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 但見色聞香。以意為食。色力增長。而無便穢。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 時至復現。】)   『百味飲食』「百味,指百種好味」。為什麼要說百味?古時候皇上,那是帝王, 帝王吃飯多少個菜?一百個。所以百味飲食,這是皇上吃的,御廚所做的。三餐,無論是 早餐、晚餐、中餐,都是一百道菜。所以它那個菜碟很小,像裝醬油碟一樣,很小,我看 見過。早年我訪問北京,有個朋友曾經是駐澳洲的大使,我們認識,以後退休了,知道我 在北京,打電話找我,請客。在哪裡請?在他家裡請,晚餐。我也沒想到,都是小碟菜, 做了四十多道,客人就我一個,就是我們兩個人吃。那就是御廚,我就看到當年皇宮宮殿 裡頭百味飲食。   下面,「又《大論》曰」,《大論》是《大智度論》,「有人言,能以百種羹供養, 是名百味。餅種數五百,其味有百,是名百味」。那是《大智度論》,有這種說法。能以 百種羹,就是代表餐桌上所擺的這些菜碟、菜碗,它也有裝湯的,這是指大供養,大法會 大供養裡頭;餅種類有五百種,這就是點心,那個味有一百種口味,數量是五百種,有百 種味。有人說,「有人言:百種藥草藥果作歡喜丸,是名百味」,這也是一種飲食裡面的 一樣,是以藥材所製的食物,也能稱之為百味。「按菩薩之果報」,果報裡頭特別是講食」,吃的,「與神通變化食,有無量味」。這個百味是人間帝王,佛菩薩不一樣,他們 神通變化,不止百味,無量味。「彼土甘露味食,焉可思議」,這都是極樂世界的飲食, 我們無法想像,也沒有辦法說清楚。「所謂百味者,只是順此方習俗耳」,這是順中國人 的習俗,中國帝王每一餐是一百味(一百種口味),這是順此方的習俗。   下面一句,『實無食者』。實實在在說,他們不需要飲食,那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習氣。到極樂世界去,好像很久沒有吃飯了,想到了,這一想,這個飯菜就在面前;這一 想,這是極樂世界,不需要這個東西,它就沒有了。「因彼土眾生,蓮花化生,清虛之身 ,無極之體,本無饑渴之苦」,他不會餓,他不會口渴,所以他不需要飲食,「故無食者 ,極樂世界人沒有飲食。可是,剛剛到極樂世界往生的人,他這個習氣沒有忘掉,怎麼 好久沒吃飯?這個念頭一動,食物就現前。「但為意樂而食也」,他一看到這個,見到菜 的色澤,見色聞香,等於就吃飽了。不是像我們在此地,真的要讓腸胃去消化,他們的腸 胃不做這個消化工作,所以身體健康。「故見色聞香,以意為食,非真食也。又此妙食, 具增上用」,它也管用,管什麼用?「能增色力」,見色聞香,身體的顏色格外好看;這 個力是體力,體力更強。因為他並沒有真吃,所以他沒有大小便溺。「復顯彼土一切悉皆 超世希有」,超越我們這個世界,非常稀有。   「又食者身心柔軟,於此妙味亦無貪著」。絕沒有說,這個好吃多吃一口,那個不好 吃就放棄不吃它,沒有。為什麼?這種念頭斷掉了,挑剔、好壞念頭沒有了,得清淨心、 平等心。不但清淨平等,覺而不迷,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在佛境界裡頭。 「於所受用,皆無攝取」,這個皆無攝取就是底下這句話,「又云:捨離一切執著」,他 沒有執著。這是我們現在要學的,一切時一切處,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統 統沒有執著;包括意,就是有念頭,念頭還想著佛法,不執著。對一切經教讚歎、歡喜, 對一切法門恭敬、讚揚,法法平等,無有高下。一個心願,希望大小乘佛法都能夠很快復 興起來。我也常鼓勵大家,特別是年輕人,要發心學習經教,喜歡哪個宗派,你就認真學 習;喜歡哪個法門,這個法門裡頭主修的經論要下功夫。每一部經論都有人承傳,佛法興 旺了。   我在早年,我記得四十多歲的時候,星雲法師建立佛光山,辦了一個東方佛教學院, 請我去做教務主任。那個時候他有一百三十多個學生,我跟他建議,把學生分組,三個人 分一個小組,這一個小組專攻一部經,學習的期間十年。一百三十多個人,可以分成四十 個組,也就是說四十部經論。三個人專攻,只希望有一個人學會,佛光山就有四十部大經 大論,那真是佛光普照世界。星雲法師不能接受我的建議,他說那樣做不像學校。我就告 訴他,像學校,出不了人才;不像學校,出人才。最後,我還是離開了。那個學校教學的 方法,我知道那不會成功的。