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179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六十二頁,我們從第六行看起:   辛二,第十四願,「觸光安樂願」。請看經文:   【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爾者。不 取正覺。】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第十四願,顯佛光所具利生之妙德」「見我光明,照觸其身 ,凡見佛光者及蒙佛光照及之人,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我們在前面學到此 地。經上所說的,念老為我們解釋得很清楚。佛光有沒有照觸我們?有。怎麼知道有?佛 光無處不照,無時不照,從來沒有間斷過。為什麼我們沒有感觸到?問題在這個地方,們的心不清淨,所以感受不到。問題是出在我們這邊,不是佛光,佛光沒問題。我們有起 心動念、有分別執著、有妄想、有雜念,這是我們自己所做的障礙;換句話說,佛光沒有 障礙,確實是無障礙光。我們要是把障礙放下,佛光的照觸我們就感覺到了。感覺到什麼 ?經上講的安樂,慈心作善,求生淨土,這是肯定的。如果我們見到佛光,沒有安樂感, 沒有慈心作善、求生淨土之感,那就不是阿彌陀佛第十四願的佛光。這個光是阿彌陀佛所 放的光,決定真實不虛。誰看到了?有一個人,我說出來大家一想就明白了,海賢老和尚 。你看他一生是不是安樂、是不是慈心作善?最後他到極樂世界去了,我們從他身上體會 到了。他為什麼能體會到?他沒障礙,我們跟他一比馬上就發現了,我們的障礙嚴重,他 沒障礙。賢公老和尚為我們作證轉,我們要感恩。   我們再接著往下面看,「本經《光明遍照品》曰: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 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是即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之意 。「光明遍照品」裡面這段話,顯示佛光照觸所得到的功德利益。遇斯光,我們每個人 晝夜沒有間斷,都在佛光之中。垢滅善生,垢是煩惱習氣,我們的垢有沒有滅?沒滅。為 什麼沒滅?我們迷得太深。經上所說的我們也略知一二,有這個概念,實際上沒做到,我 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很嚴重,不肯放下,這是自己做主的。可是我們得知道,如果不放 下,來生後世依然是六道輪迴,這樁事情很可怕!   我們這一次有緣得人身,遇到的是亂世,不是太平盛世。遇到亂世,我們也不必悲觀 ,真正修行人,他認為這是好事,為什麼?太平盛世,人對世間有留戀,捨不得離開;亂 世容易,亂世我們苦受得太多了,不想在這個世間,容易生起這個念頭,這個念頭跟往生 淨土就相應了。所以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對人是平等的,有人在這個緣分裡面超越了,是 好事。我們看來佛寺的三聖,海賢老和尚、海慶老和尚以及賢公的母親,他們一生所遭遇 的,我能體會。為什麼?八年抗戰我記憶猶新,親身經歷的,已經很懂事了,看到戰爭慘 不忍睹的局面。小小年紀就逃難,距離前線最近的時候,槍聲都聽到,聽得很清楚,那在 前線,我們向後方跑。身上一無所有,只是一套換洗衣服,一個小被子三斤重,捲個小包 袱揹在身上,其他一無所有,比乞丐還可憐。好在那個時候的社會,人還有同情心、有憐 憫心,我們得到的,每到一個地方,當地居民看到我們逃難可憐,都熱心照顧。現在沒有 ,現在靠慈善救濟機構,在當時沒有慈善救濟機構,但是人人都有善心、都有憐憫心。知 道苦,一生從苦難當中來,沒有過過好日子。這個對於明白淨土之後,往生的願就很親切 ,認定了這一生非往生不可,要不往生,苦難的日子無法解脫。   所以煩惱輕,煩惱輕,佛光的照益,利益就能感受到。除這個之外,我們見到佛像, 佛像是佛光的代表,我們讀到經文,讀到《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光在照我,所以展開經 卷法喜充滿,這個充滿就是安樂、慈善。這裡面有依據,我們要知道的,那就是念佛的人 不幸臨終一念錯了,墮到三途去,這樣的人很多,不是少數。他們如果念佛的功力還能保 持幾分,有時候還會想到阿彌陀佛,他在惡道裡面,餓鬼、畜生、地獄,有時候也見到佛 光。見到佛光,他在惡道裡面的苦,苦報就會減輕,能得到暫時的休息。我們有理由相信 ,三惡道的眾生聞佛法的機緣不比我們差。人間天上,特別是人間,哪一個人念佛、誦經 、修行沒有迴向給虛空法界一切苦難眾生?我們天天都做。這個迴向起作用,不是沒有作 用,我們自己粗心大意,沒有體會到這個作用。