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五逆十惡,地獄相現,臨終懺悔,十念往生者,乃下輩中最下者也。」)   縱然五逆十惡,造作是無間地獄的罪孽,地獄相現前了,有,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 人沒死,在世間,可是靈魂已經在地獄裡頭受罪。我們看他怎麼?看他精神不好,病很重 ,勉強那一口氣沒斷,不知道他靈魂在地獄受罪。時間大概二、三年,他就走了,走了去 下地獄。如果臨終懺悔,十念他就能往生。一生沒有遇到這個法門,臨命終時這口氣還在 ,眼還能看、耳還能聽,聽到這句佛號,聽到人勸他,西方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 陀佛,聽了他真相信,他不懷疑,跟著大家念一聲佛、念十聲佛就能往生,不再墮地獄。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地獄罪業是五逆十惡。這個五逆,第一個殺父親,第二個殺母親 ,第三個殺阿羅漢。阿羅漢是老師,這個要知道,前面是父母,這是老師,所以殺老師等 於殺阿羅漢。老師的恩德大,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師,所以對父母要孝 ,對老師用敬。孝敬,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不孝不敬這就完了,那沒辦法,肯定是惡 人,而且不能回頭,不通懺悔。十念往生,五逆十惡,五逆後頭還有兩條。「出佛身血」 ,佛的福報大,想害佛害不了,但是讓佛受一點傷、流一點血,這個有,有這個例子。佛 的護法神多。這是大不敬,佛是聖人。最後一個是「破和合僧」,這五條裡頭以破和合僧 為最重,破壞僧團,斷人法身慧命,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現在五逆十惡真有!十惡就是十 善的反面,殺生、偷盜、邪淫,身三種惡;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口四種惡;意,貪 、瞋、痴,這合起來是十惡。   五逆十惡,這是無間地獄最重的罪業。現在的人犯的多,不犯的很少。大概犯最多的 是邪淫跟墮胎,這個可不得了!墮胎是殺人,殺自己的兒女。大乘經上佛說,父母跟兒女 是四種緣分,沒有緣分不到你家來的。這四種緣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是報恩 的,你把他殺了,恩變成仇;他要是來報仇的,你把他殺掉了,這個仇愈來愈深,下一次 來了更厲害;要是討債的,你沒有還他債,還要欠他命;如果是還債的,好事情,來還債 的,你把他殺了。這個真叫「怨深似海恨難平」,果報是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你說多可怕 。不能不知道!   這底下說,「《觀經》明其最優,兼指最下,故謂極其優降」,優是上品上生,降是 到最下,下品下生。「而實旨正同也」,實實在在的講,宗旨完全相同,兩經不二。 ② 別明三輩 Ⅰ上輩 (Ⅰ) 上輩因行 ⓐ 捨家棄欲   下面這再給我們細說。這品經很重要,完全給我們說明往生的方法。科題,「次分述 三輩。首明上輩」。我們編的科判,「別明三輩」,下面分三段,上中下三段,這上輩裡 面又分三小段,「上輩因行」,這裡頭也有三個小段,第一段「捨家棄欲」。我們看經文 :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   下面是念老的註解,我們看他老人家怎麼說。「經中上輩往生是否凡夫有分,乃淨宗 一大問題」。這古時候就有人提出很多看法,各人看法不一樣。「古德有謂是乃菩薩之行 。下頭舉例子,「如謂上上品須四地至七地之菩薩」,那就是四地以上到七地菩薩,上 品上生。「上中品須初地至四地之菩薩,餘可例推。中品中生及以下,才是凡夫所能達」 。這古人的看法。念老給我們說,「若如是者」,要真的像他所說的,「則彌陀大願之無 上,西方蓮國之獨妙,持名法門之易行,往生妙法之殊勝,皆成戲論」,戲論是開玩笑的 話,不是真的。下面是念老的評論,「直使不可思議之淨宗妙法,亦復成為可思議之法矣 ,這把淨宗不可思議貶低了。「故此實為淨宗之關鍵,前於本解(貳)概要中,雖略論 一二,未盡其旨,試更詳之」。這個地方,黃念祖老居士要給我們詳細討論這個問題,為 什麼?這個問題是大問題,不是小問題,有關淨宗是不是真的殊勝、真的微妙、真能超越 一切,讓我們一生圓滿成就。   