一個早晨三堂課,三個老師教,教的課程不一樣,學生頭腦 學迷糊了,這個還沒有消化掉,那個又來了。到了晚年,我們碰面,他後悔了。後悔來不 及了,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四十四歲,我們兩個同年,四十多年一眨眼就過去了。如果那個 時候他把我留在佛光山,佛光山至少會有三、四十個講經法師出來。   佛法要跟老祖宗學,不能跟現代人學。老祖宗的教法是正確的,一對一的教學,而且 就是一部,沒有學兩部的。兩部,除非你這一部學畢業了,真成功了,在裡面開悟了,至 少也是小悟。小悟是阿羅漢,大悟是菩薩,大徹大悟是成佛、是法身菩薩,真管用!我非 常惋惜,沒有福報。我們同年,他看到我身體比他好,問我怎麼保養的?我說我沒事,你 的事情太多了。我問他建多少個寺廟?全世界差不多將近三百個寺廟,那操心!我說我到 現在一個廟都沒有。我這一生不操心,永遠守住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三不管,真正 能放下。這個放下,章嘉大師教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李炳南老居士教的,不是 我發明的,真有效果,真管用。   所以這個地方一句話,這句話也是經文,「捨離一切執著」,比什麼都重要。有一樁 事情執著放不下,臨命終時求往生都產生障礙,你就去不了。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七情五欲是六道輪迴根之根,這個東西不放下,你怎麼能走得了?下面說,「故無所味著 也」。這些美味,你要是問他,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無所味是沒有分別,著,沒有 執著。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吃飯穿衣,居住的房舍,要能做到無所味著,就能得功夫成 片,就能得一心不亂。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我感到的是,他二十五歲功夫成 片,三十歲事一心不亂;頂多是四十歲,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了。他不是頓悟是漸 悟,六祖惠能是頓悟,但是悟入之後境界平等,沒有高下。所以吃完自然化去,想吃的時 候它又出現了,「一切自在無礙」。舉一個例子,食自在;衣自在,沒有一樣不自在。   我們再看念老底下這一段,「又此經文,正顯《往生論》中莊嚴受用功德成就。偈云 ,這是《往生論》說的:「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這是用我們這個世間色界天, 色界天人。色界是四禪十八層天,這十八層天人他們不需要飲食,他們用什麼?三昧為食 ,三昧是禪定。在我們這個世間,咱們沒見過,但是聽說過,虛雲老和尚。他一入定,一 個月、半個月很平常的,他在禪定當中,出定的時候感覺得是很短的時間。有一年過年的 時候,過年前大概前一、二天,他住茅蓬,茅蓬距離到寺廟不遠,在寺廟裡拿的一些飯菜 ,放在鍋裡面,鍋的火點燃,慢慢他在等它煮熱,還有一點時間,他就在旁邊打坐,這一 坐就入定了。到過了年,過了十五,大概總有二十多天,很多人沒看到虛老和尚出來,就 到茅蓬去看他。看他在入定,就用引磬在他耳邊敲敲,那就是叫他出定。他聽引磬響的聲 音,他出定了。出定,看到大家,你們怎麼到我這來了?我這還煮了芋頭,來,打開一起 吃。結果鍋蓋一打開,芋頭長毛了。他只是感覺到十幾分鐘時間,而實際上,人家告訴他 ,你已經入定差不多十幾天,將近二十天。定中沒有時間,沒有先後;定中沒有空間,沒 有遠近。   所以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是禪三昧,不是自己修的,是阿彌陀佛所修的 。阿彌陀佛發的願,把他所修的功德加持給往生的人,讓往生的人在這一剎那當中轉八識 成四智,這個肉身產生變化,沒有了,不在了,它本來是空的,它不在了;剩下來的身, 是法性身,是心現的,唯心所現,是那個身,唯識所變的身沒有了,不見了。唯識所變的 身要飲食,像我們在六道輪迴裡要飲食,是個生滅身。唯心所現的,是不生不滅,不需要 飲食。所以《往生論》裡面說得好,你看,「愛樂佛法味」,不是百味,不是無量味,法 味。法味是什麼?禪三昧。