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下面這一句,『閉塞諸惡道』「惡道」,《地持經》裡面說的,「乘惡行往,名為 惡道」。《地持經》上說的,乘惡行往,惡行,五逆十惡,他幹這些事情。下面解釋,念 老解釋,「即乘惡行而往之道路」,這叫惡道。惡道有三,「地獄、餓鬼、畜生」。上面 這三個叫三惡趣,「亦有加入修羅」,那就是四惡趣。地獄,瞋恚心重的,這貪瞋痴,餓 鬼,貪心,貪心膨脹,沒有底限,什麼都貪,貪財、貪名、貪色、貪權位,貪心重的,餓 鬼道。瞋恚心重的,我們常講怨恨惱怒煩,這五個字都是屬於地獄的。這種人有沒有?有 ,很多,你冷眼去觀察,中國、外國到處都能看到。畜生是愚痴。三惡道的業因貪瞋痴, 所以佛教給我們,貪瞋痴必須放下,為什麼?不放下,來生就到這裡去了,這三惡道時間 都很長,很不容易出來。畜生道是不是我們看到的畜生?好像壽命很短。經典上告訴我們 ,畜生道是論次數的,你變成一隻狗了,要做多少次?做幾十次、幾百次、幾千次、幾萬 次,那個麻煩可就大了。不是一世牠就投胎了,不是的,論次數的。鬼的壽命就長,地獄 就更不必說了,三惡道決定去不得。所以貪瞋痴慢疑要斷,怎麼個斷法?要真正學佛,把 方向目標改換,我們專求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專求親近阿彌陀佛,只有這一念,除這一念 之外,其他念頭全放下,就能夠閉塞諸惡道。三善道裡頭,有天道、人道、修羅道。有人 把修羅也算作惡道,那就變成四惡道。修羅怎麼成就的?貢高我慢,好跟人爭,競爭、鬥 爭,他喜歡搞這套,樂此不疲,總希望自己勝過別人,別人有比他強的,他不甘心。所以 修羅雖然是善道,在人天,死了以後,墮惡道的機會特別多,他一生惡多善少。所以再往 前面看,他就墮惡道去了。   「閉者,關閉也」,跟塞的意思相同,閉塞的意思相同。「令諸眾生免除墮入三惡趣 ,或四惡趣之厄難,是為閉塞諸惡道之粗解。《會疏》更進一解,謂六道皆是惡道。疏云 :六道,則流轉所由。故言惡道。」這就是它輪迴,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換句話 說,決定在惡道的時間長,在善道的時間短。怎麼知道?只要我們冷靜省察一下,自然就 明白了。我們今天一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是惡念多還是善念多,就知道了。凡是為自 己的,都是惡念;凡是利益眾生的,是善念。我這一天從早到晚,幾個念頭是利益眾生的 ,幾個念頭是利益自己的,不就明白了嗎?先看自己,再看別人,然後拿佛經對照來比比 看,就明白了,為自己想的念頭太多了,為別人是偶爾想起,不是自自然然起的念頭,為 自己是很自然起念頭。所以自利的念頭重、多,這就是六道輪迴;利他,念念利他,這是 人天兩道。   《會疏》裡頭還有一解,說六道都是惡道,疏云:六道,則流轉所由。故言惡道。《會疏》之說,於經有據」,有經典做證明,「《魏譯》曰橫截五惡趣。以修羅分入餘趣 。故六趣成為五趣。經云五惡趣即《會疏》所解,六道均名惡趣」。六道輪迴經上常常告 訴我們,離苦要離究竟苦,什麼叫究竟苦?脫離六道輪迴叫離究竟苦,永遠不再受苦。要不離開六道,苦是有得受的,夠你受的,這說明六道可怕。得樂,得究竟樂,往生極樂 世界是得究竟樂,不能不知道。佛應化在世間為什麼?為是大悲心起作用,無緣大慈,同 體大悲,看到我們這些眾生,在六道裡頭迷惑顛倒,醒不過來,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頭打轉 ,苦不堪言。從同體大悲心裡頭,起心動念,發願要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離究竟苦,得究 竟樂,這是他們的本願。他們有智慧,他們有能力,我們要能相信,要能接受,要能依教 修行,他的力量完全加上了。他有加被的力量,我們不接受,那就沒法子了,我們一定要 樂於接受。   《會疏》所解的,六道都是惡道。「是以閉塞諸惡趣即是斷除眾生輪迴六趣之途」, 這個對,這就是離究竟苦。「令出生死之海也」,幫助一切眾生,生死之海就是六道輪迴 ,超越六道輪迴,這個生死之海永遠斷了。我們這個會本,第三十二品也說,「橫截於五 趣,惡道自閉塞」。這一段會自漢魏兩種譯本。   