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作阿惟越致菩薩。」)   「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從上品上生到下品下生,皆 是阿鞞跋致。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有沒有?有,有其名。但是實際上?實際上它是平 等法界。為什麼?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那是平等法界。這是極樂世界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 不一樣的地方,我們要記住,不一樣,生到這裡,便宜可佔大了,一生就證得。八萬四千 法門,任何一個法門修到阿鞞跋致要無量劫,不是三大阿僧祇劫,是無量劫。遇到淨宗法 門中了特獎,你一生就成就,這個機會要是錯過,叫真錯了。   下面,「《要解》又云:今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 得三不退也。」蕅益大師講的,這還得了!這是真難信。「下下品人,亦證三不退,一生 圓成佛果。此乃十方世界之所無,唯極樂所獨有。如是勝異超絕」,勝是殊勝,異是不平 常,「言思莫及」,就是不可思議,我們言語、思想都達不到。「故《要解》云:非心性 之極致」,這是講真因,為什麼有可能。這個真因要搞不清楚,我們的懷疑斷不掉。真因 是什麼?心性之極致。心性是本有的,不是外來的,也不是修來的,自性本自具足的。不 但是具足,而達到了極致,極致是究竟圓滿,不可思議,這是性德。你本來是佛,大乘教 上講得很多,不是偶爾一句、二句,佛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之極致就是究竟 圓滿,在哪裡看?在極樂世界。十方世界是你只能看到一部分,到極樂世界看到大圓滿。 看到大圓滿,就是你證得大圓滿,這還得了!然後,這是因,因還要有緣。緣是什麼?緣 是持名,「持名之奇勛」,奇是奇特,勛是功勛,「彌陀之大願」,再加上阿彌陀佛的大 願,「何以有此」。這就說要不是心性極致,持名奇勛,彌陀大願,怎麼會有這種事情?   「今此兩願,於四十八願中,如箭靶之紅心。至於第十八願,則如紅心中之中心」。 第二十願裡頭,作阿惟越致菩薩,我們的心定了。阿惟越致是說圓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這裡面包括有等覺菩薩,現在的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彌勒、地藏都是等覺菩薩,我 們到極樂世界,一生當中可以跟他們平等,可以證得究竟圓滿妙覺佛果。所以善導大師跟 我們講到四十八願裡面五個真實的大願,第一個,第十二願,「定成正覺」,這語氣多肯 定,往生到極樂世界,成正覺就是成佛,你決定成佛。你不成佛,你不會離開極樂世界。 第十三願,「光明無量」,光明是智慧,就是經上講的薩婆若海。第十五願,「壽命無量 ,光明無量沒有壽命不行,壽命是福報,有無量壽、有無量光才能普度眾生。第十七願 重要,「諸佛稱歎」,就是諸佛都為阿彌陀佛做宣傳,一切諸佛如來都介紹眾生,眾生裡 面包括菩薩,介紹十法界眾生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要沒有這些諸佛如來為我們介紹,我 們不知道,所以這一願非常重要。下面第十八願,「十念必生」。善導提出真實的五願, 我在這裡加一個,第二十願,二十願裡面有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一願也非常重要。這一願 真實成就,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修學圓滿就成佛了,必成正覺。到達極樂世界 就是阿惟越致,這個不可思議。   第十八願,紅心中之中心,這是黃念老說的,說明往生不難。意思就是說,極樂世界 這個法門,人人有分,個個不無,問題是這一生有沒有緣分遇到。遇到了要不相信,真可 惜;遇到了就能夠信願持名,這是大善根的人、大福德的人,不是大善根、大福德,他不 相信。只有善根福德圓滿,像《彌陀經》上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每個生到極樂世界的都是大善根、大福德,遇到是大因緣,這三個都遇到,你就成功了 。我們今天想一想,我們三個都遇到了,那要去不成是什麼?懶散、懈怠,對這個世間還 有貪戀,還不肯放下。要不是這些障礙,肯定一帆風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度了多 少人?