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272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六百六十三頁,我們從第一行經文看起:   【又無量壽佛講堂精舍。樓觀欄楯。亦皆七寶自然化成。復有白珠摩尼以為交絡。明 妙無比。】   這一段是教主阿彌陀佛他居住的處所。我們看註解:『講堂』「說法講經之堂舍」 。這是極樂世界最重要的一個活動場所,我們能夠想像得到,這個講堂無比的莊嚴,這個 不算稀奇,稀奇的是廣大沒有邊際,這是真的。為什麼?每天十方諸佛剎土往生到極樂世 界的菩薩不計其數,阿彌陀佛去接引,接引到極樂世界,把蓮花放在七寶池,七寶池就是 講堂外面,他在蓮花裡面完全轉變過來了。蓮花作用不可思議,我們知道花開見佛,花開 的時候,他在花裡面,轉變的過程完成了。轉變什麼?就是教下所說的轉八識成四智。因 為極樂世界是心現,沒有識變,識從什麼地方淘汰掉?就在往生過程當中,我們進入蓮花 (往生的時候進入蓮花),蓮花就合起來,彌陀將這個蓮花帶到極樂世界放在七寶池裡面 。花開時間個個人不一樣,這是各人修行的功夫,修行得好,一心不亂的,到極樂世界花 就開了;如果沒有這個功夫,生凡聖同居土、生方便有餘土都還要一段時間,方便土的人 時間短,同居土往生的時間就長一點,《觀無量壽經》上說得詳細。人數真多,我們這個 世界,地球上往生的人不多,十方諸佛剎土加起來,那個人數就無法計算。所以講堂廣大 ,為什麼?它是法性土,它不是微塵聚。我們這個世間是微塵聚的,《金剛經》上說得很 清楚,「一合相」,統統是微中子聚集產生的物質現象,這個現象有生有滅。極樂世界是 自性變現的,是法性,法性沒有生滅。所以法性無量壽,法性無量光,法性無量莊嚴,只 有到極樂世界的人才知道。這段經文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講堂。   『精舍』,這就是居住的地方。居住地方是隨心如意,我想什麼樣的精舍,就現什麼 樣的精舍。真的,到那個世界,我們有一句諺語說「心想事成」,不是真的,是一句好聽 的話、恭維的話,可是在極樂世界是真的,確實心想事成。喜歡居住什麼樣的環境,它就 變現這個樣的環境,而且個個不相妨礙,有在空中居住的,喜歡在空中,有在地下居住的 ,沒有一樣不隨心如意,心想事成。這些都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阿彌陀佛無量劫 修行,把這個功德來供養大眾,大眾完全憑自己的意念愛好,都現他如願的道場。   註解裡面說,「精舍,寺院之異名」。寺是中國古代,這是帝王時代辦事的機關稱寺 。直接歸皇上管的稱寺,寺的長官稱卿。所以皇上有九個寺,這是常設機構,永遠不會撤 銷的稱寺。宰相下面的一級單位稱部,部裡面的主管稱尚書,現在叫部長,帝王時代是叫 尚書。那個時候事情少,沒有這麼多,社會結構很簡單,所以只有六個部。第一個是禮部 ,禮部就是今天的教育部,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讀中國歷史,你看看幾千年來,宰相 下面第一個是禮部,說明什麼?重視教育,國家的行政可以這麼說法,統統是為教育服務 。建國君民,第一樁大事情、第一個目標就是要把人教好,人教好了,什麼事都好辦。今 天的社會,教育部不是擺在第一,是擺在很後面。今天一切好像都是為經濟貿易、為財富 ,這個社會就不會穩定,為什麼?財富是人之所必爭。教育擺在第一好,教育把人都教成 聖賢君子,聖賢君子於人無爭、於世無求,處處推讓,沒有爭奪,社會安定。   所以古人所想的,比我們想得深,想得周到,想得遠,這是我們比不上古人的地方。 古人心細,古人心淨,不浮躁,尤其讀書人,明理,倫常道德不是口裡說的,完全變成自 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標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必須要遵守。雖然沒 讀過書,老人世世代代相傳,不但老人教給你,而且什麼?你全看到,你一出生就看到, 每個人都懂得,每個人都遵守,在這方面我們比不上古人。這個是治國之大本。像科學技 術,古時候有,沒有放在根本,放在枝末上,並不過分重視這些。這些道理,我們學習經 教慢慢都補回來了,小時候沒有學,現在都補回來,漸漸明瞭了,對古聖先賢那種真誠恭 敬之心油然而生,這是好現象。   寺是幹什麼工作的?要看這個性質,都是為皇上服務的,或者是為皇族服務的,是皇 上的近臣,靠近的這些人。管理國家,我們講政權、治權,治國的這個權是宰相,皇上有 政權,治權交給宰相。這個方法好,很難得。所以讀書人也很老實,不爭取政權,但是爭 取治權。