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   我們再接下去看,「蓋願凡來我剎之人」,你看這就很清楚了,「亦能如我」,這個 我是法藏比丘自稱,就是阿彌陀佛,「以大悲心,利益群品,故云亦以」。這經上用的亦 以兩個字,意思深。「蓋願剎中人民」,這個剎是極樂世界,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 「皆能如佛,視諸眾生,等同一體」,這就是阿彌陀佛。我們把一切眾生看成一體,就是 自己,所以發的心叫同體大悲,「均發同體大悲心」。為什麼憐憫眾生?為什麼幫助他離 苦得樂?自他是一不是二,他受苦就是我受苦,他得樂就是我得樂。這個心就跟阿彌陀佛 完全是一樣的。學佛從哪裡學起?從佛心學起。我們怎麼學,心跟佛不一樣,還是自私自 利,還是有分別、有執著,這怎麼學也學不像,這個不能不知道。我們現在就要從這個地 方學,盡可能的把自己向上提升,念念想眾生,不要想自己。什麼是自己?一切眾生就是 自己,樹木花草是自己,山河大地是自己,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自己。要把心量拓開,像 個佛菩薩。   夏蓮居老居士晚年病很重,帶著病寫出他一生最後的一本書,《淨修捷要》。想到眾 生苦,叫他做功課,功課太多太繁他做不到,編一個最簡單的功課,就是三十二拜。每一 拜裡面帶著有觀想,觀想些什麼?就是《無量壽經》的經文,節錄最重要的句子,在三十 二拜裡頭完成。這樣一堂功課大概十五分鐘就做完了,勸大家認真學佛,修淨土法門。最 後一部著作。   黃念祖老居士是他的學生,也是晚年帶著病,他都不能寫了,口說。坐在椅子上,在 家裡頭,聽眾大概五、六個人,拿著《淨修捷要》,像講故事一樣,毫無拘束的詳詳細細 一句一句來解釋,講得真好!涉的面很大,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乃至於包括 中國儒釋道,統統都包含在裡頭。念公也是最後一個著作,他走了之後,當時有錄音也有 錄像,小的錄像機,畫面動盪不穩定,音錄下來了。這些年來,許多同學很細心去聽做整 理,把它整理成一本書。這本書對於修淨土的人幫忙可大了!你用最少的時間認識淨土, 真正把淨土搞清楚、搞明白。我們這個地方把它做成有聲書,也就是螢幕上有字幕、有聲 音,讀的聲音,等於老法師當面給我們講解一樣,非常難得。所以這個地方講「亦以大悲 心,利益諸群品」,我們看到這三位大德,夏老的《淨修捷要》,黃念老的《淨修捷要報 恩談》,李老師一生專修專弘,不過一生講經也講了不少部,那是有同學要求的,他很慈 悲,你們想聽什麼,他就給你講什麼。這大悲心!   這幾句話說得好,我們再念一遍。「願剎中人民,皆能如佛」,都像阿彌陀佛一樣, 「視諸眾生,等同一體」,等是平等,同是一樣的,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均發同體大 悲之心」。佛發同體大悲,每一個彌陀弟子,跟這部經學,跟阿彌陀佛學,都要有同體大 悲心。如《華嚴經行願品》所說的:「因於眾生而起大悲」,看到眾生迷惑顛倒,造作的 業習,將來要感輪迴果報,所以就生起大悲心,「因於大悲生菩提心」,提升了。菩提心 是什麼?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我這個講法大家容易懂,真誠清淨 平等正覺慈悲,十個字。從菩提心再向上提升就成佛了,「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菩提心 不發成不了佛,成佛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從哪裡生的?從慈悲心生出來,憐憫眾生心 生出來。「故願來生我剎之人」,十方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十方,往生到極樂世界 的人,都能夠「發大悲心,普利群品」。品是品類,不同的品類,就是我們常講的十法界 。除佛法界,下面是九界,九界眾生,九界最高的是菩薩,最低的是無間地獄,全都包括 在其中。「利益諸群品,即普利一切種類之無數眾生。」我們每天有沒有生起這個念頭? 我要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個一切就是一切種類,無量無邊無數眾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 。   