末後這一句,『通達善趣門』「通達者,暢通無壅」,沒有障礙。「門」有兩個意 思,「一者差別;二者趣入」。《大乘義章》第一卷說,「門別不同,故名為門」,我們 講分門別類這個意思,部門、門類這個意思。「又能通人趣入名門」,這個地方開個門, 人可以進出,有這個意思。下面念老為我們解釋,「法有種種差別,即是有種種門,皆能 使人趣入涅槃」,這是門的意思。所以八萬四千法門,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每 個法門都能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都能幫助我們證入大涅槃。「故指經中之法為門」,我們 依照經中的方法來修,就能離苦得樂,就能超越輪迴,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都是門的 意思。「《四教義三》曰:門者,以能通為義。佛教所詮正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實相之 理」,所以叫做門。這個後面所講的,「正是今經中之義」。   「善趣者,一般指六趣中之三善趣」,這是一般講法,善趣就是善道。「但此與今經 之義相違」,跟我們這段經的意思不一樣。「上既以六趣皆名惡趣,故人天等趣不能復稱 善趣。故知善趣門不是趣向人天之門,而是上善者所趣向,故名善趣門。如《會疏》曰: 菩提者,則上善所入,故言善趣門」。菩提是梵文音譯,古印度話,翻成中文可以翻,為 什麼不翻?尊重不翻。學佛人,他的目標方向就是菩提,翻成中國意思是覺,就是覺悟。 覺悟非常寶貴,非常難得。上上根人,這一生在世間求什麼?求菩提,他不求別的。菩提 就是經題上覺這個字的意思,你看,清淨、平等、覺。菩提從哪來?從平等來。平等從哪 來?平等從清淨來。清淨從哪裡來?清淨是從放下來。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僅如此, 還要把一切分別執著、起心動念統統放下,菩提是自性本具的,自然就現前了。   所以下面說,「是謂入菩提妙覺之法門,才是善趣門」。如《會疏》說:「菩提者, 則上善所入」。在佛法裡頭唯有大乘,聲聞、緣覺沒有分,權教菩薩也沒進去。聲聞是阿 羅漢,緣覺是辟支佛,他們只斷見思煩惱。辟支佛不但斷見思煩惱,連見思煩惱的習氣也 斷了,所以他比阿羅漢高,菩提心沒發。權教菩薩也是沒發菩提心,不能趣入真實之門。 他比阿羅漢高,阿羅漢斷見思煩惱,他斷分別,也就是說他修的定是平等。我們經上說清 淨平等覺,阿羅漢是清淨,權教菩薩是平等,發菩提心就覺了,就明心見性,就成佛。菩 提心沒發,他還在菩薩位,別教三賢;真正發菩提心,他就登地。圓教在十信,發菩提心 ,他就登初住,初住就明心見性,這是圓教大乘。所以菩提,上善所入,這叫善趣門。我 們要把它搞清楚,要發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麼?古人註疏裡頭很多,講得很多,不好懂。我們將它深入淺說,我說了 十個字,早年在國外弘法常說,「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說了十個字,說 了五樁事情。真誠是菩提心的本體,真誠就是真心,真誠到極處。我們要用這個心,用這 個心生活,用這個心工作,用這個心待人接物,這就真發了,不是口裡說的,是要落實。 真誠心,用真誠心對自己,就是清淨平等覺。自己常常保持這個心,清淨、平等、正覺; 對別人、對一切萬物慈悲,無緣大慈,慈是幫助他得樂,沒有任何條件,悲是救苦,他有 苦有難,我們要幫助他離苦。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沒有條件,為什麼?我們真正明瞭自 他不二,自他一如,自他一體,要有這個心,這個心就是佛心,佛之所以成佛就靠這個心 。我們這個心跟佛心不相應,所以怎麼學也學不像,這個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怎麼對自己 ,怎麼對別人,對自己不能慈悲,要清淨平等覺;對別人不用清淨平等覺,真誠慈悲。所 以清淨平等覺是自受用,真誠心的自受用;慈悲是真誠心的他受用,怎麼對待別人,怎麼 對待一切生物、動物,怎麼對待花草樹木,怎麼對待山河大地,怎麼對待九法界眾生,真 誠慈悲。