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XLIII 寶香普薰願   我們再看下面,第四十三願「寶香普薰願」,前面是說色,眼所見的,現在跟你講寶 香,鼻所聞的。請看經文,這一章,二十二章,也只有一願,就是第四十三願。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 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念老的註解說,「右第四十三」,四十三願「寶香普薰願」。《會疏》裡面有一段文 ,「謂此界」,此界是我們現在住的這個世界,這個地球,「金銀雖發輝」,輝是光輝。 金銀沒有污染的時候,把它擦了它也能放光,但是沒有香味,旃檀是香的名稱,我們叫檀 香,沒有這個香味。沉是沉香,麝是麝香,「沉麝雖熏馥」,有香薰馥,「無珠玉之光」 ,這些寶珠、寶玉,沒有這種光彩,它只有香,沒有光。極樂世界的一切萬物統統放光, 統統還放香氣。「今極樂中,一切萬物,嚴淨光麗」,莊嚴清淨,光明華麗,「又妙香芬 馥,普熏十方,廣作佛事,故稱奇妙」,真奇妙。   極樂世界的寶香普薰十方世界,我們沒聞到,怎麼能說普薰十方?這個問題我們如果 提出來,我相信有同學會告訴我,他聞到了。不是常常聞到,不是天天聞到,偶爾聞到一 次。還不一定,不能確定是極樂世界的寶香,為什麼?天人身上放香,如果天人在我們上 空經過,我們跟他有緣,他會暫時在那裡停個一、二分鐘,他身上的香氣就聞到。這種情 形,初發心的時候,心真誠、清淨,這是緣,這個緣是佛讓你聞到,增長你的信心,讓你 不懷疑,讓你不退轉。所以我們初學佛的時候常常聞到異香,不知道這個香從哪裡來的, 附近周邊沒有人燒香,香從哪裡來?   我自己有這個經驗,初學佛的時候常聞。我好像是三十一歲那年,我離開工作,到懺 雲法師的茅蓬,跟他住了半年,以後到台中,跟李老師學教去了。懺雲法師曾經問過我, 學佛有沒有感應?我告訴他,很多次,不是一次,時間很長,好幾分鐘,不是一、二分鐘 就沒有了,好幾分鐘。他就告訴我,這裡頭兩種,一種佛加持,這是阿彌陀佛加持,就是 這一願「寶香普薰願」的加持,幫助你信願,幫助你斷疑生信。另外一種,天人。因為你 在這個地方讀經,你在這裡念佛,你在這兒拜佛,雖然沒有燒香,但是香氣非常濃,周邊 的鄰居都沒有人燒香,這香從哪來?有時候天人從這邊經過,看到了心裡生歡喜,在這裡 停留一下,我們聞到的香氣。他跟我講的這個香氣兩種來源。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是最 普遍的,許許多多初學同學都遇到過,心要真誠,心要清淨,具足真誠、清淨、恭敬心會 遇到。如果有懷疑,不恭敬,不真誠,心不清淨,遇不到。不是遇不到,就是你沒有感。 我們有感,佛菩薩有應,護法神也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s:很慚愧我沒有香氣的感應,但我媽媽有過幾次,光她告訴我的就有兩次。)   極樂世界,這一句經文要記住,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又妙香芬馥,普熏十方,廣作 佛事,故稱奇妙。這是極樂世界不可思議之處。我過去在美國,二十多年前,有一天晚上 ,月光非常好,我們在台灣一個同修陳大川家裡,他的院子很大,在院子乘涼。忽然聞到 妙香,我們有五、六個人統統聞到,時間有三、四分鐘這麼長。我們在討論佛法,我們在 想,這個香是天人,從這邊經過看到我們在這邊討論佛法,他停留一下,身上放香。統統 都能幫助我們信願增長,這稱妙。   下面,「如《華嚴經》鬻香長者云」,這個在五十三參,長者說:「阿那婆達多池邊 出沉水香,名蓮花藏。」這個池在喜馬拉雅山,池子裡頭有沉水香,我們中國人叫沉香。 「若燒一丸,如麻子大」,麻子是芝麻,像芝麻那麼大,那一點點,你燒像芝麻大這麼一 丸,「香氣普熏閻浮提界。眾生聞者,離一切罪,戒品清淨」,這香的功德多殊勝!香氣 普薰閻浮提界,閻浮提大概就是指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眾生聞者,離一切罪,這是說明 香功德不可思議。下面接著說,「雪山有香」,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終年積雪,稱為雪 山,「名具足明相」,這個香的名字不是叫沉香,叫具足明相,「若有眾生,嗅此香者, 其心決定離諸染著」。