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250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零四頁,從第一行看起:   「第三卷」,念老的集註,它一共分為四卷,這是第三卷的開始,這一卷,「從第十 一品至第廿九品」。前面有一段說明,介紹這一卷經的大意。我們看念老的集註,「上卷 表彌陀因地大願之發起」,這一句是總結前面第二卷所說的內容,是阿彌陀佛的因地以及 四十八願之發起。這一卷是「表彌陀究竟果覺圓滿大願之成就」,這是這一卷經的主要內 容,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證得的是究竟的果位,也就是真正的無上菩提,沒 有比這個更高的了。圓滿四十八願,成就普度眾生事業,都在這一卷裡面包含著。   「經中備顯極樂依正主伴,清淨莊嚴」,這兩句是說的依報正報,主阿彌陀佛,伴是 十方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清淨莊嚴,「微妙奇麗,圓明具德,超逾十方,超情離 見,不可思議」。這幾句把極樂世界殊勝微妙都介紹出來了,我們學了之後,對極樂世界 自然會生起嚮往之心,堅定自己的信心跟往生的願望。單單看這幾句,這個六句,在我們 這個世界找不到。現在交通方便,特別是空中的旅行,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一塊像極 樂世界的淨土。清淨莊嚴,微妙奇麗,奇是奇特,我們無法想像極樂世界的美好。除這個 之外,它還圓明具德,圓是圓滿,沒有欠缺;明是光明。無論是正報,無論是依報,一花 一草,寶蓮、八功德水,沒有一樣東西不是,樣樣都圓明具德。超逾十方,不但我們這個 世界沒有,十方諸佛剎土裡頭也沒有,極樂世界獨勝。為什麼?十方諸佛剎土是佛力與眾 生的業力合起來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上說得好,「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自性 ,與一切諸佛共有的;識就不一樣了,識是妄想分別執著,與十方世界六道眾生所共有的 ,也可以把十法界包括進去,十法界是識變的。唯心所現就是實報莊嚴土,一真法界。超 情離見,情,六道眾生有情;見是分別,情是執著,情執。極樂世界,我們就明白了,這 個裡面無論是依報正報,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不可思議。超情是清淨心,離見是平等, 經題上「清淨平等」在這裡顯示出來了。不可思議是我們無法思惟,也就是我們的第六識 、第七識達不到;議是議論,我們的言語文字也無法形容。   「於第廿四品,標顯本經綱宗」,綱是綱領,宗是宗旨。本經的綱宗是什麼?「發菩 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經》的綱宗,也是小本《阿彌陀經》的綱宗,修 淨土的人不能不知道;想離開六道輪迴,離開十法界,往生到極樂世界,不能不知道。不 但知道,得要落實,落實在哪裡?落實在一切時一切處,菩提心沒有丟失,這一句佛號沒 有中斷,這才真正把淨宗的綱宗掌握住了,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   昨天自了師的一份報告,非常感嘆現前淨宗的同學沒有真正做到。為什麼沒做到?對 這個世間的情執太深了,捨不得離開,還想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壽命愈長愈好。壽命長 了,晚年沒有人照顧,生活很痛苦。所以這個世界,老人院裡面的老人自殺率很高。為什 麼自殺?生不如死,他生起這麼一個觀念。人能有這個觀念,要真正知道極樂世界的殊勝 莊嚴,把我們這個地球,身心世界統統放下,這句佛號管用,真能往生。   早年,十年前了,我初到澳洲的時候,參觀澳洲的老人院,我看了五、六個老人院, 規模都很大,辦得非常好。澳洲老人院對於老人物質方面照顧得很周到,它土地大,所以 老人院的建築像花園一樣,裡面樹木花草很多,小橋流水,我們看到很滿意。所欠缺的就 是精神上的生活,老人住在那沒事,白天曬太陽,好像都痴痴呆呆的,不跟人說話,臉上 沒有表情,這曉得他的痛苦。所以我們想的,老人院裡面能夠注意到,充實老人的精神生 活,他們需要的要幫助他們。還有一些老人,還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的。這老人院分幾個區 域,完全不能自理的,集中住在像醫院的病房一樣,護士隨時可以照顧;能夠自己活動的 有單獨的房間,有一個人住的,有兩個人住的,老夫妻兩個一起,兩個人住的,也很方便 。三餐有食堂,用的是自助餐。所以我們就想起,中國民間這種說唱藝術表演,如果老人 院裡都有這些活動,我相信老人的精神生活提起來了,他有樂趣,讓他們這個生活不至於 這樣枯燥。我們看到老人,跟他說話他都歡喜。如果把宗教放進去,他有宗教信仰,他每 天默默在做禱告,這對他是莫大的安慰。佛門裡面的梵唄,就是音樂,佛教的音樂,讓人 聆聽了斷煩惱、長智慧。可惜,沒有這個條件去幫助他們,我們能想到,做不到,這也是 眾生的福報。修福無過於念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好!   「三輩往生之勝行,復於廿五品更廣明往生之正因」。二十四跟二十五這兩品非常重 要,二十四品是三輩往生,二十五品是往生正因。念老在這一開端提醒我們,希望學習的 同學們不要輕易看過,對於這些章句「應深尊重,發起淨信」。   