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疏鈔【五、華嚴云。無生忍者。不見有少法生。亦不見少法滅。無生。無來。離欲。 無作。無願。空(理)也。無滅。無盡。無去。不空(事)也。離垢。無別。無處。寂靜 。無住。空不空(用中)也。空。不空。是理事實相。貴在用中也。】   末後這一段引用《華嚴經》上說的。『華嚴云:無生忍者,不見有少法生,亦不見少 法滅』,這是說明無生法忍的境界。果然入這個境界,你觀察一切法不生不滅,這才是入 無生忍。如果看到一切法還有生有滅,你沒有到這個境界。為什麼你看一切法還有生有滅 ?你是用生滅心看的。什麼是生滅心?念頭。我們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以生滅念頭 來看一切萬法,一切萬法都有生有滅。所以佛教我們捨,捨到最後把生滅的念頭都捨掉。 念頭捨掉了,真心現前,真心是不生不滅的。念頭是意識心、妄心,妄心有生滅,真心不 生不滅,《楞嚴經》上講「常住真心」。所以佛與大菩薩用真心,真心看萬物,一切萬物 不生不滅,萬物的真相才看到,我們常說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是妄相,不 是真相,真相不生不滅。   下面這個解釋,是大乘經上常講的,『無生、無來、離欲、無作、無願,空(理)也 ,從理上說的,都是空也。說『無滅、無盡、無去,不空(事)也』,這是不空,從事 上講的。『離垢、無別、無處、寂靜、無住,空不空(用中)也』,這是空不空,從中道 上講的。中是作用,所以諸佛菩薩用中,就得大自在。我們凡夫不同,凡夫著有,偏在一 邊;二乘人阿羅漢、辟支佛執著空,他知道有是假的,所以執著空,也偏在一邊,都不是 究竟圓滿。諸佛菩薩用中道,既不偏有,也不偏空,空有兩邊都不著,就得大自在。   『空、不空,是理事實相,貴在用中也』,實相是真相,理上的真相、事上的真相, 貴在用中,會用中的這個人真有智慧。不但佛法講用中,中國儒家也講用中,《四書》裡 面有《中庸》,就是提倡用中。 十八、大勢至菩薩是來幫助念佛人回家的—真正的念佛人   經【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疏鈔【一、此界。五濁惡苦世界也。淨土。彌陀極樂國也。】   「此界」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我們在經上看到五濁惡世,不曉得諸位同修有什麼感受 ?我早年念到這個經,感覺得釋迦牟尼佛說話太過分一點,沒這麼嚴重。但是現在看這個 社會,無論到世界哪個地區去看一下,感覺到佛講的話一點都不過分。他在三千年前,實 在是把我們今天社會狀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對佛不能不佩服。   現在社會濁惡完全在表面,任何一個人都看得清楚。從前的惡人表面還裝著善,所以 說是「偽君子」,你還看不出他的惡,不容易看出。現在都在表面上,誰都看得見,這是 非常可怕的現象,決定不是一個好現象。我們一定要認清楚,一定要明瞭,在這種環境裡 要加速度的求清淨心,要認真的斷惡修善,求生淨土。淨土是彌陀極樂世界。   疏鈔【二、攝。加持。接引也。歸。回歸也。此界的是旅居。淨土的是家鄉。念佛人 現前蒙菩薩以大勢力加持。令念不退。臨終以願力接引。令得往生。】   『攝』是接引的意思,幫助的意思,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住在我們這個世界,幫 助真正念佛人往生淨土。換句話說,這兩大菩薩住在我們世界幫助我們,就好比阿彌陀佛 國派到這個世界的大使,觀音勢至是西方極樂世界住在我們這個世界的代表,你只要找到 他,你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沒有問題,簽證很容易拿到。攝是加持的意思,是接引的 意思。『歸』是回歸。   念佛人要求生淨土,首先要建立這一個觀念。我們今天在這個世界上,這個世界是旅 館。旅館裡面所有一切設施都不是我的,我住兩天就走了,要有這樣的一個心態,對於這 個地方沒有絲毫的留戀,沒有絲毫的牽掛。在這裡玩得很舒服、很自在,過幾天就走了。 不可以把這個地方當作家,那就錯了。家是枷鎖,枷鎖一上,你就不自由。   我們照相印了很多開元寺裡的醒世圖,諸位仔細去看什麼叫家,確確實實就是那個樣 子,一點都不錯,苦不堪言,是自找苦吃。結婚,頭昏了才會結婚,頭要不昏他就不會結 ,不會幹這種傻事。只有頭昏的人,他才會幹這種傻事,苦不堪言。所以這個觀念要建立 ,家鄉在西方極樂世界。   『念佛人現前蒙菩薩以大勢力加持,令念不退』,你真正念佛,菩薩會以威神加持你 。