乘都有。「上二經疏 ,皆謂到大涅槃之行,為梵行。是則梵行之深義,不侷限於持戒與斷淫而已」,它的意思 比這深,持戒與斷淫這是小乘。「今願文曰殊勝梵行」,這殊勝兩個字意思可深了,念老 在此地給我們解釋說,殊勝梵行「應兼此二義」,大小乘所說的統統包括其中。   「蓋斷除淫欲,禮佛念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即趣向大涅槃根本法輪之妙行也」 。這個跟大乘經上講的相應,這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也是修淨土的人應該要知道的 。我們每天禮佛念佛,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觀經》上講的 (這是淨土宗的經典)至誠心,真誠到極處,真心,這是菩提心之體。有體有用,用裡面 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就自受用來講,深心;他受用,慈悲心、大悲心,《觀經》上講迴 向發願心,迴向發願是慈悲的表現。我們修積的功德不完全自己享受,希望供養大家,一 切眾生都能享受到,這個心量大。我每天發心念佛,迴向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 好!願一切眾生都能夠遇到淨土法門,都能信願持名,同生極樂國,就是發菩提心,一向 專念,這是趣向大般涅槃根本法輪的妙行,這個妙行就是一向專念。蕅益大師說得最簡單 ,信、願、持名。信願持名,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跟本經完全相同。   「一聞佛名,即具如是功德,足證佛號,名具萬德」。前面三願都是講名號功德,這 是足以證明阿彌陀佛一句名號具足萬德。萬不是數字,不是一萬二萬,不是的,萬代表圓 滿,圓滿就是無量無邊的大德。「又聞名功德,微妙難思」。聽這句佛號,功德也是無量 無邊。念佛的人很多,不知道名號功德的殊勝太多了。他不知道,他念佛名,功德有,就 不大,為什麼?它跟他的心不相應。心行要相應,自己要真正知道。所以經不可不讀,不 讀經不知道。經要多讀,要念得很熟,你把經念通了,你全明白了,那你念阿彌陀佛,聲 聲功德不可思議,念念功德不可思議,真的是微妙難思。「如《尊勝陀羅尼經》曰:諸飛 鳥畜生含靈之類」,這句是說畜生道,畜生種類也非常多,「聞此陀羅尼一經於耳,盡此 一身更不復受。」這個意思是說,這些動物聽到佛的名號,只要牠聽一遍進去,真聽清楚 了,牠來生就可以離開畜生身到人道來,這功德多大。我們住在農村,農村有院子,有樹 木、有花草,我們還有一塊地種了菜,菜園裡面樹上放佛號,放小的念佛機,裡面是佛號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讓這些有緣眾生聽。牠真聽到就得這個殊勝利益,牠離開畜生身 到人道來,到人道來跟佛有緣,將來長大都是佛門弟子。   「又《涅槃經》曰:是大涅槃,亦復如是,若有眾生一經耳者,卻後七劫不墮惡道。 你看這個功德多大,《大涅槃經》是大乘經,《涅槃經》如是,所有的大乘經亦如是。 我們現在用念佛機,把名號、把經文統統灌在這個機器裡面,讓它從早到晚不斷在那裡播 放,附近所有眾生都聽到,我們有這種心,這是度眾生。度這些眾生比人好度,人有懷疑 ,不肯相信,這些眾生他歡喜,他願意聽。「一經於耳,尚具上述功德。何況經耳之後, 兼能信受」。這個聽了,他有沒有信、有沒有接受不知道,我們只知道他聽了就有這麼大 的功德。如果聽了他相信,他接受了,那個功德更大,「其功更勝」「一般經中聞字」 ,經典一翻開第一句「如是我聞」,這個聞字,「不是但聞」,不是只是聽到,意思裡頭 有信有受。大乘教裡頭,這聞字裡頭有信解行證,包含這些境界。「是故聞名之人,今生 縱不即能往生」,這一生當中往生他做不到,「來世亦必常修殊勝梵行也。」殊勝梵行裡 頭,無比殊勝的梵行就是信願持名,也就是說他很有可能聞到淨土法門。為什麼?這個緣 是修淨土的人跟他結的,特別是如果我們叫他聞的佛號是阿彌陀佛,直接就是把殊勝的梵 行緣跟他種了、跟他結了。 ⑧ 生獲法益 XXVIII 國無不善願   下面第十五章,從二十八願起,「國無不善願」,經文: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從右章第二十八至第三十八願」,這有十一願,二十八到三十 八,「為攝彼土眾生願」,這是講極樂世界的,極樂世界的眾生,「表極樂國中眾生之功 德受用」。這一章裡頭有四願,「國中無不善名,是第二十八國無不善願。住於定聚以上 ,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願。猶如漏盡比丘以上,是第三十樂如漏盡願。最後,若起想念, 貪計身者,不取正覺」,這是第三十一願。這些統統講極樂世界,為我們說明往生到極樂 世界有哪些好處,幫助我們生起求生淨土的心,這很重要。我們求往生,生到極樂世界有 什麼好處?很多初學的人一定要問。這十一願完全講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頭一個告訴 我們,國沒有不善的名,連名都沒有,不善的事當然更沒有。   我們先跟我們對比一下,我們今天居住的這個地球,這個地球上不善的名太多了,說 不完;不善的事太多了,讓居住在這個地方的眾生受苦受難。這為什麼?為什麼會有這個 現象?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看到這個果,我們得想到因,因是什麼?極樂世界這麼好 ,因就是阿彌陀佛天天為大家講經說法,小本《彌陀經》上所說的「今現在說法」,教好 的。人是教得好的。我們這個地球上,今天誰在教?