讀書參加國家的考試,考取之後受過國家培養,太學,像現在的黨校,在那裡培 訓,培訓出來之後是各級幹部,國家從中央到地方,各個階層幹部。讀書這樁事情是自己 家庭負責,國家只辦太學。也有分校,省有分校,縣也有分校。所以縣考考取稱為秀才, 省考舉人,中央考試叫殿試,皇上是主考,考進士,這是最高的學位,也分三個學位。考 取之後都應該到太學去讀書,將來幫助皇上、幫助宰相來治理國家。現在沒有了,所以治 理國家的理念各個不相同,原則、宗旨都不確定,社會怎麼不亂?古時候,你不能看輕它 ,從中央到地方它是一致的,它如果要亂,這個朝廷時間就不久了;它要有條有理,一點 都不亂,這個朝廷還有幾百年,還有幾十年。這在中國歷史上看得很清楚。   它是辦事機構,寺是為皇上服務的、宮廷服務的,所以稱為內務部。這個裡頭也有領 導人,領導人多半是太監,總管太監,他也有地位,一般都是二品官的地位。一品是宰相 ,二品就是部長,它是內務。佛教皇上親自管,也稱為寺。皇上對儒釋道都非常尊重,儒 釋道都是皇上的老師,所以對這個寺就很尊重。佛跟道都歸皇上管,儒歸宰相,歸禮部尚 書管。用儒治國,用佛教化老百姓,所以你到中國去看,無論是都市、鄉村,佛的寺廟很 多,大大小小到處都是,這都是歸皇上管的。你看它的建築,不管是大是小,宮殿式的建 築,可以用紅色、黃色,甚至於金色的,可以用這些顏色,這都是皇家的。因為佛寺、道 觀都是皇上老師,皇上稱弟子,所以他們的建築可以跟皇宮一樣,用同樣的色彩、同樣的 形式。皇上用道,道家的儀規祭祀祖先,祭祀天地鬼神。這不是迷信,道裡頭有大學問, 讀過老莊的人很多,中國過去讀書人,《老子》、《莊子》是必修課。佛法裡面,像天台 、賢首、般若,特別是《般若經》裡頭的《金剛般若》、《般若心經》,也是所有讀書人 都是必修課程。用現在的話說,摻著有一點宗教意味的,不是佛教,道教。佛教完全是教 學,釋迦牟尼佛做最好的榜樣,傳到中國來亦如是。   寺院庵堂,方東美先生當年告訴我,兩百年前,沒有一家不講經的。講什麼?視當地 社會的需要,社會大眾需要學什麼,這寺廟裡這些法師就要選擇相應的經論來跟大家講解 ,接受教育。寺院裡不講經、不教學,大概就兩百年,不到三百年。我在日本講經,日本 的法師告訴我,他們在四百年前,跟中國完全一樣。他們接受西方文化比中國人早,早兩 百年,西方文化是從日本傳過來的,我們比它晚兩百年。現在日本寺院庵堂也沒有講經的 了,很可惜。我鼓勵年輕的法師,要認真學習經論,要把古老的方法再撿回來。怎麼個學 法?就是讀,「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找不到老師沒有關係,一定要相信,堅定的相信 ,真有無師自通,可不是假的。你每天讀這一部經,像這個《無量壽經》,每天用十個小 時讀它,初讀的時候不熟,讀一遍大概要兩個小時,十個小時讀五遍;半年之後念熟了, 一個小時念一遍,一天念十遍;一年之後,差不多都可以背誦。我們讀經目的不是在背誦 ,是什麼?是修念佛三昧,是修定。因為你念經的時候,就不會有妄想、不會有雜念,這個方法把妄想、雜念、分別、執著給念掉,恢復清淨心、平等心,目標就在經題上「清 淨平等覺」,是為了這個。不是為背誦,背誦是附帶的,念久了自然會背。念一千遍的時 候,這個書的意思自然現前,你可以看古今大德的註解,你就有能力看得出他這個註解不 錯,註得對,這個註得有問題,你就能看出來。再讀一千遍,你的功夫深了,你也看得深 ,也看得廣。然後再念一千遍,三千遍,你自自然然會講這部經,不比古人講得差,你要 寫成註解,也可以傳到後世。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你看我們經題上,清淨心、平等心 ,後面就覺了,覺就是開悟。清淨心開小悟,平等心開大悟,三千遍以上可能大徹大悟, 這就覺了。這個覺字裡頭就是有小悟、大悟、大徹大悟,小悟阿羅漢,大悟菩薩,大徹大 悟成佛,禪宗所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這個意思。佛如是,道亦如是,儒亦如是。 中國古時候教書,老師只教念,字沒有念錯,句子沒有念錯。古書沒有標點符號的,念的 時候自己圈,自己圈不下來請教老師,老師會幫助你,叫句讀。這一千遍是你的功夫,老 師每天督促你念,不問你,也不講給你聽。老師要講給你聽,這個老師不是好老師,把你 的悟門堵死了,你不會開悟,所以老師不講。在什麼時候講?一千遍以後,一千遍以後那 就是心得報告,大家一起來分享,老師帶著同學,讓學生出來講解,同學們互相來補充, 最後老師做講評,是這麼教的。所以你看看《禮記》上,《禮記》上是教的人很輕鬆,學 的人很辛苦,你才能學得成。可是老師也是這樣培訓,從小培訓成功的,他很內行,幫助 你開悟。所以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往往學生開悟超過老師。   