『令念不退』,你的念力不會退轉。當然也要自己真正用功,才能得到佛菩薩加持。臨終以願力接引,令得往生』,臨命終時,時候到了,佛來接引你,菩薩來幫助你,哪有 不往生的道理!   我們對於自在往生的人很羨慕、很嚮往,我們能不能得到?今天還有同修來跟我說, 他學佛多年,看到許多高僧大德,真正有修有學的人,死時都生病、躺在那裡,迷惑不清 走的。他很懷疑,為什麼這些高僧大德、有修行的人死時不能很自在,不是站著走、坐著 走,不生病走?他來問我原因。往往在家人能做到,為什麼出家人做不到?他問得很好。   修行裡有真修、有裝模作樣的修。外表示現修,裡面還是貪瞋痴慢、是非人我,他走 的就不自在,就不好看了。為什麼出家人不如在家人?在家人發心修行是真修,確實是有 一些出家人修行裝模作樣,給信徒看的。目的在你們恭敬我、供養我。這個目的,將來哪 有不墮三途的道理!他勸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往三途裡走。你要問他:「為什麼這 樣做?」說老實話,他不信佛法。我給諸位講真話。   我一九六一年受戒,受完戒之後到台中去拜老師謝戒。見到李老師,李老師頭一句話 對我講:「你要信佛!」當時我學佛已經九年,也出家了,講經兩年。「你要信佛!」, 給我當頭一棒。然後細細給我解釋,他說信佛不容易,有很多出了家、當了老和尚,當了 一輩子都不信,所以信多難。什麼是信?佛所講的教學,你都做到了,才是信。你做不到 ,那是不信。這種開示是因為我們關係非常密切,他對別人不講的,對別人講時得罪人。 對我們特別關愛,處處保護,給我們講真實話。 (s按:朱熹非常強調「真知」,是一樣的道理。什麼是真知?比如火,妳「真知」火會 傷人,妳是絕不肯把手往裡面烤。妳真的信了,佛陀教的妳就一定做得到。做不到的,那 是心裡還存著質疑猶豫愛戀:「有那麼嚴重嗎?我看這火挺美的,也挺溫暖的.....」但只 要妳被三級燒燙傷一次,保證你從此離火離得遠遠的,一輩子不靠近,還會苦口婆心勸人 遠離、看到有人靠近就會衝過去拉開他,這就是「真知」,就是「信」。所以「信」不是 什麼毫無理智的行為,「真信」是徹底明白了解、全然理智的行為。反而我們一般人所謂 的理智、思考,其實才是受慾望支配的不理智行為。一般人的理智都是拿來為慾望需求自 圓其說的。佛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一直到證得阿羅漢,才可信汝意。何以 故?阿羅漢斷見思煩惱,這時所思所想才比較可信。我們一般人自詡理智思考,其實都是 妄想、分別、執著。)   所以在家人真相信。出家人所謂「裨販如來」,騙取在家信徒的恭敬供養,這個可怕 。所以出家人墮落地獄得很多,俗話常說:「地獄門前僧道多」,沒有說在家人多,是僧 道多。所以你何必要出家?我都是講的真話。說到修行、成就,在家一樣成就,只要你真 修,這不是出家的理由。出家真正的理由是弘法利生、報佛恩,這才是正當的理由。可是 出家是危險的道路,險道,險在恭敬供養很現實,立刻就來了。本來沒有貪心,一看到, 貪心起來就增長了。所以剛剛發心出家時,好心、菩薩心、成佛的心。過幾天心會變,這 不是真的。一看到名聞利養都來了,心立刻變了,問題就出來了。所以我們不能不知道, 一定要用真心去修行,我們才會有成就、才會有結果。   一生中遇到這個法門,不容易。開經偈裡講:「百千萬劫難遭遇。」你要遇到淨宗法 門,不止百千萬劫,太難遇到了。遇到其他的法門,你一生未必能超越輪迴,你不一定能 出得去。說實在話,十之八九出不去。遇到這個法門,只要你認真修行,「萬修萬人去」 ,一個也不會漏掉。你不能去,必定有不能去的原因。一定是你放不下,你沒有真正依教 修行。所以過失不在佛,不在經,過失在你自己。你錯會了佛的意思、曲解了佛的意思, 所以你這一生沒有成功。   疏鈔【三、有五法門。見五土佛。〈一〉憶想外境念佛。生變化土。見化身佛。〈二 〉攝境歸心念佛。生劣受用土。見劣受用身佛。〈三〉心境互融念佛。生勝受用土。見勝 受用身佛。〈四〉心境雙泯念佛。生法性土。見法性身佛。〈五〉圓融無盡念佛。生法界 無障礙土。見法界無障礙佛。】   『有五法門,見五土佛』,古大德有這一個說法,我也把它節錄在此地,提供大家參 考。修行就要像善導大師說的,我們一定要依佛所講的。菩薩所說的如果與佛講的不一樣 ,我們都不聽,一定要聽佛的話。聽哪一尊佛的話?我們修淨土,一定要聽阿彌陀佛的話 ;其他的佛講的話與阿彌陀佛不一樣,我也不聽,這就對了,你往生才真正有把握、才真 正靠得住。諸佛菩薩尚且如此,其他人與我們講這個、講那個,怎麼會動搖?決定不會動 搖,你信心清淨,決定得生。這一段我把它念一念。   第一種『憶想外境念佛,生變化土,見化身佛』,把心外心內分得很清楚,有分別有 執著。