我們看下面念老所說的,「古說之非」,古人也有把這個講錯了,古人也有講錯,何 況今人?所以今人把它講錯了,咱們一點都不要怪他。古人真的是有修行、有德行、有學 問,他還講錯,何況現在!所以不要執著這些,我們還是多聽聽念老的話,念老不是凡人 ,他來是給我們表法的,他的話可以接受。這個老人我跟他多次見面,在世的時候,每年 我至少到北京三次,去幹什麼?去看他。他大我十幾歲,非常難得,通宗通教,顯密圓融 ,都下過功夫,都認真學過,學得很認真,夏蓮居老居士的傳人。「古說之非,幸得」, 這很幸運得到唐朝「善導大師,廣引經論,力破舊說」。你看他不說他自己說的,誰的話 ?唐朝善導大師的,這大家沒話說,善導是淨宗第二代祖師。「大師於所著《四帖疏》」 ,《四帖疏》就是善導大師對《觀無量壽佛經》的註解,叫做《四帖疏》,這裡面說的就 是善導大師所說的話。他說:「又看此《觀經》定善,及三輩上下文意,總是佛去世後, 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 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這話說得好,為什麼?我們有分。如果像前面所說 的,我們沒分,那得要登地菩薩才有分,我們沒分;善導這個說法,我們統統有分,我們 是凡夫。大凡夫、小凡夫怎麼分?發大心的、發小心的,發大心就是發大菩提心的。到極 樂世界為什麼?為求法,求法幹什麼?為廣度眾生,這大凡夫;單單為自己了生死出三界 ,這是小凡夫,大小是這麼分的。我們能夠學阿彌陀佛這種大心大願,依照他的四十八願 ,我們也真正發這個願心,那就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兩樣。這一段講得好!   下品三人是遇到惡凡夫。「以惡業故,臨終藉善」,這就是雖然造了一身罪業,他那 一口氣沒斷,還能懺悔、還能發願,後不再造,他的品位就上升。你看臨終藉善,遇到善 知識,「乘佛願力,乃得往生。到彼華開,方始發心。何得言是始學大乘人也」。念老在 這裡加了括弧,「(古師謂下輩是大乘始學凡夫)若作此見,自失誤他,為害茲甚」。這 是善導大師的話,所以不能把這段看錯了,一定要了解它的真實義,錯了之後會誤導很多 人,這一生不能往生,或者是往生品位往下墜落,這都給我們提出警告。   「疏中」,《四帖疏》裡頭,「復引《觀經》十則,以證其說」,這個地方沒有完全 錄下來。「大師直示」,直接指示我們,「極樂九品蓮台,均是濁世凡夫往生之位。唯因 世間遇緣有大乘小乘之差異,故往生後有上輩中輩之不同。淨宗乃最極圓頓之教,大根大 器之凡夫,若能信受,圓解圓修,則與常人日劫相倍」。圓人,圓教根性的人修一天,等 於普通人修一劫。「故能一生功圓,逕登上品」,一生功德圓滿,上上品往生。凡人,不 是登地菩薩,這才顯示淨宗的殊勝、淨宗的微妙,阿彌陀佛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讚歎 才講得過去;要跟一般一樣的話,就顯不出淨宗的殊妙,殊勝、微妙。   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到的就是遇緣。我們現在從形式上說生在中國,所遇的緣都是 大乘;生在南洋,他們遇的緣是小乘。特別是中國,中國大乘分八個宗派,八個宗派都是 大乘,無論修哪個宗派,念佛求生淨土,都是屬於大乘根器。大乘根器裡頭跟小乘差別, 就是大乘發菩提心,小乘沒發。什麼是菩提心?《觀經》上講的菩提心的體,至誠心,真 誠到極處。至誠心就是《大學》上所說的「明德」,後頭有文,有解釋,「誠則明矣,明 則誠矣」。從誠到明,這是性德,就是無師自通,因為他真誠到極點,他智慧開了;從明 到誠,這是學教,我們學了佛法之後,慢慢把心回歸到真誠,讓妄心回歸到真誠,這叫教 。所以前面這句是無師自通,後面這句是學了之後通了。明就是智慧現前,誠是真心。那 我們現在懂得了,從誠,就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是自明到誠,真誠 心現前。   我們遇的緣勝,超勝,但是現在遇的這個緣不踏實。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兩百年前 寺院庵堂出家人,都真正有道德、有學問,都可以親近,向他學習,現在不行,現在這兩 百年過來,他們不學經教了,也沒有辦法認真修行。修行只剩下一門,淨宗信願持名,這 個法門還行。禪不行了,為什麼?他的清淨心得不到,他心生煩惱,不生智慧。密也不行 ,密不行是黃念老告訴我的。我們第一次見面他就告訴我,禪宗傳到今天,開悟的沒有了 ,得定的還有,他舉了個例子,虛雲老和尚得禪定,沒有開智慧,距離開智慧他定功還不 夠。