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07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三十四頁倒數第四行:   「上」,上面所說的,也是前面所講的,「《起信論》以出家為淨土正因」,這個《 起信論》是《無量壽經起信論》,這個要跟上面連起來看,《起信論》以出家為淨土正因 。元曉師,這是唐朝時候韓國的一位法師,他的說法說得很好,「以出家為顯發正因之方 便」。這兩個說法稍異,「而後說較穩」,黃念老認為元曉師說得更好、更妥當。這是顯 發正因,用出家人做代表。「若兼究《觀經》」,我們再來研究《觀無量壽經》,「則上 三品未言出家」,沒有說出家這個字樣,「中品上生言修行諸戒,中品中生言若一日一夜 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這兩句話是出家人,沙彌是出家的,具足戒是出家的 比丘,「該經」,這就是說《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九品中唯此二品確指出家」,確實 有這個經文。「但本經反之」,我們《無量壽經》這部經裡頭跟它所說的相反,「上輩言 出家,中輩則謂不能行作沙門」,那就是在家學佛,不是出家學佛。「蓋以眾生機緣無量 差異,因地修行萬別千殊,人人有異,各各不同」。這個要知道,佛菩薩教化眾生因材施 教,沒有定法。無有一法不是佛法,八萬四千是佛常說的,八萬四千不是個數字,代表圓 滿,全都包括叫八萬四千。實際上就是無量法門,無量法門跟八萬四千是同一個意思。這 就是一切眾生人人都不一樣,各個不同。所以佛說法也沒有一樣,完全是契機契理。契理 是與自性決定相應,沒有違背自性。契機正好適合這個人的程度,程度淺的,說淺顯的; 程度深的,談深奧的,不一樣,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法門,有各種不同的解釋。   他底下說,「概括而粗分輩品,略顯位次。竊思應病與藥,隨機說法,故未可拘於一 格,死於句下」。念老這幾句話說得好,經裡面佛所說的確實是粗分輩品,講三輩九品, 意思是每個人用功淺深、發心大小不一樣,所以佛的說法就不是確定,是個概略。應病與 藥,隨機說法,這兩句話是活的。大夫給人治病,開處方的時候,用什麼藥,用多少分量 ,每個人不一樣。同樣是感冒,藥方也許相同,分量不一樣,感冒深的,他的量就重一點 ;感冒很輕的,他的藥的分量可以少一點,不是一樣。所以學佛不能拘於一格,死在句下 ,最怕是這樣的。經上這麼講的,你不曉得經上為誰說的、在什麼時候說的、什麼狀況之 下說的,哪裡是一定?佛說法句句都是活的,沒有一句是死的,活活潑潑,要我們在這裡 頭去體會。   下面我們看念老的話,「竊計」,這個竊是黃念老謙虛,計就是思惟想像,「無量壽 會上,阿難當機」,當機的人是阿難尊者,「並有大比丘萬二千人」,迴小向大,比丘是 修小乘的,加個大字就是迴小向大,他們學菩薩行,有一萬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如 是出家大德」,這都是出家的大德,「皆應上輩往生」「且以本經乃淨土第一經,所示 ,這裡面所開示的、所說的,「乃正宗典範」,換句話說,是淨土宗最重要的經典,乃 淨土第一經,所示是正宗典範。「出家修行得上輩生,乃合常情」,這是正常的一樁事, 大家都能同意、都沒有懷疑。「佛故契此因緣,而說上輩生者,出家棄欲而作沙門」,這 是經文。   「至於《觀經》」,當機的人又不一樣,《觀經》「則大異於是」,跟這裡不同,大 大的不相同,為什麼?「當機者實為韋提希夫人」。你看這個地方,當機的是阿難尊者, 以及與會大比丘萬二千人,不一樣。這些地方我們要注意,然後才曉得佛說法是活的,活 活潑潑,什麼樣的人來,他就怎麼個說法,沒有一定,無有定法可說。《觀經》當機是韋 提希夫人,「阿難、目連侍佛左右,釋梵諸天虛空雨花。會中唯阿難、目連為大權示現之 比丘,餘無出家之眾。於此會上當機聞法並上輩往生者,主要是韋提希夫人等在家人。故 佛應其機緣,於上品生中皆未言出家也」。這是《觀經》裡面所說的,要曉得《觀經》當 機是為什麼人說的,這部經跟《觀經》不相同,所以說的就不一樣。於此會上當機聞法並 上輩往生,主要是韋提希夫人等在家人,故佛應其機緣,於上品生中皆未言出家,在家能 不能上上品往生?能!上上品關鍵在棄欲,你的欲望丟掉多少,這大乘教裡面說得很多, 佛跟眾生的差別,佛煩惱斷盡了,凡夫煩惱統統具足。   什麼煩惱?總的來說三大類:第一個是無明,第二個是塵沙,第三個是見思。無明煩 惱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我們凡夫不知道,它太微細了。念頭有多細?細到什麼程度?