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280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七十八頁,最後三個字看起:   「再言法者,總為因緣所生,亦無常一之我體」。前面說,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 性。說正報,在我們這個身體上找不到自體,所以應該要徹底放下。人為什麼放不下?就 是搞錯了,把這個身當作自己,當作真的,起心動念以為是心,這個肉身以為是我的身體 ,所以堅固的執著、貪染,這樣造成六道輪迴。六道輪迴除了自己身心之外,還有一切法 ,這段要講這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既然是因緣所生就沒有自體,換句話說,也 要放下。身心萬法統統都放下了,恭喜你,你成佛了。你把真實的東西,這個真實的是自 性,不可思議,無法想像,也沒有辦法說得出來,你找到了,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 關係多麼重要!   念老引《大乘義章》第二卷說,「法無性實」,一切諸法都無實性,括弧裡說得好, 「一切法皆無實性」,實是真實,性是體性,哲學裡面講的本體。有沒有真實的本體?沒 有,不得已說一個實性。實在實性,你要真正明白之後,它也是虛無縹緲。言語道斷,心 行處滅,它存不存在?它存在。存在為什麼想像不到,言說不得,為什麼?它確確實實是 一切法的本體。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的是自體,但是一切法沒 有自體。一切法確實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我們面對著螢幕來說,比較容易體會。我們將電 視的屏幕比喻作自性,自性什麼都沒有,我們將屏幕打開是一片光明,這個光裡頭什麼都 沒有。淨宗稱它為常寂光,常,它沒有生滅;寂,它清淨沒有染著;光,無時不在,無處 不在,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是實性,你要執著它有就錯了,不能執著。不但不能執著 ,不能分別,不能起心動念,它就現前;起心動念它就不見了,變成什麼?變成萬法。變 成萬法就是我們打開一個頻道,頻道裡面色相充滿屏幕,這屏幕有多大,色相的面積就多 大。屏幕是有邊際的,我們能看得很清楚,自性沒有邊際,所以自性裡面的屏幕也沒有邊 際。   確實無中生有,雖然生有,有不存在,有是幻相。這個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擊破 微中子,看到了。微中子確實,物質裡面最小的單位,把它擊破,物質現象沒有了,看到 物質怎麼來的?原來是波動所產生的幻相。波動是阿賴耶的業相,一念不覺,從這來的。 一念不覺沒有理由。一念不覺產生了現象,什麼現象?阿賴耶,妄心。真心能現,妄心能 變。如果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用真心,法性所現的,沒有阿賴耶的變化。阿賴 耶是有生有滅,起了變化,所以妄心裡頭有變化,真心裡頭沒有。這就是極樂世界跟我們 十法界不一樣的地方。   現在我們知道,生無性,法也無性,一個道理,這個理很深。大乘經裡面佛常常提醒 我們,時時刻刻為我們說,我們不會開悟,為什麼?著了相。佛說有個實性,我們就阿賴 耶裡頭有個實性;佛說無實性,我們又有一個無實性。這就是阿賴耶種子裡面全是佛法。 佛法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個倒沒想到。所以學佛怎 麼樣?被佛法迷了。佛是幫助我們開悟的,結果我們被它迷了,錯了。為什麼?著了相, 聽經著了言說相,讀經著了文字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緣相。聽佛講經說法跟聽世間 人上台講演沒兩樣,佛說法是真的,我們聽到之後變成假的,用現在的話說,變成常識。 佛說真的是什麼意思?佛說了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個字,這是真的。你能聽佛說四十九年 ,一個字的相都不著,你全明白了,為什麼?