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是等眾生,種種意業繫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是即蒙光曉之 義,亦即惠予眾生真實之利。」)   十二光,這是第一段,無量光佛。我們再看第二句,『無邊光佛』「《讚阿彌陀佛 偈》云:解脫光輪無限齊,故佛又號無邊光。蒙光觸者離有無,是故稽首平等覺。」無邊 光是解脫光,蒙光觸者就離有無,所以它是經題上的平等心。前面無量光,讓我們得清淨 心;第二尊無邊光佛,叫我們得平等心。無邊,沒有邊際。觸者,接觸到這個光明,平等 覺就現前。《讚阿彌陀佛偈》曇鸞法師作的,「曇師此讚遠勝餘師」。古德講解的時候, 曇鸞法師這個偈子作得好。「義寂解,無邊曰無邊際故」,沒有邊際;「淨影曰:廣也」 ,都比不上曇鸞法師的圓妙,「曇師以解脫光註無邊光」,妙!解脫了。「解脫者,涅槃 三德之一。復名之為輪。輪者,圓具之義。表解脫之德圓滿具足。無限齊者,離一切局限 與齊同。離有無者」,有要離掉,無也要離掉,「離有無之二邊」「離一切邊」,有無 是二邊,大小是二邊,凡是對立的都屬於邊見,離一切邊,邊見破了,「從容中道」。中 道也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中道也是一邊,還落在邊見上。佛經上稱它為中道,放在心 上就變成邊見。所以「邊中俱離,究竟解脫」,這是無邊的意思。   也就是《論註》裡面所說的,「畢竟平等意業。末後直云平等覺」,所以偈的最後是故稽首平等覺」,平等覺就是佛,平等覺也是阿彌陀佛的聖號。「頓顯第一義諦,畢竟 平等,萬法一如」,這真平等。萬法如果不一樣,如果有高下,就不能叫一如,不能叫平 等。怎麼個平等法?萬法一如。一如是什麼意思?萬法是相,是法相,我們叫它做六塵, 六根六塵都是萬法,還有六識,六根、六塵、六識都不離自性,一個性,不是兩個性,統 統歸自性就一如。自性空寂,什麼也沒有,所以叫真空。遇到緣它能現相,現相就是能生 萬法,不現相的時候它是隱,遇緣它現,隱現不二。現不能說它生、不能說它有,不現不 能說它無,隱現是感應,眾生有感,它就有現。六道的眾生有感,它現六道;十法界的眾 生有感,它現十法界;法身菩薩有感,它現實報莊嚴土,感應道交,妙不可言。不能說它 空,不能說它有,說空、說有,你都著相,你都迷了。所以說二邊不著,中道不存,你保 持在覺悟的狀態,不迷。曇鸞大師這個讚,「剖顯無邊光佛號之深義,此真能讚佛者也。 念老要不給我們提醒,我們不容易看出來,他這一提,我們再一想,是不錯,確實古大 德的解釋比不上曇鸞法師,他讚的意思很深,這是真正能讚佛的。   第三,『無礙光佛』「無礙者,憬興、義寂曰:無障礙」,用無障礙來解釋,沒障 礙。《淨影疏》裡頭說「自在」「曇師讚曰」,看曇鸞法師的讚歎,「光雲無礙如虛空 ,故佛又號無礙光。一切有礙蒙光澤,是故頂禮難思議」,意思好!下面念老給我們解釋 的,「其意為,光如虛空,故無障礙。本體常寂,妙用無窮。自在無礙,光明遍照,一切 有礙」,有礙是有情,指十法界的眾生。十法界的眾生,「皆蒙光益。故云難思議也。」 是故頂禮難思議,難思議是不可思議,無法想像。佛光注照,加持眾生,眾生很多,得到 加持的利益不相同,有得大利益的,有得小利益的。大利益是開悟,小利益心清淨平等, 大利益是覺。這些都能夠幫助我們堅定對淨土的信心,幫助我們堅定求生淨土的願心,這 就不可思議。皆蒙光益。   我們繼續再看下面,第四尊『無等光佛』,這一句「見唐宋譯」。這說明這個名號的 來歷,唐譯的本子,五種原譯本裡頭,跟宋譯都有無等光。《魏譯》的,康僧鎧的本子是 「無對光佛」,不是翻無等,是無對。「淨影曰:他光不敵,名無對光」,其他的光明比 不上無等光,比不上。「憬興曰:非諸菩薩之所及,故無對。」這個說法,諸菩薩是指四 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不能比。曇鸞法師讚曰:「清淨光明無有對」,無有對是法性本具 的清淨光明,「故佛又號無對光。」無對與無等意思相同,「無有等對,即是絕待」。這 個光,光照一切法。《首楞嚴經》裡面所說的,「我真文殊,無是文殊。此顯無等無對絕 待之義」。這個絕待,我們常講十善、六和、六度,十願、四十八願,乃至一切法,無一 不是絕待。後面講的,無對絕待之心,感絕待之法。《首楞嚴經》裡頭文殊菩薩說的,我 真文殊,無是文殊,這個是顯示無等無對絕待之義。「若是文殊,則二文殊,便有等對矣 。故知無對光佛號,其義甚深」。   我們從什麼地方去體會?要從性德。為什麼?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頭,只有自性是絕待 的、是無等的。一切法,這講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都是從自性流出,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 得。