密宗,他也是密宗的上師,他說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那年我們見面的時候談到 的),學密成就的只有六個人,很難,往後更難了,只有念佛法門。所以他臨終的時候念 佛,他念了半年,這個註解註完之後、校正之後,該補充的補充,圓滿之後他就一心念佛 ,告訴我一天十四萬聲佛號,追頂念佛,一句接著一句,念了半年他走了。為我們表法, 通宗通教、通顯通密,最後選擇念佛往生淨土,給我們看的。   下面這些話都非常重要。請看下文,底下這一段,「現就本經,兼採餘論,以明三輩 往生,實為凡夫,兼及聖人」。這是黃念老註解這一品經,重點在這裡先給我們說出來。 本經是《無量壽經》,兼採餘論,這裡面他都註明出處,說明三輩往生全實為凡夫,也能 通聖人;聖人比凡夫高,當然沒有問題。「經中《必成正覺品》偈曰:令彼諸群生,長夜 無憂惱,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這裡一共十句,前面四句說明「大願之由」,佛為什麼發 四十八願?「乃欲令一切長夜冥昧之眾生,離諸憂悲苦惱,出生善根,成就菩提」。這是 阿彌陀佛在因地發四十八願,他為什麼?為這個,為的是諸群生,就是十方諸佛世界那裡 面的六道眾生。長夜無憂惱,長夜就是指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頭苦惱,要讓他們離苦 得樂;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這得樂。簡單四個字,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阿 彌陀佛就為這個來的。所以念老在這給我們解釋的,「乃欲令一切長夜冥昧之眾生」,這 冥昧就是指六道輪迴,「離諸憂悲苦惱,出生善根,成就菩提。故知所欲普濟者,實為長 夜憂惱,待生善根之具縛凡夫也」。極樂世界是為誰?是為這些人,不是為菩薩,這個不 能搞錯了。離諸憂悲苦惱,出生善根,成就菩提,這是說明阿彌陀佛是為這個,離苦惱、 待生善根的具縛凡夫。這個縛就是煩惱,具是具足,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統統 具足,在我們這個世界能看到的,六道輪迴的眾生,是希望這些眾生離苦得樂。   後面這四句,「明普濟之法」,他用什麼方法。後面四句說出方法,「我若成正覺, 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後面這四句明普濟之法。「眾生聞名,來生我 剎。此諸眾生」,就是長夜憂惱的這些眾生。「是故善導師曰:三輩九品,總是為佛去世 後」,就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五濁凡夫」,五濁惡世的凡夫。   末後兩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可見憂惱凡夫,一登彼土,悉皆身真金色, 妙相如佛,圓滿具足」。這些話句句都是真實話,你要能相信,你要能真幹,你是現前世 間最有智慧的人、最有福報的人。沒有大智慧、大福報,他怎麼能在這個世間一生就成佛 ?這不可能。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得跟佛同樣的智慧、道力、神通,跟阿彌陀佛完 全相同。這不是自己修得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給你的,慢慢的再等待一段時期, 你自己修行就成功,也到達這個地位。沒有到達之前佛加持你,一直等到你自己,完全好 像你得到了,你的功夫成就,你得到了。這底下說得好,末後這兩句,「如佛金色身,妙 相悉圓滿,可見憂惱凡夫,一登彼土」,這就是只要你往生,悉皆身真金色,妙相如佛, 智慧也如佛,神通也如佛,沒有一樣不如佛,圓滿具足。   下面說得更清楚,「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這是很快,化身無量無邊,無量無 邊的佛法一天就學完了。無量無邊諸佛在講,他有無量無邊身,每一尊佛前面都有他,福 慧雙修,供佛修福,聞法修慧,所以非常快。這一得法之後,也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跟佛一樣去教化眾生。「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這兩句非常重要。