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續:「次者引《淨土論》,謂菩提心,即願成佛度生,攝取眾生往生淨土之心。此心初 看似較前心易於發起,實亦不然。蓋以淨土往生法門,實為難信之法,信心未生, 何能發心?」)   六、七歲上學,老師教他,好教。老師繼續要表法,老師不好當,是學生的榜樣。學 生的榜樣,最初是父母給他打下基礎,現在讓老師再幫助他長成。在這個過程當中,有許 多典籍,經典,經,大聖大賢的教學,這些文字要讓小朋友讀誦,對著書本叫讀,不對書 本叫誦,誦就是背誦。怎麼背誦?學生還很小,智慧沒開,記憶力很好,所以只教他記, 督促他的遍數。古人教給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部書從頭到尾,這個學生有 沒有念滿一千遍,是以這個為標準。一天念十遍、念二十遍、念三十遍,每個學生的進度 不一樣。有的很聰明,念幾遍就會背了;有些差一點,念十幾遍才能背;還有更差的,要 念二十遍才會背,每個人不一樣。所以重視緣不相同,聰明的、記憶力好的,遍數念多, 速度加快,進度是每個人不一樣的。這一部我念完了,再學第二部,不能同時學兩樣,只 能學一樣,一樣一樣的背。譬如說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先 讀《大學》,《大學》念滿一千遍,再念《中庸》,《中庸》也念一千遍,再念《論語》 ,《論語》也念一千遍,再念《孟子》,《孟子》也念一千遍,這樣教法。   孩子念得滾瓜爛熟,一千遍有時候他會悟,他懂得裡頭意思,講給老師聽。不是老師 講給他聽,是他講給老師聽,老師再跟他一起研究,提升他的智慧,提升他的見解。老師 要懂得教學,老師不能講給學生聽,講給學生聽,他完全是變成記誦之學。老師最重要的 是要幫助學生開悟,小悟、中悟、大悟,幫助他開悟。讓學生讀,讀一千遍有一千遍的悟 處,再讀一千遍又有悟處,跟前面不一樣。如果一天念十遍,不難,一年就三千部,年年 向上提升,真的可以到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到不了,也能夠到大悟。大徹大悟是聖人,大 悟是賢人、菩薩,小悟是阿羅漢、是辟支佛。這是古人學習的理念,教學的理念,跟現在 不一樣。古人學這個終極的目標是聖人、賢人、君子,聖賢君子的教育。   這個教育,根扎下去了,到十四、五歲,再學佛經很容易契入。你看古來大德,許多 祖師大德,什麼時候出家?十幾歲出家,就學習經典,他有傳統文化的基礎,有這個根他 學不難。學習的方法不變,小時候在家學的,讀書千遍,出家跟師父學的還是讀經千遍。 千遍讀下來之後,講給老師聽,有些講得不錯,確實有悟處,老師跟他在一起研究討論, 幫他提升,教他上講台,為大眾講經說法教學。這個,一代一代的人才是這樣培訓出來的 ,不偶然。凡是上台講經的都是開悟的,沒有開悟的不能上台,沒有開悟的不能做註解。 古時候教學嚴格。   現在問題是什麼?根沒有了,這個問題嚴重。那現在學校,縱然我們辦漢學院、辦佛 學院、辦佛教大學,我們的老師絕大多數都是半路出家的,中年出家才學佛,不是從小。 我接觸佛法二十六歲,三十三歲出家,出家就開始講學,根柢不夠深。我學佛七年,出家 講經教學,看看古人,古人十幾年,至少都十五年以上,我跟他們比,少一半。所以今天 我們想到的,怎樣來辦個一條龍的學校,什麼叫一條龍?從幼稚園辦起,小學、中學、大 學,一直辦下去。這也是個特殊學校,可以向教育部來申請,我們來提案。這種學校採取 封閉式,為什麼?社會是大染缸,嚴重的染污,你所看的、所聽的、所接觸到的,都是幫 助你在觸動你的邪思邪念、邪說邪行,這個問題嚴重。所以今天社會動亂,災難這麼多, 不是沒有原因,根本的原因在教育。古人教與學的環境好,學生上學,私塾,私塾是封閉 式的。課堂裡面至少是二、三個小時,多半都三、四個小時,當中沒有休息,它讓你聚精 會神,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三年五載養成習慣,到老還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性,他收 到這種效果,所以能成大器。   我們再看下面這幾句話。「信心未生,何能發心」,這心發不出來,首先要有信心, 斷疑生信。「如《阿彌陀經》云:十方諸佛,稱讚本師,於五濁世,為諸眾生,說是一切 世間難信之法。」這是《阿彌陀經》,真不容易,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真是難!「又 本經《獨留此經品》曰: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沒有比這更難的 。這些都是說明,能信淨土,實在是一切世間難中之難。「於此難信能信」,這是大智。 