對自己真誠,清淨平等覺,這就對了,可不能用錯了,這就是真正覺悟、明白了 。所以上善所入,這叫善趣。   特別是淨宗法門,善趣當中第一善趣門,善趣門很多,這是第一個善趣門。為什麼? 無論什麼人都能進去,只要具足信、願、持名,你就進去了。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叫通 途法門,一定要清淨平等覺,才能入進去,沒有真誠清淨平等覺進不去。所以那個難,難 在哪裡?我們習氣太重了,習氣很不好斷。淨宗帶業往生,可以帶著習氣到極樂世界,到 達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我們的習氣不要自己斷,自然沒有了,這個不可 思議,所謂難信之法!「是謂入菩提妙覺之法門,才是善趣門」。   「此門唯有發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洞開此門,故云通達善趣門。云何洞開?則 唯有成就淨國、普攝群生之淨土法門也。」最後歸到淨土。洞開,大開,這是通達善趣門 。下面說怎麼洞開,怎麼大開,這是阿彌陀佛無與倫比的智慧,建立極樂世界。建立極樂 世界幹什麼?幫助這一切苦難眾生,立刻就能得到解脫,就能夠離一切苦,得究竟樂,這 就是淨土法門。阿彌陀佛在十方諸佛剎土,接引一切有緣眾生。所謂有緣眾生就是能信, 能接受這個法門,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這一生當中立一個大願,求生淨土。我來就 是幹這樁事情,不是幹別的,別的不是我幹的,我就幹這樁大事。 ④ 開藏施寶   末後這一段,「開藏施寶」。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這個不可思議!這兩句念老註得很詳細。『為眾開法藏』「承上而言」,上面說, 「閉塞諸惡道,悉令出生死海也」「通達善趣門」,都幫助他們登涅槃岸。「為實現此 願,首須開示佛之知見,故云為眾開法藏」。這一句就是現在我們常講的,教學為先,為 眾開法藏就是教學,這是真正的廣施功德寶。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為眾開法藏。承上而 言。上云:閉塞諸惡道,悉令出生死海也。通達善趣門,咸令登涅槃岸也。為實現此願, 首須開示佛之知見,故云為眾開法藏」。   「廣演妙法,令眾悟入,導歸極樂,究竟菩提」。這個四句,廣演妙法,令眾悟入,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用我們現在的術語來說,辦弘法大會,辦這個 活動,一生辦了三百多次,時間四十九年。辦這些活動,講經教學,這種活動有大型的、 有小型的。大型的,這講大經,時間很長,有講幾個月,有講幾年的。有在人間講的,有 在天上講的,到處講經說法。眾生根性不相同,佛所演的妙法也不一樣,幫助各種不同根 性的眾生,讓他慢慢的向上提升。大致上分別,佛說經分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他示現 成佛,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講《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經是定中講的,我們看到釋迦牟 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沒起來,不知道佛在定中開華嚴大會。什麼人參加?法身菩 薩參加,不是法身菩薩,你進不去。這部經講完了,三七日中講完,大龍菩薩,這也是等 覺菩薩,收藏在龍宮裡頭,這個世間沒有。所以小乘不承認大乘,說大乘是假的,不是佛 說的。小乘沒有辦法參加法會。   佛滅度之後六百年,龍樹菩薩,他接受大龍菩薩的邀請,大龍菩薩帶他到龍宮參觀, 看到《大方廣佛華嚴經》,歡喜讚歎。但是一看分量,說閻浮提眾生,我們這個世界的人 無法接受,太大了。分量多大?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我們聽到這 兩句就搖頭了,真太大了。