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223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五十四頁,我們從第五行看起:   「望西設問曰」,這是假設的問題,是教學一種方式。「既是修因感果之土」,我們 在經上看到的,阿彌陀佛在無量劫前面,他是個國王,出家了,初出家的時候叫法藏比丘 ,以後開悟了稱他作法藏菩薩,這有始,有始應該就有終。所以「寧容得言」,怎麼能, 容也是容許的意思,怎麼能可以說「非因非果,凝然常耶」,有因有果,這是一個問題。 「復自答曰」,然後望西師自問自答。「修因感果,是始覺智」,修因感果。「無為凝然 ,則本覺理,始覺究竟,無非本覺」,始覺跟究竟覺統統是本覺。所以從體上講能講得通 。這還是前面所說的這三種常,建立常然,這三種:本性常、不斷常、相續常,說這三樁 事情。相上有,有這三樁事情,性上沒有,體上沒有。我們還用比喻說,在我們電視屏幕 上說,沒有,三種都沒有;在畫面上說,有,畫面沒有離開屏幕,屏幕是真心,畫面是妄 心。這個要搞清楚,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這個對於修行人關係非常大。《金剛經》 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不包括實報土,為什麼?實報土不能說它是 虛妄,它是常住,它是沒有間斷的,自性沒有生滅。   中國人實在是很了不起的一個族群,歷代聖賢多,他們不說出來,細心去觀察你會認 識的,世世代代都有。你看,連來佛寺的海賢法師都是一個,他在世,誰看出來,誰認識 他?他自己不說,別人說他也不承認,真的不是假的。我聽說湯恩比,湯恩比自己說了, 如果真有輪迴,他希望來生做中國人,他要到中國來投胎。他認識中國,認識中國的歷史 文化,認識中國文明的偉大。比我們強,我們生在中國不認識中國。他們生在外國,他出 生在倫敦,英國人,對於中國歷史瞭如指掌。所以這三種常,前面我們學過了。本性常住 ,我們學佛要能記住。六祖惠能大師中國人,他《壇經》上講得很透徹,《壇經》非常精 簡,不囉嗦,分量不多,講絕了。開悟的時候五句話,什麼是真心,什麼是自性,什麼是 本性,講得很清楚、很透徹。本性是中國人講的,大乘經上多半講自性,佛講自性,自性 就是本性。   在中國童蒙教科書裡,《三字經》頭一句話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 這一句話,不是佛經來到之後才有的,佛經沒有傳到中國來之前,咱們中國古人就講本性 本善。佛經來到中國證明,證明中國古聖先賢說得沒錯。釋迦牟尼佛開悟說出來的,中國 老祖宗裡面很多都是開悟了的,我相信他們的境界、他們的地位跟釋迦牟尼佛是平等的。 中國人不稱佛,稱為聖人,聖人就是佛,賢人就是菩薩,君子相當在小乘境界,從初果到 四果。本性什麼樣子?能大師用了二十個字五句話講清楚了。大乘教終極的目標就是回歸 自性,回歸自性是什麼?第一個,回歸自性的清淨,「本自清淨」,沒有染污。我們現在 看自己嚴重的染污,染污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染污,不清淨。這是什麼?這 習性,不是本性。習性不是真的,你要認清楚,你把它放下,本性就現前。本性本自清淨 ,本不生滅,它不生不滅,所以它是自性常。這是真的,真心人人都有。我們的妄心是依 真心起來的,沒有真心,哪來的妄心?妄心怎麼來的?真心上有迷惑就變成妄心。但是這 個迷不是全迷,真的是局部迷,不是全迷。要是全迷的話,諸佛菩薩就會受到干擾。不是 全迷,我迷,對我有干擾;你不迷,對你沒有干擾。它是一樁事情,也可以作兩樁事情來 。   學佛怎麼個學法?我對於老師章嘉大師很佩服,這麼複雜的問題,他只兩句話就給我 解答了。