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念佛圓通章研習報告-第6集 十、四種念佛法   請掀開經本第十二頁第四行,從這個地方看起:   疏鈔【二、念佛有四。(一)實相。念自性佛。(二)觀想。如十六觀。心想佛時。 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三)觀像。觀彩畫塑鑄之佛像。經云。起立合掌一心觀 佛。(四)持名。一心執持名號。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這是大勢至菩薩歷劫修行中,老師教導他修學的方法,就是念佛三昧。念佛方法很多 ,但是歸納起來總不出這四大類。這四大類中,第一種實相是屬於理,其他三種都屬於事 。前面講有事念有理念。理,如果不入這個境界,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但是不能不知道, 此處簡單與大家報告。   第一種「實相」,是念自性佛自性就是真如本性,本性就是佛。怎麼念法?不是口 念,也不是心裡想,口念心想都是屬於事;離開心想口念,我們就不知道怎麼念。實在說 ,這與禪家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境界,也是同一樁事。換句話說,對於自己的真心本性,真 實明瞭,就是實相念佛。可見實相念佛與禪家講的明心見性,名字不一樣,境界完全相同 。參禪可以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念佛由事念到理念,正是菩薩說的「不假方便,自得心 開」,心開時就是實相念。   第二種「觀想」,這也是念佛法門裡重要的一個方法。古代用這個方法的人很多,大 概是在佛像法以後,用這個方法的人少了。在中國是非常明顯的一個事實,為什麼少了? 因為境界太微細,凡夫粗心大意,佛的境界想不出來。雖然依照經上去想,也想不出來。 十六觀,從第一到第十六,每一觀都非常殊勝,而且一觀比一觀微細。   第一觀是「落日懸鼓」,可以說是十六觀裡最單純的,從表面來看也是最容易的,諸 位如果試著學學看就知道不容易。這是觀太陽下山,落日時太陽下山,太陽紅紅的像一面 鼓一樣,懸在西方的天空裡。我們張開眼睛,太陽在眼前,看得清清楚楚。閉上眼睛,這 種現象也眼前。無論在什麼時候,房子裡也一樣,張開眼睛看到太陽,閉著眼睛也看到太 陽。你們試試看,什麼時候你能觀成。如果這一觀觀成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問題, 一定得生。觀想成功,境界就在眼前,這很不容易。   第二觀是觀「大海結冰」這是觀西方極樂世界的地,與我們這個世界不一樣。我們 這個世界是沙土地,西方極樂世界的地是琉璃。琉璃是中國人講的翡翠,就是綠色的玉, 玉裡最好的。西方世界的大地是琉璃。我們說翡翠,與西方世界琉璃只能說相似,實際上 那個地方的琉璃,我們這個世界沒有法子跟它相比。觀大海,海水是藍色的,海水結成冰 ,就好像琉璃地。這一觀要能觀成,你看任何地方的地面都是琉璃地。你還看到磨石子地 ,你這一觀沒成功。往後的那些觀太微細了,這兩個觀比較單純都不容易,何況微細的!   所以自古以來有讀誦《觀無量壽佛經》的,有講解研究《觀無量壽佛經》的,依照《 觀無量壽佛經》修行的非常希少。這裡說「如十六觀」《十六觀經》從落日懸鼓第一觀 到第十二觀是觀想念佛;第十三觀是屬於觀像念佛,不屬於觀想;第十六觀是持名念佛。 所以所有念佛的方法都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我們持名念這個名號,也是《觀經》裡 的一種方法,是第十六觀。   經上的重點就是教我們想佛,「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屬於 觀想。原理就是用這個方法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取而代之。