做父母的不教了;中國古時候做父母 的教,現在不教了。學校也不教了,政府也不教了,什麼人在教?電視在教,網路在教, 媒體在教。教什麼?都教殺盜淫妄。殺盜淫妄這四個字都不好,都是不善的名。我們地球 現在不善的名、不善的事不知道有多少,值得憂慮。現在這種不善是年年在加深,年年在 擴展,那十年之後,這地球像什麼樣子?不敢想!十年很快就來了。   湯恩比博士,在二戰之後他想到了,他是個先知先覺,我們是後知後覺,他就想到科 學技術的發展太快,速度太快了,人類有能力消滅地球,有能力把人類在地球上所創造的 文明把它消滅乾乾淨淨,那是什麼?核武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要爆發是核武,核武沒有 勝負,是人類愚蠢到極處,集體自殺,同歸於盡,是這樣的情形。他天天在想,我估計至 少想了五年,最後的五年,八十歲到八十五歲,他八十五歲過世,天天在想,如何能讓第 三次世界大戰不要爆發。他是一個研究世界文化史的人,他將世界的文化,自古以來分為 二十多種,有很多都不在了,都滅亡了。他最佩服的是東亞文化,東亞文化實際上就是指 的中國,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他說東亞文化還有三個衛星文化,就是附帶的,這三個就是 韓國、日本、越南。我們知道,這三個國家跟中國往來,在歷史上記載,戰國時候就有了 。戰國是孟子在世的時代,他們跟中國的關係兩千多年,歷史悠久。他們本身沒有文化, 完全在中國學過去的。所以湯恩比的話沒錯,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衛星文化,他說這三個 國家要跟中國聯合在一起,在全世界推動文化,將來中國文化會統合全世界。說得好!   在當時,他說這個話的時候是一九七O年代,中國這個地區還在文化大革命當中,所 以一般人根本就不相信他的話,說他年歲太大,老糊塗了,怎麼會說出這種話來?沒有人 相信。他的回答說:你們應該記住,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它有一天到走不通的時候,回 去找老祖宗,它就世界第一。我們現在看到了,可惜他過世了,他是一九七五年過世的, 八十五歲,如果他能活到今天,看到我們習主席,我相信他會非常歡喜。總算是看到這個 世界盛世的曙光,那就是習主席把中國傳統文化找回來了!找回來,那就是湯恩比所說的 ,它就第一,不但能救中國,它能救全世界。它用什麼救?用中國傳統文化救全世界,具 體的法寶就是《群書治要》。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也做了一個試探,將《群書治要》 編一個簡單的本子《36O》,翻成英文,在聯合國分送給每個國家大使代表,沒有一個 人反對,個個都歡喜,這就是好兆頭。如果能夠我們把全書都翻圓滿,用《36O》這個 方法來流通,全部我估計大概六冊到八冊就翻完,再翻成世界上每個國家地區不同的文字 語言,讓全世界人都來學習,這就是《群書治要》統合全球。目標就是中國人念念不忘的 、所希求的大同之治,世界大同!用這部書,用這個智慧、理念、方法統合全世界,平等 對待,和睦相處,這就是中國人講的平天下。平天下,天下就是諸國,地球上所有的國家 ,平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湯恩比的願望就達到了,好事!   我們再看念老後面這幾句開示,「聞名之人,今生縱然不能往生,來世必定常修殊勝 梵行」,我們可以斷定,這句話就是講的信願持名。   下面這一章講到「國無不善願」。「住於定聚以上,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願。猶如漏 盡比丘以上,是第三十樂如漏盡願。最後,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是第三十一 不貪計身願」。   「第二十八,國無不善願。極樂國中尚無不善之名,何況有不善之實」,實就是事。 「龍樹大士曰:彼尊佛剎無惡名,亦無女人惡道怖」,惡道是指三惡道,餓鬼、地獄、畜 生,怖是恐怖,沒有女人、沒有三惡道這種恐怖,「乃至無有諸趣惡知識」,這個諸趣惡 知識是說惡人。我們今天這個世界惡知識太多了,善知識太少了,都是邪知邪見,種種不 善的念頭。邪知邪見、邪說邪行充滿社會,非常恐怖,極樂世界沒有。「又《往生論》云 :淨土果報,離二種譏嫌過,應知」,應該要知道。「一者體。二者名。體有三種:一者 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諸根不具人」。極樂世界沒有這三種,「名離體譏嫌。名亦有三 種,非但無三體,乃至不聞二乘、女人、諸根不具」,連名都聽不到,沒人想到,也沒有 人說,好像到極樂世界,人都把這三樣忘得乾乾淨淨,好像這三種都不存在,這叫「離名 譏嫌」「上論中所謂之譏嫌名,即願文中之不善名。又《疏鈔》曰:由耳之所聞,唯是 諸佛如來萬德洪名,菩薩、聲聞及諸天善人種種嘉號,曾無三惡名字歷耳根故」,三惡道 的名聽不到。「耳中不聞惡名,故曰無不善名。」名就是名字,沒有不善的名字,沒有不 善的名稱,當然更不可能有這些不善的現象、事實,沒有這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 習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5252266.A.FAB.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06/26 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