幫助多少人堅定信心?無量功德。老和尚在世沒人認識他,他絕不宣揚自己,走了 以後我們認識他,我們感恩,這一宣揚,老和尚這次到我們這個地球,在我們中國南陽出 現了,影響到全世界,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證明。第二十願我們就學到此地。 XXI 悔過得生願   下面我們再看二十一願,在二十四章裡面,這是第十二章,十二章裡面只有一願,「 悔過得生願」,只有一願。我們看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 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 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一願。我們看念老註解,「右為第廿一悔過得生願」『無不遂者』以前,「同 《魏譯》第廿願(文句則兼取唐宋兩譯)。以下則採自《吳譯》第五願(《漢譯》類之) 結成此願,名為悔過得生」。這一段是交代這一願是從哪些版本會集而成的,交代得很清 楚、很明白。   我們再接著看下面,「所異於第十八、第十九與第廿願者,端在宿世作惡之人,罪業 深重,所受果報在於三途;今生聞名發心,悔過向善,至心回向,植德求生,臨命終時蒙 佛願加被,不墮三惡道,往生彼國,是為本願之殊勝慈德也。故云四十八願,願願皆為眾 生。大悲慈父恩德無極,我輩佛徒當何以報?」這幾句話是念老的,念老在此地勉勵我們 。確確實實我們見過,勸導人學佛,這個人是個好人,但他不敢接受。問他為什麼不敢接 受?我一身罪孽,我不敢進大殿,進大殿怕對不起佛菩薩。這人心善,可是這種人不少, 良心還未泯,他自己知道他做惡事。對於這一類的人,這一願就是度他們的,告訴他們, 佛菩薩慈悲到極處,只要你能回頭,只要你能改過自新,佛菩薩沒有不幫助的,沒有不成 就你的,這個重要。   如果是造作惡業,自己還以為很得意,認為經上所講的這是迷信,這是騙人的,那就 沒法子救,破見了。破戒有救,破見就是見解錯誤,那個人沒救。破戒沒關係,五逆十惡 都有救,這二十一願講得好,這是特別對於有重罪的,甚至於造五逆十惡,毀謗正法。那 個罪是最嚴重的,一般人不知道。為什麼重?因為你的毀謗,讓許多將信將疑的人把信心 斷掉了,說不定這個人再過個一、二年他真信,他真能往生,因為聽到你的毀謗,他不肯 再提升,他放棄了,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緣,你把它斷掉了,這個果 報就太可怕了。佛在經上常說,殺人身命罪小,不是重罪,斷人慧命這個罪重。那就是說 ,得人身還不難,得人身聞佛法可難了,你把人聞佛法的機會斷掉,比犯什麼樣的過失都 嚴重。   我們如何修這個法門?對於法門要互相讚歎,這就是「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你要是批評它,你要是毀謗它,叫謗佛;第二個罪名 ,謗法;第三個罪名,毀謗所有學習法門的這些人,三樁大罪就到無間地獄去了。造作的 時候很容易,果報現前,你想出來可難了。地藏王菩薩悲心很重,跟阿彌陀佛差不多,他 慈悲到極處,常在無間地獄勸化眾生。勸化哪一類眾生?就是造作嚴重罪過的人,不幸墮 無間地獄,見沒破,菩薩專門度這種人。就是說,你給他講因果報應,你教他懺悔,教他 念佛,他聽得進去,他還肯幹,他很快就可以離開地獄,也能夠往生淨土,佛攝受他,不 是不攝受。   前面我們學過第十八願,你看最後兩句,嚴重警告,造作五逆十惡,毀謗正法。不是 不救,這兩句放在那個地方是提醒你,最好不要犯這個重罪,不是不救,那個救很難。第 一個是臨終懺悔,第二個是墮落到惡道之後地藏王菩薩幫助你,你要沒有這個善根,地藏 王菩薩幫不上忙,這善根重要。所以這一願,註解裡面說,異於十八願是十念必生、第十 九與第廿願,端在宿世作惡之人,罪業深重,所受果報在於三途,專門對這些人說的。今 生聞名發心,悔過向善,至心迴向,植德求生,命終,臨命終時蒙佛願加被,不墮三惡道 ,往生彼國。這是本願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是阿彌陀佛無比殊勝慈悲救護眾生。故 云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眾生。大悲慈父恩德無極,我輩佛徒當何以報?我們真正懺悔, 斷惡修善,後不再造,信願持名,累積功德,求生淨土。這是我們報彌陀之恩、報釋迦如 來之恩,我們要自己度自己。   「願中繫念」『繫念我國』「指心念繫在一處,不思其它」,這一處就是阿彌陀 佛,時時刻刻念著這句佛號,不要把這句佛號丟失了。這就是海賢老和尚說的,這是真的 ,念佛成佛是真的,別的都是假的。假的應該放棄,真的應該抓住。