如果煩惱輕、智慧長,這個迴向的功德你 就見到了,你能接觸得到,對我們信心、願心會增長。   下面,念老引《禮讚》的話說,「《禮讚》云: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 攝化十方」。前一願,「光明無量願」,跟「觸光安樂願」是同一章。二十四章,四十八 願。光明名號攝化十方,攝受眾生,教化眾生。「又如《觀經》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 佛眾生,攝取不捨。」「光明攝取」正指第十四願,我們現在念的這一願。「遇此光者, 皆得往生,故云來生我國」,看起來很容易。我們在彌陀佛光注照之中,從來沒有間斷過 ,我們迷得有多深,從這個地方能體會到一些,我們沒有感觸到佛光注照。現在我們應該 怎麼做?那就要學海賢老和尚念佛不間斷。果然真的不間斷,口裡間斷沒關係,心裡頭不 能間斷,大勢至菩薩所說「憶佛念佛」,憶是心裡有佛,心裡面想佛,念是口裡念出的。 我們要心念,口不念沒有關係,心裡常常念著、常常想著,不定什麼時候你就見到佛光。   見到佛光,你往生的願心堅定了,你念佛不會再改動。念佛最怕的雜修,他不能專一 。見到經教,想翻翻想學學;見到參禪的,喜歡禪;見到持戒的,也想穿衣持缽。好不好 ?好。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為什麼?蕅益大師說得好,真正往生是要信願持名。功夫 要專一,專一就能往生;不能專一,不能往生。我們是雜修,什麼法門都想,甚至於外道 的典籍、世俗的這些書本都想學學、都想看看,沒有想到《金剛經》上佛教導我們「法尚 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什麼?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統統要放下,一向專念。佛在這個經 上指示我們,淨土怎麼修?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那個「專」字要記住,不能夾 雜。   我業障很重,我沒有辦法專修,我修個懺悔法好不好?錯了,你要修懺悔法,念佛修 最好。前清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那是那一代的大德,講經教學,著述等身,日本《卍 續藏》收他的著作二十多種。他在《觀經直指》裡面告訴我們,我們的罪業實在是太重了 ,在《大藏經》找這些經懺,無論顯教、密教都不起作用,你怎麼辦?灌頂法師告訴我們 ,最後還有一法,能幫助你懺除深重罪業。什麼法?專念阿彌陀佛。這是一位通宗通教、 顯密圓融的大法師,楞嚴神咒沒有人註解過,他的《楞嚴經》註解裡頭楞嚴神咒都註出來 ,唯獨這一家,沒有第二家註楞嚴神咒的。你看他教我們,專念阿彌陀佛。   海賢老和尚常講,他老人家的口頭禪,「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專」,這真的,一點 都不假。我們的問題全在不能專心,一心不止二用,太多用途了,我們的精神不能集中、 意念不能集中,都是妄想雜念太多,所以功夫不得力。知道,很多人知道,可是回不了頭 來。古人有句話說「生死心不切」,這句話說得太好了!真的,我們沒有把生死看清楚, 到臨命終時,還是隨業流轉,把往生極樂世界忘掉了,這個才可怕。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 ,念念都要求生淨土,把它養成習慣,這問題就解決了,不養成習慣不行。   印光大師是我們最近的一代祖師,老人家閉關念佛,他的關房我去看過,非常簡單, 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就供一尊阿彌陀佛像,像不是很高大,我印象當中大概只有一尺多高 ,木雕的,一張小方桌,一對蠟台,一個香爐,一個磬,一個木魚,再供一杯水,其他沒 有了,非常簡單。佛像後面寫了個大字,老人家自己寫的,「死」字。這就是古人常講的 生死事大,他一抬眼睛看到佛像,後面就是很大的「死」字。警惕自己,死了怎麼辦?要 不是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就到三途去了。   修行一輩子,來生得人身,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不見得,為什麼?我們自己冷靜回光 返照想想自己,名字是在學佛,到底學到什麼?自私自利沒放下,口業沒放下,身業沒放 下,意業也沒放下。用十善業道這十條認真去想想,我們就發現自己不夠格。我們在造業 ,身造業,口造業,口是最容易造業的,意,貪瞋痴慢疑。多少人自己造業自己不知道, 為什麼?養成習氣了,日常生活當中認為我是理所當然,我就是這個樣子,不肯認真改過 自新。