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212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三十八頁第六行,從第二句看起:   「法藏者,又名佛法藏,乃法性之理體,亦即當人本具之如來藏性也。」經文是「為 眾開法藏」,法藏是什麼意思?法藏又叫佛法藏,乃法性之理體,就是當人,是每一個人 ,每一個眾生,本具的如來藏性。著重這個「性」字,如來藏性,這是理體,所以稱之為 法藏。下面告訴我們,「法性含藏無量之性德」,德是德用,功德無量無邊,所以稱之為 法藏。淺而言之,下面說,「又法藏者,如來所說之教法」,這個說法說得很具體,就是 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印度,一生教學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這一切教法,這叫法藏 。「教法含藏多義,故名法藏。多法集積」,所以又稱之為法蘊,蘊是蘊藏的意思。「其 數有八萬四千」,八萬四千是個圓滿的數字,用它來形容法藏。   「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這個十二部是佛說經所用的十二種體裁,「為人演說 。下面念老引用,《法華經寶塔品》裡面說,「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 演說」。又《俱舍論》裡面說,「所化有情有貪瞋等八萬行別」,這就是佛所教化的眾生 ,指我們這個地球上的居民,有貪瞋痴慢八萬行別,行就是行業,別是差別,所做的善惡 業因無量無邊,說八萬行別。「為對治彼八萬行故,世尊宣說八萬法蘊」,釋迦牟尼佛為 大家宣說八萬四千法門,就這個意思。「是以願為無量眾生,開顯法性之真實,復流出八 萬四千妙法,對治眾生煩惱」,佛說法用意就是幫助眾生斷煩惱長智慧,就是為這個。   「但於八萬四千法門,唯一淨土妙法,能惠真實之利,普令一切含靈皆得度脫。故知 所開法藏之首要,正是本經」,這就講到位了。「為眾開法藏」,法藏裡面包含無量無邊 ,無有窮盡,真正能令眾生得利益,一生當中成就,無過於《無量壽經》。這部經講了三 個真實,真實之際,這是從性體上說的;換句話說,這部經是從真實之際流露出來的。真 實之際是自性,自性能生萬法,是現象;能宣萬法,是把現象的真實相說出來。所以這個 經上講真實智慧,真實之利,這個利是利益。真實之利是什麼?普令一切含靈皆得度脫, 這就是真實利益。普是普遍,一切含靈,靈就是知,一切含靈是指的我們今天講的一切動 物。動物都有靈性,而且非常明顯,牠們生活也很辛苦,墮在畜生道,形狀跟人不一樣, 靈性沒有差別。所以,有不少動物也念佛求生淨土,佛門裡有個小冊子,叫《物猶如此》 ,專門記載動物念佛往生,這都不是假的。我們看到,好像是《淨修捷要》裡頭說過,黃 念老說過,夏蓮居老居士佛堂裡打坐常常有一隻老鼠,這個老鼠以後往生了。公雞往生的 、狗往生的,這畜生很多很多,牠怎麼能往生的?就是一句佛號,牠念不出來,牠的聲音 那就是佛號。   由此我們就明瞭了,為眾開法藏,法藏的第一就是這部經。這部經在一切經裡頭第一 經,古德把它稱為中本《華嚴》,《華嚴》是大經,裡面給我們說明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 物真實相。龍樹菩薩在龍宮所見到的,《華嚴》有三本,有大本、有中本、有小本,他把 它帶回來,到我們人間來的是個小本,小本是目錄提要。這部經分量特大,從印度傳到中 國,每一次傳來都不是全部的,殘缺不齊。第一次傳到中國來,東晉時候翻譯的,六十卷 ,我們稱為《六十華嚴》。第二次傳來的,實叉難陀,在武則天做皇帝時候翻譯的。第三 次貞元年間,只有一品,《普賢菩薩行願品》,就是最後一品,但這品是完整的,前面兩 次不完整,這一品是完整的。所以有過三次翻譯,去掉重複的部分,總共九十九卷。現在 看到的《華嚴經》就是中文翻譯本,原本梵本已經失傳了,非常可貴。這個裡面確實給我 們說八萬四千法門,淨土也包含在其中,最後導歸極樂,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三種真實都 圓滿了。   