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今謂行者雖知修行往求,了了識知理體無求,仍不壞假名,是故備修萬行,故能 感也。」)   如果有心去求就是錯的,我有心去求菩提,這個地方主要說這句話,求菩提之法,求 菩提之果,這都是法執,妄想、分別、執著,你落在這裡頭去了,這是錯的。底下這段說 ,「今謂行者雖知修行往求」,要不要求佛法?要求,要親近好的老師,真正善知識要跟 他求法。但是,這句重要,「了了」,了了是很明瞭,認識、知道「理體無求」,自性本 體上沒有求,它與本體不相應。所以怎麼樣?「仍不壞假名」,假名假相,知道它是假的 ,我還用這些假名假相來修大菩提心,這就對了。「是故備修萬行,故能感也」,感應道 交,諸佛菩薩現身,現化身來幫助你。虛老和尚四十七歲的時候朝五台山,把朝山的功德 迴向父母,他三步一拜,從普陀拜到五台,三年走到。當中有兩次生病,都在曠野,在深 山裡頭,沒有人家,病倒了,感得文殊菩薩化身,文殊菩薩變化一個乞丐,乞丐是居無定 所的,到處討飯的,這樣一個身分來救他。兩次都是這個乞丐把他救好,乞丐到外面討飯 來餵他,找一些草藥,煎一些草藥來給他治病。到五台山之後才知道,文殊菩薩化身。有真心能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這個事情不是騙人的,我們有能感, 菩薩就有能應。   「是故《大智度論》云: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纏縛住了。一個人說他見般若 了,這人見沒見?沒見。般若沒有現象,你怎麼見到?它不是物質現象,眼見不到;它不 是心理現象,第六意識想不到,所以你被煩惱纏縛住了。般若是個假名,是個名詞,你以 為真有一個東西。佛告訴我們般若有沒有?真有。般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智慧。慧在哪裡?在自性裡面。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 慧(就是般若),具足無量的德能,具足無量相好。換句話說,本自具足、圓滿具足在哪 裡?就是極樂世界。你到極樂世界,你就見到本自具足,是自性般若裡頭變現出來的,是外來的,外面沒有法。所以大乘教裡常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法是心現的,是識 變的。在極樂世界,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全是般若,無一不是般若,就是經上說無非般若 ,沒有一樣不是。在諸佛剎土裡頭,你要說你見般若,人家聽了笑笑,知道你淺學,你還 沒入門,你還被纏縛。纏縛是煩惱,你被煩惱纏縛,你誤會以為你見般若,讀了幾部般若 的經典,以為你見般若,這錯了。   「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被縛」。你說沒有見般若,也是被煩惱纏縛住了。「若人見般 若,是則為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解脫。」另外一個人他不見般若,修般若而不見般 若,見到體了。他說見、他說不見都是真正般若波羅蜜現前,怎麼說都對,為什麼?不著 。記住一個總原則,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得清楚,耳聽得清楚,鼻嗅得清楚,身覺 觸得清楚,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真解脫,這叫真見般若。如 果有見般若這個念頭,有解脫這個念頭,都沒有見,都不是真的,你還沒入門,你還沒見 到。見到的人說見、說不見,都是一樣的;沒有見到的人說見、說不見,真的沒見到。   下面是龍樹菩薩解釋這個話說,「是中不離四句者為縛,離四句者為解」「今祈( 求也)菩提但能如此修行,即是不行而行;不行而行者,不違二諦大道理也。」這下面有 個解釋,什麼叫「不行而行,即無求而求」,求而無求。「雖知理體無求,菩提無得,仍 備修萬行,以感菩提,妙契中道,故能相感而相契也。」這把真實的意思說出來了。那我 們今天回過頭來就要問,我們念佛人想求生淨土,是用有求的心去求,還是用無求的心去 求?用有心的心去求,著相了,用無心的心去求也著相了,你怎麼辦?這個地方要沒搞清 楚,雖念佛不能往生,損失可大了。我們用什麼心?我們用有相的心。能不能往生?能往 生。為什麼?這個法門叫帶業往生,我們可以帶著我們這個虛妄有求的心往生極樂世界, 到極樂世界就轉變,這個妄就變成真了,是在極樂世界轉變的,不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轉變 的。所以這個法門叫易行道,就在此地。