離苦要離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是六道輪迴,幫助他們脫離六道輪迴,離究竟苦。 要得究竟樂,究竟樂是什麼?是往生極樂世界,得究竟樂。我們這一生就幹這麼一樁事情 ,來幹什麼?幫助自己,幫助眾生,眾生跟自己是一體,離苦得樂。怎麼個幫助法?佛說 苦從迷惑來的,所以破迷就離苦;樂從覺悟來的,幫助眾生開悟,他就得樂。八萬四千法 門都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是破迷開悟的。我們今天,在八萬四千法門選擇的是淨宗法 門,這個法門保證我們決定成功,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保證,這個法門有保證,誰保 證?阿彌陀佛保證。我們這個法門完全依靠阿彌陀佛,要靠定了,不能靠別人。我要靠二 個、三個,那個很危險,到後來誰來幫助你?我們一無所靠,只靠阿彌陀佛,他就不能不 來,他不來我們沒依靠,這個道理要知道。彌陀有無量無邊無盡的大悲心,一定能照顧我 們。   後面這兩句,『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欲是貪欲。《四十二章經》裡頭說:離欲寂靜,是最為勝。」這八個字好。欲望不能有,欲望讓我們迷惑顛倒,欲望讓我們造 無量罪業,生生世世脫離不了輪迴,原因在此地。所以欲要離,日常生活適可而止,飯能 吃飽就夠了,不必講求口味;衣能穿暖、能遮體,夠了,不必要華麗;居住,有個小房子 可以遮蔽風雨就滿足了,用不著這些高樓大廈。釋迦牟尼佛一生給我們做榜樣,他老人家 在世的時候,日中一食,托缽,樹下一宿,晚上住在哪裡?住在樹底下。他們是盤腿打坐 ,休息是中夜,我們現在晚上十點鐘到兩點,四個小時,佛規定的,這四個小時休息,養 神。兩點鐘就要起來了,就做早課,早課都是在定中做。那個時代的修行人。   世尊一生,沒有講堂,沒有精舍,都是住在露天,住在樹下。我們想到他們的身體好 ,風吹雨打太陽曬,他不生病,金剛不壞身。我們現在要過他那樣的生活,一個晚上,第 二天加護病房去了,沒有這個體力。世尊所以養成,十九歲開始,他十九歲離開家,這個 生活過了一輩子。他也很隨緣,也不是很固執,國王大臣請他去講經,在宮殿講,在花園 裡面講,他都答應。講完他就走了,對這個毫無留戀,這是我們要學的。一切適可而止, 決定不要奢侈,不要過分,這樣才好。   《四十二章經》雖然不長,節錄大小乘經典裡面四十二段,非常精簡,都是很重要的 經文。離欲寂靜,寂靜就是禪定。我們現在很多人看到禪修的,他得不到定,原因是什麼 ?欲沒有離掉,他沒有把這個放下。離欲,就是中國四書《大學》裡面所講的格物,格就 是離的意思,欲就是欲望。你看,佛陀跟中國古聖先賢,《大學》成書,佛經沒有傳到中 國來,在這個之前,中國人就有了格物致知。離開欲望,人才生智慧,欲望太多,智慧就 沒有了。所以這是最勝,最殊勝。 (s:《莊子》裡面也說:「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完全是一樣的意思。)   「正念者,八聖道之一,離邪分別,而念法之實性,名正念」。這個正念,後面這一 句意思深了,念什麼?諸法實相。實性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能生一切法,所以一切 法的實性就是真如、自性。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上告訴我們,他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 話。五祖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徹 悟、見性是什麼樣子?這個很重要。此地講念法之實性,法之實性是什麼樣子?什麼是法 的實性?能大師所講的五句話就是。第一句話他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 性就是實性,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污,現在也沒染污,未來也不染污,它是永遠清淨的。 第二個,它「不生不滅」,不像我們現在見的一切法,都是生滅法。所有物質現象統統是 生滅法,生滅法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心不生不滅,它不是念頭,念頭是妄心,真心沒有 念頭,念頭是有生滅的。   