你契入自性,自性裡面本有的般若全部從你 心裡流露出來,這個人就叫大徹大悟,就叫明心見性。   我們看《大乘義章》第二卷裡面所說的,「法無性實(一切法皆無實性),故云無我 。」這是法無我,前面講人無我。我是什麼意思?主宰的,自在的。迷了人無我,人不自 在,人沒主宰;迷在法無我裡頭,細心去觀察,法沒有主宰,法也不能自由自在。現在我 們明白了一點,法從哪來的?法從我來的,我們起心動念,從這來的。不起心、不動念, 你才真正見到法性;起心動念只見相,不見性,只見生滅,不見不滅。   「故《十地經論》」,《十地經論》是《華嚴經》十地品的註解,裡頭說,「無我智 有二種,我空、法空」。《般若經》上說的,「一切法」,這個法包括我空,包括法空, 我法都不可得。「又《金剛經》曰: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這是什麼菩薩 ?中國佛法裡常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華嚴經》上圓教初住以上,真菩薩。華嚴 五十一個位次,前面十個不是真菩薩,第十一個以後是真菩薩。前面十個位次,從初信到 十信,人空證得,法空沒證得,不能算徹底覺悟。所以,真正要覺悟,真正要見性,我、 法都要放下。為什麼?假的。假的,為什麼佛說?佛方便說。佛說法的用意是要我們真正 了解他所說的意思,不要執著言語,不要執著文字,不要執著名詞術語,不要想什麼意思 沒有意思。沒有意思裡頭有無量意思,你想只想無量意思某一個意思、某兩個意思。你 統統都不想,無量義全具足,一個也沒有漏掉,想的時候掛一漏萬,道理在此地。   再看下面這一段,『大慈大悲喜捨聲』,喜捨見《宋譯》。「慈悲喜捨,名四無量心 。這四個,慈是與樂,悲是拔苦,現在的地球迫切需要四無量心。地球上的居民長時間 疏忽聖賢的教化、宗教的教化,疏忽了。所以現在的人起心動念,起什麼心,動什麼念? 這個心念全都是自私自利。從小就教競爭,長大他能不鬥爭嗎?他能不戰爭嗎?現在我們 看這個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鬥爭的社會,戰爭的社會。用什麼方法來拯救?那就是 要用慈悲喜捨。慈、悲都是愛心,慈是幫助眾生得樂,悲是幫助眾生離苦,都要靠教學。 慈悲心是一切眾生心裡頭本有的大德,大德、大能一切眾生都有,現在嚴重的迷惑,喪失 得乾乾淨淨,找不到了,都被貪瞋痴慢疑埋沒掉,貪瞋痴慢疑拿掉,慈悲喜捨就現前,這 被它蓋住的。我們希望得樂,我們希望離苦,放下貪瞋痴慢疑就離苦,提起仁義禮智信就 得樂;學習聖賢的教誡就得樂,違背聖賢教誨,苦難就來了。聖賢教什麼?教倫常,教道 德,教因果。今天這三種教育沒有了,所以世界這麼混亂,災變這麼多,其來有自,不是 沒有原因的。   怎麼救?西方的學者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能救這個世界。孔孟是什麼? 我們用一句話來表達,孔子一生講仁,仁者愛人;孟子講義,義者循理,遵守大自然的道 理與規則,這叫義。《論語》裡頭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我把這四個字連起來 ,就是孔孟學說「仁義忠恕」。忠是用心,心要正,不偏不邪叫忠。恕,如心,用真心, 不能用妄心,真心的相大公無私,待人接物平等和睦。大乘佛法,真誠慈悲。仁義忠恕, 真誠慈悲,真的能救地球,能化解災難,能令一切眾生都能過著美滿幸福的人生。所以教 學為先。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永遠是今現在說法,成佛十劫,說法沒停 過,你想聽什麼他就給你說什麼。無量法門,無量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每一個人聽佛說法 都聽到自己最喜歡的經論,佛在那裡給你講。那你要換一部呢?換一部,佛也就換一部給 你講,你聽到就是的。極樂世界不可思議。佛有本事,一門深入能成就,多門一起學也能 成就,那裡沒有障礙。為什麼?煩惱習氣被控制,得自在了。我們這個世界煩惱習氣沒控 制,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加持你,控制住了。所以有那麼大的福報,有 那麼大的智慧,有那麼好的運,快速成就。   這個底下有解釋,「一、慈無量心,能與樂之心也。二、悲無量心,能拔苦之心也」佛用什麼方法拔苦與樂?