「上卷」,第二卷說明發願,這一卷要說的是這個願成就了,「表願成。故知經中種 種超勝獨妙之處,均由於本願之最勝極妙也。且經中再三拈出願字,如第十五品末曰: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特別提出來提醒 我們,我們學了之後,也要能發起這樣殊勝的願心,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我 們的生活就過得非常充實,非常的圓滿,無論我們的處境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學習《無 量壽經》,阿彌陀佛的大願大德大行,我們能夠落實在生活當中,取而代之,我們現前就 過著相似於極樂世界的生活,真的法喜充滿、信心充滿、願心充滿,就等著阿彌陀佛來接 引。如果信願還不堅固,還有疑惑,這一卷經文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希望你多讀;把二 卷、三卷連起來讀就更好,二卷講因,三卷講果報,因圓果滿,我們的信願才真正能建立 。   「第廿七品曰:此皆無量壽佛,本願加威」,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本願是四十八 願,四十八願加持的威德,「及曾供養如來」。我們過去生中有沒有供養諸佛如來?有, 如果沒有,你這一生就沒有緣分,遇不到這部經典,遇到之後你發不起歡喜心。自己想想 ,我們遇到經典,讀了一遍、兩遍,感到非常歡喜,有如獲至寶這樣的感觸,就可以說明 你的善根很深厚,你跟淨宗法門特別有緣分,那就是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 過去生中為什麼沒去?是有一念的情執,或是一念的妄想,或是一念的疑惑障礙了,你沒 能往生。這一生又遇到了,這一生所遇到的比過去生中還殊勝,為什麼?這一生中遇到了 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個緣殊勝。   夏蓮公,我相信那不是普通人,億萬人當中難得找到這麼一個人。中國現前有十四億 人口,有沒有能找到一個像夏蓮公那麼樣的慈悲?這個慈悲心是要度脫釋迦牟尼佛往後末 法九千年的眾生同歸極樂淨土,這一願就等於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從哪裡下手?為什麼 這一千多年來,中國淨宗很少人學《無量壽經》?什麼緣故?因為沒有善本。雖然有五種 原譯本,如五種原譯本都讀,有一定的困難。現在比較方便,印刷術發達,經典得到容易 。上一個世紀,二次大戰以前,印刷術,那個時候是鉛字排版的時代,算是相當進步了, 成本還是高,還是有一定的困難,所以經本流通量少。不是暢銷書,這書店裡面不肯印, 他無法收回成本;就是大家喜歡讀的,印這些,不喜歡讀的不印,縱然印,數量很少,流 通不廣。今天印刷術發達,書店裡頭,印一部《四庫全書》他都替你印,這多方便。所以 我們在今天能夠遇到這樣殊勝的善本,又得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這是古人無法想像的 。古人要是今天跟我們見面,我們把今天這個事情告訴他,他無法相信,哪有這麼好的事 情?我們遇到了。   遇到了能不能成就,關鍵完全在自己,如果對這個世界有貪戀,有情執,不能放下, 這一生雖然念佛,未必能往生。往生,真的,經教上教導的道理不能不明瞭,經典上所教 給我們的方法一定要依教奉行,要真正放下萬緣。一隻腳不能踏兩隻船,要想往生極樂世 界,必須把娑婆世界的緣斷掉,沒有絲毫留戀。不要說人間,天上(欲界天、色界天)都 不動心,西方極樂世界才有分。如果不能徹底放下,來生還是要搞六道輪迴,等待下一次 的緣分。下一次不知道是多長,很可能好幾個劫,不是千年萬歲。如果你想通了,你知道 這個緣分太可貴了,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不放棄,一定要真幹。   我們希望「善根相續」,自己真正覺悟,真正嚮往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太苦了! 即使是像海賢老和尚這些人,住世很長久,阿彌陀佛囑咐的,希望他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 ,給念佛人做個好榜樣。我們要問,海賢老和尚念佛九十二年,他對這個世間有沒有留戀 ?跟諸位說,肯定沒有。為什麼?他在出家之前這個十九年,貧窮飢餓,過得太苦了!他 不是生在富貴人家;過去的家庭是個大富人家,到他父親那一代就沒落了,完全沒有了, 家破人亡。十二歲那一年遇到一個荒年,他父親做乞丐,到鄰縣去討飯,來照顧這些小孩 。你說那個生活多可憐,他對這個世間有什麼留戀?我們是生活過得太富裕了,捨不得離 開。所以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他是王子,十九歲出家,放棄王位的繼承權 。世人貪圖權力,他有,不要了。放棄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去過什麼生活?要飯, 乞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去過這個生活,過了一輩子。往生的時候不在房子裡頭,在 樹林裡面。   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包括淨土,沒有例外的,你想成就,統統要放下 ;你不肯放下,那你就不能成就,你還繼續搞六道輪迴。