我念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距離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國土。你常 常有這種分別執著,這樣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亂,當然事一心不亂可以念到 ,理一心不亂得不到,因為你有分別妄想,不能得理一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凡聖同 居土,見變化佛,見化身佛,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第二種『攝境歸心念佛』,這個功夫比前面要高一等,他曉得境界是虛妄的,不是真 實的,是自心變現出來的,心境一如。雖然還沒到一如時,可是分別執著的念頭不強,不 那麼樣的去執著、去分別。『生劣受用土,見劣受用身佛』,這就是方便有餘土,還是見 的應化身,應化的身相比前面一種殊勝。   第三種『心境互融念佛,生勝受用土,見勝受用身佛。』這就有一點接近理一心不亂 。生實報莊嚴土,見到佛的報身,報身佛。   第四種『心境雙泯念佛』,心境的念頭也沒有了,心地到真正清淨了,到西方極樂世 界生常寂光淨土。這是『生法性土,見法性身佛』見到法身佛。   第五種『圓融無盡念佛』,這是念佛最高的境界。『生法界無障礙土,見法界無障礙 佛』,這個境界裡面一見一切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諸佛都見到   雖然有這麼一個說法,人家提起來,我們也聽說過。可是我們一定要依《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上有沒有這個意思?有。雖有,它是圓融的。淨土確實有四土九品,但是 在西方世界的四土九品是平等的。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見的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陀的化身就是報身,就是法身。三身一體,無二無別。所以見化身就是見法身,見法身也 就是見應化身,它與其他世界不相同。生變化土就是生實報土、常寂光土,因為它四土是 平等的。不像其他世界,四土是有隔礙的,不在一起;三種佛也不是一個境界,所以絕對 不是說,一生一切生,不是的。西方淨土特別,我們要知道,他說的並沒有錯,可是你若 執著這個境界就錯了。因為西方境界是圓融的,你要能合起來看。這五個,「一即是五, 五即是一」,任何一個裡面包含其餘四個,那就是西方境界,一點都不錯。不能把它分開 來看,要合起來看,一就是五,五就是一。 (s按:到西方淨土,就算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得阿彌陀佛加持,智慧、神通、道力幾乎 與法身菩薩相等。所以一見一切見,一生一切生吧?)   疏鈔【四、具信願行三資糧。聞思修三妙慧。始名念佛人。淨宗學會要求念佛人。要 具五德。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一向專念。求生淨土。依佛為境。心。願。解 。行。一一同佛。是真念佛人也。】   此處把念佛人的標準說出來了,大勢至菩薩要接引的、要歡迎的是念佛人。我們合掌 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不是他接引的對象?我們自己以為是對象,是念佛人,其 實未必,要看我們與他的標準相不相符。他的標準,所有淨土經論裡面都是這種說法,可 見這個標準不是假造的,一定要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蕅益大師、蓮池大師在《阿 彌陀經》註解裡,就把《阿彌陀經》分成「信願行」三分,可見這三個條件非常重要。   「資糧」,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條件,要具備三個條件。信,像蕅益大師在《要解》 裡面所說的六種信,第一個要信自,第二個信他,第三個信事,第四個信理,第五個信因 ,第六個信果。「自他、事理、因果」完全沒有懷疑,這才是信。   念佛人、修淨土的人,《要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印光大師說得好,即使佛再 來到我們世間給《阿彌陀經》做註解,也不會比《要解》做得更好,印光大師把蕅益大師 捧到最高處、捧到顛峰。