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念佛圓通章研習報告-第3集   『用根不用識,特選耳根為了義中之了義。一修一切修,一證一切證。』在本經,觀 世音菩薩代表大乘修學二十五位菩薩最後的一位。他說明修行的方法之後,世尊就命令智 慧第一的文殊菩薩為娑婆世界的眾生揀選,這是從二十五位菩薩所修學的法門之中選擇一 種,提供給娑婆世界眾生做參考。   文殊菩薩就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性來看,我們六根是耳根最利。通常我們看經典看 不懂,聽會聽懂。這個聽不是聽講,是念。那個人在念經,我注意聽會聽懂;我看,看不 懂。這就是說明耳根比眼根聰明。當然也有例外的,你念給他聽,他聽不懂;他看,能看 得懂,那是少數。多數人是耳根比較聰明。   文殊菩薩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這一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娑婆世界教化 眾生,以什麼方式最適合?講經說法。講經是音聲,聽眾的耳根最利,所以這個方式最恰 當。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示現成佛之後,講經沒有一天中斷。經典裡面記載,他講經三 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跟文殊菩薩說的完全相應。再回頭來看我們中國,跟釋迦牟尼佛 的時代非常接近,在中國出現了孔老夫子這一位大教育家,孔老夫子當年在世也是講學, 也是以音聲做佛事。東西方兩位大教育家,所用的方法相同。   文殊菩薩的選擇,不能說沒有道理。文殊菩薩為什麼不選擇念佛法門,而會選擇耳根 法門?這一點諸位一定要明瞭。釋迦牟尼佛交代文殊菩薩替娑婆世界眾生選擇一個法門, 假如釋迦牟尼佛當時交代文殊師利菩薩,你替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選擇一個法門,那就不 會選《耳根圓通章》,就會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因為念佛是契法界之機,法界 包括娑婆,娑婆不能包括法界。好比台灣省包括台北市,台北市不能包括台灣省。   實際上文殊菩薩沒有選擇,按照排列的順序是兩個特別法,不是一個。假如《念佛圓 通章》是按照七大順序排列,文殊菩薩選的是獨一無二。可是《念佛圓通章》也沒有按照 次第排列,把它拉到最後,所以《楞嚴經》裡面最精彩的就是這兩章,《念佛圓通章》是 大勢至菩薩,《耳根圓通章》是觀世音菩薩。   觀音跟大勢至與極樂世界有什麼關係?我在早年,大概是民國五十一、二年,圓山臨 濟寺第一次傳戒,我在戒壇擔任書記,有幾位台大的學生帶了他們的老師來見我。這位老 師是日本人,在台大擔任客座教授,聽說他是日本和尚,日本和尚穿西裝來看我。   他就問我:「研究什麼經典?」   那時我正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楞嚴經》,我說:「我學《楞嚴》。」   他問我:「修什麼法門?」   我說:「我修念佛法門。」   這位教授趾高氣昂不可一世,帶著很輕慢的口吻說:「《楞嚴》與念佛有什麼關係? 」   問我這一句話時,態度很難看、很傲慢,聽他的語氣就知道他對佛法不通。我反過來 問他一句話,我說:「觀世音菩薩跟大勢至與淨土有什麼關係?」實際上《楞嚴經》的精 華就是這兩章,這兩位菩薩代表的。這個日本人倒也很聰明,我這一反問,他臉就紅了, 很難為情,知道錯了。   西方三聖,除了阿彌陀佛就是觀音、勢至,我們就曉得《楞嚴經》與淨土關係是多麼 密切。我們念佛,是遵守大勢至菩薩的教導。假如我們能用「返聞聞自性」的方法來念佛 ,你的成就是實報土,上上品往生。這是把《楞嚴經》上兩個方法結合成一個,這就高明 。如果學不來,觀音菩薩耳根圓通不容易學。   禪宗是選擇觀音菩薩這個方法。你會用這個方法,確實能修到明心見性;你不會用這 個方法,你只能修到禪定。禪定是什麼?四禪八定。你可以修到這個程度。四禪八定的果 報是在六道裡面的色界天、無色界天,換句話說,無法出輪迴。這是我們一定要清楚,一 定要明瞭,他可以修成三昧,不能出離三界。要用觀音菩薩「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這個方法,他能開悟、能見性、能超過六道輪迴。   禪宗裡面有沒有?有,很少。在近代我們接觸禪宗的大德少,倓虛老法師接觸得多。 我們看倓虛老法師的書、聽倓老法師的開示,他明白的告訴我們,他一生親眼看到念佛人 ,預知時至,不生病往生的,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有二十多個人。聽人家講的就太多, 數字記不清楚。親眼看見的二十多個人,念佛法門不可思議!他雖然是天台宗一代祖師, 他自己是念佛往生的。