過去的社會,每一個縣市至少都 有一個城隍廟,如果這個縣市規模大、人口多,可能有二、三個,一個大的市鎮都有一個 城隍廟。城隍廟教什麼?城隍廟裡頭有地獄變相圖,它那個圖不是畫的,是塑造的,人看 看地獄苦,對六道輪迴不會留戀。再能讀到《無量壽經》,我們這個會集本好,五種原譯 本裡面,佛所說的全部包括在其中,一句都沒漏掉,一個字沒有改動,都是五種原譯本的 經文,真經。看到極樂世界的殊勝,清淨莊嚴,我們會生起嚮往的心,現在講移民,這地 方好,趕快去。到極樂世界什麼都不要帶,那個地方一切現成,不要操一點心,丟得乾乾 淨淨的就去了。你想帶去,帶去那是垃圾,人家不要的,你只要有東西帶去的話,那個關 口進不去。捨得乾乾淨淨的,那邊人歡迎你。換句話說,我們功夫不得力,都是在沒有完 全放下,沒有徹底放下。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對自己警惕的祕訣,就是在佛堂寫了個大字, 「死」,天天看到這個「死」,提醒自己。他老人家八十歲過世的。我們要有這麼高的警 覺,天天想到死,什麼妄念都沒有了,這個世界才能放得下。一切恩怨都沒有了,統統拋 棄了,心裡面只存一尊阿彌陀佛,其他都不要了,這樣才能往生。你看這個地方,「善修 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這個善全是取極樂世界,用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代替五濁惡 世,這就對了。   「卷末第廿九《願力宏深品》」裡面說,「阿彌陀國長久廣大」,長久是時間,無量 壽,它永遠存在,長久。這個國土長久,人也長久,人也無量壽,而且人是法性身,不是 我們這個血肉之身。這血肉是物質,佛經上講是微塵,微塵就是最小的物質,物質組成的 。物質不乾淨,有染污,還都帶著有毒素,有生有滅,法性身就沒有,那真是清淨平等。 我們這個血肉之軀天天要營養,身體在消耗,一秒鐘生滅的頻率是二千二百四十兆。什麼 力量在推動這個頻率?這就是我們從吸取飲食造成的能量,它在消耗,到時候就要補充。 極樂世界沒這個麻煩,不需要,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睡眠是休息。休息頻率是不是 降低了?沒有,頻率還是每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的生滅,睡眠也是這個。所以無論是精神 現象、心理現象、物質現象,全都是生滅法,這個我們要知道。   六道輪迴是生滅法,十法界是生滅法,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之後,生滅法才沒有 了。轉八識成四智之後是什麼?法性身出現了,法性土出現了,我們叫它做淨土,一真法 界,這個裡頭沒有生滅了,阿賴耶是生滅。所以極樂世界長久廣大,廣大是空間,空間沒 有邊際;長久是時間,時間沒有先後,我們的時間觀念、空間觀念都是一種幻覺。佛法裡 面,在《百法明門論》有時分、方分,時分就是時間,方分就是指的空間,四方、四維、 上下。這些概念,你看看,佛把它分類,分的類別是二十四個不相應的行法,行法不能說 它沒有,但是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二十四大類。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抽象的概念,不 是事實,時間的概念、空間的概念都是抽象概念,最好都放下,不要去理會它,它是假的 ,它不是真的;也就是說,它是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產生的幻相。六道凡夫把它看 錯了,以為它是真的,我們以為是真的,欲界天也以為是真的,色界天也以為是真的,全 都錯了。   那個世界「明好快樂」,明是光明,好是沒有缺陷,快樂,快樂是不生煩惱;不但不 生煩惱,連念頭都不生,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沒有。「最為獨勝」,獨是法界虛空界裡 頭只有這一家,沒有第二家,殊勝,一切諸佛都有實報莊嚴土,沒有極樂世界的殊勝,只 有極樂世界獨勝。為什麼說沒有它殊勝?極樂世界同居土、方便土不亞於實報土,這太殊 勝了!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諸位要 知道,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法身大士,實報土是法身大士,它還有有餘土(方便土)、同居 土,也是法身大士,獨勝。這什麼原因?「本其為菩薩時」,這個其是指法藏比丘,法藏 比丘作菩薩時候,「求道所願」,他用五劫的時間參訪諸佛剎土,捨人之短,取人之長, 總結成四十八願,現在成佛了,四十八願兌現了,「累德所致」。 == 南無阿彌陀佛。 -- 月映萬川,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只要我們的心至誠清淨,阿彌陀佛就會應現。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1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48041276.A.71D.html
erincy: 南無阿彌陀佛! 11/21 13:18
dakudai: 阿彌陀佛! 11/22 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