就是教學,教學為先。在中國這塊大地上,古聖先王他們做出 來,我們在歷史記載上看到,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今天這世界動亂的因素就明白了, 為什麼世界變成這樣?教學丟掉了。學校挺多,教的不是古聖先賢的課程,是自己心編的 教材,這個心是妄心,妄心編的教材不管用,常常出問題。古人的教材,用了千萬年都管 用,什麼原因?真心流露出來的,自性流露出來的,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一切眾生自 性是相同的,阿賴耶不相同,自性是相同的。從自性裡流出來的,沒有不適合的。所以用 了幾千年不需要改變,世世代代社會都祥和,都不出問題。在中國儒釋道三教典籍裡面都 可能找到。這個不能不知道。拔苦與樂,拔、與都是形容詞,不是佛有能力幫助我們拔, 拔掉,給我們,不是的。諸佛菩薩所有一切的教學,包括儒跟道,都是幫助我們覺悟。苦 從哪裡來的?不覺,迷失了自性,苦。樂從哪裡來的?明白就樂了。方法是教學、教育, 眾生離苦得樂,教學的目標達到,功德圓滿。   「三、喜無量心,見人離苦得樂生慶悅之心」。看到別人離苦得樂,好,讚歎他,勉 勵他。「四、捨無量心,如上三心捨之,而心不存著也」。捨什麼?捨慈、捨悲、捨喜。 怎麼個捨法?心裡不要著相,這三樁事情做,天天做。做了怎麼樣?做了不要放在心上, 叫捨。好!放在心上呢?放在心上就是福德,不放在心上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樣,福 德是有好的果報,人天福報,功德是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菩薩、佛陀、阿羅漢,他們修 功德,慈、悲、喜是一天到晚都在做,無時無處不在做,心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 叫捨。捨、做同時,正在幹的時候,就是正在捨的時候,心裡沒有著相,就像海賢老和尚 一樣,海賢老和尚的本事、功夫就在此處見。每天勞動工作,不知道辛苦,為什麼?他沒 有放在心裡,放在心裡只有一句佛號。他那個做就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他那個念 佛是「無念而念,念而無念」,他把這兩句話做到,而且做了九十二年,做出榜樣來給我 們看,我們應當向他學習。向他學習,你在這個世間就沒有苦了。這個世間有苦,眾生有 苦,你沒有苦,為什麼?你沒有把它放在心上,你放在心上的只有樂。苦沒有了就是樂, 不苦就是樂;這個樂不是狂歡,離苦就是樂。這個樂生智慧,不生煩惱。   我們再看下面還有一小段,「又怨親平等,捨怨捨親也」「此四心」,這個四心就 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普緣一切眾生,引無量之福,得無量之果,故名四無量心。」你 說菩薩多快樂,佛多快樂,他快樂從哪來?就從這來的。我們能夠學到,得到了,跟佛一 樣快樂!就在現前生活當中,為什麼不幹?   再看下面這段,『甘露灌頂受位』「甘露者,天人所食之美露,味甘如蜜」。甘露 是忉利天,忉利天是欲界天,往上面去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天人所飲 飲料裡面最好的,最美好的飲料,稱為甘露。我們體會裡頭意思,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愛 心是甘露,佛法稱為慈悲,一般的宗教稱為愛,神愛世人,那個愛心,上帝愛世人,這個 愛心,諸佛菩薩大慈大悲,這是自性裡頭真實的甘露,流露出來滋潤萬法,滋潤一切眾生 。   下面引的,「《金光明文句四》」,第四卷,「甘露是諸天不死之神藥,食者命長身 安,力大體光。」體是身體,身體放光,這是《金光明經》註解,這註解叫《文句》,裡 面所說的。因為甘露灌頂!「灌頂受位者,顯教謂等覺菩薩將入妙覺之位,一切十方佛, 以智水灌菩薩頂。譬如轉輪聖王,取四大海水灌太子頂,唱言:太子已受位竟。是名灌頂 受位」。這是古印度的禮數,世間的禮。給什麼人行這個禮?給太子。太子就王位,這個 老王把位傳給太子,太子受王位的時候,舉行這個大典,裡面有這一個項目,就是甘露灌 頂。他用的當然不是天人甘露,是用海水。印度北方是喜馬拉雅山,西方、南方、東方都 是海洋,東南,印度洋,西面那邊是阿拉伯海。