第三個,「本自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這三個代表整 個宇宙過去現在未來,一樣都不漏,叫本自具足。所以大乘經上佛常說,心外無法,那個 心就是自性,自性之外沒有法,法從哪裡來?法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他下面一句,就 是自性的樣子,「本無動搖」,這一句就是自性本定,它沒有動過,它沒有搖晃過,自性 本定。所以我們要見性,用什麼方法?修定。修定的條件,基本條件就是要放下,你要不 把拉裡拉雜東西統統放下,你怎麼能定得下來。定就生智慧,所以智慧是本能,不是外面 求的。佛法的教學就是教你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你就成佛了,你就畢業了。   我初學佛,從方東美先生那邊,對佛法有些少許的了解。我見到章嘉大師,向他老人 家請教,佛門裡頭有沒有好的方法、快速的方法,幫助我們契入這個境界?老師告訴我, 有。什麼方法?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了解事實真相,放得下就明心見性了。之所以 不能明心見性,是你放不下,你這些拉雜東西把悟門堵塞了;不是你不開悟,你自己把悟 門堵塞了。這個事情還是自己要把悟門打開,別人幫不上忙,佛也幫不上忙。可是阿彌陀 佛,你生到極樂世界,他才幫得上忙;你不生到極樂世界,在現前他幫不上忙。極樂世界 他造的,是他的地盤,一切都聽他的。   這個世界是眾生的業報,每個眾生天天打妄想,雜心閒話,造作不是善就是惡,善感 三善道,惡就感三惡道。所以這個地方的眾生他在製造六道輪迴,天天在造六道輪迴,怎 麼能離得開?你就曉得經上的重要,離欲,離欲就是我不造業了,善業惡業都不造。為什 麼?造惡業三惡道,造善業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出六道輪迴要造淨業,淨業就 是不是善業也不是惡業,念阿彌陀佛,淨業。心上只放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 都不要放,這就是離欲。   離欲的真正意思,是心地清淨,沒有絲毫欲望的染污,要離這個欲。為什麼?外面的 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就是外表,佛法不重視這個。外表的形 式是表演,舞台表演,給那些還沒有進入佛門的人給他們看,引導他們入佛門,用意在此 地。真正修行是心裡頭,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 執著,欲離乾淨了。這叫真修。所以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這是修淨土,除阿彌陀佛 之外什麼都沒有,什麼雜念都沒有。這一點重要,修淨土的同學不能不知道。   下面這講正念,「八聖道之一,離邪分別,而念法之實性」,叫正念。這是對於學佛 人說的。我們今天,淨土宗這個法門,它的實性是什麼?自性,自性裡面變現出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就是自性,自性就是阿彌陀佛,這個不能不清楚。心裡有阿彌陀佛,就是性宗 裡面的念實相。淨土是有相的,有極樂世界,指方立相,祖師說的,一點沒錯,指定西方 極樂世界,你有方向,你有目標,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 在極樂世界成佛。所以心裡面只可以放阿彌陀佛,其他的別放,好事可以做,做完了不放 在心上,這就對了,做了好事放在心上,就感三善道。不好的事情也別放在心上,放在心 上是三惡道。那個做壞事情不懂這個道理,他放在心上,他常常恐怖,怕人家把他揭露, 晚上做惡夢。所以他要懂得佛法,做壞事也不放在心上,沒事,真的,就怕你心上有印象 ,那個就麻煩。所以,要斷惡修善,都不著相,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 相就只有阿彌陀佛這個相,好!沒有不成佛的。   下面,《觀經疏》裡面說:「捨相入實,名為正念。」你看都是要把相放棄,心裡頭 不能有印象,有印象就壞了。正念就是無念,要著了無念也錯了,也是邪念。