你用有相去求,修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進不去,有 障礙;無相呢?執著無相,也進不去。必須把執著放下,有相、無相都不要緊,不要去理 它,這就對了。   所以底下,「次者,《安樂集》依《淨土論》」,《安樂集》是道綽法師的,《淨土 論》就是《往生論》,天親菩薩的,「指出,凡欲發心會無上菩提者,先須遠離三種與菩 提門相違法」。這一段好,《安樂集》裡頭說的。「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 心貪著自身故」。我們把這一段念下去,它解釋在下面。「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 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是 名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下面解釋,「釋曰:三種相違之法,即文中:一、我心貪著 自身。二、無安眾生心。三、恭敬供養自身心。此三者必須遠離也」。   這一段很重要。我們念佛的人,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是三大障礙。第一個,著自身。誰不貪?誰有這個願心,我隨時隨刻可以捨這個身求生淨土?我能不能做到?這 條很重要。第二,我能不能以善巧方便來安眾生心?現在地球迫切需要,我們常常聽說貴 而不安、富而不樂,這兩句話連起來,現在這個世界大富大貴,他不安,他不樂。為什麼 不安不樂?根本原因就在貪著自身,他希望在這個世間多活幾年,他的願心,時間愈長愈 好。對於修行人來說,住在這個世間,時間愈長愈辛苦。如果是菩薩,他無所謂,為什麼 ?他心清淨,他不染著,這個世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他都沒有放在心上。他心上無事, 清淨,不受這個世間一切法的干擾,所以他的心是清涼自在,隨時可以往生,隨時也可以 住在此間,有緣多住幾年,沒有緣他就走了。   什麼叫有緣?海賢老和尚是阿彌陀佛命令他的,叫他多住幾年。所以一百一十二歲不 是他本來的年齡,他本來的年齡我認為應該跟他的母親、師兄弟差不多,七老八十,七、 八十歲,這是正常的,後面延到一百一十二歲,這是阿彌陀佛給他的。給他幹什麼?給他 個任務,讓他表法,表法就是做榜樣,給佛門弟子做個好榜樣,給淨宗弟子做個好榜樣, 他做到了。這個任務完成佛來接引他,什麼時候完成?就是他看到這本書《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讚僧》,看到這本書他的任務就圓滿了。終於這本書在二O一三年,二O一三年有 一個居士,也是老和尚的皈依弟子,帶著這本書上山,他看到了。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為什麼?因為老和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怎麼可能帶書給他?這是無法想像的。他 看到有人帶一本書,就問他這書叫什麼名字?大家就告訴他,這本書叫《若要佛法興,唯 有僧讚僧》。老和尚一聽歡喜無量,趕緊回到寮房,把他最心愛的袈裟,紅的袈裟披在身 上,要求有照相機的人給他照一張照片。這個舉止,老和尚一生,之前沒有前例,從來沒 有過,老和尚人家找他照相,他是被動的,邀請他他不拒絕,主動要人照相沒有過,這頭 一次。沒想到,這張照片照了之後,三天他就走了。   他來表這個法,給我們總結佛法在世間,第一個,釋迦牟尼佛所傳的法,是真的,不 是假的,與一切諸佛相同,沒差別;第二個,為我們證明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 有,為什麼?他親眼見過,他見過阿彌陀佛,他見過極樂世界,而且不止一次,我估計至 少十次以上,九十二年。我們淨土宗初祖廬山遠公大師,他老人家那個時候在世間,一生 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只四次,遠公走的時候是七十歲。你看他從二十歲念佛,到 一百一十二歲,九十二年,至少見過十次以上,給我們證明這不是假的,而且證明這一句 佛號念到底,念到功夫成片就能往生。他是提升了,因為他有阿彌陀佛的囑咐,要他表法 ,不帶他往生。   那為我們,為什麼說要這本書?這本書好書,為我們做證明,證明夏蓮居老居士會集 的《無量壽經》這個會集本,證明這是真經,這個經書裡頭字字句句都是釋迦牟尼佛所說 的,沒有改動一個字,做這個證明。第二,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這個集註是正知正 見,不是邪師說法,正知正見,這裡面採取(他也是會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 師大德的著作,不容易,正知正見。