惠能大師在黃梅所說的這首偈子,「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絕待,這是無 。由此可知,神秀的境界還有等有對。惠能大師給它改了,真的是無等無對了,改得很 好。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真正體會到的時候要能用上,怎麼用?放下。不但是一切有 為法如夢幻泡影,無為法也不例外。無為從哪來?從有為建立來的,有為的對面是無為, 真的是像能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無為本來無一物,有為本來也無一物,這些現象 是幻相而已。《金剛經》上說得好,「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有沒有?不能說它有,也 不能說它沒有。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你動個念頭想,錯了,你打妄想了;你想 開口說,錯了,不能開口。這就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妙!教我們什麼?教我們在 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學無等光;就是要學「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世法、佛法本來是一法。   第五是『智慧光』「淨影曰:於法善照,名智慧光」「憬興曰:光從佛無痴善根 心起」,貪瞋痴的痴,無痴,三善根不貪、不瞋、不痴,是從無痴善根心起用,「復除眾 生無明垢心(這個地方是「無明品心」),這裡這個字可能是個錯字,我這上面旁邊註 了一個垢,塵垢的垢,就是染污。無明是一切煩惱的根源,自性般若智慧能破無明,底下 說,「故智慧」。下面引的是曇鸞法師的讚,曇鸞法師這一段,對十二光讚得好,他的讚 說,「佛光能破無明闇,故佛又號智慧光」「後兩者,均以破除無明而名智慧。彼佛智 光,能蕩除我等無明心垢,惠予我等真實之利,是故彌陀稱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憬 興師說的,光從佛無痴善根心起,從這三善根流出來的。流出來什麼?它能除眾生無明垢 心(塵垢的垢,那個「品」字是塵垢的「垢」),無明是一切煩惱的根。後面兩者,均以 破除無明,而名智慧。彼佛智光,能蕩除我等無明心垢,惠予我等真實之利,是故彌陀稱 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八個字是十方諸佛如來對阿彌陀佛的讚歎。這個讚歎,曇 鸞大師在讚頌裡面,是用「破除無明而名智慧」,說佛的智慧光,能蕩除我等無明心垢, 惠予我等真實之利。   我們得到了嗎?每天這個經念一遍,就是光照一次。確實我們是染污太嚴重,無明心 垢太嚴重,雖然佛光天天照,讀一遍就是照一次,我們心裡面的染污,好像沒減少,智慧 沒有開。這原因是什麼?是我們的業障習氣太重,不是佛光不靈,我們迷得太深,讓佛光 透不過去,我們被照的這些眾生居然沒有感覺。所以經典的教誨,我們沒有能夠依教奉行 ,原因在此地。這個問題怎麼解決?解決的方法,古人說過,我們要相信,那是「讀書千 遍,其義自見」。讀的時候用真誠心、用恭敬心,不能分別,不能執著。如果讀誦的時候 還有分別執著,還去想經裡頭的意思,那就把讀誦的功德破壞了。讀誦不許可有意思存在 ,這就對了。一直念下去,念到其義自見,恍然大悟,就真明白了。所以遇到經上有困難 的地方,不是經難,是我們自己有障礙,有業障。懺悔業障最有效果的方法,還是信願持 名。本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這句。這個是懺悔法裡頭至高無 上,只要你真誠恭敬一向專念這句佛號,自然有感應。念的時候,不必求感應,有求感應 的心,那是染污,也把功夫破壞了,一無所求。念到純熟,煩惱控制住,智慧就現前,就 其義自見。這是古聖先賢所傳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上一次,胡小林居士到香港來看我,告訴我,他最近六年專攻《起信論》,古人這兩 句話一點都不錯。他說我一千遍念完,許許多多的意思看出來了,自然向外冒;再讀一千 遍呢?意思就更多了,前面一千遍沒有看出來的,就冒出來了。遍數愈多,意思愈精愈妙 ,其味無窮!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來給我做證明,一點都不錯。所以古人有個諺語說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能做得到,鍥而不捨。一句佛號念到底,像海賢老和尚 ,他真解決了。   