凡夫會打妄想,教你不要 想別的,專想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若想成了,西方極樂世界就現前,就能 往生。這是觀想的方法。   第三種「觀像」。像就是指佛像,泥塑的佛像可以,木雕的也行。這尊是木雕的,前 面這一尊佛像是金屬鑄造的,金銀銅鐵都可以。還有畫的佛像,用紙或者用絹都可以。現 在印刷術發達,我們印了很多佛像。觀像就是天天看佛像,你不要看別的,專看佛像,把 佛的相好映到我們自己八識田中。   觀像念佛總得要有一點福報,沒有福報,這個法門修不成。為什麼?你家裡至少要有 一個佛堂,有很莊嚴的佛像。你不需要工作,有人伺候你,你才有時間觀佛像。如果你忙 著工作,離開佛堂,佛像就沒有了,你這功夫就中斷了。所以觀像念佛是不能離開佛像的 ,你一天至少要看佛像八個小時。所以我說要有相當的福報,沒有福報很難修。   「觀彩畫塑鑄之佛像,經云:起立合掌一心觀佛」。我們這一個佛堂是講經的道場, 不是佛七的道場。真正念佛堂裡不是我們這樣的佈置,台灣雖然是很富有的國家,但是我 們「圖書館」的確很窮,在台灣比任何一個道場都比不上。別人道場殿堂很多,我們就這 麼一塊小地方,所有一切活動都擠在這裡,所以不是一個正規的念佛堂。正規念佛堂供的 佛像,主供的佛像在一邊,四邊都有西方三聖,讓你在念佛或繞佛時,無論走到哪一邊都 看到佛像,所以在持名裡也有觀像念佛的作用。佛像始終不離開我們的視線,這是念佛堂 裡面的佈置。   第四種「持名念佛」,就是我們現在「一心執持名號,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持名念佛,這三句非常重要。這一句佛號念得能不能得力?得不得受用?關鍵就在這三句 。其實這三句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講的「淨念相繼」。如果懷疑,用疑心來念佛,心不清淨 ,這不是淨念。如果夾雜,你的心也不清淨,也不是淨念。淨念是不懷疑、不夾雜,相繼 就是不間斷,佛號一句接一句不間斷。所以此地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是淨 念相繼,這是持名念佛的秘訣。   這四種念佛,不僅自古以來我們在大乘經論裡面看到,幾乎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勸導 眾生念佛求生淨土,都是以持名的方法擺在第一。為什麼?因為持名與實相念佛相應,所 以持名的功德不可思議。諸位要記住,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我們觀想念佛,很不容易想成。想成功了,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 功夫要往上提升一層,還得把相去掉。這個相好不容易想成,想成難,然後你把這個相去 掉也難。為什麼?印象太深,去掉難。   為什麼要去掉?因為相是虛妄的,不可以著這個相。由此可知,現在著相修是個手段 到達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這個東西不要了。諸位想想,把相丟掉容易,還是把名號 丟掉容易?兩者比較,名丟掉容易。名是假名,不喜歡就另外換個名字。現在世間人常常 改名字,名容易,相比較難。說明持名與實相接近,所以諸佛如來都勸人用持名的方法來 修念佛三昧。念佛的方法再多,也不外乎這四大類。所以四大類就包括一切念佛的方法。 再看底下一段解釋三昧:   疏鈔【三、梵語三昧。此云正定。亦云正思。正心行處。一心念佛。名正定心。若他 念者。即名邪思惟也。】   『正思』就是正思惟,這些名詞大乘經上佛常說的。『正定』,揀別不是邪定。邪正 從哪裡分?修這種一定能明心見性,這個就是正定。假如修這種可以得定,不能開慧,不 能明心見性,這個就不是正定。   哪些不是正定?世間的四禪八定,不是正定。不但四禪八定不是正定,世尊在《楞嚴 經》上批評小乘聖者,阿羅漢所修的九次第定,定功深了可以超越三界,永脫輪迴。釋迦 牟尼佛說那也不是正定,為什麼?不能見性。