「順此信心,發成佛度生同登淨土之願,即是發菩提心也」,難發。   我們今天有這個緣,這緣抓住了,能不能成功我們自己沒把握。我們依靠祖宗,求祖 宗保佑,我們依靠三寶,求佛菩薩加持,讓這個學校辦成功。這就是包括我們現在有幾處 興建漢學院,也有幾處在興辦一條龍的私塾,私人辦學,來做實驗點。做成功,成效出來 了,大家相信了。這些課程教什麼?漢學院它的層次相當於一般大學,而且還有學位,有 博士、有碩士,有學位的。課程怎麼認定?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實在講我們的目的非常單 純,就是培養一批將來真正是承傳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流的教師,讓這些人來繼承傳統文化 ,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再傳給後世,我們就這麼一個願望,很單純。所以課程,我們就 選擇的《群書治要》、《國學治要》。   為什麼?這兩部書能讀,這兩部書是古大德在四庫裡面擷取的精華,這兩樣東西學會 了,你就有能力去學《四庫全書》。在《四庫全書》裡頭你喜歡哪一種,選擇一部,用十 年的時間去專攻,十年之後你就變成漢學專家。你專攻這一部通了,沒有學的也能貫通, 所以一經通一切經通,一門通達了,門門都通。這也可以說,像大乘經上所說的,法門平 等,無有高下。要開悟,對於聖賢東西要有開悟,要悟才管用,不開悟不行,絕對不是記 問之學,不是記得多少,要開悟。我們把目標定在這個地方,全心全力在推動。   後面這幾句話說,能信是大智慧,而且是大福報,「順此信心,發成佛度生同登淨土 之願」,往生極樂世界。去幹什麼?跟阿彌陀佛學習,極樂世界老師是阿彌陀佛,同學是 諸大菩薩,到那邊去拿極樂世界的博士學位。極樂世界的博士學位是地上菩薩,十聖,碩 士學位是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三賢,十地博士學位,這到極樂世界去拿去。然後 才有智慧、才有能量、有神通,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發這樣的大願 ,這樣的大心。   所以這裡幾句話說,「但能真實信受,自然能發如上之心。是又為淨宗之殊勝方便」 ,淨土宗無比殊勝的方便法門。「如《彌陀要解》云: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是以念佛 之人,必宜早生信願,是即發菩提心也」。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他二十歲 ,本著自己的根性,老實、聽話、真幹,他具備這三個條件,所以師父特別教導他,老實 念佛。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真的,老老實實念了九十二年。念到什 麼程度?念到法身菩薩的境界,禪宗所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念到這個境界。他沒有 念過書,他不認識字,可是你不管什麼經,你問他,好像他都懂,他都能給你解釋,說出 一番大道理,叫人佩服。我們同學當中也有兩個人,學海賢學得很像。劉素雲居士,一生 專攻《無量壽經》,每天《無量壽經》念十幾二十遍,她念了二十年,熟透了。還有一個 北京的胡小林居士,最近六年專攻《大乘起信論》,我聽過他兩堂課,講得好,講得很道 地,很難找到一個能夠跟他相比的。他《大乘起信論》念了三千多遍,其義自見,不難。   培養真正有成就的善知識,弘法利生,無論在家出家,方法是一樣的,「因戒得定, 因定開慧」三千遍是持戒,諸位要曉得,那是戒,三千遍之後就得定。心定了,三千遍 書念下來,妄想沒有了,雜念沒有了,分別沒有了,執著沒有了,你得定,定能開慧,就 是經典裡面所講的意思你全懂了。現在學習沒老師了,上一代這些高人都往生了,走了, 現在沒人,現在全靠自己,自己什麼?無師自通。你依照這個方法,一門深入,讀書千遍 ,就能夠無師自通。要持之有恆,用真誠心、用恭敬心、用清淨心,你一定能成就。   真正成就之後,你才能教人,講經是幫助廣大的群眾,幫助他們認識聖賢教育,幫助 他們認識大乘佛法,目的在此地。認識之後,你才會選擇,選擇一門專攻、深入。中年以 上都來得及,甚至於老年,對淨土真能生起信心,都能往生。這個法門殊勝方便,無與倫 比。所以要發心,不然我們的光陰空過了,這叫真可惜!能夠把光陰抓住,一分一秒都不 放鬆,這個人必定成佛,往生就是成佛。念老最後兩句話勸我們,這勸念佛人,必須宜早 生信願,愈早愈好,真信真願,這就是發菩提心。   下面第四段,「問答解釋」。這個問答是念老假設的。「問曰:若備修萬行,能感菩 提,得成佛者,何故《諸法無行經》云:若人求菩提,即無有菩提,是人遠菩提,猶如天 與地。」