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須知持名一法,最為簡要。行者初發心時,貴有定課。」)   我們看下面,「又《安樂集》云:稱名亦爾」,稱名是一向專念,「但能專至」,專 到什麼程度?「相續不斷,定生佛前」。這個語氣多肯定,念佛的好處!要專,不要雜, 我勸人是一部經、一部論,論是註解,一部經,夏蓮居老居士的《無量壽經》會集本,一 部論就是這部註解,我們採取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海賢老和尚給我們作證,真經,正知 正見,註解。我們用功能專至相續不斷,我讀經相續不斷,我念佛相續不斷,只要做到相 續不斷,定生佛前,你就決定得生。   「今勸後代學者,若欲會其二諦」,二諦是真諦、俗諦,「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 慧門」。念念相續是俗諦,同時知道念念不可得,那就是真諦,真諦不妨礙俗諦,俗諦不 妨礙真諦,這樣念佛是理一心不亂。如果沒有想到念念不可得,一直念下去,念念都有所 得,這個是事一心不亂。統統能往生,理一心不亂往生實報莊嚴土,事一心不亂往生方便 有餘土。我們凡夫功夫不到家,臨終最後一念是信願持名,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個是往 生凡聖同居土。但是你要知道,極樂世界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階級!有,不是沒有,而 事實上他的待遇平等。什麼待遇?統統是法身菩薩的待遇,也就是統統都是實報土的待遇 ,你生到那邊是同居土,可是你享受的是實報土,受用的,它是平等世界。這個就不可思 議,這是一定要去。為什麼?這個不是你自己修得的,完全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功德, 再加上四十八願的加持,讓你一到極樂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就跟法身菩薩平等 ,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薩。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不能不去,不去 就大錯特錯了。下面,會其二諦,這是理一心,知道念念不可得,但是怎麼樣?他又能繫 念相續不斷,這是功德門,智慧跟功德同時具足。「是故經云菩薩摩訶薩,恆以功德智慧 以修其心」,這是《安樂集》上的話。   「始學」,我們初學的人,沒有破相,破相就是般若了,沒破相。「但能依相專至, 無不往生,不須疑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知道念念不可得,而念佛功夫不間斷,往生 到極樂世界品位就很高,阿彌陀佛一加持,你全得到。為什麼?你知道《金剛經》上所說 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你都知道,一切法不可得,無所有,畢竟空,你對一切法不執著,或者說執著比較淡, 不像一般人那麼堅固執著,執著很淡薄,丟掉無所謂,很容易放下。這種人往生到極樂世 界,利益無邊。   我們看末後這段,「現世行人」,現在,念老指我們現在人,現在修行人,實實在在 應該「諦信此說」,對於上面所說的,《大悲經》裡面所說的,《淨修捷要》所說的,《 無量壽起信論》所說的,《安樂集》所說的,要相信,要諦信,諦是完全沒有疑惑,完全 接受,「不必先求離相」。《般若經》上所說的,《心經》上說的,《金剛經》上說的, 《壇經》上所說的,知道就行,不必依照它的方法修,還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但當老實 持名。依相專至,無不往生」。末後這句話是念老的話,「此實為眾生度生死海之指南針 也」,一點沒錯,它太殊勝了。   我們再看後面這一段,上面「廣引經論」,引了很多經論,「以明持名念佛殊勝利益 。用意沒有別的,讓大家知道信願持名利益無量無邊,這個利益太殊勝了。「至於持念 而云專念」,你看持名念佛,把持念換成專念,又說一向專念,一個方向,方向是西方極 樂世界,一個方向,永遠不改變。「如《觀念法門》所云:佛說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 上中下。