「淨慧者, 《會疏》云:淨慧則是般若波羅蜜」,是大乘法,不是小乘法,「非人天小乘不淨之慧」 。人的智慧,天的智慧比人大,比人高明,小乘比天還要高,此地講的淨慧,不是指這些 。下面解釋「梵行」,上面這個慧就是清淨心流出的智慧,是自性本有的,這個智慧大, 沒有邊際,深沒有底,無量無邊。這個智慧現前,什麼都知道,十方三世,過去現在未來 ,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你不能做到。你能做到,也就是說 你的神通具足了,六大類的神通你統統圓滿具足。我們今天到澳洲,坐飛機要十幾個小時 ,如果你有神足通,你到澳洲,起個動念你就到了,已經到了。眼睛能看到極樂世界,你 這一念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看見了。這是淨慧,淨是代表自性,自性本自清淨,自性裡 面流出來的智慧。   梵行,行是作為,「清淨無欲之行」。你譬如幫助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 ,看他的程度淺深高下給他說法,所說的法恰恰好適合他的程度,他能聽得懂,不深不淺 ,很容易接受。無欲就是沒有念頭,清淨,無欲就是清淨,清淨就是無欲。無欲之行是清 淨之行,沒有染污,見色沒有分別執著,不被色染污,聞聲不被聲染污。我們聽的音樂, 喜歡聽的就注意聽,不喜歡聽的討厭它,都被染污了。菩薩聽得很清楚,沒放在心上,就 不染污。總而言之一句話,這句話很重要,大家記住,幹什麼都不放在心上,穿衣吃飯不 放在心上,鼻聞香、舌嘗味都不放在心上。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智慧,這個智慧, 不放在心上就是淨慧,就是梵行。   「為《涅槃》五行之一,菩薩利他之行」,這梵行,「能為一切不善之對治」,梵是 清淨,「離過」,過是過失,他沒有過失,他清淨。也就是說,他所有一切利益眾生,包 括自利,都沒有放在心上,這就叫清淨,這叫梵行。如果放在心上,你的心被染污了,就 不是清淨心。真心沒有染污,妄心有染污,妄心是阿賴耶,就是相宗講的,我們見色聞聲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阿賴耶裡頭落謝種子,就被染污了。阿賴耶好像是個倉庫,你把它 收進去,收藏在裡面去了,這妄心。妄心沒有智慧,妄心完全憑你藏進去的資料,到你要 用的時候就拿出來,像電腦一樣,很快。真心裡面沒有東西,什麼也沒有,起作用的時候 完全智慧,它沒有收藏。所以阿賴耶能變不能現,現一切境界是心,真心;把真心現的境 界產生變化,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這是阿賴耶。阿賴耶能變,自性能現,所以能 現的,一真法界,能變的,十法界,這個我們要搞清楚。   那我們現在盡量不要用第八識,這些印象不放進去,這就好。雖然我們講不放進去,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為什麼?他一面看,已經剎那剎那全收進去了,見色聞聲統統 阿賴耶裡頭落謝影子,跟用智慧完全不一樣。用智慧好,用記憶還是造業,想一遍又加一 遍,又加印象進去。所以印象很深,就迷得很深,這樣說大家好懂,印象深迷得很深。如 何把它換過來?把我們已經迷得很深的放下,我們對阿彌陀佛迷得很淺,不深,把迷阿彌 陀佛這個深,好。為什麼?它能送你到極樂世界,這個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如果是很 淡薄的話,生極樂世界品位就高了,生方便土、生實報土,就高了。 (s:所以祖師大德說:「生處轉熟,熟處轉生。」六道太熟,阿彌陀佛太生,要轉。)   那個高很難,我們要學蕅益大師,蕅益大師說得好。有人問他,你老人家往生極樂世 界,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意了?他的回答說,只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滿意了。 這個對,我們不要希求、奢望品位高,不奢望品位自然高,恐怕正高。你有奢望我一定要 什麼品位,恐怕到臨終去不了,那個機會就錯過了。只要能去就好,別管品位,為什麼? 不管什麼品位,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也是不可思議,也是很難相信,阿惟越致是法身 菩薩,菩薩裡頭最高的。