由此可知,邪正的標準是能不能見性,大乘 法裡講的正定以這個為標準。也稱作正思,八正道裡面的正思惟。「正心行處」,行是行 動。換句話說,我們今天講心理的起用。心起用與心性相應,才是正定,才叫做三昧。   『一心念佛,名正定心。若他念者,即名邪思惟也。』此處的關鍵在一心,所以一定 要一心念。若夾雜其他的念頭,夾雜世間名利,就是邪定,就是邪思惟,就錯了。夾雜佛 法行不行?也不行。我念佛,還想參一點禪,還想念咒,就不是一心念,都是夾雜。   《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以前印的藍色小佛卡,我把他 那一段開示印在後面。那是念佛法門非常重要的開示,說明念佛人為什麼不能成就念佛三 昧,毛病到底出在哪裡?就是夾雜。念佛人喜歡參禪,喜歡念咒,喜歡做法會,喜歡談一 些吉凶禍福,這些都是夾雜。由此可知,念佛人的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 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是一心念,這才是正念。 十一、念佛三昧的功德不可思議   第四小段,為我們說明念佛三昧的功德不可思議。一般人念佛為什麼會夾雜?是對於 念佛的功德不知道,所以才摻雜其他法門。以為念佛還不夠,必須加一點別的,這是妄想 ,是過失。從底下五個名稱裡面,我們能領會到,念佛法門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   疏鈔【四、念佛三昧(小)。亦名一行三昧(頓)。亦名諸佛現前三昧(終)。般若 三昧(始)。普等三昧(圓)。】   『念佛三昧,亦名一行三昧』,我們旁邊有個小註,念佛三昧是「小」教裡說的,一 行三昧是「頓」教裡說的。諸位看禪宗的語錄,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說,他自己所修 以及傳給別人的是一行三昧。一行三昧與念佛三昧沒有兩樣,只是名稱不一樣,修行的方 法不一樣,境界完全相同。   『亦名諸佛現前三昧』,這個名稱是「終」教說的。就賢首五教來講,終是大乘最後 一個階段,他們所修的定是諸佛現前三昧。   又叫做『般若三昧』,就是般若經上說的,般若三昧是大乘「始」教人所修的。   又叫做『普等三昧』,是大乘「圓」教人所修的。普是普遍,等是平等。與什麼人平 等?與諸佛如來平等,這個三昧是到了極處。   我們曉得念佛三昧是五教裡面所說頂端的功夫,這一句佛號都包括了。圓具五教,五 教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的;換句話說,都離不開念佛三昧。五教的學人,修學到 功德圓滿,都是念佛三昧。因此,不是專修淨土的人,無論修哪一宗,修哪一個法門,只 要修到功夫有了成就,就是得到三昧,然後發願迴向求生淨土,是統統都得生。   我們在《無量壽經》三輩往生裡看到,三輩往生的經文一共是四大段,最後一段就是 指修學其他宗派法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但是要記住,修學其他宗派法門要發願迴向求 生淨土,自己一定要得三昧。如果是頓教,要得一行三昧。如果是終教,要得諸佛現前三 昧。學始教的要得般若三昧,你迴向往生決定得生。   三昧裡面功夫有淺深不同,與我們念佛法門一樣。念佛三昧裡面就是一心不亂,有事 一心、理一心、功夫成片。一心裡面又分淺深次第,所以不是真的。往生到西方世界品位 不同,這是真的。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是假的。怎麼是假的?將來你走時一樣都帶 不去,帶不去的就是假的。假的何必斤斤計較?何必浪費那麼多時間精神去爭取?用不著 。確實可以帶去的,就是念佛三昧的功夫,這是真的。將來往生幫助你增高品位,應當把 自己全部的精神、精力用在這上面就對了。   疏鈔【五、念佛三昧。古稱徑路。而持名一法。徑而又徑。易行疾至。稱其名號。本 願如是。此方人心雜亂。必令專心一境。乃得往生。】   