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念佛圓通章研習報告-第9集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三面第一行: 十九、念佛如何得圓通?以「淨念相繼」來「攝六根」。   經【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這是本經最後的一段。首先要敘說《楞嚴經》第五卷的開端,佛問眾弟子們,每一個 人從修因到證果是怎樣成就的,才引起二十五位菩薩代表大眾,也代表許多法門,向佛跟 參加法會的大眾提出報告。   疏鈔【一、楞嚴五經云。我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 三摩地。今正結答。】   『楞嚴五經云』,「五」是第五卷,有一段話:『我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 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今正結答。』這一段是佛在第五卷開頭時向大家提出的 一個問題,問得非常好,言語不多,句句話都問到重點,沒有一句廢話,這些地方都是值 得我們要學習的。「最初發心」是問你初發心,「悟十八界」是證果。十八界,用現代的 話來講,就是宇宙人生的現象,著重在「悟」。悟是真正知道十八界的真相,就是覺悟。   十八界是講六根、六塵、六識。六根就是說我們的身體「眼、耳、鼻、舌、身、意」 ,是自己。六塵是外面的環境,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種環境,眼所接觸的是色塵,耳所聽 的是音塵。六識是精神,六根是身體的物質。十八界包括個人的肉體與精神,以及我們生 活的環境。生活環境太大了,不只是一個城市、我們的國家、這個地球,乃至盡虛空遍法 界,都是我們的生活環境。十八界把一切都包括了,悟是真正明白它的真相。簡單來說, 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是怎麼明瞭的。   「誰為圓通」,誰能悟的。「圓」是圓滿,沒有一點欠缺,通是都明瞭、通達了,圓 圓滿滿的通達明瞭。   「從何方便」,用什麼方法。   「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本經講的楞嚴大定。因為你心不定,你不會明瞭,你就不 可能圓通。一定要心清淨到極度時,圓滿通達的能力才會現前。佛提出這一個問題。   「今正結答」,到這一句,大勢至菩薩正式答覆世尊這一段的詢問。佛雖然說這麼多 ,重點在圓通。因此,二十五位所答覆的都是圓通章。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念佛就是「 從何方便」,他是用念佛的方法。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所以這是每一位菩薩說出他們開 悟所選用的方法。什麼是圓?什麼是通?此處有簡單的解釋。   疏鈔【二、包含眾妙。總攝萬化。不滯一隅。曰圓。遍入諸有。統生一切。無有間隔 。曰通。】   這才圓滿。「包含眾妙」,眾是眾多的意思,妙是有,這一句就是宇宙之間的萬事萬 物,都包括在裡面,就是佛法裡面講依正莊嚴。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眾妙。   「總攝萬化」,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在變化。它不是不變,不是不動的。不但 動、不但變,而且是剎那剎那在變動,從來沒有靜止過。過去,有一些人以為宇宙之間有 靜的,不動的東西,像星球裡面有恆星、有行星。現在才知道了,從前所說的恆星不動的 ,其實都在動,沒有不動的。   根據中國歷史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入滅到今天,差不多將近三千零二十年了。三千年 前科學工具都還沒有發明,佛以他的一雙眼睛(經上講佛有天眼、法眼),以他的佛眼來 觀察宇宙,看得這麼清楚,這樣透徹,沒有一樣東西是不動的。它為什麼會動?諸位要曉 得,宇宙之間確實有不動的,真心、本性是不動的。所有一切現象是動的,現象從哪裡來 的?從無明來的。大乘經典,特別是唯識經論裡面就講得非常詳細,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 。實在說,佛經裡所講的,與中國《易經》裡所說的很接近。   《易經》只講原則,「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這個 說法是佛法沒到中國來,中國人自己說的。佛法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從無明生三 細相,由三細相生六粗相,輾轉變現了宇宙萬法。這個說法與中國的太極、八卦很接近。 太極是不動的,本性是不動的。本性一有無明,無明是動的。無明才動,明就不動。明是 真正的智慧,動是我們現在所講世間的聰明智慧,它是動的,他的心念念生滅,一個念頭 起、一個念頭滅,這是無明的現象。因此,能生萬物。