怎麼會一下就那麼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把你提升得那麼 高,不是你自己有本事修成的,不是的,完全是彌陀的恩德,不是彌陀恩德怎麼可能?們對阿彌陀佛要報恩,怎麼報恩?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真報恩。這一生去不了,就辜負他老 人家了,這個要知道。   所以這個是菩薩利他之行,梵行。下面說,「能為一切不善之對治,離過清淨,故名 梵行」。由淺而深,那就是我們每天懺悔,改過。真懺悔,以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真懺悔 是後不再造,就是孔子所說的不貳過。我過失一生只有一次,不會有同樣的過失再發生, 這叫真懺悔。我有了罪過,晚上做晚課懺悔,第二天再幹,那就是假的。說得不好聽那叫 欺騙佛菩薩,在菩薩面前打妄語,欺騙佛菩薩,這個罪就更重了。所以懺悔的意思一定要 搞清楚、搞明白。「又證涅槃之萬行,名梵行」。證到涅槃,小乘也有,小乘的涅槃,阿 羅漢;登地的菩薩,叫地上菩薩,初地以上的,這個梵行標準就高了。   下面說,「《會疏》:欲是諸苦之因」,一切苦,六道輪迴苦,四法界變易之苦,欲 是因。所以欲,欲望要放下。「施」,布施,「戒」是持戒,用布施、用持戒「能離之」 。所以六波羅蜜裡頭,布施、持戒是度欲望的,喜歡布施,喜歡持戒,慢慢的欲望就捨掉 了。吝嗇,不肯布施,持戒,自己不耐煩,做不到,這個欲望永遠丟不掉,永遠跟著你。 「正念是善護助,如著鎧入城」,披著鎧甲入城,不怕人傷害,鎧甲保護自己的身體,舉 這個比喻多半在戰爭的時候。「忍定」,忍辱、禪定「能為之」,忍度、定度能為之,你 才能夠忍辱,你才能夠得定。「淨慧則是般若」,是智慧。「精進一度」五度裡頭都有, 都需要精進,精是純而不雜,進是進步,沒有退後。所以,五個裡面都有精進波羅蜜。是則菩薩六度也」,這是一般講解菩薩的六度,菩薩所修的。   下面望西法師,他說的與一般說的稍微不同,「稍異於此,以離欲為施戒忍」,這三 個是離欲,布施、持戒、忍辱。「正念為禪定」,為什麼?禪定是沒有念頭,無念也無, 有念、無念統統都放下,這是禪定。如果說是有無念,那就變成無想定,果報在四禪天; 必須無念也沒有,才真正是禪定。「總之皆謂離欲,正念與淨慧,即是菩薩之六度。修此 六度,能離貪瞋痴三毒」,這叫梵行。這個是稍微講得深一點,也講得很好。為什麼?菩 薩所修的。   後面,念老用望西師的一句話總結這一段,「離欲即無貪,善正念無瞋,淨慧無痴, 此名梵行」。講得好,簡單明瞭。所以,我們無貪於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沒有貪 戀,這就真正無貪,貪瞋痴斷掉了。善正念是無瞋,瞋恚心斷了。像海賢老和尚,一生沒 有發過脾氣,沒有跟誰紅過臉,無論你對他用什麼樣的不善的態度,打他、罵他、羞辱他 ,他無動於衷,決定沒有瞋恚念頭,這個難得。無貪不墮餓鬼,無瞋不墮地獄,無痴不墮 畜生。所以淨慧是無痴,這叫梵行。   念老這一段註解得好,引經據典,不說他自己說的,古大德所說的,經論上所說的, 妙不可言,很難得,我們讀起來很喜歡。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印象很深,就迷得很深…… 我們對阿彌陀佛迷得很淺。 我們睡覺作夢的時候就是阿賴耶不受控制亂發作,用科學的話來講就是潛意識作用。 (據說我們臨命終時也是這樣亂發作,然後就被印象深的強習性牽走了。) 夢裡面我們常常什麼都有,就是沒有阿彌陀佛; 醒著時好像持戒也持得還可以,夢裡面就忘記…… 種種, 這都是我們對六道印象太深,對阿彌陀佛印象太淺。 所以如果慢慢的在夢裡也能守戒、甚至能念佛、見佛,那就是功夫得力了吧? 這些,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和佛菩薩。 所以,「真正修行是心裡頭。」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2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9273238.A.58E.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08/11 17:39
creative88: 阿彌陀佛 08/12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