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八、阿彌陀佛的五種不思議 疏鈔【不思議光。不思議有五。第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第二、即生西方。橫具四土 。非由漸進。第三、但持佛號。不假方便。第四、一七為期。不藉多生時劫。第五、持一 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   末後是「不思議光」,不思議裡含無量功德。無量功德,古大德把它歸納為五點,『 不思議有五』,五種不思議,我們也把它節錄在下面,提供大家做參考。這是特別指極樂 世界本師阿彌陀佛。   『第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這個不思議。諸位要知道,諸佛放光都是有緣的, 沒有緣不會無故放光。阿彌陀佛與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緣最深,換句話說,阿彌陀佛放光與 常光幾乎分不開。因為他不是偶然放,他常常放,常常放與常光就沒什麼兩樣。只要有人 念佛的地方,佛光就注照在此地。佛光雖然注照在此地,你不能感覺。為什麼你不能感覺 ?是因為業障太重。所以你如果誠心的念佛、專心的念,一切都放下,六個月你就會感觸 到佛光。很明顯你會感觸到你念這一句佛號與佛的光明融洽在一起,能接上。本來光光就 是相融的,因為你有很重的業障,你不能體會,你不能發現。事實上,確實像燭光與燈光 是互相照,但是你不會感觸到。你若依照經典的方法,老老實實認真的學習,六個月就能 感觸到。所以這個法門真快,其他法門確實沒有這麼快。   你從今天起,天天念阿彌陀佛,想著阿彌陀佛的佛光,六個月之後會不會感覺到?我 再告訴你,不可能。為什麼不可能?這個妄念是障礙,這種念頭也不能有,要自然感受到 。好像我們念佛,我們求一心不亂,你這一生一心不亂決定得不到。為什麼?一心不亂那 個念頭是個妄念,妄念摻在裡面,怎麼可能得一心不亂?求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的念頭都 不要,自自然然才能到一心不亂。所以一個妄想都不能夾雜,若夾雜很多妄想,就很難成 就。所以要專要純,這才是真正感觸到不可思議。其他大乘法門一定要斷惑,就是見思煩 惱要斷,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個法門不要斷,只要念到與阿彌陀佛光光相映就往生了。   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把煩惱壓住,我們心裡沒有別的妄念,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只有 這一念。用這一念伏一切妄念,這一念真有力量,所有一切妄念都不起現行,功夫就得力 了。有這種功夫就決定得生,這不可思議,比起其他大乘法門容易太多了。因為其他大乘 法門要斷煩惱才能超越輪迴,這個法門伏煩惱就行。「伏」與「斷」有很大的差別,這是 第一個不可思議,橫超三界。   『第二、即生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進。』其他大乘法門裡面修,我們以圓教為例 子,真正證得初信位,在斷煩惱上與小乘初果相同,但是智慧功德小乘須陀洹不能相比, 他的智慧高。從初信到七信,還是在凡聖同居士。七信到十信在方便有餘土,升了一級。 到了初住以上,才入實報莊嚴土,他是慢慢往上提升的。西方極樂世界不如是,一生一切 生。我們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西方世界有阿羅漢,有許多大菩薩。阿羅漢住方便有 餘土,這些大菩薩住實報莊嚴土,我們一到西方世界全都見面,都在一堂。所以四土是在 一起的,一生一切生。十方所有一切諸佛剎土裡,沒有這種事,唯獨西方特別。所以下下 品往生與上上品往生,有什麼差別?說實在話,沒有差別。但是在其他世界就有很大的差 別,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在凡聖同居土,這個世界有很多阿羅漢我們見不到的,他們住 方便有餘土,有許多菩薩在我們這個世界,他們住實報土,我們也見不到。西方世界四土 天天在一起,所以不可思議。它不是漸進,一生一切生。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管 你的功夫怎麼樣,只要你到達那裡,等於四土同時得到,這個不可思議。   『第三、但持佛號,不假方便。』這是講它修行的方法不可思議。就是這一句名號, 假是假藉,不必假藉其他的方法來幫助,就這一句佛號,就這麼簡單,這麼容易,就有這 樣不可思議的成就。所以念佛人不必參禪,也不必持咒,什麼都不必。有很多念佛同修, 家裡有人生病了,要念《地藏經》給他迴向,這就是夾雜,這就是藉其他方便法。