無明是動的,它所生的萬法,哪有 不動的道理!不可能的。所以從原理上來說,宇宙之間一切萬事萬物決定沒有靜止的,都 在運動。   第二句「總攝萬化」,一切萬物的變動,你都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這個能力太大 、智慧太大了。前面「包含眾妙」,算不了什麼智慧。能知道一切萬法剎那剎那在變動, 這是真實的智慧。   『不滯一隅,曰圓』,滯是止在一個地方,某一個範疇裡面。它是活活潑潑,這是圓 。簡單的講,就是對於宇宙之間萬事萬物,包括自己本身,現在、過去、未來,無所不知 ,無所不能,這是圓。如果有一樣不知道,還有一樣做不到的,那不是圓。誰才能真正達 到究竟圓滿的圓通?給諸位說,只有成佛才能達到究竟圓滿的圓通。   雖然經上的這些菩薩所代表的地位不太高,都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剛剛入圓 通的。代表這個程度,這是初發心。初發心與圓滿成佛,是一不是二。如來在果地上,用 的是真心,用的是本性。初心的菩薩(初心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所用的心也是 真心,也是本性。所以在唯識裡面講,這一類的菩薩是「同生性」,與佛用心完全相同, 與沒有見性的菩薩不相同。沒有見性的菩薩、阿羅漢、辟支佛,都稱作「異生性」。異生 性與佛用心不一樣,佛用真心,他們還用妄心。妄心就是生滅心,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意 識。用意識的是異生性,用真心本性的是同生性。   下面說它的作用,『遍入諸有,統生一切,無有間隔,曰通』,他的知見圓了,這一 點非常重要。知是真實的智慧,見是見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見到了,佛法教學最高的目 標就在此地。你真正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的生活、行持自自然然與一般人不一樣。此 處用「通」來說,你一切通達。   「遍入諸有」,諸有是指九有。九是九法界。九法界上面是菩薩、緣覺、聲聞,下面 是六道。換句話,你就有能力在九法界遨遊,喜歡到哪裡去,就到哪裡去,這是遍入諸有 。喜歡到那裡,就到那裡,不是一個一個地方去,那多麻煩,他有能力遍入,同時入。怎 麼能同時入?他有能力分身。我們今天不能分身,只有一個身體。現在不能分身,確實有 能力分身。分多少身?能分無量身。與諸位說老實話,在我們這個世界要修到有能力分身 ,差不多要證到三果。不必到阿羅漢,三果聖人就有能力分身,辦事就方便。   現在有很多地方請我去講經,我不能分身,很苦。所以許多地方的人說我架子很大, 請了多少次都請不動,其實是時間排不出來,不能分身。假如有能力的話,我答應了可以 同時都去,到處都講,大家都歡歡喜喜,這多自在。   分身在佛經裡面講神足通。初果須陀洹就得天眼通、天耳通,別人看不見的,他能看 得見,別人聽不到的,他能聽到。證到第二果,就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有他心通,別人 心裡有什麼念頭他知道,他有這個能力。到三果才有神足通,就是可以變化。《西遊記》 孫悟空七十二變,那是神足通。小乘三果得神足通。四果得漏盡通,就是見思煩惱都斷盡 了,有能力超越三界。所以他有能力「遍入諸有」。這些人比三果聖人高明太多,是明心 見性的法身大士,當然得大自在。   「統生一切」,「統」就是遍的意思。「生」,他可以生到那個地方。「一切」就是 九法界。菩薩法界、聲聞法界、六道法界,他想生到哪裡,他就生到哪裡,他生死自在。 他為什麼要到那裡生?給諸位說,他不會起個念頭,「這個地方不錯,我到那裡去玩玩」 。如果有這個念頭,他就是凡夫,他起心動念了。他沒有念頭,為什麼會生?感應道交, 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大家知道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哪個地方有人求他 ,他就在哪裡現身,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現身是幫助一切眾生,他有這個能力。這 種能力並不希奇,一般人覺得很了不起,這個觀念錯誤,這種能力是本能。佛說每一個人 都有,可是我現在確實沒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失掉了。不是真的失掉,佛告訴我們是迷 失。你雖然有,但是你不會用,等於沒有,所以不是真的失掉。   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幫助我們恢復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所以佛說真實話,佛 能不能真的幫助我們?不能。佛只能教導我們,我們的智慧德能要恢復,依然要靠自己。 換句話說,佛從前也迷惑顛倒,他怎麼樣開悟的?像二十五位菩薩,過去與我們一樣是凡 夫,現在他們成了等覺菩薩,他把他一生修學的經歷、經驗告訴我們,提供我們做參考。   二十五位菩薩每一個人都出來報告,這是二十五種不同的方法。