所以末後這一句很重要,我們把它念一遍,「願為無量眾生,開顯法性之真實,復流 出八萬四千妙法,對治眾生煩惱。但於八萬四千法門,唯一淨土妙法,能惠真實之利,普 令一切含靈皆得度脫。故知所開法藏之首要,正是本經」。這幾句非常重要,讓我們在這 個地方生出真實的信心,不再有絲毫懷疑。   「廣施」是普遍施給一切眾生。「普利一切眾生,故云廣施。所施之物,乃功德之寶 「功德」,佛法裡面最普通的術語,常言說得好,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叫功德。功 德是什麼?《仁王經疏》上卷有說,「施物名功」,我們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 施,都稱之為功,「歸己」,這個功歸自己,這是德。這兩句話我們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 中,像章嘉大師早年教給我的,要養成一個施捨的心。心常常存著布施,財布施、法布施 、無畏布施,常有布施的心,這是功德。遇到緣盡心盡力去做,自己在積累功德。   下面,「又《勝鬘寶窟上》曰:惡盡曰功,善滿稱德」,這兩句話說得很好,惡,惡 的行為沒有了,惡的言論沒有了,惡的念頭沒有了,這是真的功。惡沒有了,善就積累了 。惡是破壞善的,破壞你的善念、善言、善行。惡要是盡了,簡單的說這個惡,十惡,簡 單的說這個善就是十善,害眾生的念頭沒有了。殺盜淫,這是身的三種惡業,這個惡業沒 有了,這是功。翻過來,惡斷了,不貪、不瞋、不痴,這個善圓滿,這就是德。這兩個字 要認識清楚,我們才知道如何斷惡修善,如何積功累德。「又德者,得也」,跟得失的得 這個意思相同。「修功所得」,你所修積的功德,惡天天少,善天天多,好事!從根上說 就是念頭,惡念天天少,善念天天多。善中之善,以稱名為第一,所有一切惡念都放下了 ,一心只照顧到佛號,讓佛號念念相續,前念是佛號,後念接著還是佛號,這樣好,這是 功德裡頭的第一功德。   「綜上二說」,前面兩種講法,「則利生與去惡名功」。利生是利益眾生,這是說的 化他,教化眾生,幫助眾生斷惡修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是利生。能夠利生當然就去 惡了,去惡是成就自己。剛才講了,惡念、惡言、惡行都離開了,都放下了,這是功。這 個功的果就是德。念佛這個功德的果是什麼?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果 ,果德。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遍法界虛空界是第一善知識,好老師, 我們在阿彌陀佛座下一生證得圓滿的佛果,那就是圓滿的功德。   下面為我們解釋「寶」字。「寶者,本段末後」,這一段就兩句經文,「廣施功德寶 ,這個寶字,念老提醒我們,「應深著眼」,這個字很重要,「誠為畫龍點睛之筆。蓋 開法藏所開顯者,即此寶也。廣施與眾生者,亦即此寶也」。這寶什麼意思?很明顯的我 們能體會到,法寶。所以佛在經上常說,一切布施當中法布施為最,為什麼?法能幫助眾 生開悟,財不能,無畏也不能,法能幫助眾生覺悟。下面念老舉例,舉了三個意思。「寶 字具三義:一者美稱。如尊佛而名為寶王如來」,這是稱讚、讚美,「讚美念佛三昧曰寶 王三昧」,這是讚美的意思,「尊佛菩薩之印契為寶印」,這個印契就是印證,像惠能大 師求五祖給他印證,證明他真的明心見性了,這叫寶印。這是第一個意思。   「二者,寶乃梵語摩尼之譯名。《仁王經良賁疏》曰:梵云摩尼,此翻為寶。會意翻 云,如意寶珠,隨意所求皆滿足故」,這稱之為寶。「又《涅槃經九》曰:摩尼珠投之濁 水,水即為清」,這是說摩尼寶珠的作用,放在濁水裡頭,混濁的水,這個水就清了,有 這個作用。又《彌陀疏鈔》也有這個話,《疏鈔》是蓮池大師寫的,「明珠投於濁水,濁 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這個四句偈,念佛同學功夫不得力,這四 句記住,它能幫助你。為什麼不得力?妄念太多了,我一面念佛,妄念總是起來,那就是 告訴我們,我們的功夫還敵不過妄念。不要害怕,妄念怎麼樣?不要去理它,不管它,把 精神注意在佛號上,這樣念,念久了,慢慢妄念自然少了,功夫就得力了。   