禪宗大德他見過很多,他說他一生當中,禪宗大德得禪定的他見過 ,開悟的一個也沒見過,聽也沒聽說過。這兩者比較之下,禪與淨難易之分,我們就很清 楚、很明白。   觀世音菩薩修行的原理原則,那是一點不假,真實不虛!我們業障深重的凡夫很難學 ,很不容易。「捨識用根」,觀音菩薩就是捨識用根。   「特選耳根」,講觀音菩薩是從耳根修的。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跟觀音菩薩在根 性上來說是相同的,因此菩薩跟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有緣,所以「家家觀世音」,很有道理 。   文殊菩薩讚歎耳根的修學方法是了義當中的了義。我們今天把這個原則用在念佛法門 上,念佛法門稱為「了義中之了義」,比耳根圓通了義之了義還要殊勝。因為耳根直契娑 婆世界眾生之機,念佛是深契法界眾生之機,所以是真實了義當中的了義。   「一修一切修,一證一切證。」蓮池、蕅益大師說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瞭,這一句佛 號「該羅八教,圓攝五宗」,那就是「一修一切修」。這一句佛號,包括了諸佛如來度化 眾生無量無邊的法門,都不出一句名號之外。   「一證」是什麼?證是往生。其他法門修行證果不容易,不要說證大菩薩果位,就是 最低的小乘初果須陀洹,我們這一生能不能修到?我們相信佛不打妄語,佛所講的話句句 真實。依照經典當中所說,今天的念佛人,聽到這個法門能生歡喜心的人,都是過去生中 無始劫以來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個善根多深!無量劫來我們生生世世都在修行 ,為什麼今天還如此?   經上常講,凡夫成佛需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我們過去生中,經歷了多少阿僧祇劫?無 量個三大阿僧祇劫,到現在還成這個樣,原因在哪裡?很簡單,生生世世修行都沒有證得 初果,都在門外,沒入門。三大阿僧祇劫是從證得初果那一天算起,如果你真的證得初果 ,保證你三大阿僧祇劫一定成佛。我們生生世世修行,都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佛說證須陀洹果必須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見是見解,惑是迷惑,就是錯誤的見解 ,三界總共有八十八類。品就是品類,八十八類歸納起來成五大類。   第一類是「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哪一個人不執著身是我?你只要執著這個身是 我,須陀洹果就別想了。   第二類是「邊見」,邊見就是今天這些科學家、哲學家們所講的相對論。相對的,兩 邊的。說大,「大」的對面是「小」,「長」的對面是「短」,「我」對面是「人」,「 是」對面是「非」,「真」對面是「妄」。我們生活的意識形態,是相對的空間。佛法裡 面叫做邊見,邊是兩邊,這是錯誤的見解,這不是真實的。   第三類是「見取見」,第四類是「戒取見」,這兩種合起來中國人講成見,某人成見 很深。這兩種都是成見: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   最後一種是「邪見」。凡是不屬於上面四種,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都歸納成邪見。   要把這五類斷得乾乾淨淨,才能證須陀洹果。諸位要知道,得禪定容易,把這些錯誤 的見解去掉,難!我們過去生中曾經得過禪定,曾經生過色界天、無色界天,說不定大家 都做過天主、天王,這都不難。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雖然不出三界,已經證小乘須陀洹 果,入聖人之流,所謂「位不退」,不會再退落到凡夫。從這時起,三大阿僧祇劫可以成 佛,不容易!   諸位要把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才曉得大小乘佛法多難。如果沒有念佛法門帶業往 生,我們要想出三界了生死,根本就沒有指望,佛法在這個世間講殊勝利益就談不上。幸 好有這個法門,讓我們業障習氣深重的凡夫,在這一生見思煩惱不必斷,帶業往生,煩惱 可以帶到西方極樂世界。除了這一個法門之外,大小乘任何法門都不帶業。你有見思煩惱 決定不能出三界,斷了見思煩惱才能超越輪迴,這個事實不可以不知道。   『從性起修,非事相之染修,非新成之實證,即妙三摩地,故為了義。』「從性起修 ,非事相之染修,非新成之實證」,我們先說這兩句。這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會念的人 很多,雖然會念,念的不得力,有口無心,念的心口不相應。心與口要是能相應,往生都 不成問題,往生凡聖同居土。心口要相應的話,功夫就得力。   