這個欲是世間五 欲六塵,財色名食睡,這是五欲;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都是欲望,這個要遠離,你才 能深正念,正念是禪定、是念佛三昧;你放下的愈多,你念佛三昧功夫愈深。然後用你的 清淨智慧修梵行,梵是清淨的意思,你在這個世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跟清淨平等覺 相應就是梵行,這個地方講的梵行就是經題上這五個字,「清淨平等覺」。   「是表諸往生者」。只要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不要求往生品位,為什麼?那是妄 想、那是雜念。老實念去,學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有人向他們請教,你將來往生到極樂 世界,什麼樣品位你就滿足了?祖師回答的是,我只要下下品往生我就滿足了。我們要有 這個心。定在下下品,這個雜念就沒有了,不跟人去爭,你們要爭品位我不爭。可能不爭 的反高,爭的反而爬不上去,為什麼?你有雜念,你還有分別、還有執著。統統放下,沒 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到極樂世界,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念起,為什麼?無量壽,你還著什 麼急?決定成就。連基本的根都讓阿彌陀佛親自來幫你扎,這還得了!比那個插班進去更 踏實,從根本學起。蓮池、蕅益大師的話,話中有話,要好好去體會。這樣真的,《金剛 經》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做到了,法也捨了,一句,抓住這一句阿彌陀佛念 到底,我決定成就。不與人競爭,老老實實從下下品修起,一年級修起,慢慢一步一步向 上提升,做彌陀的好弟子。這個心踏實、願踏實,沒有不往生的。   這表往生者,「華開見佛,身心頓淨」,清淨心現前了。這個清淨我們無法想像,為 什麼?到極樂世界得的身體不是這個肉身,這肉身是物質,物質是生滅法,那個地方是法 性身。我們現在這個身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境界相,是生滅法。極樂世界沒有生滅 法,法性身,居住的法性土,所以身沒有生滅,居住的環境也沒有生滅。居住的環境我們 要不喜歡,怎麼辦?我想改變一下。隨心所欲,你的念頭想什麼,它環境就改變了。一切 都隨心所欲,想什麼現什麼,真的是我們這邊一句話,是恭維的話,做不到的,叫「心想 事成」,在極樂世界這句話是老實話、是真話,確實心想事成,不是假的。   「智慧猛利」,智慧像誰?像阿彌陀佛。「大悲無量」,這個大悲就是今天講愛心, 愛一切眾生,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一切萬物。為什麼?全是自性現的。愛眾生實在 是自愛,圓滿的自愛就是愛一切眾生;愛自己不愛眾生,那真正是不愛自己,為什麼?一 體。我愛細胞,難道不愛皮膚嗎?這最小的單位是細胞,細胞要再分析就更小,分成基本 粒子、分成夸克、分成微中子,這都是生滅法。所以從最小的愛,愛這身,然後再擴大, 整個地球;再擴大,整個銀河系;再擴大,佛經上講的大千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一 個自性變現的。所以一念能變虛空法界,一念。如果具足神通,這一念當中就能分無量無 邊身,就能辦無量無邊的事。自利的事,福慧雙修;有福、有慧幹什麼?幫助苦難眾生。   「自覺覺他」,沒有絲毫吝嗇。吝嗇是大煩惱,會障礙你往生。這個也擁為己有,那 個也是擁為自有,不肯幫助人,別人有需要的時候不能夠布施,不知道自他是一不是二。 對你喜歡的人,你能夠施捨;對你討厭的人,就是對你冤家債主,都應該一視同仁,他有 缺乏的,我有多餘的,要分給他。怨恨是什麼?怨恨是煩惱。他對我怨恨,他對我沒有了 解,沒認識,這是很正常的,等他明白了,他的態度行為就善良了,自然就能改正。世間 法、出世間法就是覺迷之分,除此以外沒有兩樣,覺了叫佛菩薩,迷了叫凡夫。   「成就菩提」,成就菩提是成就無上佛果。「是皆阿彌陀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 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這是阿彌陀佛。所以到極樂世界,得佛威神加持, 得佛功德加持,他無量劫修行的功德,我們都能得到真實受用。