我們中國《四庫全書》說大,跟龍宮裡面《華嚴經》比,小巫 見大巫。它還有中本,大本分量太大,希望找一個中本,中本分量也大,都不是我們這個 世界人能學的。最後還好,它還有個小本,小本就好像《四庫全書》目錄提要,我們現在 《四庫》是精裝本,一共是一千五百冊,《提要》只有五冊,這就好學了。所以他就把這 個小本背誦過來,帶回來了,寫成文字,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梵本看不到了,看中文的 譯本,總共九十九卷。晉朝時候第一次翻譯的,六十卷;第二次唐朝翻譯的,唐朝武則天 的時代,八十卷;貞元年間最後一次翻譯的,四十卷。除掉重複的部分,一共是九十九卷 ,這是中文完全的《華嚴經》,九十九卷。梵文原本沒有了,找不到了。   這部經我學過,我一接觸到佛法,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給我介紹一部經,就是《大方 廣佛華嚴經》,告訴我學清涼大師的註解,李通玄居士的《合論》,這兩部書我都學過。 《華嚴經》講過兩遍,第二次講了四千多個小時,講到「十住品」,大概全經的分量是五 分之一,四千多個小時。所以我那個時候估計要把全經講圓滿,需要兩萬個小時。真是妙 法,真叫你生歡喜心。我也是講《華嚴》,講到「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看到 文殊、普賢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我對於淨土宗接受了,才知道《華嚴》跟淨土關係非常密 切。古人稱讚《華嚴》是大本的《無量壽經》,《彌陀經》是小本的《無量壽經》,所以 《無量壽經》稱為中本《華嚴》;換句話說,古人把《華嚴》、《無量壽經》跟《阿彌陀 經》看成一部經,大本、中本、小本。文字有詳略不同,《華嚴》講得詳細,文字多,九 十九卷;《無量壽經》只有一卷;《阿彌陀經》大概只有幾頁,要用這個本子來說,大概 就不到十頁,大本、中本、小本,讓我們認識。   所以我在晚年,我把《華嚴經》放下,專講《無量壽經》,講中本《華嚴》。那個大 本太大了,往後學的人少,可能沒有人學了。我是早年在台灣,有個開心法師,往生了, 很久就往生了。他每一次跟我見面,都勸我講《華嚴經》,告訴我,你要不講,以後沒人 講了。他的誠意我領了,我很歡喜,所以我講了兩次。實在經太長了,淺說,說不出味道 出來,真把味道說出來,那要很長時間。所以從這個地方,也體會到佛經太偉大了。清涼 在那個時代,盛唐的時代,講這個經,他一生講了幾十遍。我想應該是一年講一遍,那個 時候人的根性好,一點就通,就明白了,不必細講。一點,點到為止,所以一年講一部。 他們那個時候跟世尊當年在世一樣,一天可以講八個小時。我們現在沒有,一天四小時就 很多了,通常一天兩小時。一天兩小時,那這一部經要四、五年,四年到五年,像清涼那 樣講法。像我這個細講,那就不行,一部經總得三、四十年。   所以這是講到,「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廣演妙法,令眾悟入,導歸極樂,究 竟菩提,這兩句決定不能少,如果不能導歸極樂,就沒有辦法究竟菩提。為什麼?上上根 人少,到哪裡去找?上上根,像惠能大師這樣的人,幾句話一點他就通了,就毫無障礙了 ,這種人太少了,這屬於頓悟。漸悟的有,歷代都有,漸悟就是要學很長的時間。連我們 這個時代還有,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不是頓悟,是漸悟,我估計他是二十年。他二十 歲出家,師父教他一句佛號,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聽話,他真幹。以這麼一個老實人, 信願持名,一向專念,二十歲,頂多三年,三年到五年,他能夠念到功夫成片。這是我們 念佛法門第一個層次。念到功夫成片,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了,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 。很可能阿彌陀佛就跟你見面,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少年,到時候我來接引你,心定了 。