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慈悲到極處,我們 在上中下根裡頭屬於哪一類的,自己要曉得、要清楚。上根對於經教他一聽就懂,他就能 契入境界;中根就達不到;下根莫知所云,他聽不懂,當然他也看不懂。但是這個法門, 懂不懂都沒關係,只要你能信,你願意到極樂世界去,你會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就成功了 ,就這麼簡單,就這麼容易,所以佛都勸專念無量壽佛名。   下面這假設一個問答,再申明其義,「問:五種因緣(指五念門),皆是淨業。何特 於念佛行,專置一向之言耶?」五念門裡頭只說持名念佛,沒有說專,沒有說一向。這什 麼意思?「答,此有三義:一、謂諸行為廢而說,念佛為立而說」。實際上它的意思相同 ,諸行是像《十六觀經》裡頭講十六種,十六種裡面我們只取一種,只取第十六種,其他 的十五種我們不修,廢除這前面十五種,專修最後這一種。所以加上一向,我們這個經上 講一向專念,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念佛為立,就是一個是廢的意思,一個是建立的意思 ,這第一個意思。第二、「為助念佛之正業,而說諸行之助業」。這就是正助雙修,用這 個方法的人很多。什麼是助,什麼是正?念佛是正業,諸行是助業,有緣可以做,沒有緣 不去找第三、「以念佛而為正,以諸行而為傍。故云一向也」。   「下釋其義。一向專念,有下三義:一者,廢捨餘行,專立念佛」,一向專念。「單 提一句佛號,一門深入,不雜他法。諸行俱廢,唯立念佛名號一法。是名一向專念」。這 第一個意思,說得很清楚、很明白。第二,「唯以念佛為正業。為助此正業,而修諸行。 念佛為主,餘行為助。主攝諸助,助隨於主。主助圓融,同入彌陀一乘願海。故亦名一向 專念」。也行,也是一向專念。我們修一切功德,修這一切功德為什麼?幫助我們往生極 樂世界,做為往生極樂世界的助行。那就是像我們平常斷惡修善,斷惡是離三惡道,修善 是人天福報,我不求人天福報,我只求極樂世界,叫一向專念,我修一切福德,也是為求 生極樂世界,不是為享人天福報的,這就對了,所以主次分明。「三者,以念佛為正,餘 行為傍」。或者是持咒,或者是禮佛,或者是誦經,都可以有。譬如現在還有很多念佛同 學,身體不好,有病了,他念《藥師經》,求藥師如來幫助他恢復身體健康;念《地藏經 》,幫助他消除罪業。那都是傍,餘行,那是傍修的,不是正修,正修還是《無量壽經》 ,還是這一句佛號,這就對了。所以還是「一向念佛為主」,統統迴向求生淨土,「雖不 捨餘修」,也可以稱為一向專念。這個說法很妥當。「是以念佛行人,莫不兼修禮拜、作 願、迴向等念門」,這個就是五念法。   「依據上說」,依靠根據上面所說,「則念佛之人,或兼持往生、大悲、準提等咒」 。有人《無量壽經》念完了念三遍往生咒,或者念七遍往生咒,這是顯密雙修,以顯為正 修,以往生咒為助修,正助雙修可以的。念佛亦如是,我念一萬聲佛號,念完之後念七遍 往生咒,念二十一遍往生咒,也行,統統都符合一向專念。下面講了很多,很多念佛人他 兼修禮拜、發願,發願有很多都發四十八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他也發四十八願,這樣 都可以說是一向專念。甚至於念佛之人,兼持往生咒、大悲咒、準提咒,或者兼持誦《心 經》、《金剛經》等等,都有的,「只須主助分明,念佛綿密,亦皆不違於一向專念也」 。統統都能算一向專念,這個一向專念意思廣泛,很廣。   如果我們如經所說,其他的經論、這些咒語統統放下,就一句佛號念到底,一部《無 量壽經》念到底,這是一向專念裡頭第一義,第一個意思。第二、第三個意思,可以修其 他的法門,但是統統都是要迴向往生極樂世界,行。你們要問我,到底哪一種好?我跟你 說,三種都好。為什麼?各人根性不相同,道理在此地。有根性很利的,有根性很鈍的, 無論是利鈍,只要是你專持一部經論,或者附帶還加幾部經論,只要目標方向不錯,我不 求人天福報,我專求往生極樂世界,都行,都可以算是不違背一向專念,解釋得好。   「論曰」,這個論,這上面還有名,《無量壽經起信論》,這裡面把這段的意思說得 更清楚、更明白,論曰,就是彭際清居士說的,「行者既發菩提心,當修菩薩行。於世出 世間,所有一毫之善,乃至無邊功德,悉以深心至誠心迴向極樂,亦得名為一向專念。不 必棄捨有為」。我幹這個善事,斷惡修善,為什麼?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把斷惡的功 德,把修善的功德,統統迴向幫助我往生極樂世界。行,這不是不行。