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念佛圓通章研習報告-第4集 三、釋《大勢至念佛圓通章》章名   疏鈔【一、大勢至—啟教之人也。淨宗初祖。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都攝六根。淨念 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入三摩地。斯為第一。與觀世音現居此界。作大利樂。於念 佛眾生。攝取不捨。令離三途。得生淨土。】   這一章是《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大勢至—啟教之人也』,大勢至是菩薩的名號。 「啟教之人也」,啟是開啟,教是教化,他是開啟教化的第一個人。   『淨宗初祖,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入 三摩地,斯為第一。』這幾句都是經文裡面的話。從這幾句,可以說將大勢至菩薩給我們 很詳細的介紹出來了。可是初學之人,看這個簡單的介紹,對於菩薩殊勝的功德很不容易 體會。原因是我們的心太粗,惑障太重了,不能不簡單的做一個說明。淨宗是十方三世一 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的第一法門,殊勝到了極處,沒有 一法能與它相比。   大勢至菩薩代表的是專學這一個法門的第一人,專修專弘。經文裡面,他告訴我們, 他是「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到後面再與諸位詳細解釋經文。這是說明他修學的宗旨, 無生忍是果位,念佛心是因行。以念佛這個因,證得無生忍的果位。無生忍就是成佛的果 位。   《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圓教初住以上,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都稱之為無生忍。 嚴格的說,證得無生果位的菩薩,應當是七地、八地、九地這三個位次,可見不是普通菩 薩。再往上面去是寂滅忍,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十地菩薩是下品寂滅忍,等覺菩薩是 中品,如來果地我們稱為上品,這是說明無生忍位的菩薩很高。此處講的無生忍也通如來 究竟的果位。換句話說,大勢至菩薩就用念佛法門,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這麼簡單, 這麼容易,得這樣殊勝的成就,這個法門的功德不可思議。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方法。怎麼念?要能都攝六根,就行了。怎麼攝法?攝是 收,我們常講收心。平常我們的心都往外面境界上跑,眼往色上跑,耳往聲上跑。六根的 根性就是我們的真心,六根接觸外面境界就被外面境界迷惑了。怎麼迷?起了貪瞋痴慢, 就迷了,被外境污染,被外境迷了。現在菩薩教我們要把這個心收回來,眼從色塵收回來 ,耳從聲塵收回來。用什麼方法收?就用這一句佛號。我在此地明白的告訴諸位同修,怎 樣收攝六根?淨念相繼。你能做到淨念相繼,六根就都攝了。如何做到淨念相繼?都攝六 根就做到了。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兩句說明念佛的功效。方便是指其他一切方便法門,念 佛人不需要,不用藉助其他法門。現在諸位也許聽到有人講要禪淨雙修,「有禪有淨土, 猶如戴角虎」比喻禪淨雙修。還有禪密雙修,還有禪淨密三修的,現在在這個社會許多地 方我們都聽到這些。大勢至菩薩簡單,一句「阿彌陀佛」老實念下去,他不要禪、也不要 密,什麼都不要,這是「不假方便」。   「禪淨雙修」是永明大師提倡的。永明延壽是中國淨土宗第六代祖師,是阿彌陀佛化 身來的。這個人提倡禪淨雙修,那一定沒錯。諸位要知道,永明大師是什麼時代?他為什 麼要說這些話?你要清楚。這些話他不是為我們說的,我們如果遇到他,他一定說:「老 實念佛。」沒有二話好說。   那時禪風最盛,大家一窩蜂都去學禪,而且非常執著。你要對禪批評的話,他可對你 不客氣,不容許批評。禪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佛菩薩才大慈大悲應化到世間來。所以 永明應化到世間來,學佛學參禪。他也去參禪,在禪宗裡表現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是 阿彌陀佛再來的,那有什麼話說!他是示現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然後回頭來專修淨土, 念佛往生。意思就是告訴你,禪大徹大悟還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要想真正了生死出 三界,還得老實念佛。用這個方法,所以你不能說念佛不如禪。人家在禪上成就不如永明 大師,他現在念佛,這是教那些學禪的人,看到你禪不能成就,勸你念阿彌陀佛,「有禪 有淨土,猶如戴角虎」,勉勵他們,希望他們回頭,是這個意思,是對參禪的人說的,不 是對念佛人說的。所以要知道這些祖師大德,為什麼說?對哪些人說?我們不能學,我們 學就大錯特錯。   不需要藉任何法門幫助,自得心開。自是自自然然,只要你念佛功夫成熟,自自然然 就開悟了。「心開」,就是禪宗裡面明心見性、徹悟的意思。   「入三摩地,斯為第一。」此地這個「三摩地」是指楞嚴大定,如來在果地上所證得 的大定。