這個問題來了,針對前面所說的,你提出的,要備修萬行,能感菩提。那經上說 ,若人求菩提,即無有菩提,這話怎麼說?下面解釋,「釋曰:有人根據《諸法無行經》 中所云,若人求菩提,即無有菩提可得,此求者乃遠離於菩提,如天與地之相隔遠。既然 如此,今何云,修萬行,能得菩提之果,而成佛耶?以下作答」,下面作答。這個問答看 起來好像很容易懂,實際上很深,問得很深。   我們看下面答覆的,「菩提正體,理求無相。今作相求」,你現在著相,你著相求, 「不當理實」,跟菩提的理體不相應。「故名人遠」,所以舉比喻說你跟菩提距離愈來愈 遠了。「是故經言菩提者,不可以心得,不可以身得也。」下面解釋:「菩提真正之本體 ,契理,則無一切相。理者,實際理體,亦即真如實相。行人若作相以求,意存菩提之果 ,與求菩提之法,此均是法執,即是作相。自離於理體之實際,故云不當理實。此人則遠 離於菩提也。」這幾句話的意思講得很深。   「經言」,佛經上有這麼一句話,「菩提者,不可以心得,不可以身得」。身是物質 現象,心是精神現象,你的身得不到,你那個心也得不到。那怎麼求法?所以這個地方就 教給我們,解釋給我們說,「菩提真正之本體,契理,則無一切相」。什麼是理?實際理 體,這名詞都很難懂,也就是真如實相。真如實相這個名詞我們聽得很多,大乘經上常常 說,真如實相,我們對這個名字有個概念,什麼是真如,什麼是實相,它的真實義我們沒 辦法理解。實相是真相,我們用比喻來說,讓我們有個概念。實相是真相,譬如我們在電 視機前面,我們面對著畫面,這個畫面的實相是什麼?真相,真實相,這個畫面真實相是 無相。為什麼?這個畫面是動畫,像電影動畫片一樣,前個動畫片打在螢幕上,它時間很 短,一百分之一秒。我們還沒有來得及看,它跳動了,第一張沒有了,第二張出現,第二 張沒有了,第三張出現,一秒鐘一百張,這是它的真相。我們有沒有看到它跳動?沒看到 ,其實它是在跳動。才一百張,百分之一秒,我們就被迷惑了,我們所看到的是妄相、是 假相。《金剛經》上說它是夢幻泡影,有沒有?不能說沒有,也不能說有。   真如實相,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學不得已方便說一個名相,說個名詞,讓大家有個概念 ,但是這個概念不可以執著。一執怎麼樣?就變成法執了。執有兩大類,一個是人執,一 個是法執。人執,執著這個身體是我,執著這個名字是我。有這個執著,麻煩大,這是六 道凡夫,這是輪迴心、輪迴事,六道輪迴就是這麼來的。就是你有人我執、有法我執,從 執著裡頭變現出這個境界,虛幻不實的這境界,境界相,阿賴耶的境界相,這麼來的。怎 麼樣你才能知道真相?一切執著統統放下,真相現前。真相現前還有一個麻煩,根本無明 ,這個東西不破,你還是看不到真相,知道有真相,看不到。這是什麼?我們說得粗一點 、淺一點大家好懂,起心動念。我們眼見色,起心動念了,馬上起心動念;這一起心動念 ,分別執著馬上就生了。在面前就出現兩樁事情,一個我喜歡、我愛,一個是我不喜歡、 我不愛,這個念頭就生了,這是什麼?這就造業了。   這個相,屏幕上現的相,這個相是假的,生滅相。屏幕雖然不生不滅,它沒相,它是 一片光明,好像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一片光明。這一片光明不能說它無,為什麼 ?它能現相,遇到緣它就能現相,我們把頻道按下去,相就出來。我們把屏幕比喻作常寂 光,把色相比喻作十法界、比喻作六道輪迴,我們用這個比喻比較容易體會,容易產生一 個概念。這個概念都不許可你分別執著,一分別一執著,壞了,造業,你喜歡的,善業; 不喜歡的,惡業。沒造啊!起心動念就造了,這叫意業。業有身口意,身、口造的業你容 易明白,起心動念你不容易知道,統統在造業。特別是意業,意業是一秒鐘造多少次?千二百四十兆次,不知道!你一個不高興、一個瞋恚心,雖然一陣子過去了,幾秒鐘過去 了,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還得了!太可怕了,死了以後到閻王那裡算帳是這麼算法 的。真的太可怕,不能不知道。   所以,佛菩薩教給我們,教我們淨念相續,這也造業,造什麼業?造淨業,造往生到 極樂世界的業,這個業好,這個業造熟了,阿彌陀佛來接你往生。那就是咱們不造別的業 ,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我讓這個念頭,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 彌陀佛、阿彌陀佛,不讓它中斷。為什麼?它一中斷,別的念頭就進來了,這個念佛的功 夫就被夾斷了,就被染污,功夫就不能成片。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所以,有求的心都是 妄心,我們求生淨土也是妄心,但這個妄心好,你往生到極樂世界就用真心了。為什麼? 