所以下面是念老的 話,「此論甚契時機」,這個論就是《無量壽經起信論》,很契我們這個時代人的根機, 「當前世人,世事繁多,頗難摒除淨盡,終日念佛」,很難。現在社會由於科學技術的發 達,人愈來愈忙碌,愈來愈沒有時間,怎麼可能讓他從早到晚去念一天佛,念一天《無量 壽經》,他東西很雜很亂。那怎麼辦?「但能深信切願,求生淨土。事來便做,事去即念 。這八個字好,妙極了!確實,這八個字非常適合於現代人,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哪一 種行業,事情來了我就幹事情,事情幹完了就念佛,念佛不妨礙工作,工作沒妨礙念佛, 這是個好方法。「世法本無礙於佛法」,世法不礙佛法,「何況更以世出世間一切善行, 以至誠心迴向極樂,故亦名一向專念」,這個都是念老的話。所以很多種說法都可以參考 ,只要方向目標是一,統統可以說都算是一向專念。   「據《起信論》」,這是根據前面講的,《無量壽經起信論》,「兼行世善,尚得名 為一向專念,更何況兼修餘出世法」,當然更沒問題。下面他舉例子說,「例如:蕅益大 師《梵室偶談》」,這裡面說,「又禪者欲生西方,不必改為念佛。但具信願,則參禪即 淨土行也」。參禪的人要想往生到極樂世界,要不要改,把參禪放下改修淨土?不必要。 行嗎?行,真行,我相信。為什麼?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條件只是信願,都是蕅益大師說的 ,往生極樂世界完全在信願之有無,有信有願,阿彌陀佛就接引你往生,品位高下在念佛 功夫的淺深。不用念佛的功夫,我用參禪功夫,我用信願取得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 世界我那個品位,我以參禪功夫一樣可以取,說得好。「又大師曾掩關結壇」,他曾經閉 關。閉關什麼?閉關修密法,「持往生咒,求生淨土,並作長偈為誓」。偈子裡頭有,偈 子裡說,「我以至誠心,深心迴向心,然臂香三炷,結一七淨壇」,他這個是七天,「專 持往生咒,唯除食睡時」,吃飯、睡覺這個咒就停下來了。「以此功德力,求決生安養」 。這種做法、修法,「足證但具往生信願」,則參禪持咒統統都是淨土行。   「又著《彌陀圓中鈔》之幽溪大師」,他老人家一生,「修《法華》、《大悲》、《 光明》、《彌陀》、《楞嚴》等懺無虛日」,天天幹。「臨終預知時至,手書《妙法蓮華 經》五字,復高唱經題者再」。那他算不算雜修?你要曉得,這裡頭記載的他是預知時至 ,這個功夫成熟了,知道什麼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這是很難得的一樁事情,為什 麼?《法華》、《大悲》、《光明》、《彌陀》、《楞嚴》,他是修懺,這是諸經都有懺 法,他統統修,懺除業障。記住,這裡頭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這些全是助修,不是正修 ,正修就一句佛號,這就對了。所以像這樣的「修懺持經均是淨土行也」「由是可知發 菩提心,持佛名號,雖兼修餘法,亦得名為一向專念」,這一向專念四個字的意思非常深 、非常廣,一向專念,「亦得往生。但多門兼修,總未若一門深入」。這是黃念祖老居士 勸我們的,勸我們怎樣?總不如一門深入的好,一門深入簡單,不複雜,這句話力量很重 。「一心專至,稱念彌陀,則易使熟處變生,生處變熟」。這兩句話老生常談,熟處是煩 惱習氣,我們凡夫熟處是煩惱習氣,生處是念佛,常常忘掉了。如何把我們熟處煩惱習氣 變生疏,把生處我們念佛這個功夫變成熟處,念念不間斷?像海賢老和尚,一天到晚,睡 覺的時候可能他沒有念,休息暫斷,醒過來就接著,他能不斷。換句話說,熟處變生,生 處變熟,海賢老和尚做到了,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經教太多、太豐富了,涉及太多了, 那個心不容易專注,用它來做助緣很好。我就用阿彌陀佛來做,正修是阿彌陀佛,助修也 是阿彌陀佛,這多好,何必要用別的?正助統統用阿彌陀佛。   「生處轉熟,方有可能於臨終苦迫之際,提得起這一句佛號,感佛接引,而得往生」關鍵是在臨命終最後一句,這是關鍵。所以為什麼要找助念的,助念就是怕你最後這一 句忘掉了,那就六道輪迴去了,很可怕。最後這一句不是佛號,也說明你的信願不堅固, 信願堅固你就不會墮落,你臨終的時候縱然沒有佛念(沒有佛這個念頭),你有正念,你對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信心、願心沒有喪失,只要有人提醒你一句,十句、一句都能往生。