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對於蕅益大師這樣的 奉承,蕅益大師是什麼人?他要不是阿彌陀佛再來,必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蕅益大師的 身分沒有暴露,印光大師的身分暴露了,我們曉得他是大勢至菩薩。所以這是佛親自來給 我們註解《阿彌陀經》,這部經典非常重要。   淨宗學會雖然依「五經一論」,其中最重要的三部經:《無量壽經》、《彌陀要解》 、《普賢菩薩行願品》。這三部經是我們必修的,你從這些地方才真正了解「信願行」的 重要性。「聞思修」三慧這個法門是大乘法門,具足三慧、三資糧,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這才是楞嚴會上標準的念佛人。   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理論上的依靠,五經或者是三經。三經就是指《無量壽經》、《 彌陀要解》、《普賢行願品》,這是我們理論上的依據。在行門上,一個念佛人現在還沒 到極樂世界去,身體還在世界上,在這個世界必須跟這個世界人相處,我們要用什麼態度 與他們相處?   我們提了六個科目。第一個是『五德』,五德不是佛說的,是孔夫子教導我們的。《 論語》裡學生對老師的稱讚,老師有五德:溫、良、恭、儉、讓。我們學佛要以這個為基 礎,這是作人。人都做不好,還想成佛?還想到西方極樂世界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不可 能!阿彌陀佛歡迎你,但是與諸上善人格格不入,自然就不能合群。一定先要修五德。   下面五科是佛法,佛教給我們修學的綱領。『三福』,學佛的人不能沒有福。成佛是 「二足尊」,「足」就是滿足、圓滿的意思,「二」是福報、智慧,所以成佛是福德圓滿 、智慧圓滿。因此,學佛第一個要修福,沒有福不能學佛,沒有福你處處都有障礙,可見 修福非常重要。   「三福」是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說的,是一切大乘修學的基礎。第一句:「孝養 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教給我們怎麼修法。第一是人天福報,再 往上是二乘福報。第二是二乘的福報,「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真正佛 法。真正佛法,我們修「覺、正、淨」自性三寶,「佛法僧」三寶是皈依處。我們要知道 學佛的人修什麼?修「覺、正、淨」,佛是覺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淨而不染,我 們就修這個。「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具足眾戒,最低限度是五戒。前面第一條裡修十 善業,所以五戒十善一定要認真去把它做到,沒有這個基礎,你就不要談往生了。佛可以 念,念了種善根,要想往生不太容易。所以一定要具足五戒十善。第三是大乘菩薩的福報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第三福。「深信因果」,我講過 很多次,這不是普通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換句話說,相信淨土,念佛往生 成佛的因果,專門指這個。這是三福。   「三福」是自己修行真實的基礎,「六和」是處眾。我們與大眾相處,佛教給我們六 條戒律,六個原則。第一個「見和同解」,就是今天講的要有共識,我們在這個團體工作 ,我們的想法、看法都一樣。第二個「戒和同修」,戒是生活規範、要守規矩。大家在一 起一定有規約,這個規矩人人遵守,就是守法。其次是『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 ,利和同均』,這六個條件是佛教給我們怎樣與大眾相處。   下面『三學』是大小乘都必須要修學的佛法,『六度』是菩薩行,『十願』是普賢菩 薩的大行。我們依這六個科目,以這個標準處事待人接物,一定要遵守。   『一向專念求生淨土,依佛為境』,境是境界。以佛為境界,就是以佛為標準、為典 型。我們的『心、願、解、行,一一同佛,是真念佛人也』,這才是真正念佛,這個人一 定往生,決定會往生。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11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