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203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XLV 定中供佛願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一十六頁倒數第三行,看四十八願裡面的四十五,「定中供 佛願」。請看經文:   【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看註解,註解裡面告訴我們,這是第四十五定中供佛願。「定中供佛,不失定意,同 於《德遵普賢品》」,就是第二品,第二品當中有一句經文,「住深禪定,悉睹無量諸佛 ,就是這一願的成就。「正是普賢大士甚深境界」。一般人見境界,定就失掉,在定中 就見不到境界。見到境界,定就失掉,這是普通的定。此地所說的是大定,很深的定,普 賢大士甚深境界。   下面引用《往生論註》說,「八地以上菩薩,常在三昧」,三昧就是定,常在定中, 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在我們生活當中行住坐臥,你走動,你站在那裡是住 ,坐在那裡或者躺在那裡睡覺,這四種不同的姿態都在定中,這是什麼菩薩?一般說法身 菩薩。法身菩薩,圓教初住到等覺有四十一個位次,都稱法身菩薩,都有這個本事。但是 嚴格的來講,要八地以上,就是這四十一個位次,最上面的四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 、等覺。這四個位次是真的常住三昧,他走動也在定中,站在那裡也在定中,坐在那裡, 臥躺在床上也在定中,那是什麼?自性本定。就是惠能大師在《壇經》上所說的「本無動 搖」,本來沒有動、沒有搖晃,那就是常在三昧。這個地方講的不失定意,第二品裡面所 說的住深禪定,他能夠在定中見到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念老引《往生論註》,曇鸞大師的 ,他的著作,這話他說的,八地以上菩薩,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動本處」,身沒 動,「而能遍至十方」,遍至,化身,他能化身到十方世界,去幹什麼?上「供養諸佛」 ,下「教化眾生」,他能做得到。   望西師說得好,「住定供佛:約常途者,初地以上。」這就是普通、普遍大家都能做 到,十地菩薩初地以上,三賢菩薩還做不到。可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只要你往生到極樂世 界,你都能做到。那你是不是初地以上?不是的,你在極樂世界的身分是人天,人天身分 。為什麼你能做到?因為阿彌陀佛第四十五願的加持,所以你能做到。仗佛力不是自力, 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雖然沒有證得八地,八地菩薩的自在、神通、受用你全都得到, 這是往生極樂世界殊勝,不是一般人、普通菩薩能做到的。   我們最近也聽到有人說,海賢老和尚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這個話我能不能接受?我 告訴同學,我能接受,縱然不是彌陀化身,也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一流的菩薩,慈 悲到極處,化身來給我們看、來表演,在現前這個社會學佛像他那樣學個個成就。學他的 功夫,學他的信願,九十二年一句佛號不拐彎,道業成就了,戒定慧三學他是圓滿成就。 你從《永思集》裡頭細心去觀察,他沒有貪心,他沒有瞋恚,一生沒發過脾氣,沒有怨恨 過任何一個人。欺負他的、侮辱他的、打他的,他確實能做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對於 羞辱他的人、毀謗他的人、迫害他的人,沒有絲毫怨恨,好像舞台上表演,做給我們這些 芸芸眾生看。我們要會看,要能看得懂,要向他學習,他能成就,我們也能成就。我們說 的四好,他圓滿成就了,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圓滿的做到了。我們遇到叛 逆,那個心還會動一下,很快就停止了;他不動,他的功夫就比我們高。我們還微微動一 動,但是馬上可以擺平;人家做到如如不動,應當學。   《論註》裡頭說,《論註》是曇鸞法師的,「八地以上菩薩,常在三昧。以三昧力, 身不動本處,而能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教化眾生。」供養諸佛是身行,教化眾生是利他 ,身行言教才能幫助眾生變化氣質。用什麼教?用身教,供養諸佛是身教。望西師他說, 「住定供佛,約常途者」,就一般而論,「初地以上」。又說,「初地以上,雖有此德, 八地以上,是無功用。」下面有解釋,「蓋謂初地菩薩,雖初有此德,但尚不能全離功用 ,就是有功有用,功是功德,初地以上的。但是「八地以上,才是無功用道」,這個高 了,為什麼?無功用是不起心不動念。初地菩薩還有功用,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 八地以上是真正無功用道,不起心不動念,事呢?事做得圓圓滿滿,不是沒有功夫、沒有 教化眾生,供佛教化眾生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無功用道。能嗎?能。為什麼?因為自性本 自具足萬德萬能。其實萬德萬能就是無量無邊的德能,是自性本具的。自性開發接近圓滿 ,圓滿是妙覺,八地接近妙覺(距離妙覺四個位次)很近,所以無功用道,八地就很明顯 了。我們常說的不起心不動念,分無量無邊身,到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供養佛陀,教化眾 生,無功用道。