我年輕剛剛接觸到佛法,方老師介紹的,給我講了個單元,佛經哲學,哲學概論 最後的一個單元講到佛經,哲學裡頭叫高等哲學,我們才知道有這麼回事情。原先是真天 大的誤會,把佛教看成迷信,認為它是宗教,從來就沒有念頭去碰一碰它。我這樣認識的 ,知道這個東西好。老師又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一輩子感恩,要不是老 師教導我,我搞清楚、搞明白了,那我這一生活得很辛苦,哪有這麼快樂?這一生環境是 很清苦,法喜充滿!老師講的話在我身上兌現了,人生最高的享受。   當年我出家的時候,沒有人原諒我,都說我學佛迷得太深了,怎麼去做和尚去了?實 際上大家不知道和尚兩個字的意思,和尚是最高的,世間法裡頭最高的,不知道,不曉得 這兩個字的意思。這兩個字是梵文,意思是什麼?親教師,親自指導我的老師才稱和尚, 跟法師不一樣。像我們學校,學校很多班級、很多老師,直接教我的才稱和尚,不是直接 教我的一般稱法師,有差別的。和尚不能隨便稱的。主持教化的人稱和尚,在一個寺院裡 ,寺院是學校,和尚是校長,只有他一個人稱和尚,別人不能稱,他主持教育,教育政策 掌握在他手上。阿闍黎是教授,是執行教學的。寺院裡面三個綱領執事,跟現在大學一樣 ,維那,訓導長,管訓導的;監院,總務長,你看現在大學不是這樣嗎?有教務,教務是 首座,管教學的,管秩序的,訓導的,管總務的,組織完全相同,只是名稱不一樣,佛教 裡頭是用印度的名稱,它是學校。所以講經教學、研究討論,就是學習之後的心得分享。 學生上台做報告,同學們都參加,老師最後做印證,這是課堂的作業,這是佛陀教育的正 業。我們講不務正業,正業是什麼?正業就是教學,講經、教學、分享。現在這三個都沒 有了,正業沒有了,現在是經懺佛事變成正業了。   經懺佛事到底從哪裡來的?怎麼這麼厲害,把佛陀的正業取而代之?我年輕的時候就 有這個問題。那時有一個老和尚,也對我很愛護,對我們年輕人很照顧,提拔,給我們機 會,道安法師。這個老法師慈悲,沒有嫉妒心,很難得,沒有好高騖遠,腳踏實地,老老 實實,搞佛陀教育。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他告訴我,他說這樁事情的興起,應該是在唐明 皇。唐明皇大家都知道,為了寵愛楊貴妃,幾乎把江山都丟掉。安祿山造反,勢力很大, 幸虧郭子儀這班將軍把這個叛變平反了。平定之後,明皇也很慚愧,也很慈悲,那個時候 是中國佛教最興旺的時候,所以他就在每一個戰場建一個寺院,就像忠烈祠一樣的性質, 建個寺院超度死難的軍民,都叫做開元寺。大陸上開元寺很多,就是開元年間建的,唐明 皇建的,像現在的忠烈祠一樣,建了很多個,這個帶頭了。   皇上這一帶頭,民間老人過世,也請和尚來主法,來超度。在那個時候是副業,附帶 的。一般常人他也想不到,國家提倡了,那些大富長者,做大官的、發大財的這些人,他 們請法師,做一個小型的超度法會。這麼來的,應該是這樣形成。他說在以前很少,大規 模的一年一、二次,不是平常都有的。這個流傳到現在,到明清,特別是清朝末年,超度 的愈來愈多。人民也慢慢富起來了,他沒有錢他做不起佛事,要花錢的,佛事不是義務的 。現在一般寺院出家人靠這個生活,主要收入。為什麼不講經?講經沒有人供養,講經是 要貼錢的,經懺佛事是賺錢的。所以經懺佛事在今天變成主流,變成正業了,講經說法就 變成副業了。現在連副業已經沒有了,看不到了。如何恢復正業,這一點很重要!現在講 經在佛學院,還有大學,大學裡頭有排經典做課程,多半在哲學系,都把它當作一種學術 來研究。   所以真心、妄心你要不把它搞清楚,怎麼個修法?生活用妄心,工作用妄心,待人接 物統統都用妄心,結果你念經、講學、教學還是妄心,原地踏步沒動,還是搞六道輪迴, 沒有辦法出離。所以真妄首先搞清楚,然後我們就懂得真正修行綱領是什麼。