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一彈指,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 ,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我們怎麼會知道?這就在面前,現實的環 境,我們眼看到的、耳聽到的、鼻聞到的、身接觸到的,統統是在這種高頻率之下產生的 幻覺,念頭存在的時間是三百二十兆分之一秒,它的壽命這麼長,我們無法覺察到。這還 不止,剛才講的三百二十兆是一彈指,那一秒鐘可以彈多少次?有人告訴我,七次。我相 信,我能彈五次,人老了;年輕人,體力好,他一定可以彈七次。三百二十兆乘七,這是 一秒鐘,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個念頭,沒有兩個念頭是完 全相同的,找不到。   我們現在好像看到這幾個小時、幾天你沒有變樣子,其實秒秒都不一樣。我們看得很 近,好像沒有什麼差別;你看整個地球,那差別大了;再看銀河系,差別更大;再看遍法 界虛空界,你就會看到(沒有一個念頭相同)沒有一個畫面相同,畫面是念頭變現的,念 頭是能現,畫面是所現。畫面就是物質現象,這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從念頭來的。大乘 經上常說「從心想生」,這句話重要。從心想生我們真正要懂得了,我們的心善良,現的 境界就好,就善良;我們的心不善,所處的境界就不善。外面的環境,大乘經上佛說「境 隨心轉」。外面的境界也是剎那剎那在變的,跟念頭變的頻率差不多。所以《般若經》上 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叫實相。實相是什麼?事實真相。   我們現在把事實真相看錯了,以為它真有,以為我能夠得到,以為我能夠控制,其實 全是假的。你能夠控制,你能夠得到(你的身壽命到了,你都沒辦法控制),你能控制讓 你這個身不死嗎?能叫這個世間常住嗎?有,不是沒有,極樂世界就是永遠不死,沒有生 老病死。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化生,不是去坐胎,是變化生。那些往生的人是坐著蓮花去的 ,蓮花從哪裡來的?是我們自己念佛,我們在這個地方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極樂世界七 寶池裡面就有一朵蓮花出來。這個花不會錯誤的,每個人念的它自有標名,就是自己的名 字在蓮花上。我們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拿著這個蓮花來接引我們,我們坐到蓮花裡面, 蓮花合起來了,合起來之後就產生變化,佛拿著這個蓮花帶回七寶池,放在七寶池裡面等 花開。花什麼時候開?人在蓮花裡面他有變化,把我們這個身體完全改變(這個身體是阿 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境界相),花開之後,阿賴耶的相分完全轉變成自性所現,就是法 相變成了自性所變的。自性所變的不生不滅,你看惠能大師見性,性是什麼樣的?他說第 一個清淨,沒有染污;第二個不生不滅。所以在極樂世界花開見阿彌陀佛,身是法性身, 不是法相,那個相完全轉變成性,轉變成不生不滅。不生不滅稱之為無量壽,無量壽就是 不生不滅的意思。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菩薩要修行到這個境界,多長時間?很長很長 ,經上用無量劫來形容,不是短時間你能做到。   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佛是怎麼樣?佛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沒有起心 ,沒動念,這就是佛。我們怎麼樣?一接觸就起心動念。佛不起心、不動念;菩薩有起心 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是菩薩;阿羅漢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們凡夫見色聞聲,有起 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這叫凡夫,六道凡夫。六道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從分別執著 來的。如果我們於一切現象都不起分別、不起執著,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 剩下什麼?