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法藏大士,發此宏願,祇為破除眾生妄執,開顯當人本有心量。」)   「菩薩即順眾生自性本具之空寂心、妙圓心、無礙心、無住心、無作心、無外心、無 內心、光明心、平等心」,一共講了九句,九個心,只是一念心。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用這九個心「莊嚴佛土」「是以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什麼?四十八願「一一願即 眾生本具之心」,說得好!本具之心,「即以自心,莊嚴自土」,一點都不假。所以中峰 禪師在《三時繫念》裡面告訴我們,「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彌陀是誰?我們跟彌陀是 一體,不能分。彌陀發的願是從真心流露出來的,自性流出來的,不是從阿賴耶。我們凡 夫起心動念離不開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末那的變脫離不了阿賴耶。阿賴耶的 三細相是我們的妄心,但是阿賴耶三細相是從真如自性裡面變出來的,這是事實真相。   彭居士講的眾生本具之心,即以自心,莊嚴自土,「如水歸海,如響應聲。心土不二 ,因果同時。是故法藏發願畢,空中即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為 什麼?它是一體。我們信心要從這個地方建立,這是真相信了。如果不是一體,阿彌陀佛 建極樂世界,我造的一身罪業,我能去嗎?他會不會不要我?有這麼多疑問在。現在知道 是我們一體,這個疑慮就沒有了,懷疑、顧慮沒有了,自己確定自己決定得生淨土。我們 只要跟阿彌陀佛所教導的相應,阿彌陀佛教我們真信,沒有絲毫懷疑,有極樂世界、有阿 彌陀佛,我們真信,真願,我願意到極樂世界去,換一個環境,我到那邊成佛。成佛為什 麼?是為度眾生。   所以你要知道,到極樂世界不是去享樂去,如果你是享樂的這個心,去不了。為什麼 ?那邊是大乘,你跟大乘不相應。大乘是大菩薩,大菩薩是以大慈大悲救護一切苦難眾生 ,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十法界的眾生。是為這樁事情 ,這跟大乘、跟佛的本願完全相同,非常歡迎你來,志同道合。所以,跟念佛多少沒關係 ,志同道合的時候,他馬上就找你,你不去他也拉你去。為什麼?我們在這個世間是同一 個方向,同一個目標,幹同一樁事情,哪有不感應的道理?在這個世間住得再長,最後歸 宿決定是極樂世界。   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他那麼長的壽命,我以為那是阿彌陀佛加持他的,不是 他自己有的。阿彌陀佛為什麼加持他?這個世間有苦難,很多學佛的人學錯了,念佛的人 也念錯了,他來做個好榜樣。在這個時代,學佛真正成就,學他,念佛真正往生,學他, 一定要給世間人做出最好的榜樣,這個榜樣就是持戒守法、聽話、老實,社會上都歡迎這 種人。雖然不是很重視他,或者有瞧不起他,彼此在這個世間不發生衝突,家和萬事興, 這對社會就是莫大的貢獻,我們要懂得。   老和尚一生沒有發過脾氣,一生沒有跟哪個人紅過臉,不高興,沒有。老和尚不批評 人,老和尚不嫉妒人。三皈、五戒、十善、三學、六度、普賢十願,你們拿去跟老和尚得 好好對一對看,他全做到了。我們天天在學,沒做到,他全做到了,他不認識字,他沒有 學過,他怎麼會的?其實,開悟全明白了。雖然開悟了,還裝像沒開悟的樣子,你完全看 不出來,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我們才能學。學吃虧,要修忍辱波羅蜜,別人毀謗我,能接 受,聽得還很歡喜,對毀謗的人很恭敬,感謝他。為什麼?替我消業障,出題目來考我, 我通過了,怎麼會不歡喜?被騙了,被欺負了,被侮辱了,都不在意,不放在心上。甚至 於陷害我,侮辱我,都不要放在心上,都存一個感恩心念,真的是來考我的。很難得,他 出這些考題我都能通過,不放在心上就都通過了,對他有感恩的心。他現在不知道,將來 他會知道,他學佛,入佛境界他就知道了。   所以學佛在哪裡學?特別是在人事環境,人與人最難相處,在人事環境裡頭,把我們 自己的煩惱、毛病、習氣統統修理乾淨。