章嘉大師告 訴我的,修學綱領就是四個字「看破放下」,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又倒過頭來幫助你看 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互相幫助,愈看得透愈放得多。學經教不能放下,不能把所學 的變成生活、變成工作、變成處事待人接物,那是世間學問,對你修行的功夫一絲毫的幫 助都沒有。學了要管用。大乘教裡頭總的指導原則,就是《觀經》裡面講的淨業三福。佛 說得很清楚,這個三條「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所有這些聲聞 、緣覺、菩薩修行,都不離這個綱領,最高指導原則。   所以,我們淨宗學會成立,我是選了五科,這五科就是戒律,我們必須遵守的。第一 個就是三福。三福不但淨土宗,任何宗派都要學,頭一個「孝養父母」,第二個「奉事師 長」。孝養父母,孝,奉事師長是敬,孝親敬師這是大根大本,世出世法都離不開它。你 不孝、不敬,那怎麼行?那我們就知道,孝敬是真心,妄心裡頭沒有孝敬,孝敬在真心。 我們的攝影棚、我們的講堂都供奉老師的遺像,為什麼?提倡孝敬,孝親尊師,讓大家來 看看我們還沒有忘掉。我兩次訪問斯里蘭卡,斯里蘭卡小乘佛教,每個教室裡面有佛龕。 像我現在供的這個佛龕,斯里蘭卡全國,無論是小學、中學、大學,教室裡頭有一個角落 有佛龕,供佛。沒有供父母,沒有供老師,應當把父母、老師也供上去。凡是到那個地方 觀光旅遊的一定去看寺廟,看到每個講堂都有,就會感動人。一、二個講堂不行,每個講 堂都有,大家就知道你對這樁事情這麼重視。根,根沒有了還搞什麼?接著第三句,「慈 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   真正的福報是什麼?叫三福,三種福,這個福是世出世間真實的福報,從這麼修的。 孝親尊師是大福報。對一切眾生不能殺害,不能去傷害它,修十善業。十善業是不殺生、 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兩舌)、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 語,說得很好聽,目的是騙他)、不惡口(惡口是說話難聽,讓人聽了生煩惱,要和顏愛 語),這是身、口;意,起心動念沒有貪心,沒有瞋恚心,不愚痴,貪瞋痴,不貪、不瞋 、不痴,一共十條,很簡單。這是佛門的根本戒。戒律很多,甚至於成立一個宗派,也無 非是把十善業擴大了細說而已,這十善是綱領。在小乘細說,三千威儀,三千條展開,大 乘展開八萬四千,這不就是總綱領嗎!我們不專學這一宗,好像大學裡的一個學系,但是 無論在哪個法門裡頭,必須要學習的,就抓住綱領就行了。這是根本的根本,沒有這個根 ,上面全是假的。像蓋房子,這是地基、基礎,一百層的高樓基礎要不堅固,蓋不上去, 會倒下來的。   第二福是從第一福上去,這是最底下一層,這第二層。第二層,「受持三皈,具足眾 戒,不犯威儀」,這個具足眾戒是指的三皈五戒。再沙彌律儀,在家出家都可以學,它有 十條戒,有二十四門威儀,威儀是規矩,我們中國人講規矩。要守規矩,這些規矩好的, 讓別人跟你接觸生歡喜心,對你讚歎。這就是小乘戒。   第三條是大乘,大乘有四句「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跟我們淨土宗完全相應,底 下這兩句「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大乘經很多,你只選擇一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為什麼?它是修定,用這個方法修定。為什麼要修定?自性本定。就是真心是不動的,從 來沒有動搖過的,真心是本定。