我們再看下面,第六尊『常照光』「見《宋譯》。常寂光中,寂而常照,故名常照 光。《魏譯》為不斷光」,不斷就是常照的意思。「淨影曰:常照不絕,名不斷光。」這 《淨影疏》的解釋,《魏譯》。「憬興曰:佛之常光,恆為照益,故不斷。」我們看曇鸞 法師的讚,這只有兩句,「光明一切時普照,故佛又號不斷光」,不斷就是常照。「一切 時普照」,不迷,破迷開悟,「正是常照之義。」我們業障煩惱習氣很重,常照光裡面是 常照,從來沒間斷,我們知道,我們相信,但是我們沒有得到光的利益。光的利益是什麼 ?破迷開悟,我們依舊迷而不覺,這我們來找毛病,到底發生在哪裡?為什麼有人得利益 ,有人不得利益?我們是屬於不得利益這邊,問題在哪裡?我們心不清淨,我們心不平等 ,所以佛的常照光,我們沒得到受用。這個光是永遠不斷的,日夜都不間斷的,如果得這 個光的利益,我們的心清淨、平等了,清淨平等覺都得到了。我們的無明煩惱,用什麼方 法把它消除?讓我們能夠在佛的常照光中。這是什麼地位?給諸位說,這是法身菩薩。法 身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得到佛的常照光,日夜沒有間斷。這些菩薩們住在實報 莊嚴土,因為佛光普照,佛光遍照,他們不會退轉,一直等到無明習氣斷乾淨,他們證妙 覺果位,回歸常寂光,就證得圓滿的法身,是這個意思。   下面第七,『清淨光』「淨影曰:離垢稱淨。」垢是染污,沒有染污這叫清淨。我 們經題上,修行的綱領,五個字,第一個就是清淨。清淨心裡面沒有染污,什麼是染污? 有我,我就是染污。因為有我,所以就有自私自利,就有七情五欲,就有貪瞋痴慢,都從 我發生出來的。佛一開端,頭一個就是教我們破除我見。我們知道小乘初果,要把五種見 惑斷了,就能證得初果。五種見惑裡,頭一個身見,執著身是我。這樁事情,我們要怎麼 辦?這個問題,要是功夫不得力,念佛不能往生。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早年間 ,我在台中求學,李老師常說:咱們蓮社蓮友,念佛的同修,一萬人當中,真正能往生的 只有三、五個。真往生了,其他都不能。什麼原因?身見沒放下,起心動念都是為這個身 在想。特別是年老的,想什麼?想身體健康,想怎麼保健,想怎麼多活幾年,跟印光大師 教的方法完全搞錯了。印光大師晚年他就想「死」字,他沒有想要多活幾年、要保健身體 ,沒有。天天想死,死怎麼辦?求生極樂世界,天天想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往生,這個對了 。這個世間不能留戀,留戀這個世間出不了輪迴,太苦了!我們自己一定要明瞭,一天到 晚,念念不能忘記,願生西方淨土,信願持名,這就對了,萬緣放下。學了這個佛法,一 定要管用,要用上。   我們看底下的註解,清淨光。淨影曰:離垢稱淨。遠離染污,心就清淨。心裡只裝阿 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要裝,就清淨了。憬興大師說:「從佛無貪善根而現 ,亦除眾生貪濁之心,故清淨。」五濁惡世,濁就是染污,濁就是不清淨。貪就是濁惡, 五濁裡頭的貪瞋痴,要把這個心放下,什麼都不貪。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完 全是虛幻的,我們被這些假相蒙蔽,被它們欺騙了。曇鸞法師讚裡面說:「道光明朗色超 絕,故佛又號清淨光。一蒙光照罪垢除,皆得解脫故頂禮。」下面是念老給我們的解釋, 「故知此光明朗離垢,復能為眾生消除貪濁與罪垢,故號為清淨光。」它能幫我們清理, 這個光裡頭有智慧。這光在哪裡?這十二光總的來說,都在一句佛號之中;廣義來說,這 一部《無量壽經》,就是十二光。我們用真誠心、恭敬心讀一遍,這十二光就照一次,處 處在提醒我們,我們要懂得,「願解如來真實義」,開經偈說的。佛的名號清淨,《無量 壽經》所說的清淨,依教奉行就是清淨光照注。   下面引《往生論》上說:「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 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往生論》裡面說得好,什麼是一法句?這 個三種成就莊嚴,就是國土成就莊嚴、佛成就莊嚴、菩薩成就莊嚴。佛菩薩是正報,國土 是依報,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往生論》上,國土說了十七種;對佛讚歎,阿彌陀佛說了 八種;讚歎每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大眾,說了四種,總共二十九種莊嚴。這成就願心莊嚴 ,誰的願心?阿彌陀佛的願心,我們每一個往生的人都要有這個願心。略說入一法句,一 法句是清淨句,什麼是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是知清淨一名,體是真實法身。