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諸位一定要知道,那個地方真無量壽。 為什麼?它沒有時間。他可以回到過去,他可以進入到未來,過去、未來在哪裡?就在當 下,他能見到,他能聽到,他能接觸到。沒有時間,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他能夠回到二 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講經的這個法會,他去看看,就在眼前;他也能夠看到未來,現在 是公元二千零十五年,二萬零十五年之後是什麼樣子,他在面前就看到了,時空不見了。 時空是假的,是我們迷失自性,以為有個時空,時空是從妄想生的、從心想生的。你不生 ,沒有這個心想,它就沒有了。   《論註》是曇鸞法師著的,說得好,「是故興大悲願」,興是興起,動了這個念頭, 大悲願。是故興大悲願,誰興的?阿彌陀佛,在因地,在法藏比丘那個時候。他說「願我 國土,以佛法、以禪定、以三昧為食。永絕他食之勞」。這個願兌現了,在極樂世界兌現 ,所以他不需要這些勞動。「愛樂佛法味者」,這一句,「如日月燈明佛說《法華經》」 ,說多久?「六十小劫」。這六十小劫,「時會聽者」,當時參加法會這些聽眾,「亦坐 一處」「六十小劫」,也坐在一起聽,也經歷六十小劫,「謂如食頃。無有一人,若身 若心,而生懈倦」。這六十小劫是一念,時間沒有了,所以這些人,這些聽眾聽佛六十小 劫這個經說完了,起座的時候就好像吃一餐飯一樣很短的時間,沒有一個人身體有疲倦或 者是心裡面有念頭,沒有,沒有懈怠,沒有疲倦,法味為食。這是講法味,聽《法華經》 ,法味,法喜充滿,法味為食。   「以禪定為食者,謂諸大菩薩常在三昧,無他食也」。三昧就是定,這些菩薩們所修 的是大定、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告訴我們,自性,自性就是真心,自己的真心是什麼樣 子,他給我們說了五樁事情,這五樁就說完了。五祖聽了之後,衣缽就傳給他,他就畢業 了。真的見到自性,真的見到真心,真心是什麼樣子?第一個清淨,「本自清淨」;第二 個,「本不生滅」;第三個,「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 相好;第四句,「本無動搖」,這就是自性本定,真心沒動過,沒有搖晃過,這是真心, 所以我們要想把真心找出來,用什麼方法?定,就是不動不搖,不為外面境界所干擾;最 後,真心起作用,「能生萬法」,萬法就是宇宙。   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心現的。但是心現的一真法界我們今天看不到,我們今天看到 是識變的,八識所變的六道輪迴。迷得太深了,連天人所住的色界天我們都看不到。修一 點小定,就能看色界天、看無色界天;修大定,就能看到十法界;大徹大悟,超越了,超 越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十法界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十法界是在 外,統統包含當中,統統是假的,虛幻不實。換句話說,叫我們徹底放下,決定不能有貪 心、有貪著。事業,學佛的人都做善事,善事隨緣,不一定是我一定要把它做成功、一定 要做成怎樣怎樣,那你就有分別、有執著了,又有妄想又有雜念,你完全是用的輪迴心, 你就錯了。斷惡修善,都不放在心上,這就對了。   我們看下面的文,這念老註解的文,「以禪定為食者,謂諸大菩薩常在三昧,無他食 也」,這個容易懂。「三昧者,彼諸人天」,這個「彼」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人天, 這是往生同居土的,身分是人天。人天才需要食物,才會想起這個事情。如果要到方便土 裡面,這個念頭不會生起,這個念頭已經洗乾淨,沒有這個念頭了。但是在同居土裡頭有 這個習氣,有的時候想起;想起,餐具飲食就擺在面前。擺在面前這才想到,我在極樂世 界了,我這個身體不是業報身,不是唯識所變的,飲食不需要了,它就沒有了。所以一念 覺,它就沒有了;一念迷,它就來了。「若須食時,百味嘉肴羅列在前。眼見色,鼻聞香 ,身受適悅,自然飽足。訖已化去」,這個大概都是剛剛到極樂世界,時間很短,還有這 個習氣。極樂世界時間住長了,習氣就沒有了,不會想到這個東西了。「若(再)須(則 )復現」,它又復現。「其事在經」,佛經上有說,真有這些人,習氣很重的人。