所以,只要是定,跟真心就相應妄心不定,前念滅後念 ,這個念我們講念頭,念頭是妄心,不是真心,因為念頭是動的,不是靜的,剎那生滅 。真心是不生不滅。勸進行者這一句,是我們自己得到佛法的利益,要幫助別人,要勸勉 別人。勸勉別人是無條件的,只要他肯學,他歡喜學,就要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就他,讓 佛法有傳人,世世代代傳下去,佛法要靠這些人發揚光大。所以勸進行者,勸進,行者就 是修行人,無論在家出家,這種人不能捨棄,要全心全力照顧他、成就他。這是淨業三福 。你看總共十一句,十句是對自己的,最後一句是教別人,自己成就了要教別人。   釋迦牟尼佛開悟,一生教學,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佛弟子要記住釋迦牟尼佛一樁 了不起的行法,那就是佛門永遠不跟別人作對、對立,他把這個擺在戒律裡面第二條。第 一條是無我,一定要認清楚這個肉身不是我,你才能入門。你看小乘初果須陀洹,須陀洹 是破了五種見惑,五種見惑頭一個就是身見,他明白了,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 ,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身體不是我,是我所。「我」,大乘教講得好,我 不生不滅,我就是真性,我就是法界。這個身怎麼是我?真認識清楚了,你就不會為了這 個身去造業。眾生不知道,誤會了,把身當作我,為了養這個身,造無量無邊罪業。這些 業有善業、有惡業。善業也不好,為什麼?善業你生天,天有生死,比人的壽命長,比人 的福報大,但是他壽命到了之後,還是要墮落,還是要搞輪迴,不究竟。所以真搞清楚了 ,對天不留戀、不嚮往,我們才會有真正的成就。天只比人好一點,實在講好不了多少, 不要常常羨慕天,要羨慕極樂世界,這是無比殊勝莊嚴。一切大乘經,一切諸佛如來,一 切法身菩薩,所說一切經教,都出不了這部經。這部經是大乘佛法的總綱領,分量不多, 包羅圓滿,都包羅在這裡頭。這一經通,當然一切經就通了。這些年來我們不斷的提倡, 現在認識這部經的人多了,以前沒人知道,好事。   由三福,由小乘的,提升到小乘,三皈五戒、沙彌律儀,一直到小乘出家在家戒,都 包含在這裡面。大乘最後這一條。這三條是整個佛法的根本,學佛人不能不知道,不能不 在這上下功夫。人與人相處,我們沒有我見,好!你的思惟大公無私,起心動念都是想到 整個人類的幸福,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的幸福,只想這個,好!心量就大了,我沒有了 。邊見,邊見是對立,對立沒有了,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壇經》上所說 的,末後「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自性是我的自性,是我們自己自性。自性是共同 的,只有一個自性,像大海水一樣,佛經的比喻,把大海比作自性,把水泡(海裡頭起的 水泡)比作個人。水泡無量無邊,無量無邊沒有離開大海,起泡的時候好像有自己;那個 泡一裂掉了,回歸大海,大海才是自己,真正的自己。水泡是臨時,是自己所變的,錯認 了,那叫妄心。這個比喻得好,我們能體會到,會有一個概念。   見取見、戒取見,這兩個合起來,中國人講的成見。某人成見很深,他認為他是對, 正確的,不容易跟人在一起,成見太深,不能隨緣,這個是錯誤的。真心裡頭沒有成見, 真心沒有身見、沒有成見、沒有邊見,就是沒有對立。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練到 至少要像海賢老和尚那樣,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老和尚眼睛當中,天下都是好人。 