不是你的功夫提升,不是的,阿彌陀佛無量劫的功德,他老人家修行的功德,再加上四十 八願的加持,你的菩提心現前,你的實報土現前,是這麼個原因。   你這在一生當中,很短的時間就能修成,一般人大多數三年功夫成片,有壽命,不要 了,求佛帶你往生,佛就接引你去了。三年走的人太多太多了,那不是他的壽命,沒那麼 巧,而是佛力加持你,佛來接引你。在幾年前,深圳有個居士,聽說三年念佛能往生,黃 忠昌,他年歲不大,他說我試驗試驗,如果真能走我就想走。他閉關兩年十個月,還差兩 個月滿三年,往生了。他自己說的,他是壽命不要了。確實能滿人願。往生到極樂世界, 就是法身菩薩,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真正的阿惟越致是七地,七地以上,證得 無生法忍。   所以菩提要不要求?要求,又不能著相。菩提的意義要清楚,菩提就是真如、就是自 性,我這一生學佛,我要見性,我要明心。佛菩薩在經典教給我們的,我們要認真努力學 習,認真努力學習又不能執著。佛法的妙就妙在這個地方,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就不一樣 在這裡,世間法容許你有執著,容許你有個強烈求的心、願,佛法不可以。要求,但是不 能著相,著相就是世間法,不著相就是佛法,佛法跟世間法差別在此地,一定要知道。   證得佛法之後,還一樣的穿衣、一樣的吃飯,沒有離開世間法。但是怎麼樣?跟世間 人不同,世間人執著,他有分別、有執著。學佛的人,雖然穿衣吃飯,甚至於交際應酬, 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再高一等的,他不起心不動念,那是佛與大菩薩,不但沒有分別 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世間人幹的事情他一樣幹,他不造業,因為起心動念就造業,他 沒有起心動念。不造業的是佛法,就是念佛。念佛起心動念也造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 聖同居土;如果不起心不動念,往生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這個要懂;方便有餘土有起心 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些都得搞清楚、搞明白。   求一句佛號不間斷,然後再求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個很細很難,我們先 求不執著。真正不執著了,再提升不分別,最後再提升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生實 報莊嚴土;起心動念,有分別,沒執著,方便有餘土;統統都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都有,生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有同居土,雖有同居,但是只有人天兩道,沒有修羅,沒 有餓鬼、地獄、畜生。極樂世界的是同居淨土,叫同居淨土,跟我們這裡不一樣,我們這 是同居的六道,它沒有,兩道。   底下這句話說,你看,「求菩提之法」,這法執,他還是著相,「作相」就是著相, 執著相。「自離於理體之實際」,著相跟自性不相應,跟理體不相應。「故云不當理實」 ,它跟理、跟真實自性,真實的自性,跟理不相應,這不當也就不相應。「此人則遠離於 菩提」,這一句話解答了,這個人跟真正菩提不相應,所以說他遠離於菩提,大菩提,真 實菩提心。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 == 淨念相續,這也造業,造什麼業?造淨業,造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業,這個業好, 這個業造熟了,阿彌陀佛來接你往生。那就是咱們不造別的業,念念都是阿彌陀佛 既然一定會造業,那就造淨業,這才是聰明人。 惡業三惡道,善業三善道,淨業往生道。 南無阿彌陀佛。 -- 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1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9251581.A.317.html
amilus0: 南無阿彌陀佛! 03/29 22:02
erincy: 南無阿彌陀佛! 03/29 23:54
ppt51543: 南無阿彌陀佛 03/30 17:23
column: 阿彌陀佛 04/03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