所以取海水,不同方位的海水,取這個, 用這個水來灌頂,表示太子現在做了國王,他的職責是統領,佛法講一四天下,統領他的 國家,和睦其他的國家。   下面又引密宗,「密典《祕藏記鈔》」,這個書裡頭說,「以水灌頂,名甘露灌頂」「《大日經疏》曰:今如來法王亦復如是,為令佛種不斷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 頂,令佛種永不斷故」。這是佛門的灌頂。佛門灌頂給誰?一般顯教裡面講皈依三寶,師 父給學生舉行三皈依,也用水灌頂。但是密宗常有,顯宗裡頭沒有,密宗有。隨緣灌頂叫 結緣灌頂,你只要去拜上師,上師都會用水給你灌頂。灌頂的意思很深,很少講。這書上 有,「為令佛種不斷故」,這一句是灌頂的真實義,希望皈依的弟子認真努力修學,把世 尊的法接受過來,修鍊成就自己,弘揚利益眾生,無論出家在家,都有這個使命。   黃念祖老居士他接受密宗的灌頂。他是密宗的上師,在顯教裡面說他是在家居士,在 密教裡他是密宗上師。他那個灌頂沒有白灌,上師給他灌頂,他真的落實了,真幹。學過 禪,學過密,學過教,最後歸淨土。歸淨土就是歸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就。確確實實為 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這一部代表作就可以了。夏蓮公會集大經,他的使命為大 經做集註。真難得,採用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作,每一句話他都用括 弧給我們說出來這一句出在哪裡。經是會集的,註也是會集的;經是真經,註是正知正見 。我們是現前得利益者。   這個書我們有使命要把它傳到後世,那就是要栽培講經教學的人才。有這個機會不能 錯過。世出世間第一功德,造就人才,沒有比這個更殊勝,沒有比這個更真實,沒有比這 個更偉大,要懂!你要做天地之間第一等好事,第一等大事,第一等大功德的事,培養人 才。什麼方法培養?真正找到真材實料,這材料是什麼?老實、聽話、真幹,這就是真材 實料。傳戒老和尚遇到了,可遇不可求,遇到海賢,海賢是一塊真材實料。一句話,「南 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自在往生。他的人生,活在世間好像很苦 ,很清苦,內心充滿喜悅,慈悲喜捨在他身上看到;不是普通的,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你說他的精神生活多麼豐富,誰能跟他相比。一般人過的是苦日子,他苦裡頭有樂,真樂 。苦是假的,樂是真的,這還得了!我們學佛要從這個地方學。《來佛三聖永思集》這本 書出來了,要多看,增長我們的信心,堅定我們的願心,向老和尚學習,將來也能自在往 生,預知時至,就成功了。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是一不是二。 == 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愛心是甘露,佛法稱為慈悲,一般的宗教稱為愛, 神愛世人,那個愛心,上帝愛世人,這個愛心,諸佛菩薩大慈大悲, 這是自性裡頭真實的甘露,流露出來滋潤萬法,滋潤一切眾生 「甘露者,天人所食之美露,味甘如蜜」 「甘露是諸天不死之神藥,食者命長身安,力大體光。」 老法師的解釋真的很棒!這是助人之樂、是慈悲之樂,所以「味甘如蜜」, 就好像禪悅為食一樣。 因為是從心裡流出的真實(沒有條件不求回報)愛心,所以這一定是真實的無畏佈施, 所以得的果報一定是「命長身安,力大體光」! 是這個因一定得這個果。 新加坡的許哲居士為我們做出這個典範。 南無阿彌陀佛。 --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楞嚴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3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3565752.A.20E.html
erincy: 南無阿彌陀佛! 01/24 00:29
dakudai: 阿彌陀佛! 01/25 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