「是故 言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這是鼓勵學佛的同學,我們要愛佛的法味,佛的法味超過 世間所有的美味,要想到禪三昧為食。這個好,也就是說修定。   我們修定,是用念佛修定。學海賢老和尚,就一句佛號,他就定在一句佛號上。定成 就了,叫念佛三昧。成片是念佛三昧的淺行,不能說不是三昧,是念佛三昧。事一心不亂 、理一心不亂,那是真實的念佛三昧。得事一心,生方便土;得理一心,生實報土。但是 ,即使是人天小果,在極樂世界品位最低,可是在極樂世界的待遇跟最高的十地菩薩、等 覺菩薩是平等的,這一點要知道,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去?就為了這個。他方世界要靠自己 修行功夫,極樂世界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的加持,不是自己功夫,這個要懂, 不能不知道。經文、論文、念老的解釋,字字句句都在勸導我們,要發真心,真誠的信心 ;要發願心,願生極樂。極樂世界太好了,真的什麼障礙都沒有。到那個地方,沒有一個 不成佛,不成佛你不會離開講堂,成佛就離開講堂。 (Ⅲ) 衣自在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這分開來說,「衣自在」。   【復有眾寶妙衣。】   極樂世界離不開『寶』,用寶來形容。   【冠帶。】   『冠』是頭上戴的帽子,『帶』是繫的腰帶。   【瓔珞。】   掛在胸前的裝飾。   【無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面這一段說明「衣飾受用自在」,飾是裝飾。「冠者,帽也。 帶者,衣帶。瓔珞者,印度貴人男女,編玉以懸於身為飾,名瓔珞」。戴的手鐲、項鍊, 這些稱為瓔珞。「如是衣飾皆以眾寶合成,故云眾寶妙衣等等」。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 會不會有溫差?沒有。為什麼?沒有聽說它有春夏秋冬,它沒有四季。所以他們的衣服自 自然然隨著環境自然變化,都非常合適,身上穿的跟大自然的環境都能相應。身上配的瓔 珞,像我們在佛像裡面所看到的,畫的全身的瓔珞。「以由寶所成故,光色微妙,如《觀 經》云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是故無量光明」,《觀經》上所說的。《觀經》做為《無量 壽經》的補充教材,它那裡面說得詳細。「又云一一光明八萬四千色,是故百千妙色。所 云百千者,蓋極言其多也」,實在說,無量光明。「又色中復放光明」。   我們在《觀經》裡面看到,阿彌陀佛的報身,這部經上沒細說,《觀經》上說阿彌陀 佛的身,身有八萬四千相,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這個經上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隨順印度當時習俗說的;《觀經》則不然,《觀經》是隨順韋提希夫人所看到的。佛以神 通把極樂世界展現給韋提希夫人看,讓她去選擇。她看到很多諸佛世界,最後選中極樂世 界,佛對她讚歎。她見的阿彌陀佛,報身,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 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一個光裡面都看到十方諸佛在那裡做佛事。做佛事就是教學,教 化眾生。佛事是佛的事業,佛幹什麼事業?教學、講經,這是佛事。   這是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我跟他學哲學,那一年我二十六歲,我們這個課程最後一 個單元是「佛經哲學」。當時我很懷疑,我說佛教是宗教,宗教都是迷信的,它怎麼會有 哲學?何況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意味著在宗教裡是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真神, 沒有那麼多。佛教上,供的佛菩薩太多了,所以讓人看到是低級宗教。老師告訴我,他說 :「你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們學哲學,在談哲學。 