真念佛 人什麼都不要,就一句佛號。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裡面,就包括地藏菩薩。你念地藏菩薩 名號不包括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名號包括地藏菩薩,所有一切諸佛菩薩的名號都在這一 句佛號當中。所以你一念,一切全部都念到了。你念這一部《無量壽經》、或者念這一部 《阿彌陀佛經》,包括中國人常念的《地藏經》、《金剛經》、《藥師經》,什麼經都包 括在其中。你念這一部,整個《大藏經》都念了,一部經都沒有缺。你念其他的經典不能 包括,念這部經典能包括,這是不思議經。知道的人很少,所以遇到困難時他就慌了,有 病趕快找藥師佛,超度要找地藏王,把職務都分開。沒有想到念阿彌陀佛會這麼靈光。你 念阿彌陀佛,你有事,那些菩薩來幫你忙,他主動來,不要找。你心地雜亂時,你找他, 他未必肯來。要曉得,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s按:請見本版#1GC68jHl篇,廣欽老和尚也表演給我們看,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 「總誦」!與淨空法師之說,不謀而合!)   『第四、一七為期,不藉多生時劫。』時間上不可思議。《彌陀經》上講七天,若一 日到若七日,《無量壽經》上也講七天,可見這個法門的修學,短時間能有成就。而我們 不看過去,就看現在,確實有人在很短時間念佛成就的。我上一次到新加坡,李木源居士 告訴我,新加坡有一位老太太,念佛半年往生,她預知時至,沒有生病,走得那麼自在。 她學佛學了很多年,但是不知道念佛,人家把念佛法門介紹給她,她很歡喜接受,死心塌 地的念佛,念了半年就走了。不可思議!所以這個法門修學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人人都有 足夠的時間成就。其他法門時間要長,這個法門時間短,容易成就。   『第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彌陀名號是十方世界一切諸 佛都讚歎,都受持的,而且每一尊佛都勸人念佛求生淨土,所以你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尊 佛不歡喜。你不念阿彌陀佛,念某一尊佛,某一尊佛固然也點頭,但一定會覺得可惜,這 是事實。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這五種功德,學佛同修不但是一生,生生世世都受用不盡。我們要想得一切諸佛菩薩 的加持,得佛菩薩保佑,你就曉得應該怎麼修法,才能真正得到。 九、大勢至菩薩專修念佛三昧   疏鈔【二、相繼一劫。此十二佛。乃古如來。非今彌陀。名號同者。以師資一道。古 今不異。是故同名不可窮盡。表行者十二時中。不念世間塵欲。念佛無間。又表轉凡成聖 。轉妄想成佛德也。】   經文上「十二如來,相繼一劫」,這裡面有很多意思,特別是表法的意思,我們看註 解。『相繼一劫,此十二佛,乃古如來,非今彌陀,名號同者。以師資一道,古今不異, 是故同名不可窮盡』,這就事相上來說,大勢至菩薩敘說他自己修學的經過,生生世世都 有師承,都有老師,緣太殊勝了。十二如來,相繼出世,他都遇到,都事奉佛陀,所以他 的成就不可思議。這是從體相上講。   從表法上講,『表行者十二時中,不念世間塵欲,念佛無間』,我們要特別重視這個 意思。他為什麼不說十三佛?為什麼不說十一佛?要說十二?這裡有表法的意思。大勢至 菩薩過去修行決定不止承侍供養十二尊佛。這是表法的意思,說明念佛人這一句佛號決定 不能間斷。十二代表十二個時辰,一天到晚不能間斷,為什麼?一間斷你就會打妄想。妄 想一定是世間五欲六塵,想這些東西就是在製造六道輪迴。所以為什麼你不能脫離輪迴? 天天在製造,天天在加強,你還能出得去?你出不去。佛今天教我們念念念阿彌陀佛,不 念世間五欲六塵,與世間五欲六塵逐漸逐漸疏遠,與阿彌陀佛一天一天親切,自自然然就 脫離了,這一點很重要。所以佛號決定不能間斷,要保持二六時中不間斷,那是真正的功 夫。如果很容易間斷,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提醒。為什麼會間斷?要追究其因素 ,是煩惱習氣太重,對於淨土念佛相當的生疏,所以常常會間斷。   我們知道原因,要想方法把因素消除。如何消除?首先對西方淨土要有真正的認識。 你認識的愈清楚、愈真切,你的信心就具足,願心就堅定,你非去不可。為什麼?我了解 、我清楚、我明白了,對於這個世界要清楚,狀況要了解,我不想再住了。那個地方我清 楚、我明白,我很想到那裡去,你才去得了,此地才真正放得下。要真放下,你念的心就 懇切,你念的這句佛號能真正生歡喜心,才會相應,才會不間斷。現在用念佛機、用錄音 帶是提醒你,這是靠外面的力量,不是自力,這是外面力量幫助你、提醒你。