今天我們選擇的是大 勢至菩薩念佛圓通這個方法,如果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修學,也能恢復自己本能的圓通。所 以「統生」,生就是出生,就是《普門品》裡面說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 為說法」,所以盡虛空遍法界,哪個地方有感,自然就有應。這是佛法教學圓滿的目的達 到了,這是為什麼佛問這話。   下面菩薩說出他自己的修因,「我無選擇」,無選擇是說佛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 法門,大勢至菩薩都不選擇。他依什麼法門修學?「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他只用這個 方法。   疏鈔【三、因中修行無選擇者。外不選六根相。內不擇六根性(見聞覺知性也)。】   他全都不選擇。佛教其他宗派法門的修學,不管多少宗派、多少法門,歸納起來,不 外乎性、相兩大類。相宗的,就是選擇六根相下手。性宗的,禪宗屬於性宗,它選擇的是 六根性,從性上開悟。所以佛門雖然法門方法眾多,總不外乎這兩大類,一個是相宗,一 個性宗,就全都包括了。所有宗派都是從這兩大宗分支出去的,但是根本的宗派就是這兩 大派。大勢至菩薩兩派都不選。為什麼?都很難。聰明人誰願意找麻煩?找麻煩的都不是 聰明人,聰明人找簡單的、最容易的,那個人聰明。所以他選擇念佛,「都攝六根,淨念 相繼」,念佛的方法就在這兩句。   我在前面曾經與同修提示過,怎樣都攝六根?底下一句「淨念相繼」,淨念相繼就都 攝六根。如何才能做到淨念相繼?上面講的「都攝六根」,都攝六根,淨念就相繼。這兩 句話多念幾遍,好好體會裡面的意思,意思無有窮盡。念佛功夫、境界、義趣都在這兩句 之中。下面有個解釋,提供大家做參考。   疏鈔【四、根都攝者有二。〈一〉眼不取色。乃至意不緣法。〈二〉唯依一精明心。 不行六根用故。】   『根都攝者有二,眼不取色,乃至意不緣法』,這是攝根。注意「不取、不緣」,不 是教你眼不見色。若眼睛不見色,眼有什麼用處?眼當然要見色,耳當然要聽聲音,你可 以看可以聽,不能取。緣,也是取的意思。一取就迷了,取是執著,緣是妄想。意思就是 佛教給我們,眼見色,不分別、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你看外面的境界相,看得比別人 清楚,你能看到真相。世間人為什麼看不到真相?他有分別、有執著,俗話講他有成見。 這一個人有成見,就很難講,他心裡有他自己的是非善惡的標準存在,他拿這個尺碼到處 去量人。他的尺碼是不是標準?不是標準。為什麼不是標準的?每一個人標準都不一樣, 每一個人所見的是非善惡都不相同。這個人說這個惡,那個人說是善。這個人說大惡,那 個人說不那麼大惡。各個人的標準都不相同,這不是真的,是虛妄的,見不到真相。   如何見到真相?這些標準都不要,心是清淨的,心是平等的,你就見到真相了。為什 麼?沒有成見才公平,才是公正,你才能見到事實真相。諸佛菩薩心地清淨,於一切法不 分別不執著,所以他見的永遠是真相。我們今天就是自己有個尺碼,而且這個尺碼自己也 掌握不定,為什麼?尺碼常轉,自己天天都起變化,糟糕不糟糕!這是真的。每個人的尺 碼都不同,而且自己尺碼長短,天天起變化,你用這個東西去衡量一切萬物,太可怕了, 這是造業。   所以諸位真正把佛法經典明白通達了,你才佩服它,曉得實在是高明,超乎世間人的 智慧,這才是真實的智慧。眼能見,教你見,耳教你聽,不許可有分別有執著。用現代的 話簡單講,就是教你有真正超然的立場,不偏袒任何一法。這個心地真的是清淨,坦然超 然來見一切法,來聽一切聲音。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只要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 不動念,就是「攝根」。我這個講法很簡單,我想大家也能聽的明白,可是真的不容易做 。菩薩教給我們很好的方法,這個方法是「淨念相繼」,這個方法妙。   『唯依一精明心,不行六根用故』,這是第二個意思。精就是精純,明是光明、智慧 。精就是定,精明心就是定慧心。你用這個心,實在講這個說法與上一句不一樣,其實意 思是相通的。前面一句是著重根於境界上講,下一句完全從用心上說。你見色聞聲,六根 接觸六塵境界,你用清淨心。什麼是清淨心?不能有絲毫摻雜才是精。精是精純,沒有夾 雜。我們有一念分別執著就夾雜,就不精。「不行六根用」,六根接觸外面的作用,是分 別是妄想。六根是意根。不用意根,也就是大乘佛法裡常教給人離心意識,這一段就是離 心意識。離心意識,你所用的就是「一精」,就是這個意思。這些是大乘佛法修學重要的 綱領,都在這一句裡面。參禪離不開這個原則,止觀也離不開這個原則。雖然淨宗也不違 背這個原則,但是方法巧妙太多了;換句話說,難度降低了,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修學,就是「淨念相繼」。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5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