第三,為我們證明,我們這二十多年來就依會集本, 就依靠黃念老居士的註解來學習,別人說我們錯了,不准我們修,這個老人給我們來作證 是正確的,我們依這個經、依這個註解來學習,來修行求生淨土,是真的不是假的,給我 們來作證轉。我們完全放心,死心塌地,一生就是這一部經就夠了。   如果要應付,一些人來向你請教,佛法是什麼,你怎麼答覆他?前面我已經說了,佛 法是離苦得樂。孔老夫子是什麼?這是儒家的,孔老夫子也是一句話,跟佛意思一樣的, 不亦樂乎!那個悅是喜悅,快樂,從內心裡頭往外發,不是外面,從內心往外發。佛法也 是的,從內心往外發,那個喜樂是自性裡本具的性德,性德向外流露。具體的來給你講, 我給你介紹一部書,黃念祖老居士最後留下來的一個著作叫《淨修捷要報恩談》,這是老 人家一生學佛最後的心得報告。這個報告裡面不長,文字並不長,把整個佛教包括了,大 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全部都在裡頭。你要把這個東西學會了,這叫佛學概論,或 者佛學概要,你都懂得了。而且你對淨土宗會死心塌地,為什麼?這一句佛號、這一部《 無量壽經》全部包括了,他這個《報恩談》就是介紹會集本,真的介紹會集本,讓你對於 會集本產生堅固的信心。你老老實實每天念這部經,念會集本,念一遍《無量壽經》、念 一萬聲佛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一部經不難,初學的人大概頂多兩個小時就念完了。念一年就念得很熟了,你念了三 百多遍,差不多會背了,就速度快了,念一年之後念一遍一個小時。剛剛念的時候兩個小 時,一年之後一個小時,再念一年,兩年之後半個小時。劉素雲居士給我們表法,她一天 念十個小時,十個小時念多少遍?我估計是二十遍,她念一遍半個小時,其他的時間念佛 號。專修淨土,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二十年沒間斷,她有沒有開悟?肯定 有。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沒有大悟也有小悟,小悟就很夠用 了,應付所有人來提問題,你都能解答得了,小悟就有這個能力。還有一位胡小林居士, 最近他六年學一部論,《大乘起信論》,念了三千多遍。告訴我,一千遍跟一千遍不一樣 ,第一個一千遍有很多悟處,他都懂了,再念一千遍之後,悟得更深更廣,三千遍以後幾 乎沒有障礙。他現在講《大乘起信論》,我聽過兩遍,兩次講演,講得好,佛門當中找講 《大乘起信論》的,能夠到他這個程度不多了,我沒聽說過。所以古老的方法,無師自通 。我們要記住,那就是我們要在這個時代,要幫助眾生安樂。   有外國人講,我看的資料不多,英國湯恩比博士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這 社會是一片混亂,有一些國家領導人見面的時候他都問我,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這個 話說得重,對於這個世界還能不能再有和平,信心失掉了。危機,這是危機的根本。不是 普通人問我的,國家領導人,十年前。我記得我當時回答,我說你能把四樁事情做好,世 界就和平了。他說哪四樁?我說第一個,國家跟國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二個,政 黨與政黨;第三個,族群跟族群;第四個,宗教跟宗教,這四個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 相處,世界和平了。他聽了說不出話來,我們沉默了七、八分鐘,我再告訴他,我說難, 是難,非常棘手,但是不是沒有辦法,如果我們從宗教下手,團結宗教,讓宗教回歸教育 ,讓宗教互相學習,於是宗教會影響政治、會影響政黨、會影響族群,世界和平可以做到 。對方聽到歡喜,我們才開始討論這些問題,才有話題可談。   所以我們十八年前,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我住在新加坡,把新加坡九個宗教團結 起來,做得很成功。當時的總統王鼎昌,夫妻兩個,對我們所做的非常歡喜,非常讚歎。 十八年,夫妻兩個都不在了。今天我們回到澳洲圖文巴這個小城,非常歡喜,非常難得, 這邊一共十七個宗教,大大小小十七個,團結起來了,確確實實我們宗教與宗教之間,互 相尊重,互相讚歎,互相關懷,互助合作。我這次回來,他們大家找我,要我回來看看, 我們已經團結起來了,我們一個共同的目標,是要把圖文巴這個城市,打造成世界上第一 個多元文化、多元的族群、多元的宗教和諧示範城市。好!最近三年,去年、前年、大前 年三年,市長帶著我們宗教團體在聯合國做簡報。去年我參加了,好像前年我也參加了, 我參加過兩次。難得!   這個城市在擴張,土地面積很大。從台灣來的同修,我告訴他,圖文巴的土地面積差 不多半個台灣大。