這 個真有例子,古今都能找到例子,不是假的。   「是故善導大師示曰」,善導大師告訴我們,「大聖悲憐」,大聖是阿彌陀佛,慈悲 憐憫眾生,「直勸專稱名字者,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善導大師這幾句話說得好, 為什麼這樣教法?念阿彌陀佛容易,太容易了。臨命終生死關頭,成敗的關頭,成功了, 到極樂世界去了,不成,繼續六道輪迴,多可怕。所以法門愈簡單愈容易愈安全,是這個 意思。下面接著說,「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什麼時候斷氣,什麼時候終止,「十 即十生,百即百生」,十個人修十個人往生,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往生。「若捨專念修雜 念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現在是萬中難得一二,在今天,若捨專念修雜念 者,這個要記住,這不容易。所以我們在這麼多年提倡的都是專念,一向專念,我們希望 把誦經、念咒這些不要夾雜,一向專念。遇到這些緣,可以做的,應該做的,沒人做的更 應該做,像我們現在提倡漢學,沒人做我們要做,這個功德迴向給極樂世界。為什麼要這 樣做?如果漢學斷了,佛法將來會滅亡,它是佛法的根。為什麼這麼講?漢學的根是什麼 ?是漢字,佛教大乘經典完全翻成中文,如果將來不認識中文的話,這個大乘經典沒有人 能讀,這個不得了!比什麼都重要。   一個民族如果它的文化根要是斷掉了,湯恩比所說的,它頂多在這個世界上二百年, 二百年之後這個族群會消失。文化是根,文化有根,這個根是聖學的信仰,在外國是宗教 ,在中國是儒跟道,儒釋道是一體,不能離開的。所以我們對儒的復興、對道的復興,有 使命、有責任,這是積功累德,把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對的。有這個緣,做;沒有這 個緣,不要去求,不找事,事情來了不能推卸,要真正去幹。   所以這個後面,我們看後頭這一段,「總之持名念佛,是諸佛本懷,究竟方便,徑中 之徑。此誠為萬古不移之論」。念老這句話要記住,這是真中之真,確中之確。這個法門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阿彌陀佛在教化接引無量無邊眾生,也是請求一切諸佛如來為 他宣揚,為他介紹,往生到極樂世界最重要的一句話。所以這是諸佛本懷,究竟方便,徑 中之徑。後面說,「因人臨終,萬苦交迫,除持名外,餘行難起」。這一句佛號容易提醒 ,要教其他的都困難,念咒、念其他的都難,念經都不容易,沒有這一句佛號踏實、方便 、究竟。   這一段的註解很長,下面還有很多,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下一堂課我 們還是從這一段開始,「總之持名念佛」,從這開始。 == 人愈來愈忙碌,愈來愈沒有時間,怎麼可能讓他從早到晚去念一天佛, 念一天《無量壽經》,他東西很雜很亂。那怎麼辦? 「但能深信切願,求生淨土。事來便做,事去即念。」 「一心專至,稱念彌陀,則易使熟處變生,生處變熟」 重點是要「熟處變生,生處變熟」,起心動念,越來越常、越快想到阿彌陀佛, 而不是想到喜歡討厭、是非好壞。 通常前面幾秒鐘沒趕快止住,後面那就太順手了,簡直不假思索一直串下去。 所以通常要搶前面幾秒鐘趕快想起佛號,這樣就不至於串連得太離譜沒有邊。 等到真的熟了,那煩惱是根本不會起了。 連「沒有煩惱了」都不會意識到。 《楞嚴經》裡面講斷淫欲,就是這個斷法。 所以念佛實在是斷淫欲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而且「阿彌陀佛」名號有「極清淨故」(《無量壽經》)的能量, 所以效果會非常好。 常念佛人,也得佛號加持,身心也會越來越清淨。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6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9758085.A.6A8.html
ppt51543: 阿彌陀佛 04/04 17:19
column: 阿彌陀佛 04/05 06:06
erincy: 南無阿彌陀佛! 04/05 17:25
dakudai: 阿彌陀佛! 04/05 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