中國讀書人是求智慧、求開悟,智慧是自己本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外頭沒有。老師講 解,那是知識,那不是智慧。所以不需要講,我老老實實念就好了。心地要什麼?心地要 清淨,心地要平等,他要求這個。不能有妄念,不能有妄想,不能有雜念,讀書法喜充滿 ,有悟處的時候就會很歡喜,真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悟到的會落實在生活,會 落實在工作,會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真的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論語》上第一句 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就是法喜,悅這個樂不是從外頭來的,內心裡面生的 ,不是從外面。古時候,從外面境界上來的,你感到很快樂的,那個叫樂;悅不是的,悅 是內心,是學問,是德行,喜悅是從這裡生的,從內到外,這是真樂。   下面舉「《新譯華嚴經音義》」,這是《華嚴經》的註解,這裡頭有精舍的解釋,精舍者,非以舍之精妙」,不是這個意思,不是說它建築得很精彩、很美妙,不是這個意 思,可能是幾間草屋,茅蓬。「由其精練行者之所居」,行者是修行人,他在這裡精練修 行。精就是指一門深入,練,長時薰修。讀書人在精舍裡頭住一年、住二年,有的人住三 年,就是讀一部書,從頭到尾,念遍數,念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我們淨土宗第六代 的祖師,永明延壽,你看他傳記上就是,他老人家在年輕的時候讀《法華經》,讀了多少 遍?一萬三千遍。他怎麼會不開悟?當然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唐朝時候,我們在《壇 經》上看到的,法達禪師,他在沒有見六祖之前,他也是讀《法華經》,讀三千遍,三千 遍大概要十年。永明延壽大師,一萬三千遍,你就曉得後來他熟透了。《法華經》分量很 大,我們一般人要把它從頭到尾看一遍,經生疏不熟,一天大概要十個小時,這一遍。所 以精練,修行人所居住的地方叫精舍。   『樓觀』「即樓台」,兩層以上的叫樓。「觀者,樓也,台榭也」。這都是屬於過 去寺院、道觀裡面他們修學道場的建築。『欄楯』「即欄檻,俗稱柵欄。縱者曰欄,橫 者曰楯」「極樂殿閣皆從彌陀淨心流現」,不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自己神通變現的, 不是的;但是自己真實從心我想什麼樣子,它就現什麼樣子,誰現的?阿彌陀佛現的。往 生到那邊的人起心動念是感,阿彌陀佛是應,感應道交,不必要建造,不必要用材料,都 用不著,也用不著畫圖,想什麼樣子它就現什麼樣子。有這麼一個世界,有這麼一個處所 ,是阿彌陀佛親口給我們說的。這部經第六品,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 尼佛為我們轉述,就是釋迦牟尼佛重複說一遍,把阿彌陀佛所說的重複說一遍,轉告給我 們。所以這部經是兩尊佛說的。除這一大段之外,釋迦牟尼佛說的。「眾寶所成」,這是 材料,不是木頭建築、石頭建築,不是這些。所以它不需要那些工程,我們今天造房子工 程,也不需要用這些器具,無需要。「斤斧」是工具,建築工人所使用的工具。「隨機應 現,故曰亦皆七寶自然化成。」這個自然化成,是眾生有感,彌陀有應,是阿彌陀佛變化 所作,變化得那麼自然,痕跡你都看不到。   下面給我們介紹幾樣東西。『白珠』,這是我們世間有的,「乃蚌中所生」,就是我 們講的珍珠,白色清潔,世間人看得很重視的,貴重。「白珠者,珠中之上品。」『摩尼 ,前面有解釋,摩尼也是寶珠。『交絡』「謂交互網絡。如《漢譯》曰:復以白珠、 明月珠、摩尼珠為交絡,覆蓋其上。」這是精舍屋頂上的莊嚴。我們一般在什麼時候能看 見?這些年在外國的時間多,外國的聖誕節,家家戶戶懸燈結彩能看到,盛大的活動。我 看到最大的活動是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的佛誕節,他們的活動是一個星期,日夜都不停的 ,所以遊覽觀光的人非常多,通宵,七天七夜。我們去轉了一圈,有個特色,就是家家戶 戶都招待,都有茶點,點心、茶水招待,完全免費,走到哪裡可以吃到哪裡。這個是風俗 習慣。我問他們,年年如是,最熱鬧的就是這七天,比過年還熱鬧,佛誕節。   下面念老為我們舉《往生論》,「又《往生論》曰: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 異光色。寶欄遍圍繞。」