毀謗他的,好人;侮辱他的,好人;陷害他的,好人,沒有一樣不好。沒有感覺得我很委 屈,對這個世界一切法裡頭沒有怨恨,沒有懷疑,不生煩惱。老和尚一生沒有跟人紅過臉 ,沒有說哪一天你看到他發過脾氣,沒有。你見到他的時候都是和顏悅色,很快樂。這個 要學,真的要學,你的法緣才好,人緣好,每個人都願意跟你往來。到底誰佔了便宜?自 己。順境裡面不生貪戀,逆境裡頭沒有瞋恚,真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錯誤了 ,把它修正過來,標準就是戒律。   中國古聖先賢也有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倫常八德,五倫、五常。特別是五常,主要的 標準,仁義禮智信。仁是什麼?愛人,仁慈博愛。你要愛人,愛人你就不會怨恨人。那些 障礙我們,毀謗的、陷害的、找麻煩的,要原諒他。為什麼?他無知,他沒有受過聖賢教 。他要跟我們一樣受這個教育,就不會。所以他迷了,迷了,做錯事要原諒。他有果報 ,他的事情,我不能多加一點罪給他,這個不可以。何必?清淨心裡頭一無所得,為什麼 把這個事情看得那麼重?放下好,放下,快樂,放下就圓滿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 方老師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特別是最高這兩個字。不是真修的人他享受不到, 他過的生活很苦惱,真正明白之後,確實法喜充滿,世間這些喜歡的、討厭的,在他若無 其事,真正你把它看清楚,放下了。   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放下,初步學的時候就是戒律,戒律就幫助我們放下,把 它養成習慣,跟自性一樣,自自然然不會犯錯,這就好。照顧別人,我們有的,別人沒有 ,他需要比我還需要得切,我要先讓他,先幫助他,先滿足他,我還能過得去,以後慢慢 再來。特別是財物,他迫切需要,我也需要,但是他需要比我急,我先幫助他,我們自己 過幾年慢慢來,不放在心上。佛告訴我們,老師也告訴我們,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 不能攢積,攢積是死水,不流通。財,中國老祖宗說叫通貨,它要流通,出去多,進來多 ,不能只進來不出去,變成死水,死水會造成災難,講得非常有道理。人,財從哪裡來的 ?布施來的。我們命裡頭沒有財,老師囑咐我們,學佛,自己沒有財沒關係,苦行僧,能 成就。弘法利生離不了財,怎麼辦?布施。沒有財,要有布施的心,不能沒有布施的心。 遇到緣隨分隨力,圓滿功德,我身上只有一塊錢,一塊錢全布施了,圓滿功德。不在乎多 少,在乎你用心。財,財施,財愈來愈多,愈多愈施,不要留,不要為自己,自己適可而 止,這就對了。法布施的果報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的果報得健康長壽。無畏布施最常見 的就是素食。你看素食,不跟一切眾生結冤仇了。吃眾生肉這是殺生,一般人不能接受, 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再不幹了。   我從接受佛法半年,我就開始吃素。那時候還在工作,機關裡頭還不錯,因為吃素的 人還有好幾個,有一桌,有一桌人吃素,我們就到那一桌去了。所以好,素食不殺生。再 有機會放生,放生是無畏布施,這是舉一個例子,令一切眾生離開恐怖、離開困擾、離開 危險,這都是屬於無畏布施,果報長壽。我們年輕的時候福很薄,相貌不是很好,一看就 曉得短命,沒福。