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念佛法門第一,他用這個法門成功的。   『與觀世音現居此界,作大利樂,於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令離三途,得生淨土。』 大勢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他與觀世音菩薩與我們這個世界緣分很深,常常示現在世間 。   有很多同修都知道近代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應化來的。怎麼知道他是大勢至菩薩? 在《永思錄》裡有一篇文章寫得很清楚,這件事是真的。「於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他 是專門提倡念佛,印光大師一生的行誼要以這一章經來看,非常相像。   印光大師在蘇州靈巖山的道場,不講經、不傳戒、不做法會,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念佛堂佛號日夜不中斷,一年到頭都不斷,這是告訴我們真正念佛堂 是這樣子的。日夜不斷,人哪有精神?畢竟我們是凡夫,晚上總得要睡覺。他的方法很好 ,晚上分班,輪班念,一班四個人。上夜班,你當班的一定要去念,不當班你喜歡念也可 以參加,不喜歡你可以去休息。他晚上換班,所以日夜念佛堂都有人在念佛,佛號不間斷 。目的「令離三途,得生淨土」,這個目標非常之大,三途就是六道輪迴。唯獨這個方法 能真正教我們了生死脫輪迴,大勢至菩薩這個教學法非常非常有效。   疏鈔【二、念佛—法也。智也。俗。事。修。行也。】   『念佛』是方法,『法也』。是『智』,智與境是一對,真正有智慧的人就肯念佛了 換句話說,不肯念佛,不發心念佛,這人沒智慧。怎麼知道?讀《華嚴經》就知道了。 《華嚴經》確實像大海一樣,所有一切大乘法門,最後的目標都是歸於華藏世界。華藏世 界裡的地上菩薩都念佛,都求生淨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前面三十個位次不一定念佛, 後面十一個位次一定念佛。佛在《華嚴經》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 始是初地,終是等覺。換句話說,從初地到等覺十一個位次都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大智慧 。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文殊菩薩,發願念佛求生,普賢菩薩發願求生淨土。菩薩當中 文殊是智慧第一,普賢是願行第一,無論是智慧、是願行,都以阿彌陀佛為究竟的歸依處 。我們才知道在所有法門裡抉擇念佛法門,那是大智慧。要和圓通的意思來講,還有『俗 』,這是『事』、這是『修』、這是『行』,念佛才能證得圓通。   疏鈔【三、圓通—境也。真。理。性。寂也。】   『圓』是功德圓滿,『通』是通達無礙,這是『境』界,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究竟圓 滿通達無礙。所以這是『真』,這是『理』。「真」對「俗」說的,「理」對「事」說的 ,「性」對「修」說的,「寂」對「行」說的。所以圓通是真、是理、是性、是寂,我們 從事修,自自然然就入理,理是真如本性。   疏鈔【四、章—能詮文字。章句也。】   末後是『章』,『能詮文字』就是『章句』。這一章經經文不長,只有二百四十四個 字,可是它是大經的精華。諸位看經文: 四、「大勢至」菩薩法號緣由   經【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這一段敘說儀規禮節,學生對老師說話的尊重。   疏鈔【一、大勢至。《思益經》云。我投足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宮殿。故 名大勢至。】   『大勢至』是菩薩的名號,菩薩為什麼稱作大勢至?佛在經典裡為我們介紹,此地引 用經典來說明菩薩名號的來由。   『《思益經》云』,前面省掉兩個字,經的全題是《梵天思益經》。《梵天思益經》 裡有一段介紹大勢至菩薩:『我投足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宮殿,故名大勢至。 「我」是大勢至菩薩自稱,為什麼他叫大勢至?他威德太大了。「投足」的意思就是他 走到的地方,能震動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大勢至菩薩到我們 娑婆世界來,就震動娑婆的三千大千世界。無論他在哪一個佛國土,都有同等的威德。   也許我們聽了這句話,心裡有恐怖之感,大勢至菩薩一來地都震動,這還得了?經上 常常講六種震動,這六種震動是大地震,不是普通震動。諸位要知道,佛是用震動來形容 ,不是大地真的震動,是人心震動。我們無量劫以來,希望真正能找到一個簡單容易修學 的方法,又能得到殊勝的效果,確實能幫助我們了生死、成佛道,到哪裡去找這個法門, 真是望眼欲穿。大勢至菩薩把這個法門帶來了,不但六道凡夫心裡感覺到興奮,二乘、權 教菩薩,乃至於法身大士,沒有一個心地不震動,不歡喜的,真正得救了。這是興奮而震 動。   「及魔宮殿」,魔是恐怖震動,魔心也動了。魔心動與我們心動不一樣。我們心動是 大勢至菩薩給我們帶來好的方法,我們能得救。魔就怕這些眾生都成佛,離開三界,他感 到恐怖,魔總希望魔子魔孫愈多愈好。他的染愛很重、感情很重,看到你們各個念佛,都 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就頭痛。他管轄的區域人都跑掉了,他就生煩惱,魔震動是生煩惱。 