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十、由「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是名無上深妙禪。   疏鈔【五、餘念不生曰淨。念而無念故。一心繫佛曰念。無念而念故。】   『餘念不生曰淨』,這個境界還是很高。如果沒有這麼高的境界,他怎麼會有這麼高 的成就?念佛人要記住,我們修的是清淨心。心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清淨?心裡面想的東西 太多了,念的東西太多了,你怎麼能淨得了。妄念愈多,煩惱愈多,愈可憐。所以諸位不 要認為世間作大官的、發大財的了不起,往往那種人是最可憐的人,一天到晚妄念一分鐘 都止不下來,真苦!你不是他,你不曉得。   我曾經遇到幾個向我訴苦。我就跟他講,每天能用十分鐘的時間把所有念頭放下來, 心能定十分鐘,對於你的身體、你的精神會有很大的幫助。他做不到,不要說十分鐘,一 分鐘都淨不下來,你說這個苦不苦!真正的幸福是身心清淨,沒有妄想,沒有煩惱,充滿 智慧,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通達明瞭,這才是真正的幸福。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 ,明瞭,不糊塗。世間人糊裡糊塗,生不知道從哪裡來,死了也不知道到哪裡去,苦不堪 言。所以清淨心非常重要。   『念而無念故』,我們把這一句境界不要講的那麼高,我們講的很低,你就放心了, 我也可以做得到。「念」是念阿彌陀佛,「無念」是沒有別的念頭,這個大家好懂。我心 裡只有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其他念頭都沒有,我這是念而無念,我無雜念。可 見這一句話是可深可淺的。淺而言之,我們人人有分;深的,我們慢慢逐步都能證得。所 以記住我這個解釋,對你就有好處,你就有了下手的地方。   什麼是念?這個很重要了。『一心繫佛曰念』,這個解釋得好。「繫」就是我們今天 所講的心裡牽掛。不要牽掛別的,牽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與我最親近。這個世間,哪一 個是我們最親的親人?阿彌陀佛,這就對了。你自己的家親眷屬都要勸他念阿彌陀佛。告 訴他:「念阿彌陀佛,我們將來才永遠生活在一起。不念阿彌陀佛,將來各人走各人的路 ,永遠不會再見面,見面也不認識。」   一九八四年我第一次在香港講經,我母親到香港與我見面,我們分別整整三十六年。 她跟我說常常想我。我就告訴她:「不要想我,想我永遠不見面,要想阿彌陀佛。」我把 她念頭改過來。從此以後,她就想阿彌陀佛。我說:「你想阿彌陀佛,我也想阿彌陀佛, 我到極樂世界,妳也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大家都是無量壽,就天天在一起,這才是真 快樂。我想你,你想我,都搞六道輪迴,墮落輪迴,想也沒用,各人隨各人的業流轉,怎 麼想都落空。」一定要知道,這都是事實真相,不是虛妄的、不是假的。   一心念佛,除佛之外,什麼都不念。我們有能力多勸人念佛,我們自己得到佛法這樣 殊勝的利益,得到這樣的好處,一定要把這個利益與大家分享。怎麼分享?要讓他明白, 讓他發願也修就對了,這是真正的分享,最現實的利益。世間人一天到晚求青春常駐、求 長生不老。能不能求得到?能求得到,這都是真的。你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方法,你 的願求一定成就,一定能滿足你的願。即使用現代科學來解釋、來證明,都沒有錯誤。   一心繫念阿彌陀佛,這是「念」。『無念而念故』無一切雜念,無一切妄念,專念 阿彌陀佛。你認真去念,認真依照經典教訓去做,你這一生,即如佛家所講的事事吉祥如 意。我們世間人有這一句話,「歲歲平安,年年如意」,那只是個願望,誰得到了?為什 麼得不到?他不曉得道理,他不知道方法,雖然有這個願,求不到。佛法裡有理論、有方 法,有求必應,沒有一樣得不到的。最難的是成佛,連求成佛都能成佛,成佛以下的事, 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哪有得不到的!所以不老、不病、不死,小事一樁。這樣的好處 ,在從前沒聽說過,現在明白了,怎麼不認真努力修學?   佛家教給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我們將這麼好的方法,救自己,救大眾,能盡心 盡力普遍的去推展、去介紹,勸勉大家都來修學,這是善中之善,善裡沒有比這個善更大 的。積德,沒有比這個德更高的。弘揚淨宗就是大善大德,把這個法門普遍的介紹給別人 、推薦給別人,這是大善大德,我們應當要知道。   下面解釋三摩地。「淨念相繼」,淨是清淨,念都說出來了,相繼是不斷。