從這個往上再提升,大概五年,他就能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功夫 等於阿羅漢。再向上提升五年到十年,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什麼時 候?我估計是四十前後,他得到的。所以他曾經講過,我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不是隨 便說的,明心見性才什麼都知道,一般人聽不懂。他這個境界跟惠能大師大徹大悟的境界 相同!能大師是頓悟,豁然開悟的;他是二十年功夫,達到這個境界。那就是告訴我們, 我們普通人用二十年,都可以達到這個境界,只要你真正的一句佛號念到底。我跟大家說 過,心裡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能夠保持二十年,就有可 能到這個境界,理一心不亂的境界,往生淨土,生實報莊嚴土,真正不可思議。   所以為眾開法藏,這個指九界眾生,包括菩薩、緣覺、聲聞、六道一切眾生者,開佛知見,亦常云開示之義」,這開示兩個字在此地說了。開示不容易,開示讓聽 眾能悟入,悟入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五祖對惠能大師的開示,用《金剛經》,講 了三分之一,他就開悟,他就悟入,後頭不要講了。「法藏者,又名佛法藏,乃法性之理 體,亦即當人本具之如來藏性也。法性含藏無量之性德,故曰法藏」。今天時間到了,下 一次我們從這個地方接著講,從法藏這個地方講。 == 對自己不能慈悲,要清淨平等覺;對別人不用清淨平等覺,真誠慈悲 這跟道證法師在「菩提心開了沒」那篇裡講的其實是一樣的。 道證法師用「空」、「有」來說,老法師用「清淨平等正覺」和「慈悲」來說。 道證法師說對自己要用「空」觀,這就是「清淨平等正覺」; 對眾生要用「有」觀,這就是「慈悲」。 所以如果我們對著別人指指點點批評別人不清淨不平等、愚癡, 對自己的批評別人時心中滿滿的不清淨不平等,毫不自覺, 這就完全用反了。 這也就是六祖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吧。 一個清淨平等覺的人,他不分別執著,當然不見世間過; 一個真正慈悲的人,他看眾生過,他會認為「先人不善,無有語者,殊無怪也。」 我要慚愧懺悔。雖然嘴巴上沒有說,心裡其實還是這樣在起煩惱。 祈願佛菩薩加持,讓我能漸漸改掉這個壞習性! 又,念到功夫成片,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了,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 我曾在電視上看過別的法師誤以為有的法師說非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 這是大大的誤會。如果常聽老法師講經就知道,老法師是指,功夫成片是"決定有把握" 往生,見了佛就是"確定"註冊好了。 那我們這些還沒見佛、功夫還不成片的,最遲就是要到臨終時才開鍋掀蓋見真章。 雖然如此,但只要我們真信切願、一向專念、依教奉行, 最差就算下下品往生,也必定往生。這在《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完全不用懷疑。 南無阿彌陀佛。 -- 月映萬川,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只要我們的心至誠清淨,阿彌陀佛就會應現。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10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9700872.A.2FC.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08/17 16:46
Karenshih: 南無阿彌陀佛! 08/17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