這都是《華嚴經》上說的。   下面又說,「羅剎界中有香,名海藏,其香但為轉輪王用」,轉輪聖王他用的,別人 拿不到的,「若燒一丸,香氣所熏,王及四軍,皆騰虛空,遊止自在」,有這麼大的威力 。這天王,王是指轉輪聖王,轉輪聖王帶著他的天兵天將,統統升空了,在空中遊止自在 ,遊是遊行,止是停止,他能夠停止在空中。在「善法堂中有香」,善法堂是忉利天主宮 殿,我們中國人稱玉皇大帝,他的殿叫善法堂,這個香叫「香性莊嚴」,善法堂,香性莊 嚴,「若燒一丸,熏彼天眾,普令發起念佛之心」。念佛法門不可思議,確確實實十方諸 佛在遍法界虛空界遇到有緣人,第一個就是教他這個法門,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他不 能接受,他有障礙,再說其他法門,與他宿世修學相應的。一般的時候最普遍的就是信願 持名,求生淨土,這是最普遍的。一切諸佛沒有不教眾生念佛求生淨土,為什麼?這個法 門保證你一生圓滿成就,道理在此地。   須夜摩天,通常我們叫夜摩天,把「須」省掉了,「須夜摩天有香,名淨藏性。若燒 一丸,熏彼天眾,莫不雲集彼天王所,恭敬聽聞王所說法」。這是說欲界的六層天,你看 夜摩天,夜摩天比忉利天要高,善法堂是忉利天。燒一丸,淨藏性香燒一丸,這個天上大 眾聞到了,趕快到夜摩天王那個地方去集合,聽天王說法。下面,「兜率天中有香,名信 度[口縛]囉。於一生所繫菩薩座前」,這個一生所繫就是彌勒菩薩,「若燒一丸,興大香 雲,遍覆法界。普雨一切諸供養具,供養一切如來道場菩薩眾會」。下面還有,「妙變化 天有香,名奪意性」,這就是第五層天,叫化樂天,妙變化叫化樂天,一切受用隨心所欲 變化而成,它有香叫奪意性。這個香燒一丸,「於七日中」,這個香的氣味時間很長,七 天,七日中,「普雨一切不可思議諸莊嚴具」。天愈往上面去福報愈大,化樂天,化樂天 再上面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一切受用具,是第五天,就是化樂天供養的,不必要自 己去變化,化樂天統統都想到了。這些都是《華嚴經》上的經文。   「上述世間諸香」,這講的是欲界天,「且有如斯勝用」,有這麼好殊勝的德用,何況彌陀如來本願所現,乃法界萬德之香」。我們要知道,往生到極樂世界,完全是沐浴 在極樂世界寶香之中,光離不開你,香也離不開你,幫助你成就一切自行化他的佛事。   下面,念老又引《維摩經.香積佛品》「爾時維摩詰問眾香菩薩,香積如來,以何 說法。」維摩居士,在家佛。釋迦牟尼佛在世,印度同時兩尊佛出世,一個示現出家佛, 釋迦牟尼佛,一個示現在家佛,維摩詰居士。所以,世尊的弟子,目犍連、舍利弗、大迦 葉這些大弟子,見佛頂禮三拜,右繞三匝。他們去見維摩居士,維摩居士說法,他們去聽 經,對維摩居士也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對釋迦牟尼佛的禮節完全相同。這是佛法裡 面講師道,你雖然是出家的羅漢、出家的菩薩,今天這位居士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 性成佛,他是在家佛。菩薩見到佛,哪有不頂禮的道理?哪有不右繞的道理?佛法重師道 ,他是老師的地位,我們就要向他頂禮、就要向他禮拜,他代佛說法。恭敬心從這表示, 也是表法給大眾看。   誠如印光大師所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佛 菩薩來教你,你也不會開悟。沒有人教你,你有真誠心、恭敬心,也會開悟。你看「讀書 千遍,其意自見」,千遍是功夫,你有真誠心,用清淨心、恭敬心,這一千遍下來,說不 定豁然大悟,所念的這些經文,意思全明白了。明白之後,怎麼辦?找人印證,找個人證 明,找老師。你把你所感悟的完全說出來,師父給你點頭,沒錯,證明你真開悟了。那個 人就是你的傳法師,你是他的法子,他是你真正的師父。   像惠能大師,他是聽五祖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大悟。這是什麼? 五祖傳給他的是《金剛經》,他開悟了,開悟說出這五句話,這五句話非常重要,把整個 佛法都濃縮在裡面去。明心見性,性是什麼?他說出性是清淨的,本自清淨。本不生滅, 一切法都是生滅法,自性不生不滅,它不是生滅法;凡是生滅法都是假的,不生不滅是真 的。所以,能生能現萬法的自性是真的,所生的萬法是假的,為什麼?所生的都有生滅。 