我念佛不 間斷,我將淨宗推廣,普遍介紹推薦,這個念頭、這個工作我都不間斷,包括在「相繼」 這兩個字當中,這是修因。後面就得果報,「得三摩地」。我們看第六小段。   疏鈔【六、梵語三摩地。此云等持。謂平等持心。事則成念佛三昧。理則顯本性如來 。】   『梵語三摩地,此云等持』,三摩地是印度話音譯過來的,意思是等持。「此云」, 此是中國,我們說等持,等是平等,持是保持,要教你的心永遠保持平等,這就是定。人的心不平等,有起伏,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它是動的,起伏的,不平等。所以他 沒有定,是「亂心」,是「雜心」。平等是一心。   『謂平等持心,事則成念佛三昧,理則顯本性如來。』《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 等覺」,把修行原則目標都在經題上顯示出來。我們修清淨心、修平等心,平等就是此地 講的三摩地。事上平等就叫做「念佛三昧」,你就得念佛三昧;理上到達這個境界,就是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地方理與事,就是《阿彌陀經》上講的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 亂。   「念佛三昧」,這一個名詞涵蓋理事一心,都稱作念佛三昧。如果說的淺,功夫成片 也是念佛三昧,那是念佛三昧最淺的;中乘的念佛三昧是事一心不亂,上乘的念佛三昧是 理一心不亂,所以念佛三昧是個通稱。事上講得念佛三昧,理上講已經顯本性如來,在念 佛三昧裡屬於上乘的,在中、下念佛三昧裡面,理顯不出來。他不用其他的方法來幫助, 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就是理顯,就是見性。見性才是 心開,沒有見性不是心開。   經上講「斯為第一」,這一句話的意思非常深長。無論哪一個法門,依照這個法門修 學,圓滿成佛,這個法門是不是第一?都是第一。所以法門沒有第二的。第二誰去學?沒 有第二,都是第一。二十五位菩薩所說的,各個人都說他第一。   大勢至菩薩在此地也說第一,這一個第一與其他菩薩所說的第一不一樣,為什麼不一 樣?它是第一的第一,就不一樣。其他法門必須對了根性,才是第一。就好像人生病一樣 ,你生的病不一樣,用的藥不相同。藥要對症,藥到病除,這個藥第一。如果不對症,藥 下去了,病沒有起色,不能治好,就不是第一。這個道理我們明瞭,其他菩薩所代表的法 門,都是特殊的根性,只有那一種根性的人用那個方法有效,換一個方法就沒效,所以他 那個第一是有限度的第一,狹義的第一,不是廣義的第一。大勢至菩薩這個法門,無論什 麼根性,修學這個法門都能成就,所以它是第一的第一。前面二十五位菩薩不學這個法門 、不學那個法門,學念佛法門都能成就。那些菩薩如果交換法門來修學,可能都不能成就 。說明這一個法門能通一切法門,所以這個第一,與別的地方所說的第一意思不一樣,意 思很深很深。   下面兩小段我們引用祖師大德的開示,細心的去體會,然後對於念佛法門才能得到真 實的肯定。   疏鈔【七、蕅益大師云。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 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蓮池大 師云。一句彌陀。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只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誓無改變。決 定得生。一得往生。永無退轉。種種法門。咸得現前。】   這是蕅益大師教給我們的。蕅益大師當然是大權示現,佛菩薩再來的,不是普通人。 他所示現的,最初不學佛,批評佛教,蹧蹋佛教,排斥佛教,幹這些事情的。為什麼這樣 做?對佛教誤會不了解。以後看了佛書,真正認識佛教了,才知道佛教好;回過頭來,極 力的讚歎佛教、宣揚佛教。蕅益大師是這樣過來的。你們看印光大師的傳記,印光大師也 是這麼過來的,年輕時也排斥佛教。我再告訴你們大家,我年輕時也是專門破壞佛教,因 為以為佛教是迷信。   抗戰時期大陸上生活非常艱苦,沒有校舍,學校就在寺廟裡。那時我們的老師還算不 錯,沒有把佛像破壞,而把佛像都收集在一個房間裡面,鎖起來,貼上封條不准進去,所 有寺廟佛像等於關禁閉。大雄寶殿作為我們的大禮堂,旁邊小的殿堂都做教室。我在學校 裡是很頑皮的學生,知道那一個房間裡面有佛像。門被貼上封條,我們想辦法把窗戶打開 ,爬到裡面去,把佛像拿出來當玩具。玩過以後,就不要了,就蹧蹋掉。現在想起來,當 時不知道那個罪過是破佛身血,罪過很重。   我學佛法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的。才知道佛教裡面有這麼多好東西,如果不是方老師介 紹,說實在話,任何一位法師介紹,我都不會接受。