廣 攝國土、佛、菩薩三種莊嚴」,這是念老給我們註解的。「故《漢譯》彌陀名號為無量清 淨佛」,阿彌陀佛也叫無量清淨佛,「又彌陀密號為清淨金剛。當知清淨二字,其義甚深 。」這也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再看底下一尊,八、『歡喜光』「淨影曰:能令見者心悅,名喜。」見這個光 ,法喜充滿。「憬興曰:從佛無瞋善根而生,能除眾生瞋恚慼心,故歡喜。」這個我們看 到佛門天王殿裡面供養的彌勒菩薩,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是表歡喜光,叫每個人看到心 裡都能生歡喜心,所以非常好。「曇師讚曰:慈光遐被施安樂,故佛又號歡喜光」「安 樂者,如《法華》曰:身意泰然,快得安隱。佛光能令眾生安樂歡悅,故名歡喜光。」這 裡頭要記住一個總的原則,那就是光明跟智慧是平等的,光就是智慧,智慧起作用就稱為 十二種光,體都是真實智慧,真實智慧有這麼多的德用。真實智慧從哪裡來的?自性上本 有的,自性裡頭本有,不是外頭來的,心清淨它就現前,心不清淨它就變成煩惱,它的反 面是煩惱。所以清淨心重要,我們根塵接觸不被六塵染污,清淨心就現前,這十二種功德 也就自然明顯的顯示出來。這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   第九種,『解脫光』「見《宋譯》」,《魏譯》本裡頭沒有,「故古諸師未有註釋 。自古以來這些註經的,中國註經的只有兩個;日本多,日本註解《無量壽經》的有二 、三十種。「但《魏譯》中有炎王無稱兩光」,炎王光與無稱光,有這兩種。「曇師讚 曰: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佛又號光炎王。三塗黑暗蒙光啟,是故頂禮大應供。又:神光離 相不可名,故佛又號無稱光。因光成佛光赫然,諸佛所歎故頂禮。」曇鸞法師有兩首偈, 這兩偈實實在在講,都是讚歎解脫光。「神光離相、因光成佛,是顯解脫光自覺之德」。 脫是脫離,解是解除,解除煩惱的束縛,脫離六道十法界之苦,這叫解脫。所以這是解脫 光自覺之德。脫離六道十法界,他就往生到實報莊嚴土,念佛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其他的不是求往生的,真正證得解脫光,他到華藏世界去了;密宗有到密嚴世界。這個是 顯示自覺之德。「佛光第一、三塗蒙光,是顯解脫光覺他之益」。三途是三惡道,三惡道 當中過去在天上人間學佛功德深,所以他也蒙光注照。   咱們現在時間到了,好,我們就講到此地。下一堂課,我們從解脫光,從第九解脫光 讀起。 == 無為從哪來?從有為建立來的,有為的對面是無為, 真的是像能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 無為本來無一物,有為本來也無一物,這些現象是幻相而已。 胡小林居士講《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的研讀報告時,用過一個譬喻, (大概在第19、20集左右) 他說譬如一個人喝了酒見房子轉,他說房子是轉的, 這個說法當然是不真實的,但他酒醒了之後說房子不轉,這個說法也不正確。 房子本身沒有轉,也沒有「不轉」,「不轉」不是房子真正的狀態。 但是為了教導、方便描述,勉強就讓你用個「不轉」來形容。 事實上呢?事實上根本沒有「不轉」。 「不轉」是相對「轉」來說的,是依「轉」而產生的,並不是房子真正的狀態。 無為本來無一物,有為本來也無一物,這些現象是幻相而已。 這應該就是《首楞嚴經》裡面所說的,「我真文殊,無是文殊。」 也就是 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你動個念頭想,錯了,你打妄想了; 你想開口說,錯了,不能開口。這就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這些都是概念指涉,都落入意識心的範圍。 話說我真的覺得胡小林居士《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的研讀報告真的很不錯! 真的很推薦!youtube 上可以找到。 南無阿彌陀佛。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2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49909151.A.5CD.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12/13 09:38
erincy: 南無阿彌陀佛! 12/13 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