自性是不生不滅的,人人都有,個個不無,而且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無 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統統不要到外求,外頭求不到,自性本自具足,只要見性 統統現前。惠能從哪裡學的?本自具足。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說這麼多經,誰教他 的?本自具足。所以世尊在世就把本自具足表演給我們看了,我們沒看出來,神通變化統 統是本自具足。   為什麼要修定?後頭一句,本無動搖。自性從來沒動過,從來沒有搖擺過,這是什麼 ?這是定,自性本定。所以,你修定你才能見性、才能開悟,你心有動有搖,不能開悟。 讀書千遍的意思是什麼?心定了。一千遍念下來,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恭恭敬敬的念 ,聚精會神,沒有動搖。所以那個讀書千遍是修定,定能生智慧、能大徹大悟。後面說自 性的作用,除上面這五種狀況之外,它能生萬法。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 。自性怎麼變的?自性隨緣變的,隨緣現相,緣斷掉了,相就不見了。   緣無量無邊,所以它現的相,諸佛剎土無量無邊。經上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 ,心想是講變化。諸佛剎土裡頭有同有異,同是心現的,異是識變的,就是妄想,心想生 。心想是識,心想生十法界、生六道輪迴;沒有心想,生實報莊嚴土。因為實報莊嚴土裡 面的人都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無明斷盡了,無明是什麼?起心動念。這些人,六根在六 塵境界上,他不起心不動念,所以叫實報土。不起心、不動念,平等法界,沒有差別,那 為什麼還有四十一個等級?《華嚴》上說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不有差 別嗎?無差別當中有差別,差別當中無差別,為什麼?他真的沒起心動念。這等級從哪來 的?無明斷了,剛才講了不起心不動念,習氣沒斷。習氣不好斷,他帶著無始無明習氣, 多少不一樣,帶得多的,品位就下,帶得少的,品位就上。那個無明習氣,最小的一分習 氣斷盡,他就成佛了,就回常寂光。實報莊嚴土也不是真的,只要有無明習氣在就有實報 土,能生萬法是這個意思。阿賴耶很厲害,把實報土變成方便土,方便土就是十法界,再 把方便土變成六道輪迴,這麼回事。這是大乘佛教所說的。   所以,一切法不離自性,自性是一個。我們相信古聖先賢都是無師自通,就是大徹大 悟、明心見性,所以說出來這些教,經典,你細心去觀察、去研究,大同小異。用佛教的 眼光來看,釋迦是佛,完全通達明瞭,沒有障礙了,耶穌也是佛,摩西也是佛,穆罕默德 也是佛。穆罕默德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可是他能講一部《古蘭經》。《古蘭經》是他講 的,別人記錄,成為伊斯蘭教主修的經典,跟佛經一對照,大同小異。統統是開悟的人, 人真正要相信,人會開悟,無師自通,這些人都是無師自通的。我們對這個有信心,我們 要是遇不到老師,也能自通,怎麼通法?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行。海賢老和尚給我們 表演,通了,他得一心不亂,得事一心不亂、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 明心見性,全通了。他所證得的理一心,跟惠能大師的境界平等,跟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 夜睹明星開悟的境界也是平等。古聖先賢為我們做出榜樣,我們今天遇不到善知識,好老 師都走了,這說明眾生福很淺,不能感動佛菩薩住世。佛菩薩住世,眾生要有福報,眾生 要善良,才能感動。眾生心行不善,聖人都走了,在這個世間也隱沒了,他去住山洞去, 你找不到他。   我們看末後這一段,維摩居士問眾香菩薩,眾香菩薩是香積佛的弟子,他問香積佛用 什麼說法?「彼菩薩曰:我土如來,無文字說」,那個國家沒有文字,說法「但以眾香, 令諸天人,得入律行」。他們聞香就可以了,就開悟,戒定慧三學都是聞香成就的。實際 上,每一個塵,六塵,每一種塵都有這個能量,見色能開悟,聽音能開悟,聞香能開悟, 嘗味能開悟。為什麼?