這個地方將來要發展,現在機場建好了,我聽說今年下半年客運就可以 通航,將來以後到澳洲來,不必到布里斯本,到圖文巴,這個地方是澳洲的大門。將來這 個城市的居民,市長告訴我,他們規畫標準是八十萬人,這樣的一個大都市。將來就是八 十萬,現在所有道路、地下的設施,都是以八十萬人居住的這個標準來設施。所以這個都 市前途無量,我在此地給大家做這個報告,歡迎大家移民到這來,這個地方將來是樂園, 為什麼?和諧城市,和諧示範城市。我們希望在一生當中得到平安、得到快樂、得到幸福 ,大概這是帶頭,這個城市帶頭。所以安眾生心重要,常常放在心上,這是大慈大悲。   第三個,這要遠離的,「恭敬供養自身心」,這修身。《大學》裡面講,「自天子以 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從哪裡開始?要把供養自身心這個念頭放下,這是 很大的障礙。在佛法裡頭通常講的五種見惑,頭一個就是身見,把身當作自身,當作自己 。這個人到世間上來幹什麼?追求身心的快樂,滿足身心的欲望。這個概念現在是普世的 概念,就是這個地球上的人都是這個概念。這個概念會毀滅自己,會毀滅你的文化,會毀 滅地球,這不是自救救他,這是自毀毀他,非常可怕。希望我們同學,在這個地方建立信 心。這個是與菩提心相違背的。我們今天需要的就這三條,《安樂集》裡頭所說的。依智 慧,不求自樂,求自樂的人沒有智慧,他的真誠心被他的欲望蓋覆住,智慧不能現前,他 能現前的全是煩惱,就是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五欲,不生智慧。所以要生智慧就不求自 樂,對於身心的快樂都要放下。我們求什麼?我們求道。道跟聖人求,也就是我們要有足 夠的時間,完全的時間去聽聞傳統文化,儒釋道三教的教誨,要跟佛菩薩學習。聚集,人 數不會多,少數,少數當中的少數,志同道合的,在一起研究聖賢的典籍,提升自己的境 界。從君子開始,君子提升,賢人;賢人提升,聖人。佛法裡從小乘提升為權大乘,權大 乘提升為實大乘(真實的大乘),從實大乘裡面提升就是法身菩薩,再上去成佛了。這個 樂,真樂,這是不亦悅乎!   所以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是菩提心,遇到有這個機會一定要做。我們這麼多年來,也是 晚年才遇到這個機會,這個機會是什麼?漢學。真正有人懂得,我們在一起交流、做報告 ,他們能接受、能相信,而且深信,主動願意跟我們合作。我說他比我熱心,我還沒有像 他那麼熱心,被他逼著我不能不做,我要不做對不起他。這是英國一位大學校長,我們要 合作來辦漢學院,培養什麼?培養一批學生。這些學生幹什麼?「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 開太平」,菩提心。我們要找這樣志同道合的,人數不會多,三個、五個不少,一百、二 百也不算多,找一批這樣的,這批人學漢字、學文言。課本我們採取《群書治要》、《國 學治要》,這兩部書是四庫的精華篇,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們用它做課本。深入 這個經論,然後對《四庫》就有能力閱讀,有能力講解,有能力把它翻成現代白話文,從 現代白話文翻成全世界每個國家的文字,讓每個國家的人民都能夠讀到中國古聖先賢的智 慧,他們怎樣經營一生幸福美滿、家庭快樂、事業順利、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安定 和諧,永遠不會有戰爭。我們遇到這個緣,不能不幹。安眾生心,把供養自身心完全放下 ,不要去計較這個,就會快樂無比。像顏回一樣,簞食瓢飲,別人認為很苦,他快樂無比 ,夫子讚歎他。那都是真正發菩提心的人,才有這樣的受用。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 到此地。 == 你老老實實每天念這部經,念會集本,念一遍《無量壽經》、念一萬聲佛號, 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南無阿彌陀佛。 -- 阿彌陀佛!~ 我喜歡這個人,我討厭那個人,大慈大悲沒有了! 我們的過失在哪裡?謙虛不夠,恭敬不夠,四攝法不夠!(慚愧懺悔!>"<) by 淨空法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1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9408473.A.699.html
ppt51543: 南無阿彌陀佛 03/31 15:17
dakudai: 阿彌陀佛! 03/31 18:01
column: 阿彌陀佛 03/31 22:05
erincy: 南無阿彌陀佛! 03/31 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