『念佛三昧,古稱徑路』,徑就是很近的一條道路、小路。   『而持名一法,徑而又徑』念佛是成佛最近的一條道路,是成佛最快速的方法,大 致來講都是一生成就的,這是其他法門不能比的。法相宗的祖師窺基大師,在《彌陀經》 註解《彌陀經通贊疏》也承認,念佛法門是屬於頓教,頓是頓超,沒有次第,一生圓滿成 就。   『易行疾至』,持名的方法容易,人人都會念,人人都能念。至是到達,到達無上菩 提,就是成佛。念佛法門最容易幫助你成佛。我們平常只知道念佛往生,殊不知往生就成 佛。因為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得的果報是無量壽,因此是一生成就的法門,一生中圓 成佛道,不要等到第二生,這是他真實的功德利益。   『稱其名號,本願如是』,稱名念佛法門,太容易了。為什麼這樣容易成就?是阿彌 陀佛本願如是,就是佛力加持的。   『此方人心雜亂』,這是講我們娑婆世間的眾生,心思很亂很雜。   『必令專心一境,乃得往生』為什麼教你一心持名?就是把雜亂心打掉,恢復到清 淨心,清淨心與淨土就自然相應。念佛念得再多,心不清淨,還是不能往生。說實在的話 ,能不能往生,不是在念佛多少,是在你念佛功夫到不到家。什麼是功夫?把雜念、煩惱 都念掉,清淨心現前,這是功夫。如果妄念還是很多,佛號雖然念,妄念始終斷不了,你 一天念十萬聲也沒用處,也不能往生。佛號是念了,不起作用。佛號就是對治妄想的,所 以功夫得力,佛號一提起來,妄念就沒有,心就清淨,這是功夫得力,念佛產生效果。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113.193
cool810:隨喜讀經~ 09/09 21:10
cool810:補充一點,觀想念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觀想的方法說的很 09/10 18:59
cool810:清楚,密乘裡也有觀想的觀修法,都是依於佛典聖言量,不是 09/10 19:00
cool810:自己胡亂觀想,上師有說過密乘裡的觀想觀修很微細,心不斷 09/10 19:01
cool810:的收攝,奢摩他和毘缽舍那同時生起,大乘唯識學派根本典籍 09/10 19:03
cool810:《解深密經》云:「慈氏,若諸聲聞,或諸菩薩,或諸如來, 09/10 19:04
cool810: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當知皆是此奢摩他、毗缽舍那所 09/10 19:05
cool810:得之果。」 09/10 19:05
cool810:又,念佛是念自性佛,自性清淨涅槃法身,持名念佛亦需信願 09/10 19:07
cool810:俱足,若信願不俱足就會雜夾,例如念佛人還有想交往女朋友 09/10 19:08
cool810:之心就是雜夾妄念,阿彌陀佛淨土無男女相,不要說極樂淨土 09/10 19:10
cool810:未出世間之色界初禪就已經無男女相,比欲界清淨,處在欲界 09/10 19:12
cool810:應感到慚愧,我們以為的欲樂在色界初禪以上的天人看來是不 09/10 19:13
cool810:淨的,何況阿彌陀佛的佛國淨土,用妄念念佛是無法相應的。 09/10 19:15
cool810:讀經要深入的思惟,例如極樂淨土二六時中皆念佛、念法、念 09/10 20:58
cool810:僧,都是清淨修行的生活,反觀娑婆障礙多,極容易生煩惱障 09/10 21:00
cool810:難,故真的想修行之人會願生彼國,真正的厭娑婆、欣極樂。 09/10 21:02
cool810:淨土專心修行沒有旁騖,這種清淨的生活是世間無法相比的。 09/10 21:05
cool810:來世到極樂世界就是換個環境修行。 09/10 22:44
poohkoala:這裡講到的念佛禪~就跟聖嚴法師講過的一模一樣~ 09/10 23:33
poohkoala:念佛法門最後仍與禪修匯流~ 09/10 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