剩下就是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自然就轉了。這一轉我們就變成法性身, 法性身所感的是法性土,不到極樂世界去,在我們這個世界生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在哪裡 ?華藏世界。《華嚴經》上所說的,跟極樂世界差不多,釋迦牟尼佛的報土。一切諸佛都 有報土,佛是住在報土教化眾生,阿彌陀佛也不例外。這個要搞清楚、搞明白,決定不能 懷疑,為什麼?懷疑會變成我們往生的障礙。   我的懷疑斷不掉怎麼辦?有兩個方法,一個是讀經,一個是念佛,這兩個方法都行。 中國古人所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老老實實就念這部《無量壽經》,念上一 千遍就能斷疑生信;一千遍還有疑惑,再念一千遍;還有疑惑,再念一千遍,念上個五千 遍、一萬遍,懷疑沒有了。這是什麼?念經是修定,修三摩地。三摩地是印度話,翻成中 國意思是正定,就是禪定,我們用讀經的方法修禪定。你念佛求往生有禪有淨土,信願持 名是淨土,一心去讀經,讀經不能想,別想經裡頭什麼意思,只是字念得清楚,句子念得 清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就行了,不許想經裡頭什麼意思。想經裡的意思,那叫妄想 ,那個得受用很少,只可以說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不想怎麼樣?不想是修定。要知道,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不一樣,就是說門道不一樣、方法不一樣,統統修一樁事情,禪定。 所以《金剛經》上才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統統都是修定,定得到之後開智慧,智 慧就明瞭了,就能證果。菩薩的位次總共有五十二個階級,像念書一樣,從一年級要念到 五十二年級,畢業了。愈往上面去愈難得、愈不容易,這得真幹。這個法門是特別殊勝法 門,為什麼?他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阿彌陀佛修行無量劫,這無量劫修行的功德 加持我們,四十八願加持我們,所以快速通關,一生就成佛。一生我們也能相信,為什麼 ?在這個世間一生是有壽命的,不長;到達極樂世界壽命很長,無量壽,當然一生成就, 沒有第二生的。無量劫、三大阿僧祇劫,都不在乎,你的壽命比那個劫長多了。所以極樂 世界不能不去。   不用這個方法行不行?行,沒有定法。這個方法是最普通、最方便、最容易的一個方 法。你修其他的方法,學儒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能,只要你發心迴向,我求生西方極樂 世界,不是不行。為什麼?每一個法門,包括每一個宗教,到最高峰的時候都是見性。看 經典要細心,經典是這麼說的。我們講往生極樂世界,基督教講生天堂,天堂跟極樂世界 有沒有差別?告訴你沒有差別,同處異名,是一個地方,我們叫它極樂世界、叫它華藏世 界,基督教叫它做天堂,伊斯蘭教叫它做天園。真正修成,到達了,我們要到極樂世界, 他真修得不錯,真的修到天堂,到極樂世界看到他:你怎麼到這裡來了!他們修的是天堂 ,沒有修極樂世界,他看我們,我們到他天堂去了;我們看他,他到極樂世界來了。原來 是同一個地方,不同的名稱,妙極了!所以宗教可以整合統一,宗教是一不是二,殊途同 歸,用不著去爭論。你不如我,我比你好,全都去不了,為什麼?你心生分別,你起心動 念,你分別執著,那是六道凡夫,凡夫心到不了天堂、到不了極樂世界。   「棄欲」這兩個字比什麼都重要。一定要放下,放下煩惱、放下習氣,以大慈悲心,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以這樣的心胸處事待人接物,這是什麼?是真菩薩,他真往生。在 家人一樣,修成跟出家人沒有兩樣。這部經在一開頭,釋迦牟尼佛舉出十六正士,這十六 個正士是十六位等覺菩薩,統統是在家人。他們的地位跟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是平等的, 是同一個階位,但全都是在家人。由此可知,佛法確實是平等法,男女老少,各行各業, 你只依照這個理論方法去修,沒有一個不成就,沒有一個不往生,生到極樂世界等於成佛 ,在極樂世界必定成佛。這個道理,這個事,這經上講得很透徹。所以這部經不能小看, 理事太深了,深到連菩薩都不敢相信,何況羅漢?