這是《往生論》上描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居處,無比殊勝的莊 嚴。「又第四十二」,四十八願裡面的第四十二願,「徹照十方」,這是阿彌陀佛的大願 ,說:「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廣是廣大,博也是大,莊嚴清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 「均表極樂之宮殿樓觀,皆如明鏡,照納十方」。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影現其中,所以 你在這個地方去瀏覽,能夠看到十方諸佛世界,一切眾生現前在活動的狀況,統統看到。 像我們看電視一樣,我們電視比不上它,因為電視的侷限性很大,它是個平面的;西方世 界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方方面面你全看得到。我們只看到個平面,後面看不到,四方 上下看不到,所以這個科學技術跟極樂世界比差很遠。這是說學科學的同學,應當發願求 生淨土,阿彌陀佛是大科學家,就是這一段,我們這科學到什麼時候才能趕上?可能趕不 上,無法趕上。「故曇師曰」,曇鸞法師,「宮殿樓閣鏡納十方,寶樹寶欄互為映飾」「可見極樂之明妙無能比者,故云明妙無比。」無法能找到對比的。 b.菩薩居處   底下一段,「菩薩居處」。前面是講的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就是菩薩跟 佛是平等,所有一切受用都平等。經文:   【諸菩薩眾。所居宮殿。亦復如是。】   你看平等,你看到佛的生活環境、修學的環境,菩薩跟佛沒有兩樣。註解上說,「至 於菩薩所居之宮殿,亦復如是明妙。深顯真實平等,如如一味。」這是這個世界最值得人 讚歎的,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慢慢(在沒有到極樂世界之前)養成一個清淨平等 的習慣,別人跟我不平等,我跟他平等,這才能做到。一切法都要從自己做起,才能夠感 化別人,我們希望別人如何對我,我要先怎麼樣對人。不能求果報,為什麼?現在眾生業 障很重,不是那麼容易教,總得要很耐心教個幾年、幾十年。你看,海賢老和尚居住在南 陽一帶這個地方,九十二年,這個地方的人民接受他的教化,對他很尊重;可是還有一些 不聽話的人,找麻煩的人,甚至對老和尚不滿意的人,我們不能見怪,一定要有耐心。我 們在圖文巴幫助當地宗教團結,這幾年效果現前了,我們做了多少年?十三年,才得到大 家的信任,知道我們不是壞人,知道我們說到做到,對我們產生信心。所以要有耐心,要 有很長的耐心,很大的耐心。沒有耐心,不真幹,永遠起不了感化的作用。這樁事情值得 做,感化一個人,感化一家人,讓他回頭,真是無量功德。   我們做這個事情做成功了,不能放在心上,這是我做的,那就錯了,那就全功盡棄, 為什麼?這個事情做好之後,你的傲慢心生起來,你煩惱現前。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怎 麼做成功的?這個地區眾生福報現前,他有福了,他們自己肯學,自己肯做,才能產生效 果。他要不肯學、不肯做,永遠不可能有效果。所以這功德歸鄉親父老,歸地方領導,歸 一切有影響力的這些各行各業的大德,他們的功德,大眾福報現前,值得讚歎。我們奉獻 的綿薄之力,不值得一提,這就對了。我們一生所修所學,目標就一個,最後求生西方極 樂世界,希望阿彌陀佛來接我,不要把我漏掉,我們就很圓滿了。 == 所以要有耐心,要有很長的耐心,很大的耐心。 沒有耐心,不真幹,永遠起不了感化的作用。這樁事情值得做, 感化一個人,感化一家人,讓他回頭,真是無量功德。 感恩老和尚的安慰勸勉! 我會努力的! 忘了是哪位大德善知識說的,前面90%的努力,只會得到10%的結果, 最後10%的努力,卻能得到90%的結果。 大家一起加油吧!就算一時不那麼順利也千萬不要洩氣。 因為我們還沒有努力到最後10%。 我們一生所修所學,目標就一個,最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希望阿彌陀佛來接我,不要把我漏掉,我們就很圓滿了 南無阿彌陀佛。 -- 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2183635.A.FEA.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01/08 15:33
yuch: 南無阿彌陀佛 01/08 18:43
erincy: 南無阿彌陀佛! 01/09 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