總的原則,就是與一切人不發生利害衝突。要做 就很簡單了,他要我不要,我要的他不要,就沒衝突了。我要的是什麼?天天增長我的信 願,天天佛號不中斷,這是我要的,他不要。他要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高名厚利, 他要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我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學佛,釋迦牟尼佛在早年已經給 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佛陀一生沒有蓋廟,為什麼?蓋廟就跟人有競爭,沒有蓋廟的時候 不跟人競爭。不拉別人信徒,釋迦牟尼佛一生的信徒,打開經典看,一千二百五十五人, 常隨眾。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哪些人?就這些,其他你沒看到,不拉信眾。不爭名、不奪 利,所以大家相安無事。今天社會為什麼這麼亂?為什麼出家人都犯了一條戒,自讚毀他 ,都喜歡批評別人,指責別人,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過。我們什麼都不要了,就不會指責 別人。   對待哪個都好,為什麼?普賢菩薩教給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要禮敬諸佛, 要稱讚如來。為什麼禮敬用諸佛,稱讚不用諸佛,要換成如來,這什麼意思?佛,一切眾 生本來是佛,要平等的禮敬。如來是性德,他與性德相違背,不讚歎,他幹殺盜淫妄,這 怎麼能讚歎?不讚歎,不批評,不讚歎;他行的好事,做的是好事,讚歎。那個禮敬,無 論是善與惡,禮敬是平等的,沒有分別,稱讚是有分別的,這個要懂。做了惡事再稱讚就 錯了,那不應該稱讚的。所以善財童子,你看五十三參裡面,他見勝熱婆羅門,他見甘露 火王,有禮敬,沒有讚歎,做給我們看。除了沒有讚歎,他也參觀他們的道場,看他們做 的那些不如法的事情,一句話不說;見到做的是利益眾生的事情,開悟眾生的事情,要讚 歎。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要向善財童子學習,就對了,一生不跟人結冤仇,這是聰明人 。為什麼?冤仇結下來之後,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苦不堪言,何必呢?忍一下 就好了,成就你忍辱波羅蜜。   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我們的財物被人霸佔了,被人奪取了,若無其事,不要放在 心上;我們的名譽,人家造謠生事破壞你,障礙你,也若無其事。他障礙我,我就退避, 滿足他的心願,處處學退讓,不跟人競爭。讓我們對極樂世界的信願一天比一天深,讓我 們的念佛功夫一天比一天精進,我們走的路子是西方極樂世界,他們還繼續搞輪迴。我們 沒有德行,沒有智慧,不能幫助他醒悟過來,對他不批評、不讚歎,要恭敬、要供養。他 有困難的時候,缺少食物,缺少衣服,我們有多餘的,要供養他,要照顧他,這就行了只看別人善,不要看到他的惡,不是你沒有看到、沒有聽到,看到、聽到不要放在心上, 心裡面沒有被染污,永遠是清淨的,這就對了。   所以,這底下講得好,心土不二,心是能生能現能變,土是所生所現所變,都離不開 真心、妄心,真心能生能現,妄心能變。因果同時,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的教育必 須參透,我們這一生有緣修善因,將來感應善果。所以決定不能造惡因,惡因後頭有惡報 ,麻煩!現在受一點委屈好,我們有罪業報掉了。所以要感恩,不是壞事。要看清楚,看 得深、看得遠,如果看表面,你就有怨、就有恨,那個麻煩大了。你有怨恨,來生遇到要 報復,你要報復他;他也不了解,也怨恨在心,再來世他又報復你。這樣子冤冤相報,生 生世世,可憐,非常可憐。這佛教給我們,怨要解開,要化解,不在他那邊,在我這邊, 我這邊化了,他就沒事了。真正學佛,就是這一條帶給你的利益,帶給你的好處,就說不 盡,是解除你生生世世因果報應,都把你解除了。明白這個道理,是故法藏發願畢,空中 即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這是什麼?