有一些同學,不念的時候,他說我好像沒有妄念,一念的時候,把妄念全念出來了。 這是一種錯覺,不念的時候,妄念多你沒有覺察到,你沒有注意到,所以你不知道你有妄 念。這一念佛,或者一打坐,只要一靜坐,它就出現。絕對不是靜坐生妄念,念佛起妄念 ,不是的。妄念本來存在,你不用功你不能覺察,用功發現了,是這麼個道理。所以這是 正常現象,許許多多人都有,現在人有,古人也有。方法就是不要理它,隨它去,你愈理 愈多,不要去理它,老實念佛,把注意力都著重在佛號上,時間久了妄念少,智慧就增長 。這也正是以寶珠比喻佛號。   「三者」,《大智度論》第四十七卷有這麼一句話,「於諸寶中,法寶是實寶。今世 後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今經中寶字,悉俱如上諸義」,上面講的三個意思都有。所說之法是真實法寶,此法至妙無上,故喻之為寶」,這個意思說得很清楚、很明顯,真 正的法寶是經教,真實法寶是經教。佛所說的、聖人所說的,他所說的道理、方法、效果 可以說永恆不變。舉很簡單的例子說,五戒、十善、六度、六和,這都很簡單的例子,它 會變嗎?它永遠不會變,它是真理,它是真實智慧。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五倫五常、四維 八德,過去千萬年是正確的,未來千萬年它還是正確的,你能依教奉行,你就能修行證果 。   講到究竟法寶,就這一句名號,海賢老和尚給我們作證,他念了九十二年,這叫沒拐 彎,拐彎就是換道路,沒拐彎就是一直念到底,一句阿彌陀佛。他有什麼成就?成就不可 思議,他念到功夫成片,他念到事一心不亂,他念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就是大徹大悟、 明心見性。所以他說我什麼都知道,就是不說,師父教導他的,不能亂說,不能說。給我 們證明,這句佛號寶中之寶,無上之寶。湯恩比博士所讚歎的,大乘,他說,「解決二十 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兩樣東西都在中國,我們要知道, 在中國古籍裡面,在《四庫全書》裡面,在《大藏經》裡面,寶在這裡頭。道教有道藏, 現在儒家有人在提倡編儒藏,將來編輯成功了,中國有三藏,有佛藏、有道藏、有儒藏。 千萬年前祖宗留下來真實智慧、真實的理念、真實的方法、真實的效果、真實的經驗,是 中國古聖先賢對這個地球上所有眾生最珍貴的寶物。這個寶物的鑰匙就是中國的漢字文言 文,你懂得漢字文言文,這個鑰匙你就拿到了,就能打開你的寶藏。   那還要記住中國老祖宗的教誨,如何開這個寶藏?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能同時 學很多門,一門一門的學。譬如我們這裡有三個老師,開三門課,老師他自己也有學校, 他可以一年到我們這裡來教二、三個月,這二、三個月我們只學他一門。第二位老師教的 時候,這位老師回去了,第二位老師來,我們跟他學,學他的那一門。我們同時都是學一 門,不是學三門。但是在一年當中,三門都學到了,每個老師來講三個月,這是正確的。 而不是每一天上三堂課,那個方法不行,那個方法會把我們擾亂了。我們的精神、精力要 集中,集中在一樣上。   古時候教學法是這個辦法,古人教學是跟一個老師。有在一個老師這裡學了幾年,再 去拜第二個老師,學另外一門。學三門東西三個老師,但一定是三個時代,不是同時,這 一點要特別留意。我們這一天二十四小時,腦子裡想一個問題,容易得三昧,容易開悟。 如果一個小時裡頭想三樣東西,亂了、雜了,不但不能開智慧,會生煩惱。可能老師講的 不一樣,你會有比較。比較就錯了,每一條道路有每一條道路的路況,路況並不完全相同 。明白這個道理就好辦了,自己有主宰,把老師的優點統統吸收了,自己融會貫通,自成 一家,這個例子很多,在中國歷史上我們能看到。明白這個道理,學東西就快樂。   我們年輕時候不知道,所以李老師,我拜老師的時候,我前面有兩個老師,再拜他跟 他,他就怕我拿前面老師所教我的跟他來相比較,這就麻煩了。所以他給我的條件,第一 條就說,過去你所學的,無論跟什麼人學的,我一概不承認,統統作廢,你要跟我學,從 今天起一切從頭學起,以前都得放下,不准再提。這是對的。如果拿前面兩個老師來做比 較,一事無成。跟一個人跟定了,這才有好處。