「如《觀經》曰: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觀經》這個意思跟此地完全相同。『植眾德本』,植 者,種植也。「德本」,什麼是德本?「如善根。德者,善也。本者,根也。又德本者, 德中之根本也」。依這個意思,「彌陀名號,名為德本」。在大乘佛法裡頭,德本真的就 是彌陀名號,能生萬德,這叫德本。「如《教行信證》曰:德本者,如來德號。此德號者 ,一聲稱念,至德成滿」,成就滿足,「眾禍皆轉。十方三世德號之本,故曰德本」。《 教行信證》是日本淨宗大師著作,說得好,念老在註解裡頭引用很多,講得好。我們每個 人都希望自己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但是真的不知道怎麼樣積德,德是什麼,要怎麼樣積 。斷惡修善有《十善業道經》,身三、口四、意三,負面的是十惡,十惡的反面是十善, 這是個標準,但它不是根,它不是根本。在中國,五倫五常是德,道德,五倫是道,五常 是德,四維八德都是德。德的本,中國德的本是孝、是敬,孝是體,敬是用。   今天我們要想成佛,成佛的德本是什麼?成佛要累積功德,累積無量功德,成就無上 菩提,你不能不知道德本,德本就是阿彌陀佛,如來德號。如來,哪一尊如來?大乘教裡 諸佛所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彌陀如來德號。諸佛如來的讚歎讚到極處,沒有 比這更高的,光中極尊,無量光;佛中之王,無量壽。念這句德號就是念無量光壽,無量 光是空間,無量壽是時間,整個時空全包在一句名號裡頭。這是德本,這要認識。我們要 積累功德,分秒必爭,不要把光陰錯過了。怎麼爭法?分分秒秒都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 佛之外,什麼也不放在心上,在日常生活當中隨緣度日,多麼自在。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真正與本經經題相應,清淨、平等、覺而不迷,這就積功累德,這就真正斷惡修善。礙 不礙我們生活工作?一點不妨礙。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最好榜樣,生活,沒有把佛號丟 掉;穿衣吃飯,佛號沒丟掉,還在念佛;工作也在念佛;處事待人接物,嘻嘻哈哈,還在 念佛,真妙!   古人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佛不如念阿彌陀佛。你看妙不妙?為 什麼?經太長,不好念,咒比經短,可是佛號比咒還短,愈簡單愈好。蓮池大師一生念佛 ,只念四個字。別人問他,你怎麼念佛?我念「阿彌陀佛」四個字。你教人呢?教人六個 字,教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教別人念六個字,你念四個字?我深信切願,求 生淨土,佛叫我們執持名號,我就念名號,簡單明瞭,我真要去。教別人,別人未必發心 求生淨土,加個南無,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是客氣話,恭敬的話。我真想去 就不要客氣,客套就拿掉了;他們還不想去,加個南無,不一樣的地方。實際上都是在教 化眾生,這些祖師慈悲,應機施教,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   所以這德本要找到,真正懂得,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就是這句名號阿彌陀佛。你要認 識它,你要能體會得,再找不到第二個能跟它相比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這四個字是 如獲至寶。我要什麼?我就要這四個字,除這四個字之外我什麼也不要。這叫真念佛,這 個人決定得生,一生圓滿功德,這句佛號包含一切。別去打妄想,我念阿彌陀佛,把釋迦 牟尼佛得罪了,你看我沒念他,把藥師佛得罪了,我害病的時候他不照顧我。所以好像我 們把佛都分配了,哪一尊佛管什麼事,哪一個也不能得罪,錯了,全錯了。這句阿彌陀佛 ,所有一切諸佛名號全包括在裡頭,一個都不漏,這多好!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漏掉 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包括了本師釋迦牟尼佛,沒漏他。佛的名號是性德,菩薩的名號 是修德,性修不二,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把性修全都包括了,一切佛號、一切菩薩名號統 統在其中。