「以不可思議之因,起不可思議之果。當知不 可思議之因,即不可思議之果。有志淨土者,須從此信入。」這兩句是彭際清居士勸我們 ,把因果搞得清清楚楚,我們才真正懂得善因善果,惡因惡報。   後頭末後這一句,「此論」,就是這段話,「宜深參究」。不是研究,是參究,研究 是現在人幹的事情,參究是過去禪宗所幹的。什麼叫參究?什麼叫研究?現在科學家都用 研究,研究是用阿賴耶,參究是用真心。離心意識就叫參究,心就是阿賴耶,意就是末那 ,識就是第六意識,就是說你能夠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那叫參究。問題擺 在你面前,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豁然就明白了,那叫悟。悟有大悟、小悟、徹 悟,徹悟比較難,小悟很容易,只要收斂一下,收收心,讓心沒有念頭,沒有妄想、沒有 分別執著,這叫參,這叫參禪。起心動念那就不是參禪。禪是禪定,禪定不一定打坐,走 路也能入定,行住坐臥都可以入定。定功深的時候,幹什麼事情都在定中,那就高了。   這要慢慢學,很有受用。我們剛才講的這些話,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統統用上,心怎 麼樣?心是清淨的,遇到善惡、逆順境緣都能夠不放在心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智慧 ,生智慧。明瞭,明瞭就是我們一般講深究,深入把它究竟搞清楚、搞明白,智慧就現前 。   第七品我們就學習到此地,下面我們看第八,這一品很精彩。   【積功累德第八】   前面是品題的介紹,文字不多,就兩行。「本品」,這品中「法藏菩薩發大願已」, 前面講發了四十八願,「從願起行」。願發了之後要兌現,要有行動,沒有行動這個願是 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他要把四十八願落實,這就起行。「於無量劫」,菩薩,這就是阿 彌陀佛,阿彌陀佛沒有成佛的時候叫法藏菩薩,他做菩薩久遠劫前,時間太長了,也不是 我們能想像到的,「住真實慧」,用真心。真實慧,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 於一切法自然通達明瞭,這是真實慧。真實慧才能「植眾德本」,無量德行,真實智慧, 無量德行,才能幫助眾生。無量無邊眾生他們的習氣毛病,你才有方法對治,你才有能力 教導他。你要沒有智慧,你要沒有德行,拿什麼去教他?這個要知道。   「教化無量眾生,住於無上之道,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話裡頭含什麼意 思我們要懂得,這就是淨土宗,不是真實慧不能相信,不會求生,有真實智慧才信,才會 求生淨土。沒有德本,品位不高,品位要高,那要修德本,這才能教化無量眾生。這兩句 話意思可深了,我們怎麼學?真正相信,真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這就是 真實智慧;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植眾德本。那怎麼樣?我們這一生決定往生極樂世 界,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住於無上之道,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發無上菩提心「如是功德,說 不能盡」,你往生極樂世界,在那邊成佛,你跟阿彌陀佛一樣,在十方世界普度眾生。是故」這一品的品題叫「積功累德」(9) 如願修行 a.結前啟後   我們看下文,大科裡頭,「丁九、如願修行」,這裡頭有三段,第一段,「結前啟後 」。請看經文:   【阿難。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住真實 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法藏說話算話,真幹了。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法藏菩薩於佛」,世自在王如來是他 的老師,在老師的面前,還有「天人大眾中,宣發以上之弘誓願」。