我們反過來想,為什麼不開悟?因為你染著塵緣,所以不開悟。見 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如自己意的就起貪念,你喜歡的,不喜歡的你就討厭,你已經 墮落在塵緣當中了,所以你不開悟。怎麼樣才會開悟?見色,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沒有 起心動念,就開悟了,不起心不動念。你看,不起心不動念是定,因定開慧,起作用是智 慧現前,不是愛憎,愛憎是煩惱。凡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生煩惱,不是貪愛就是怨恨, 所以他不開悟。聖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眼見色 如是,耳聞聲亦如是,鼻嗅香亦如是,舌嘗味亦如是。香積國是修舌嘗味,他是用香飯做 佛事,你到香積如來那裡,香積如來請你吃飯,一吃飯就開悟了。為什麼?就是吃的時候 舌不被味塵所染,對於味塵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修定,在這上得定,由定生慧 ,這麼開悟的。   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都能開悟,只要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行。這 一開悟,就到華藏世界去了,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地盤,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實報土,華 藏世界。如果是念阿彌陀佛的,就到極樂世界,品位高,生實報土,這是真的從根本斷掉 了,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有,不分別、不執著,行,是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 ,他能放下。再低一層的,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是什麼人?阿羅漢。如果起心動念、分 別執著統統有,就是六道凡夫。佛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我們要聽懂,要常常這樣觀想, 要把它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至少我們要學不執著,隨緣,什麼都好,這什麼 ?阿羅漢的境界,小乘境界。真正做到不執著,執著這個念頭沒有了,就證果了,大乘初 信位的菩薩,小乘須陀洹。   這經文後面還說,「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德藏三昧」。你看前面 是律行,律是戒,行是定,這個地方開智慧了。「今極樂妙香,亦復如是,功德無邊。普 熏十方,廣作饒益。能令聞香眾生,皆修佛行。塵勞垢習,自然不起。極樂萬物皆以無量 寶香合成,其香復熏十方世界,皆顯事事無礙法界」。完全是華嚴境界,我們要知道。   四十八願幫助我們認識極樂世界,我們認識不清楚,所以功夫不得力。認識清楚之後 ,想去的心就很急,我一定要去,對於這個地方真的肯放下了。現在對這個身、對這個環 境放不下,就是你去不了的原因;你真想去,真放下。用真心待人,用真心接物,用真心 處世待人,真誠心。真心是什麼樣子?十善業道就是真心,守住十善業道就是真心,用真 心,就是戒律。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一個人眼裡看到什麼,完全是他心裡煩惱的投射。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6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7209680.A.1EB.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07/19 16:39
admaschen: 阿彌陀佛! 07/21 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