這部經上講的這些菩薩羅漢,實在說都 是諸佛如來的化身,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好比舞台表演,阿彌陀佛做主角,這 些諸佛如來都來當配角,這個表演才演得殊勝、才演得成功。佛跟佛當中,決定沒有嫉妒 、沒有障礙,決定沒有自讚毀他,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我們要把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叫真學佛。   我們再往下看,下面念老用《觀經》的話。「又《觀經》曰:韋提希與五百侍女」, 皇宮裡面這些女孩子五百人,「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感應真的不可 思議,不但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下面還說,「得見佛身及二菩薩」,觀世音菩 薩、大勢至菩薩。我們背後畫的極樂世界變相圖,就是這個意思。「心生歡喜,歎未曾有 ,豁然大悟,逮無生忍」,得無生法忍,這個不可思議。這個地方說豁然大悟,得無生忍 ,是講韋提希夫人。她五百宮女呢?「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 ,真的發心,發無上菩提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印度話,可以翻譯的,為什麼不翻? 叫尊重不翻。這是什麼?這是學佛的終極目標。學佛希望得什麼?就希望得這個,這個翻 成中國意思,「阿」翻作無,「耨多羅」翻作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菩提 」翻作覺。你看,如果統統翻成中文,比這個簡單,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是無上,三 藐是正等,三菩提是正覺,無上正等正覺,用中國文字六個字。真發心。發心,底下這句 話說得很好,願生彼國,願生彼國才是真正發心,要不願生彼國不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發心求生極樂世界,才是真正的無上正等正覺「世尊悉記」,世尊(釋迦牟尼佛)為 她們授記,授記也就是預先告訴她們,「皆當往生」,釋迦牟尼佛等於做保證,妳們個個 都能往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諸佛現前三昧。 三昧是正受、是禪定,這個禪定當中,你就見到十方世界諸佛如來。   這就是自性遇緣現相。這個現相,在此地是《觀經》上說的,惠能大師也見到了,他 可以給我們做證明,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末後那句話,就是諸佛現前三昧。他 那句話怎麼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全宇宙,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從 哪裡來的?自性現的。這句話跟此地所講的諸佛現前三昧意思完全相同,可見得惠能大師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現前海賢老和尚也入這個境界 ,他不說。我們怎麼知道他入這個境界?入這個境界想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現前;想見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前,叫現前三昧。海賢老和尚入這個境界,他雖然不說,偶爾也露 了一句、二句,但是聽的人沒在意,沒聽出來。他露了那麼一點點,沒聽出來,我們能體 會得到,這是什麼?經看得比較多,他一說,跟佛經上講的一樣。賢公老和尚就一句佛號 ,更難相信!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一生沒有聽過一次講演,講 經沒有聽過一次,他為什麼能有這麼高的品位?一心不亂。   我們念佛同學要學他,這最好的榜樣。一點都不難,難的是什麼?要這一句佛號保持 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不中斷。口裡不念沒關係,心裡還是 要念。心裡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統統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 下,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諸佛現前三昧你就見到了。