最後誰吃虧?自己吃虧。   所以,這也是灌頂法師說的,他老人家註解《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我跟諸位報 告過,我過去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段經文的時候,就是用他老人家的註解。他 註解最後一頁,提供我們做參考,念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條就是無間地獄。我那個時候 在台中跟老師學經教,我對這一句就不懂,念佛人,即使有過失,也不至於墮無間地獄, 怎麼會這麼嚴重?我捧著這本書去見李老師,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一看到說,這是大事 ,我不能給你一個人講,我講經的時候要跟大家講。我就等著他講經的時候,真的,他對 大家講。大師,頭一個是墮地獄,最後一個是極樂世界上上品往生,當中這些差別都是沒 有得到專心,妄想太多,雜念太多了,從早到晚口念彌陀心散亂。散亂還不說,散亂心造 業,造的業自己不知道,損人利己,還有損人不利己,習氣不改怎麼行!   要怎樣才如法?就是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的樣子,一切時一切處這句佛號沒有丟掉, 這就對了。我念頭一起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雜念,有事辦事,有人來向你 請教,你可以勸導他念佛,勸他斷惡修善。完了,佛號就起來,未曾丟失一句,真念佛人 。不是這樣念佛人,哪能沒有過失?過失很多,沒有能力降伏煩惱習氣,也就是說佛號常 常斷掉、常常忘記掉,那些雜念還常常想起,這個事情麻煩,這是不能不警惕的。   所以,我們見佛像如同見真佛,聽到佛號也聽到了真佛,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能 生得起來,常常保持,從早到晚。晚上睡覺作夢就是丟失了,作夢為什麼不念佛?夢境對 修行人來講是很大的警惕,為什麼會作夢?科學家說潛意識裡頭的妄想,佛法裡面講阿賴 耶裡面習氣種子起現行。我們如何能夠念到作夢的時候也念佛,證明你的心專一了,這樣 的人決定得生,這真念佛人世間這些事情隨緣,隨它去吧,不要去管它。這是我們不能 不知道的。   我們繼續往下看,「由上可見,光明無量是佛身德」,好!「而此光明實為利生」, 我們翻過來看,實為利生所以才有光明。這一點不能不跟佛學,我們起心動念是利益眾生 。光明從哪來的?法身來的。《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光明是 如來的智慧德相,是我們自己報身裡面本來有的。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 足光明德相,為利益眾生,不是為利益自己。賢公和尚為我們表法,住世一百一十二年, 是為自己嗎?不是,為利益眾生,念念關懷眾生。眾生在六道裡頭造業受報,怎麼利益他 ?能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就是利益,我們有沒有這個心?阿彌陀佛這個心願從 來沒有間斷過,他關懷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六道眾生、十法界眾生。怎麼樣去幫助他?必 須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給眾生看,佛在法界虛空界無處不現身。現無量無邊身,現菩薩 身、現聲聞身、現天人身、現修羅身、現羅剎身、現人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 ,他在螞蟻窩裡頭現螞蟻身。全是度化眾生,沒有一定的身相,沒有定法可說,所說的法 無非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所以我們對佛法不能執著,我們今天受持這個法,「信願 持名」,真信切願,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記住,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不能有夾雜,夾雜 就錯了。   「故云:四十八願,全顯法身,又云:一一誓願,為眾生故」。這個我們要記住,我 們應當要學習,不要為自己,沒有自己,要用這個身,上求佛法,下化眾生。這個身相功 德就大了,為什麼?上求下化依它,你依這個身體,身雖是個假的,借假修真,就這個意 思。 XV 壽命無量願   再看下面,第十五願「壽命無量願」。這一願也是善導大師彌陀五種大願,真實願, 第三個。