我在台中,沒有出家之前,跟李老師十五 個月,一年三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這十三部經我都能講,還講得不錯。我出家了,這 出家緣成熟了,我出家了,出家之後教佛學院,教了一年,一年兩個學期,我才用兩部經 ,我學了十三部,教一年才用兩部。自己感覺得什麼?不夠,因為學的都是小部經。裡面 最大的是三種,《金剛經》、《普賢行願品》、《地藏經》,這三個分量比較多一點的。 其他的經都不長,小部經,多半從《阿含》、《大集》裡面所選的。   老師教的方法有道理,真得受用。在台中的期間,完全聽李老師的指導,他不讓我看 的書我絕對不要去看,所有的這些法師、大德到台中,在台中講經,不准去聽。為什麼? 你能專一,專一能得定,定能開慧,就這麼個道理。你要是多聽,廣學多聞,增長知見, 心不能得定,不能開悟,道理在此地。我們把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心就服了,對老 師感恩。那我們遇不到老師怎麼辦?老師有著作,現在還有光碟,用光碟、用著作是一樣 的,也是要守這個規矩,一門深入。自己沒有開悟之前不看別的東西,要堅持這一點,我 們就會有成就。你看一片光碟,能不能看一百遍,能不能看兩百遍,這就在你了。為什麼 要多看?多看就熟透了,多看心是一。我這段時間在聽黃念祖老居士的《淨修捷要報恩談 》,我已經聽了幾十遍,有五、六十遍了,我每天還在聽,遍數不多不行,遍數要多。聽 的時候不要有雜念,不要有妄想,就像上課一樣。遍數愈多愈好,心是一個,心無二用, 這才會有成就。   凡是功夫不得力都是學得太多、太雜,這個法門好,那個法門也不錯,都想學,問題 出來了。如果海賢老和尚念佛號,還想念經,還想念咒,他就不能成就,他不專、他不一 ,一門深入,他多門深入,違背古聖先賢的教誨。古聖先賢的教誨了不得,是他一生的經 驗,不但是自己一生的經驗,集古聖先賢的經驗,哪裡會錯?我們今天怎麼樣?是對古聖 先賢懷疑。也看到有一些人,他學很多門,他都有成就,都還不錯,還能觸類旁通。那是 極少數的,稟賦不一樣,我們講有天才兒童。我們是普通人,普通人要走普通的方法,穩 穩當當,不能走那一些,是少數天才,我們不是那個少數人,那學不到的。海賢老和尚表 法表得好,老老實實,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自然通達。沒有勉強,沒有我一定要學到什 麼程度,沒有,完全自然的,這就對了。   我為什麼說這些話?因為現在真正有修有學的人少了,一個個都往生走了,往後要想 學沒人教了,現在就缺乏師資。如果沒有現代的科學技術,這個網路、衛星,這樣的媒體 傳播,我們的教學就有困難,能教幾個人?李老師過去告訴我,頂多十個人。學校裡面為 什麼不能出人才?那一班四、五十個人,老師照顧不過來,他沒有那樣的精神,頂多只能 照顧十個人,個個都照顧到。所以從前教學學生並不多,家裡小孩多了怎麼辦?請兩個老 師,兩個老師兩個教室。教室叫塾,私塾的塾,塾就是學校,東塾、西塾,大家庭裡頭不 只一個老師。當然有一個老師,專門教小孩的扎根教育,另外大的孩子,十二、三歲以上 ,他可以專攻一部經,或者專攻史,經史之學,就會請兩個老師,這都是我們曾經見到過 的。 == 遍數愈多愈好,心是一個,心無二用,這才會有成就 我自己讀書的經驗也是這樣。同樣的文章看一遍、兩遍,以為懂了,看四遍五遍, 很多細節才會慢慢出來。然後才會知道自己前面根本沒讀「通」。 一旦讀「通」了,看什麼就都能串得上、都有關聯脈絡了。而不是一板一板的。 這是就我的研究領域來說。 能這樣耐著心讀書,就是在慢慢磨定。 其實讀老法師的講經稿也是這樣。我也希望自己一字一字讀,而不是掃過去。 一字一字讀、耐心讀、專心讀,就是在"做功課"。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5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9799976.A.188.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08/17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