所以叫「大勢至」,「大」是大威德,「勢」是勢力,「至」是達到了極處。   疏鈔【觀經云。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   『觀經云』,這是《觀無量壽佛經》,通常我們稱為《十六觀經》。佛在這部經上也 介紹:『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這是釋迦牟尼佛介紹的,這一位菩薩就是指 大勢至菩薩。他行動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與《思益經》裡講的意思相同。   『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菩薩坐在那裡,為大眾講經說法,介紹念佛法 門,所以國土也都震動。像《華嚴經》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意思就是說,不 但有情眾生心動,無情眾生也跟著有感。我們細心能覺察得出來,植物有感,礦物也有感 。我們凡夫不能觀察得出來,確實有感,動就是有感應。這種說法是就菩薩自利行上說的 ,說他的智慧德能不可思議,所在之處自然能感動大眾。   疏鈔【悲華經云。願我世界如觀世音等無有異。寶藏佛言。由汝願取大千界故。今當 字汝為得大勢。】   大勢至菩薩這個名號是寶藏佛給他起的。《悲華經》裡面有這麼個說法,菩薩發願上 求,希望他將來成佛,他的世界與觀世音菩薩一樣。有願必成,何況是善願?有願一定會 成就。   常言說得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門裡沒有求不到的。往往我們有些願求, 求不到,是怎麼回事?你本身有業障,不是沒有感應,是你自己有障礙。你把障礙去掉, 就感應道交,就有求必應。所以有求必應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再說得明白一點,要如 理如法的求。你求的不合理不如法,就是障礙,就求不成。如理如法,有求必應。   有一年,好像是在西門町法華寺講《地藏經》。那時有一位法師常常來聽經,聽我講 到「有求必應」,他很懷疑。我下了講台,他問我:「法師,佛家講有求必應,我很懷疑 。」   我說:「為什麼?」   他說:「我求一個電冰箱,求了三年都沒求到。」為求這一樁事。   我知道他住小茅蓬,我就問他:「你的茅蓬幾個人住?」   他說:「一個人住。」   我說:「一個人住何必要冰箱?當然求不到。」這是不如理不如法,是貪心求,佛菩 薩不會幫助你增長貪瞋痴。你如果是為佛法,為眾生求,就有求必應。為你自己享受五欲 六塵,求不到的,佛菩薩不會幫助你。我們要知道,這是不如理不如法。   大勢至菩薩的求就不一樣,他希望將來成佛的世界像觀世音一樣,能普度一切眾生, 這個願是善願,如理如法。所以寶藏佛給他做證明,「由汝願取大千界故」。大千界是大 千世界裡面的眾生,普遍都令他成佛,這個智慧德能太大了。所以給他起個名字「得大勢 」,得大勢菩薩就是大勢至菩薩。下面是菩薩大慈悲利益眾生:   疏鈔【亦名無邊光。觀經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   『亦名無邊光。觀經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菩薩的心、 願、行與凡夫不一樣,菩薩念念不忘眾生,凡夫念念不忘自己,這是大障礙。業障在哪裡 ?這就是業障,起心動念都為自己,所以與佛菩薩不能感應道交。如果能把自私自利的心 捨掉,就會感應道交,你自己能很明顯的覺察得到。   疏鈔【若依本文。能念大勢佛。能攝六根妄。能接念佛人。具此三大德。威勢之至。 故名。】   這一段是《楞嚴經》上所解釋的。『若依本文。能念大勢佛』,大勢佛就是阿彌陀佛 ,菩薩修行專念阿彌陀佛。所以「能念大勢佛」,這是上求。   『能攝六根妄』,是指自己真正修行,用一句佛號都攝六根,這個法門巧妙殊勝不可 思議。最初下手,就是我們現在要學的,我們怎樣都攝六根?眼見,見佛像。我不看別的 ,只看佛像。你真正肯修,真正想這一生中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再也不搞輪迴。如果你不 看佛像,還看世間五欲六塵,你在念佛法門裡面只結一個善緣,種一點善根而已,這一生 往生不太可靠。如果這一生往生要決定可靠,我眼就看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我不 看。初下手時看佛像,你每天都看佛像,把佛像深深映在腦海裡。功夫熟了之後,不管看 什麼人,把那個人都變成佛像。不管看什麼東西,把那個東西也變成佛像,就有效果了。 耳朵只聽阿彌陀佛的佛號。現在錄音機、念佛機好,幫助你聽;聽熟了之後,無論什麼聲 音,你一聽都把它轉成佛號。這樣就「能攝六根妄」。這個方法在所有一切法門裡,確實 是最方便的,最有效果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學。   『能接念佛人』,這是下化。依此方法教化一切眾生,勸導一切眾生念佛。   『具此三大德,威勢之至,故名』他具足這三種大德,上求、中修、下化,都是以 一句佛號,威德勢力不可思議,一切菩薩都不能為比,所以稱他為大勢至菩薩。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113.193
zippy: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 09/06 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