再給你擴大,一切經教,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一切諸佛之所說的,都不 離這一句阿彌陀佛,都包了,全包了。   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可以念到功夫成片,往生就有把握。再向上提升,念到事一心不 亂,念到理一心不亂,像海賢老和尚一樣。理一心不亂生實報土,事一心不亂生方便土, 功夫成片生同居土。經上我們念過了,無論生在哪一土,無論是什麼品位,皆作阿惟越致 菩薩,平等的。這種好事你到哪裡去找?到阿彌陀佛家中去找,肯定就找到,別的地方沒 有,只有阿彌陀佛家中有。而且阿彌陀佛非常歡迎我們去,縱然造作許多罪業,那是過去 沒有學佛的時候造的罪業。現在知道了,悔改,不要常常去想,因為你想一次等於又造一 次,錯了。應該想什麼?想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就消業障,想阿彌陀佛就滅罪,想阿彌 陀佛就累積功德。千萬要記住,阿彌陀佛不可思議,阿彌陀佛不要丟失,一切時、一切處 ,睡著了可能忘記了,醒過來趕緊把阿彌陀佛接著,這叫德本。   「宿惡,指宿世所造之惡,即過去生中之罪惡。悔者,改也。改往修來。悔過者,向 佛法僧三寶懺悔罪過,誓不更造」。三寶,阿彌陀佛全代表了,怎麼樣懺罪(懺悔罪過) ?念阿彌陀佛就是懺悔罪過,不必再找這個懺、那個懺,我看什麼懺都懺不了罪過。為什 麼?你念你的罪過,你回憶一次就又造一次,這個罪怎麼能懺得了?心裡永遠有個影子去 不掉。就用這一句佛號,淨念相繼,把這個陰影全部消除,讓你的心大放光明,這就是業 障消掉了。起心動念純淨純善,絕沒有一個不善的念頭,看到別人不善,看到別人作惡, 也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撿別人的垃圾放在自己心田上,錯了,把自己的良心做為別 人的垃圾桶。你是聰明人嗎?這是有智慧人幹的嗎?自己丟掉的垃圾,回想一遍又裝進去 了。過去就讓它過去,別想了,未來還沒來,想它幹什麼?想它叫妄想,抓住現在重要現在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叫真正會修行,真正把修行的總綱掌握住了,將來往生決定增 高品位。   所以懺悔,誓不更造這一句重要。我年輕的時候,初學佛,章嘉大師教我修懺悔法, 怎麼去修?重實質不重形式。他老人家告訴我,實質是什麼?不再造,像顏回一樣,不貳 過。孔子最讚歎的一個學生就是顏回,他真正能做到過失不會有第二次,其他同學都做不 到,他能做到。所以真正懺悔的時候要以他做標準,改往修來。   「本願」,這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故知悔過乃往生之關鍵。蓋一切罪從懺悔滅 也」。心裡頭只有佛號,沒有任何雜念、沒有任何妄想,這個心清淨,這個心平等,這個 心覺悟;換句話說,不帶罪業的心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 除這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妙極了!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一直念下去,在這個世界一直念下去,生生世世,到西方極樂世界還 是一直念下去。在這兒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證無上菩提 ,證得究竟圓滿,這就對了。所以,『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是本願之主旨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每一念都不是偶然的,每一句話、一件事情,也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我們自身習氣和修為的展現。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1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4801143.A.DAB.html
s8402019: 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佛不如念阿彌陀佛。 06/20 21:47
dakudai: 阿彌陀佛! 06/22 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