弘是大的意思,是廣 的意思,就是指四十八願。下面有解釋,「弘者,廣也。《法界次第》釋曰:廣普之緣, 謂之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自己把自己的念頭管住,這叫誓。「志求滿足,故云 願也。」他希望他所發的四十八願,願願圓滿,願願都不空,都能兌現,他才成佛。如果 有一願不能圓滿,不能兌現,他誓不成佛。現在法藏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已經十劫了,十 劫在宇宙裡面不算很長,但在我們人間是很長很長的時間。   我們看底下的解釋,「弘誓願者,泛指佛菩薩弘大之誓願」。這是一切佛菩薩通用的 ,弘誓願。實際上,弘誓願就兩句話,成佛、度眾生,自己成佛,普度眾生,這叫弘誓願 。「今言斯弘誓願,則專指法藏菩薩之四十八願也。」在這個地方所說的弘誓願,專門指 的前面所說的四十八願。「發斯願已」,這個願發了,「由願生起無邊殊勝妙行」。為什 麼?他要兌現,他要把它做到,那就是無量無邊的修行。   我們繼續看下面一段,「本品開章明義,其第一句,直曰:住真實慧」,這第一句話 。「此一句子」,這一句話,「乃一切妙行之大本,為無量人天開正眼」。要沒有真實慧 ,行就沒有了,四十八願每一願都需要真實慧才能夠落實,沒有真實慧,不能落實。真實 慧是什麼?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真信真願,就是真實慧。為什麼?真信真願,阿彌陀佛就接 引你往生,這是真實智慧。所以西方接往生的條件,真信真願是第一。蕅益大師說的,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下面說了,品位高下,落實在念佛功夫的淺深。極樂世界 就這兩樁事情,一個是取得往生的條件,一個是品位高下的行法,怎麼樣讓我們到極樂世 界品位能夠增高。但是增高是第二樁事情,不是第一樁,你品位修得再高,往生不能去, 那是枉然。那就變成福報了,變成人天福報,你不能往生。所以應該把往生擺在第一,往 生擺在第一,就是信願。信願如何建立?就在這部經上,這部經把極樂世界介紹給你,講 清楚了,講明白了,講透徹了,你才相信。所以經典幫助我們起信,是這個意思。   念佛功夫淺深,再淺也不怕,都好。一點功夫都沒有,於佛號沒念過,最後往生念一 句佛號,阿彌陀佛接引你往生。你沒有念佛功夫,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不錯,往生了 。往生到極樂世界,下下品人也得彌陀加持,作阿惟越致菩薩。下下品,什麼待遇?阿惟 越致的待遇。阿惟越致是什麼人?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生實報莊嚴土,地位這麼高。他 在實報莊嚴土住多久?在那邊住三個阿僧祇劫,幹什麼?淘汰無始無明的習氣。習氣不好 斷,沒有方法斷,只有什麼?不去理它,時間久了自然斷掉了。所以這些菩薩在西方極樂 世界的實報土,等著無明習氣斷盡,斷盡他就入常寂光了,就證得究竟圓滿。   在這三千大千世界裡頭,他住在那裡幹什麼?聽經、聞法、教學,度化眾生,他幹這 個。因為極樂世界有四土,這四土的同學程度不一樣,根利的,聽佛講經就開悟了,根鈍 的,那就是這些菩薩幫助他。法身菩薩幫助阿彌陀佛教這些初學,特別是凡聖同居土的, 他們來教。同時,他們有能力化身、分身,分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供佛,供佛是修福 ,聽經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附帶的,還有十方世界諸佛剎土裡面六道的有緣眾生,他 會分身去度化他們,佛度有緣人。所以他們也很忙,也很快樂,不是坐在那裡痴痴等,不 是的,他有活動。他們決定不再迷惑了,為什麼?無明斷了,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 退,念不退,叫阿惟越致。所以由願生起無量無邊殊勝的妙行,法藏菩薩不容易。   住真實慧這一句,是一切妙行之大本,為無量人天開正眼。我們明白了,智慧重要, 別的不重要。智慧是什麼?是自性本有的。能大師說的,自性本來具足,具足什麼?