法門不可思議,成就不可思議。一 個人,凡人,甚至於煩惱習氣很重,造作很多罪業,都不怕;五逆十惡,墮無間地獄,都 不怕,只要我現在一念回頭,三昧就現前,就能得到阿彌陀佛加持,一切諸佛護念。誰相 信?諸佛如來相信,跟淨土的緣特別深的人相信。一個人罪業很重,不往生淨土,決定墮 阿鼻地獄,宋朝瑩珂法師就是的,好例子。想到地獄苦,嚇到了,地獄太苦了,馬上回頭 ,求阿彌陀佛救我。具足信願,一念十念,阿彌陀佛都來接你往生,真慈悲,慈悲到極處 。阿彌陀佛憑什麼來接你?就憑著你本來是佛,所以他來救你,你本來不是佛,他也沒有 辦法。因為你本來是佛,你迷了,你現在一念回頭,他真幫助你,真成就你,讓你回歸自 性。你說這還得了!   這個裡頭含著整個宇宙一切眾生,包括十法界、六道,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不 是別人,是自己,自己誠意正心所現的是三善道、是四聖法界,自己的妄心、煩惱所現的 就是三惡道。六道輪迴哪裡來的?自己念頭變現出來的只要把自己念頭調整,問題不就 解決了嗎?一定要以真誠心,儒家講的誠意正心。但是意怎麼誠?要有智慧,理智超過感 情的人,意就誠;不能超過,誠就沒有,真誠沒有。如何能叫我們的理智超過感情?日用 平常當中依智不依識,這佛法講的。用理智,不用感情,這是修行,真修行,前提是要放 。儒家講格物,格物是放下,物是欲望、物欲,七情五欲要放下,要放得乾乾淨淨,六 道就是它製造的,這個東西斷掉了,六道就沒有了,所以放下。佛法講放下,儒家講格物 致知,格物就是放下,格是格鬥,跟誰格鬥?跟自己格鬥,跟自己的欲望去做一個戰爭, 把它打敗。不受物欲的誘惑,不受物欲的干擾,這個人能學佛、能學聖賢。欲望多的人困 難,他沒有辦法入門。   所以這比什麼都重要,至關要緊的是要把我們的欲望降低,愈低愈好。你看釋迦牟尼 佛為我們表現的,他全部的財產,三衣一缽;他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沒有 建道場。當時在世的時候,印度十六大國王都是他的皈依弟子,拜他做老師,所以常常到 宮廷裡面講經說法,去作客。不接受供養,那時給他建個大道場,建個金碧輝煌的寺廟很 容易,不要。為什麼不要?我們今天明白了,他是做給我們現代人看的。現在人拼命建廟 ,勞民傷財,心怎麼樣?心不在道上,心在名聞利養上。所以佛給我們做了個榜樣,確確 實實是對世間名聞利養完全斷絕,身心清淨,自然健康。佛晚上在大樹底下坐,休息,風 吹雨打、日頭曬,他無所謂,他身體好。我們今天房屋住慣了,樹下要是打坐,就是坐一 個晚上,第二天就進加護病房了。你就曉得,跟他身體比差遠了。他的常隨弟子一千二百 五十五人,經上常說的,都跟他一樣。除常隨弟子,還有臨時跟他的弟子,肯定很多。我 的看法,圍繞在他身邊的弟子不會少過三千人,這三千人都是樹下一宿、日中一食,得大 自在。身心沒有負擔,統統放下了。所以他的知見,他的想法、看法正確,沒有自私自利 ,沒有是非人我,真正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一切法統統是自性變現出來,是 一不是二,這個觀念比什麼都重要。 == 所以他的知見,他的想法、看法正確,沒有自私自利,沒有是非人我, 真正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一切法統統是自性變現出來,是一不是二, 這個觀念比什麼都重要。 佛說: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因為阿羅漢破見思煩惱了。身見、邊見等等都沒有了。 我們凡夫自己以為很理智很正確,其實骨子裡都是貪嗔癡慢疑。 依智不依識,這佛法講的。用理智,不用感情,這是修行,真修行,前提是要放下 放下才有理智,沒有放下那都叫「理由」、「藉口」,都是為「識」所使。 今天你喜歡時有一百個理由,明天你不喜歡時,也有一百個理由。 南無阿彌陀佛。 --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楞嚴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219.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8462752.A.BBD.html
erincy: 南無阿彌陀佛! 03/20 17:57
yuch: 阿彌陀佛 03/20 22:16
dakudai: 阿彌陀佛! 03/21 18:07
ppt51543: 阿彌陀佛 03/21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