「大乘經典是全世界哲學裡頭的最高峰。」我們從來沒聽人說過,方老師這樣介紹給我。 又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單元讓我對宗教產生興趣,對佛教有了信心 。老師囑咐我,他說:「現在的佛教不在寺院。」我說:「在哪裡?」「在經典。」我說 為什麼?老師告訴我,兩百年前,中國大大小小的寺院庵堂,無論城市或者是農村,出家 人沒有不講經的、沒有不教學的。宗教教育,皇上直接管的;儒交給宰相,佛跟道皇上自 己管。所以佛跟道的宮殿,都可以造跟皇宮一樣的模式,用黃的磚、紅的牆,都可以用, 因為他是皇上的老師,可以用。那時候人真幹,真有學問,真有德行。他說現在出家人, 他不學經教了,寺廟裡頭可能藏著有經典,沒人去學習。所以老師提醒我,在經典裡面去 學習,這個很重要。   佛教要怎樣復興?恢復教學,回歸教育。不但佛教,所有的宗教都要回歸教育,互相 學習。宗教才能夠幫助社會化解一切衝突,消除一切負能量,宗教可以做得到,帶給社會 永續的安定和諧。所以,要把「宗教」兩個字講清楚、講明白。湯恩比說,宗教是人類所 必需,決定不能缺少。西方人現在放棄宗教,東方人放棄聖賢教誨、放棄傳統文化,這個 世界怎麼能不亂?你要問,這個世界為什麼這麼亂?就這麼簡單兩句話,東方人不信傳統 文化,西方人不信宗教,地球就變成這樣。然後你才曉得,宗教教育多重要。中國人有智 慧,外國人明白了,沒有人不佩服、不讚歎。單單就宗教這個名詞,很容易看懂,什麼叫 宗教?宗有三個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有這三個意思;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 、教學、教化;宗教兩個字連起來,宗教是主要的教育,叫做宗教,重要的教學叫宗教, 尊崇的教化叫宗教。這還得了嗎?所以中國老祖宗了不得。在上面加兩個字,你就完全明 白了,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宗教是人類重要的教學,宗教是人類尊崇的教化。   在中國五千年沒中斷,現在斷了,滿清亡國的時候就斷了。在滿清沒有亡國之前,還 有影響;再五十年之前,那是名符其實的宗教教育,全國人民都接受,上從帝王,下至庶 民,沒有人不學,沒有人不遵守,所以社會安定,天下太平。中國人疏忽,帶頭的人應該 是慈禧太后,這個頭帶得不好。她執政之後,掌權了,她藐視古聖先賢。宮廷裡面原本是 禮請儒釋道的專家學者來講學,廢除了,不聽了;遇到困難的事情,她扶鸞,她真搞迷信 。把正信的宗教丟掉了,她搞迷信,結果亡國。亡國之後,中國社會動亂,軍閥割據,接 著中日戰爭,再接著解放戰爭,所以把中國文化完全丟掉了。湯恩比博士說,要救世界, 解決二十一世紀世界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是舉世聞名的一位歷 史哲學家所說的,我們要認真努力,趕快把中國文化的根找回來。根是什麼?孝親尊師。 認真學習,從扎根教育,那就是從兒童教起,希望一代比一代興旺。真正復興起來,這個 地球會出現千年盛世,這個盛世不是局部的,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是全世界,中國傳 統文化、中國大乘佛教能帶給全世界永續的安定和諧。   後面,這是《觀經》上講放光的事情,我們念一念。「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 出紅色光」「等等」,這省略了。「故知光色重重無盡,如是衣飾,具足莊嚴,自然在 身,非因造作」,統統是自然的。極樂世界沒有工人,做衣服的沒有衣服工人,燒飯也沒 有做飯的工人,沒有農夫,完全是變化所作,不可思議。最後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有緣 分往生極樂世界,問題就看我們願不願意去?願意去,將來都在極樂世界團聚,都在極樂 世界生活。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4781323.A.08F.html
ppt51543: 阿彌陀佛 02/07 13:52
dakudai: 阿彌陀佛! 02/08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