如果念到心佛相應,往生的品位就高。心跟佛相應,就是「從性起修」。這一句名號 就是我們自己真如本性的德號,常常念名號,就把真如本性念出來了。大勢至菩薩講:「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就是把真如本性念出來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 性就叫做成佛。 (s按:我果然沒把「從性起修」解錯!YES!XD)   由此可知,老實念這一句佛號,就是「從性起修」,它跟其他大小乘從事相上的修行 不一樣。事相上的修行還是用心意識,用心意識叫做「染修」,不是「淨修」,所以見性 難。念佛的人反而來得容易。往生就是證果,西方極樂世界是怎麼回事?阿彌陀佛是自性 彌陀,四種淨土是唯心淨土,是自己心性中本有的,不是形成的。所以往生西方世界證果 不是新成的實證,是本有的恢復。   「即妙三摩地,故為了義。」「三摩地」是大定的名稱。三摩地跟奢摩他的差別:奢 摩他偏重在定,三摩地偏重在慧,定裡面有慧,慧裡面有定。一個是定為體,慧為用;一 個是慧為體,定為用,差別在此。所以這是「了義之修」。   【五、諸菩薩萬行—緣因助修。分證諸聖。歷位所修。行應無量。如十信。全根力而 植佛種。十住。生佛家而成佛子。十行。廣六度而行佛事。十回向。回佛事而向佛心。四 加行。泯心佛而滅數量。十地。契真如而覆涅槃。等覺。齊佛際而破生相。圓頓行人。功 業惟在初心。乾慧以後。即任運流入如來妙莊嚴海。即妙禪那也。】   『諸菩薩萬行—緣因助修』,這個字是個破音字,「行」念去聲,不當名詞,當動詞 ,就是菩薩所修的無量法門,這是「緣因助修」。菩薩無量法門,佛在大乘經上把它歸納 成六大類,叫六度;小乘所修的也是無量法門,歸納成三大類叫三學;所以通常我們講「 三學六度」。三學是戒定慧,三學六度就把大小乘所有行門全都概括了。   依照那些方法來修是前面講從事相上的修行,這一句名號老實念是從心性上起修,不 一樣!確實不相同。但是你一定要認識,一定要明瞭,你才會解。你要不認識不明瞭,拿 這一句佛號當歌來唱,沒什麼用處的,只是口善而已,心與口不相應。   「緣」就是條件,許多條件幫助你修行,所以叫「緣因」。哪些條件?下面略舉幾段 。因為太多了不能細說,只有用歸納的方法。   『分證諸聖,歷位所修,行應無量』,「聖」是聖人,揀別不是凡夫。小乘須陀洹果 通常叫小聖,小乘裡面的小聖;阿羅漢是小乘裡面的大聖。在菩薩裡面,十信位的菩薩是 小聖。此地講的十信、十住都是圓教的判別。要記住《楞嚴經》是圓頓大法,它的境界跟 《華嚴》、《法華》是相等的,這是圓教。圓教初信位的菩薩,斷煩惱的功夫跟小乘須陀 洹相同,也是要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才能證得初信的果位。初信是大乘佛法一年級, 如果你的斷證功夫不到,八十八品見惑還存在,你沒能讀一年級,只讀幼稚園。   由此可知,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念書,都是在幼稚園裡打滾,始終沒有能力上一年 級,這就是我們修行的事實真相。這一生當中還是沒指望,依然留級。這一次是緣分不錯 ,遇到特別法門,不經過考試也能往上提升。這就看你能不能抓住這個法門,能不能死心 塌地皈依這個法門。這也正是祖師所講的「遇緣不同」,我們今天遇的緣太殊勝,無比的 殊勝!   這叫「分證」,「證」是證果。初信等於證小乘須陀洹果,一直到等覺菩薩都稱為分 證。他所證得的是部分沒有圓滿,圓證就成佛。佛才是圓證,等覺以下都是分證。分證一 共有五十一個位次。   『如十信』,「十信」好比是佛教的小學。『全根力而植佛種』,這是佛法第一個階 段的教學。下面幾句話是他教學的宗旨、方針。十信菩薩修「根力」,根是五根,力是五 力。根、力的名稱都相同,「信進念定慧」這五種,五根、五力。深培佛種,奠定佛法深 厚的根基,這是第一個階段。   往上就是『十住』。十信滿了,往上提升就是初住菩薩。初住菩薩『生佛家而成佛子 ,才是真正佛的弟子,真佛弟子。由此可知,十信位的菩薩還不能算真正的佛子。用現 在念書來講,十信位好像預科(預備班),還不是正式的學生。我們不能瞧不起,因為這 個預備班決定會往上升的,而我們生生世世也沒能進得去預備班。   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所以稱為佛子。換句話說,他用的心跟佛 相同,用真心。為什麼說十信位不是佛子?十信位還用心意識,還沒有用真心。所以初信 相當於小乘初果,七信位相當於小乘阿羅漢,八信、九信相當於小乘的辟支佛、緣覺。這 是講斷煩惱的功夫,他們相等。如果講智慧,小乘人比他們差太遠,大乘菩薩智慧殊勝, 不是小乘能比的。所以初住以上,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破無明就用真心,不是用妄 心。佛用真心,他也用真心,心心相印,稱之為真正的佛子。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