所以大眾在 一塊兒共修,好處也在提醒自己,一個人修行容易懈怠、容易懶惰。大家在一塊修時,依 眾靠眾,這是共修的好處。   可見根本還是對西方世界真正的明瞭,這個非常重要。如果要真正明瞭,就必須深入 經藏。淨土三經是整個經藏的綱領,是整個經藏的精華。但是三經一定要透徹,你對於大 乘經論不熟就很難。大乘經論要熟,不但要熟,還要真修。熟是教上的明瞭,自己真修是 境界上的透過,不一樣。所以對於念這一句佛號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有方法,能幫助我們 做到念佛不間斷。   『又表轉凡成聖,轉妄想成佛德也。』這十二如來也代表這個意思。十二如來是代表 性德光明十二類的德能,我們常常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熟了之後,不知不覺自自然然就 轉凡成聖,轉煩惱成菩提。菩提是『佛德』。這是把他修學經歷過的老師為我們介紹出來 ,我們知道他有師承,他的修學成就是可信的,是值得讚歎的。佛教他什麼方法?這就非 常重要。底下這一段:   經【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把這一個修行的方法名稱說出來了,教他『念佛三昧』。「三昧」是通稱,大乘經上 講無量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文意思是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禪定 ,心清淨了才是正常的享受。這是用念佛方法達到三昧的境界,所以稱之為「念佛三昧」 。由此可知,念佛是因,三昧是果。   疏鈔【一、念佛有事理。事念則一心憶想。理念。念即始覺。佛即本覺。始本相合。 始本不二。名為念佛。】   『念佛有事理』,就是有事念有理念,這是方法不同。其實方法很多,把它歸納起來 不外乎事理兩大類。   『事念則一心憶想』,我們心裡常常想佛。想佛的方法也很多,想佛的相好。佛的相 好很多,從前祖師大德常常教我們,想佛的白毫。因為佛的相太好也太多了,想不出來, 可以在相當中,只想白毫,常常想這個。想一個好想,想多了會分心,不好想。或者想蓮 ,佛腳底下踩的是蓮花。或者想蓮花座,這也是一個方法。   我們現在經讀的多,經讀多有很多好處,可以幫助我們憶想。我們可以想佛的發心, 像經上講的世饒王親近世間自在王如來,在佛面前聞法開悟,把王位捨棄,跟著佛出家, 想他的發心,想他的修持,想他的四十八願,想他接引一切眾生,就是教化眾生的種種功 德,就想這些,這都是屬於事念。所以經典要熟,自己有妄想時就想佛,用想佛來把妄想 換掉。不想時我就念佛,念佛的名號,憶佛念佛。   這裡面最重要的關鍵字眼就是「一心」,非常非常重要。你憶佛念佛有沒有效果,就 看你是不是一心。你一心憶念,效果就非常顯著。如果是雜心憶念,亂心憶念,效果就很 差。只是在八識田中種點善根,要想與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不可能!因為你的心 雜亂。所以「一心」非常重要。我們今天所用的這一切方法,憶佛也好、念佛也好,全是 事念。 (s按:所以說「口唸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理念,念即始覺,佛即本覺。始本相合,始本不二,名為念佛。』什麼是理念?理 念要與心性相應,理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真心本性是一切萬法之理體,我們要知道,但 是現在做不到。什麼時候我們會從事念變成理念?我們事念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裡面有事一心不亂,那還是事念。念到理一心不亂,就從事念變成理念,那就 是大勢至菩薩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就是理念,心沒有開時是事念,心開 了以後是理念。心開是見性,明心見性;換句話說,是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在菩薩 位次來講是圓教初住菩薩。從初住一直到成佛有四十二個階級,這四十二個階級念佛是理 念,無論他是憶佛或是念佛,都屬於理念。所以理念與事念我們要清楚明瞭,不要著急, 我們一定會從事念到理念。所以理念,念就是始覺,佛就是本覺。『始本相合,始本不二 』,這個稱作念佛。   這是先把念佛的兩大類說出來,然後再依照《觀無量壽佛經》說的四種念佛的方法, 這四大類就是實相、觀想、觀像、持名。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113.193
Lunakaoru:隨喜讚嘆 09/08 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