這五種真實願,第一個是第十二願「定成正覺」,第二個十三願「光明無量」, 這是第三個,第十五願「壽命無量」,後面第十七願「諸佛稱歎」,第十八願「十念必生 」。善導大師說,這五願是四十八願的核心。請看經文: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   這個科判裡面應該就是這兩句。下面「國中聲聞天人無數」是第十六願,十六願有「 聲聞無數願」,所以它應該是放在下面的,再印的時候要把它改過來。這個地方只是『我 作佛時,壽命無量』。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此章含第十五願壽命無量願,及第十六願聲聞無數願。至於壽 命無量願中,既指佛之壽命無量,兼明國中無數聲聞天人壽命亦皆無量。今此一願,在《 魏譯》分為兩願,可見今此會本之四十八願,所攝彌陀願德,廣於任一古譯」。跟五種原 譯本相比,這個本子確實講得最周全、最圓滿,任何一個版本跟「發大誓願第六」相比都 比不上,這第六品會集得太好了!在序文裡面我們看到,這一品會集是三位大德參加的, 夏蓮居老居士、慧明老法師、梅光羲居士,三個人好像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完成這一品。 這一品是《無量壽經》的核心,《無量壽經》裡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品,這一品是阿彌陀佛 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把這個話轉述給我們,是彌陀親自說的。所以在魏譯本裡面,它是 兩願。我們希望下次再印的時候,把它改正過來。   「第十五壽命無量願中,首為彼土教主壽命無量」,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如《法 華》說山海慧如來:壽命無有量,以愍眾生故」。為什麼要無量壽?唯有無量壽才能度無 量眾生,所以壽命不是自己要的。自己不要,那是真無量壽,為什麼?法身沒有壽量。佛 的法身無量,我們每個人的法身亦無量,法身跟佛是一不是二。大經上有句話說「十方三 世佛,共同一法身」,不但是一法身,智慧、德能都平等、都具足。由此可知,此地講的 壽命無量是說什麼?說報身、說應化身,應化身亦無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三 千年前示現,住世八十年,怎麼是無量壽?八十年是現身教化眾生,他在地球上無量壽我 們不知道。史傳裡面有記載,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化身再來的,永明延壽大師、善導大 師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於是我們就知道,化身也沒有生滅,眾生緣成熟了他就現,眾生 緣盡了的時候他就沒有了。你看他為誰?為眾生,眾生真想他,他就現前;眾生把他忘掉 了,他就不見了,隨時在。所以《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說得太好 了,你有心願求他,他就現前,你沒有心願的時候他就不見了。   我們有心求他,他為什麼不現前?我們心不清淨,要清淨心求他,馬上就現前,平等 心那更不必說。所以像海賢老和尚,他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麼時候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就現前,不想他就不見了,為什麼?人家不但得清淨心,而且得平等心。你看對人對事沒 有分別好壞,沒有分別人我,平等心,清淨心是阿羅漢,平等心是菩薩。他沒有一點私心 ,對什麼人都歡喜,對什麼人都愛,都勸導人: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都是假的這是老和尚的真言,誠實語,是真話,這不是假話,我們要常常記住。 == 南無阿彌陀佛。 -- 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9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1497940.A.182.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05/13 15:38
s8402019: 南無阿彌陀佛 05/13 20:14
yuch: 南無阿彌陀佛 05/13 22:35
babe05: 南無阿彌陀佛 05/14 00:09
umano: 南無阿彌陀佛 05/14 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