這個真實受用跟佛講的一 樣,他有威神力,本願力,滿足願,明了、堅固、究竟願,每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跟 他一樣,統統都有,阿彌陀佛有的你也有、他也有,個個平等。極樂世界是真正平等對待 ,和睦相處,沒有絲毫差異,這個世界才圓滿。   智慧清淨,身心如佛,你看我們這地方,六道輪迴的凡夫,往生到極樂世界,真的是 一剎那,一剎那就起這麼大的變化。「能令長夜憂惱之凡夫,智慧清淨,身心如佛」,生 到極樂世界就得到。「由是可見此土大心凡夫,蒙佛加被,上輩往生,得無生忍,又何足 異」,何足異是沒有奇怪。確確實實,往生到極樂世界要發大心,心量要大,起心動念要 想到別人;再擴大,想到社會、想到國家、想到這個地球,至少要想到地球。地球再擴充 ,無量無邊的星球,這裡面所有一切眾生,不能說無,為什麼?依報跟正報是不相分離的 ,依正是一體,星球居住地方是依報,裡面必定有正報,我們看不到,空間維次不一樣。 好像在一個電視畫面,頻道不一樣,幾十個頻道、幾百個頻道都在屏幕上,你按了它現出 來;不按,它在,它不是不在,不是沒有,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法藏比丘以偈頌願」,他用偈頌。「首句」,第一句,「即是我建超世志。此正超 世之處」,超越世間一切大眾之願,心量大。所以說,「安得守十方之常規,以論極樂之 品位耶」,就不可以守十方的常規。佛說法,應機說法,機感不同,說法不一樣,活的, 不是死的。所以在經教裡頭修了一段時期之後會發現到,佛經沒有意義,對大眾面前生無 量義,什麼樣的根機給你說什麼樣的法,活的,它不是死的。有意思,有意思是死的。不 能說錯,不能說這是有衝突,它沒有意思,對各種不同的根機,各個人得利益,什麼利益 ?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離苦得樂。這目的,目的是一個,但是說法、學法都不一樣, 活潑,所以不能守十方。我們是十方之一,我們這個地方的常規是釋迦牟尼佛定的,為哪 些人?為初學的人、根利的人,根性差的人佛就降等了,就不用這個。這個法妙極了!極 樂世界超逾十方,十方世界所不能及,這個大家知道。所以不能用佛對我們這一方所說的 法,對這個經上所講的產生懷疑,那就錯了。有懷疑也放在一邊,最好把懷疑都丟掉,我 就相信。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一切全明白了嗎?凡是障礙往生的,我們都要把它捨棄, 這就對了。   像我們今天,佛法講的在這個世間,西方人講二十一世紀,這個世紀也是歷史上從來 沒見過的混亂,沒見過的。這個世紀需要宗教團結。我們對宗教怎麼看法?宗教都是佛菩 薩示現。在過去沒有交通工具,沒有資訊,在那個時代,諸佛菩薩應機說法,各個不同的 族群,現各個不同的身,說各種不一樣的教。今天交通方便、資訊發達,應該所有的宗教 合成一家。為什麼?一個神,眾神一體,宗教一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化解這個世間 ,從個人到國家各族群宗教,所有一切衝突化解,化解衝突,帶給這個世間永恆的盛世, 和睦、幸福、快樂,真的叫人離苦得樂,這宗教教育圓滿。不能執著成見,我這裡說的跟 你的不一樣。那是在那個環境,不是在今天的環境,在今天的環境就說一樣的了。我們要 活學活用,真正得到宗教教育的利益。宗教教育,按中國文字的解釋,宗教是人類主要的 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些年來,我們在世界上接觸宗教,把這個名稱講給大 家聽,個個都滿意,我的宗教就是這個,個個都講。所以宗教可以團結,不難。今天時間 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一個人眼裡看到什麼,完全是他心裡煩惱的投射。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1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8227871.A.373.html
ppcdabea93: 淨土法門好弘揚,因為不用開悟也可介紹阿彌陀佛的願力 03/18 01:02
erincy: 南無阿彌陀佛! 03/18 07:57
dakudai: 阿彌陀佛! 03/18 17:57
amilus0: 阿彌陀佛! 03/18 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