我們跟李老師在台中,我們那個經學班裡面,有十幾個學生,差不多三 分之一都是命很薄的。老師有一次告訴我們,命薄不怕,要培福。什麼福最大?講經教學 這個福最大。為什麼?三種布施具足。講經要身體,要體力,這叫內財布施;我們沒有收 學費,沒有收供養,內財布施。內財布施的財比外財還要足,還要殊勝。你講的是經教, 勸人為善,法布施,法布施長智慧。人能夠修福修慧,破迷開悟,許多困難他就能突破, 這屬於無畏布施。所以,一個講經,三種布施都具足。所以他勸我們這些沒福的人、沒壽 的人,發心出來講經。老師慈悲,他懂得,他真幫助我們。我們只要明瞭,真正接受、肯 幹,壽命真的轉過來了。現在財用不缺,幫助別人的多。   我們所幫助的,教育,佛陀教育,宗教教育,這一方面,我們總盡心盡力成就它。興 建道場,我不贊成,我聽印光老法師的話。印祖告訴我們,在我們末法時期,建道場小規 模的,住眾不要超過二十個人。他說得好,為什麼?道場小,人少開銷少,有幾個(三、 五個)護法,有福報的護法就夠了,你的心定下來了,清淨心現前才能修道。如果道場大 ,開銷大,你不做經懺佛事,不做法會,收入從哪來?有錢有勢的信徒,緊緊的把他抓住 ,操多少心,讓他得歡喜心,他來護持你。心不在道上,清淨平等覺五個字全沒有了,變 成世間法了,這就錯了。所以出家,出家人以無事為高尚。如果要管那麼多事情,在家就 好了,何必出家呢?   我出家曾經遇到一個和尚,我受戒的時候是我的尊證和尚,台灣基隆大覺寺的方丈。 這個老和尚建了個大廟,有福報,收的徒弟全是退伍軍人,而且這個道場是完全男眾。我 在他那裡去住了一個月,那段時間,他這個道場上上下下將近一百人,退伍軍人難搞,習 氣很重,每天都有吵架的,都有找老和尚來評理的。老和尚見了一個,「你沒錯,你好」 ,那個來的人,「你也好」,很有趣味,老和尚修忍辱波羅蜜。老和尚是現身說法,身行 言教,把這麼多人擺平。那一年他是找我去講經,我四十五歲,講《楞嚴經》,夏安居的 時候,我好像只講了一個多月,就生病了。那一年很多算命的都告訴我,四十五歲是關口 ,過不去。我這個人一生很少生病,頭一次碰到病魔,我知道壽命到了,所以我也不找醫 生,也不吃藥,我的一個觀念,醫生能醫病,不能醫命,我是壽命到了。   所以找一個地方靜養,養了一個月,身體慢慢復原了。生病的一個月當中,我吃稀飯 、吃醬菜,盡量油水統統都減少,念佛求往生,壽命到了。念了一個月,好了。我們同學 出家的,同戒三個人,命運相同,我們三個還同年,都過不了四十五歲。那一年三月,法 融法師走了,第一個;五月,明演法師走了,第二個;我是七月得的病,第三個,所以我 很清楚。病好了,到第二年,有一天在善導寺,遇到甘珠活佛,他也是章嘉大師的學生, 大我十幾歲,碰到我,很歡喜告訴我,來,坐旁邊,咱們好久沒見面了,告訴我,你的命 轉過來了。他說以前我們在背後都說你。我說說我什麼?說你人很聰明,可惜沒有福報又 短命。我說這個,這個不必背後,當著我面我能接受,我自己很清楚。他說你現在轉過來 了。那個時候我講經十二年。他說你這個十幾年講經,把你的命運完全改了,不但長壽, 而且福報很大。那我們是姑妄聽之。 == 局部迷,不是全迷。要是全迷的話,諸佛菩薩就會受到干擾。 不是全迷,我迷,對我有干擾;你不迷,對你沒有干擾。 它是一樁事情,也可以作兩樁事情來看。 我覺得老和尚好像已經講破了什麼。 南無阿彌陀佛。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42295336.A.D07.html ※ 編輯: summertrees (203.67.219.62), 09/15/2015 13:41:02
dakudai: 阿彌陀佛! 09/15 18:03
column: 阿彌陀佛 09/15 21:21
s8402019: 南無阿彌陀佛 09/15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