在極樂世界不需要證得八地,甚至於初地都還沒證得,甚至於我們往生還 是個凡夫,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我們這裡是凡聖同居穢土,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淨土 )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的神通道力變化達到初地、達到八地,這些全都是彌陀 本願威神加持,不是佛力加持不可能做到。   「《會疏》謂他方新發心菩薩,因聞彌陀名號,頓登上地菩薩」,這個不可思議。他 方世界,不是極樂世界,新發心,初發心的菩薩,真正發菩提心。菩提心怎麼發?這樁事 情我們做得到!早年我在美國到處講經,我用十個字說菩提心,真誠,菩提心的體,就是 自性本體,自性是真的,除這個之外全是假的。自性什麼樣子?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 給我們說出來,簡單明瞭把菩提心描繪出來,就是自性,五句話,「本自清淨,本不生滅 ,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就是菩提心,這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惠能大師見 到了,明心見性,見到了。我們有,沒見到,為什麼?我們迷了,迷了自性。迷了自性, 自性變成妄心,妄心就是阿賴耶,梵文稱阿賴耶,妄心。妄心是什麼?妄想,起心動念、 分別執著,這都是妄心。真心雖有,不能現前,不起作用,從早到晚,年復一年,全是妄 心做主,全是妄心在造業。諸位要知道,真心不造業。妄心有善惡,真心沒有善惡;妄心 有起心動念,真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真心。   儒家講的至誠,真誠到極處,這是真心。曾國藩先生給這個誠下了個定義,說得好, 跟佛法非常接近,他說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謂誠」。你起個念頭,不誠;不起心不動 念,這誠,這是真誠。我們要學用真誠心對人、對事、對物,希望養成一個習慣,真誠的 習慣,不用妄心。真誠心跟佛菩薩起感應,妄心完全是跟六道起感應,妄心有善惡,善心 感的三善道,惡心感的三惡道。現在世道人心大家都知道不善,非常不善,所以現在人死 了以後到哪裡去?不是在天堂,也不是在人道,天人是善心,不是善心到哪一道去?統統 到下三道去了。有很多人不相信,等到自己下去了後悔莫及!下去很容易,下去再出來可 不簡單,這怎麼辦?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佛不能不念,世間第一善心善行就是用真誠心 、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常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好!世出世間第一好事,可不能忘掉,希望把佛菩薩放在心裡,你這一生平安吉祥。   這個地方說,《會疏》講的,初發心的菩薩捨小向大,因聞彌陀名號,就是聽到淨土 法門,頓登上地菩薩,他提升了。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這一願,幫助你提升,提升到上地 。上地是第幾地?二地、三地都是上地,八地、九地也是上地,到底提多少?決定提升, 能提升多少層次?在乎自己用心。那就是說,你的真誠清淨平等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就 到哪一地去。「得諸三昧,住定供佛」,你得到甚深禪定,能夠住在定,不動,就是說沒 有起心動念,十方一切諸佛都得到供養,你全都供到了。自己沒有起心動念,化身就去了 ,化身去也沒有起心動念,八地才能做到。《疏》裡面說,這也是《會疏》,「縱」,縱 然是「新發意菩薩」,初發心的菩薩,「聞名字人,能得定慧相即,真俗相照,頓得上地 菩薩也。」初發心的菩薩就能跟十地菩薩,從初地到十地,十地菩薩那樣的心行,初發心 就能得到。聞名字,聞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字,他就能得定慧相即,真俗相照,就提升到 地上菩薩的境界,這個不可思議,利益太大了,顯示彌陀無量的功德莊嚴。 (s:「定慧相即,真俗相照」https://youtu.be/eyMdn9ED0QQ
  「又《文殊般若經》曰: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沒有指定哪一尊佛,這一佛是任一 佛,「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等是平等,平等沒有分別。「皆 乘一如,成最正覺」,最正覺是妙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這是普說念佛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證明前面所講的,這一句佛號大總持法門,為什麼 ?念一尊阿彌陀佛,等於念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的名號。阿彌陀佛,諸佛名號當中 的總名號,念這個佛號全念到了,一個沒有漏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教、所傳的 法門,也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念這一句佛號,所有經論都念到,所有法門都學到,名號功 德不可思議。