第一 個就是智慧,無量智慧,是自性本有的,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真正一切無量無邊,自性 本有,不是外頭來的,這個一定要知道。我們怎麼把智慧丟掉了?一念不覺而起無明,不 覺就是無明,無明就是阿賴耶,就是妄心。妄心相續,就回不了頭來,它的頻率太高,我 們也掌握不到,所以愈迷愈深。愈深愈迷,起心動念都在造業,六道輪迴裡頭,業有善惡 ,造善業感三善道,造惡業感三惡道;換句話說,出不了六道輪迴。墮到這裡來太可怕了 ,當時墮下來不覺得,墮下來之後出不去,這一下才麻煩。   諸佛菩薩有方法,八萬四千法門度眾生,要遇到緣,這個遇到緣比中獎難,太難太難 了!因緣要聚合,好,正好對著你的緣,契你的機,很容易解脫,修行證果。如果講的這 個經教,跟你的緣不相應,白教了,你不能接受,你修行修不好,不是你修的。所以只有 淨土這一門,什麼樣的根性都適合,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普度。但是這個緣難 信,雖然很容易修,難就難在信,你不相信它,你對它有絲毫懷疑,臨命終時障礙你往生 ,不能往生,這個麻煩就大了。所以我們今天要重視,我們遇到這部經,這部經把這個問 題講清楚、講明白了,我們這一生有救了。   要真搞清楚,我還有懷疑,我對這個地方還有留戀,那就是你的願心、信心不夠,不 足,不足不能往生。一定要足,足怎麼樣?徹底放下,對娑婆世界沒有絲毫留戀,真放下 了,你的信願才夠得上標準,才行,不是這樣的時候,往生難。所以為什麼念佛的人多, 往生的人少,這是事實真相,統統是信願不足。不能說沒有信願,沒有信願你不會聽《無 量壽經》,你不會念阿彌陀佛,你有信心,信心不足,好像那分數不夠,人家要六十分及 格,你只有三分五分、十分八分,跟這個標準差距很遠。所以,你不會被錄取,佛不會跟 你感應,道理在這裡。   我們學經教,無非是加強認識,加強認識的目的就是對它不懷疑,真相信了,取得西 方極樂世界往生的緣分,這個先取得,這個重要。隨時隨地把佛號提起來,不要忘記,這 個佛號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用的,到極樂世界分班,你分到哪裡,憑這個。能不能 去?憑信願。這總得搞清楚、搞明白,不能夠含糊籠統。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 老法師這一集,殷殷地教勸我們要持戒、要忍辱,要在生活中時時對照心行, 又重重複勸我們要真信真願,不要忘記佛號。 這就是《無量壽經》上說的: 若曹作善,云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淨潔,與善相應 。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卒,敗悔在 後。為之不諦,亡其功夫。 「端心、端身、身心淨潔,與善相應。」對己要持戒。 「言色當和」對人要忍辱。 「身行當專」對娑婆毫不留戀,修學毫不夾雜,一句阿彌陀佛,一個方向:極樂世界。 「為之不諦,亡其功夫。」沒有真心、沒有真信真願為前提,往生不了。 真信真願就會有行動,沒有行動那個信願是假的。 真的有信願,自然就會持戒忍辱,不忘佛號。 「從願起行」。願發了之後要兌現,要有行動,沒有行動這個願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他要把四十八願落實,這就起行。 有沒有真信真願,自己要常常對一對。 (以上都是說給自己聽。XD) 南無阿彌陀佛。 -- 月映萬川,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只要我們的心至誠清淨,阿彌陀佛就會應現。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40742773.A.9E3.html ※ 編輯: summertrees (203.73.85.70), 08/28/2015 14:31:42
dakudai: 阿彌陀佛! 08/28 14:32
rainqq: 南無阿彌陀佛 08/28 22:21
s8402019: 南無阿彌陀佛 08/28 22:23
onesadman: 南無阿彌陀佛 08/29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