所以不思議佛法等無差別,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最正覺是妙覺果位 ,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供佛得無量功德,教化眾生得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 者」,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果德,「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著重在盡知,恆 河沙數諸佛法界,你沒有一樣不知道,你都看到,你都能接觸到。一切法不離法性,法性 是一,所現的萬法不二。此地所講的無差別相,「遍知諸佛世界無差別相,正與住定供佛 同旨」,同一個宗旨,不二法門。 XLVI 獲陀羅尼願   我們再看第四十六願,「獲陀羅尼願」。請看經文: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   這一章,最後的一章,這裡面有三願,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最後的三願也是為 十方菩薩發的,十方菩薩聞阿彌陀佛名號,得這麼多的利益。我們請看經文,『我作佛時 ,他方世界諸菩薩眾』,「我」阿彌陀佛自稱,「他方」就是十方,那些菩薩,『聞我名 者』,聽到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證離生法,獲陀羅尼』。下面念老有解釋,我們 看註解,「右章」,就是這一章,包括三願。「獲陀羅尼以上」,就是我們剛才念的這段 經文,「為第四十六獲陀羅尼願。一二三忍以上,為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此下為第四十 八現證不退願」,多難得!   「第四十六願,離生者,離生死也」。阿羅漢已經離生死,離的是六道輪迴的生死。 證得阿羅漢果,就好像作夢醒過來,六道輪迴不見了,夢中的事情。這個地方還有生死, 六道是分段生死,分段生死滅了,還有個變易生死,在哪裡?在十法界。阿羅漢他還要修 行,要斷惑,斷見思煩惱的習氣。見思習氣斷盡,他提升了,他升到辟支佛,等於說阿羅 漢這一關口他過了,提升了,這叫變易,產生變化,得到異熟果,他證果了。辟支佛要斷 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了之後,辟支佛提升,升作菩薩,這又是一個變易生死。菩薩還有 一次變易,菩薩要破根本無明,根本無明斷了,他超越十法界,十法界也是一場夢,十法 界沒有了,到哪裡去?到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生到實報莊嚴土,變易生死真的就 沒了,證離生法。這個離生法是十法界兩種生死都超越,換句話說,他生實報土去了,獲 陀羅尼。這下面有註解,我們把它念一遍:「第四十六願,離生者,離生死也。三乘行人 ,入於見道。因見諦理」,他們看到事實真相,他看到了。因見諦理,「斷見思惑,永離 三界之生」,這個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六道輪迴,三界六道這個裡面的生 死,「是云正性離生」。這是第一個階梯正性離生。   《萬善同歸集》裡頭說,「齊登解脫之門。咸闡離生之道」「十方菩薩,以聞名故 ,皆證此離生之法」,這是十方菩薩,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菩薩是修大乘的,阿羅漢是 修小乘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大乘十信菩薩,大乘分五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 、十迴向、十地,菩薩五十個階級。十信位的菩薩相當於小乘,初信相當於須陀洹,二信 相當於二果向,三信位的菩薩相當於小乘二果,四信位的菩薩相當於三果向,四果四向, 證得阿羅漢,相等於七信位的菩薩。小乘三果相等於五信,但是這是講斷惑的功夫,不是 講智慧。如果智慧、德能、神通、道力,菩薩比阿羅漢高,但是斷煩惱是相同。這個是大 小乘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大乘比小乘殊勝。無論是大乘小乘,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不一 樣了,用真誠心、清淨平等心,對阿彌陀佛起恭敬的念頭,仰慕、讚歎,就得到阿彌陀佛 這一願的加持,能夠脫離十法界,好處、功德利益很大。 == 關於老和尚講到海賢法師那段。「信不信、接不接受」和「事實上是不是」是兩回事。 不會聽經的人執著在言說相、心緣相上,會聽經的人就明白,正如印光大師所說, 「看一切人是佛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能在心地上有這樣的恭敬和信念,能夠看誰都是阿彌陀佛,我們就生活在極樂世界。 一切人事物都是阿彌陀佛的教導課程和示現表演。 回過頭來說,我們沒有證量證明人家不是,所以也不應該隨便就說不是。 這還是我們的恭敬心。 因為新版規規定,所以從今天起會多幾句廢言。大家若不愛看,儘可跳過。XD 南無阿彌陀佛。 -- 一個人眼裡看到什麼,完全是他心裡煩惱的投射。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248.1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7637570.A.0C3.html
s8402019: 南無阿彌陀佛 07/23 17:29
dakudai: 阿彌陀佛!隨喜夏樹大善知識! 07/23 17:46
creative88: 阿彌陀佛 07/23 18:28
whatflower: 隨喜夏樹大精進! 07/23 23:51
summertrees: w大,你還在跟著讀經!我好開心! ^^ 07/24 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