為什麼?我不相信。他要跟我辯論, 我想我有很多歪道理,他辯不過我,能辯贏我相當不容易。碰到方東美先生,才真正認識 佛教,他介紹我入門,真正知道佛法的好處。我對於老師非常感激,老師改變了我一生, 改變了我整個的命運,這個恩德太大了。   蕅益大師從教下、從宗門,最後回歸到淨土,所以他不是泛泛之流。通宗通教,不是 一個沒有知識,沒有學問的人。有學問、有道德、有智慧、有修養,回來念佛還會有錯誤 ?決定不會錯的。念佛祕訣在哪裡?就是老實。「深信力行」,絲毫懷疑都沒有,一句佛 號念到底。   『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有很多人嚮往禪宗,輕視淨土,這一 句話是佛在《大集經》裡面說的,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念佛不但是禪,是禪中的深妙 禪;念佛不但是定,而且是最高的楞嚴大定。知道這個事實的人真的不多。如果你真正明 白了,對這一句佛號就死心塌地,對於其他任何宗派法門不會動搖,你也不會羨慕,也不 會去修學,知道這個法門殊勝。這個念佛法門決不在你那個法門之下,真正明白,真正認 識。   『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是智者大師講的,天台宗所標榜的四種三昧,實 際上與念佛三昧無二無別。『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這是祖師的話。祖師說的對不對? 我們能不能相信?佛在《無量壽經》裡面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和祖師這兩句話,倒有一點相應,有幾分道理。這話可以接受,可以相信,是智者大師 所說的。   『蓮池大師云:一句彌陀,該羅八教,圓攝五宗。』蓮池大師講的更清楚、更明白。 蓮池是明朝末年人,他生在明朝萬曆年間,他對淨土有很大的貢獻,是淨土宗中興的大師 ,他最有名的著作是《阿彌陀經疏鈔》。那個時代與永明延壽大師出現的時代很相似,禪 宗非常盛行,淨土宗沒落,不但人不學,根本瞧不起念佛的人。大師在那個時代提倡淨土 ,煞費苦心。所以我們看到《疏鈔》裡面,他處處都引《華嚴》、《法華》來解釋《阿彌 陀經》的經義,引用的地方太多了。為什麼引用這些?就是告訴大家,淨宗與《華嚴》、 《法華》一乘圓教,無二無別。把《阿彌陀經》的身分地位抬高,用《華嚴經》來抬,很 費苦心。因為大家都公認《華嚴》是經中之王,對《華嚴經》沒有不尊敬的。拿《華嚴經 》來註解《阿彌陀經》,大家對《阿彌陀經》的看法就不一樣了。所以你讀《疏鈔》能看 出來,他別有用心。   他說這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八教是天台講的,化法四教、化儀四教, 把整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教法,歸納為這八大類,成為八教。化儀,要用現在 的話來說,就是教學的儀式,化法是教學的方法。用現在課程標準來講,一個是課程標準 ,一個是教學法。化儀四教就是教科書的教學標準,化法四教就是教學的方法,把世尊四 十九年所說一切佛法都包括了。   「五宗」是講禪宗,禪宗從惠能大師以後,分了五個支派。像在台灣的臨濟,在韓國 的曹洞,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講五宗,就代表了禪宗。教與宗合起來,就是整個佛法, 所以佛法自己本身稱宗教,可不是現在宗教這個意思。佛教稱宗,就是禪宗。佛教稱教, 就是教下。宗門教下,簡稱為宗教。實際上是釋迦牟尼佛對於大眾的教育,所以稱宗教是 這個意思,與我們現在所稱的宗教,解釋完全不相同。這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包括了釋迦 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意思在這裡。   『只貴信得及,守得穩』,只要你能相信,真正相信,守住,絕對不改變,你就守得 穩。『直下念去,誓無改變,決定得生』,我發心從今天起,一直念下去,永遠不改變。 一句佛號念到底,誓無改變,決定得生。得生是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決定得生。   『一得往生,永無退轉,種種法門,咸得現前。』一般人都貪心,希望所有法門我都 通達,我要做個大通家,通宗通教,世出世間法我樣樣都知道。能不能做得到?能。這個 方法能做到,不照這個法門去做,你是決定做不到的。出世間的佛法,《大藏經》你能念 得完嗎?世間法不要說別的,現在台灣翻印的《四庫全書》。《四庫全書》要快速度的看 ,一天看八個小時,從你出生看到死,都看不完。商務印書館印的本子,與我們《大藏經 》一樣厚,有一千五百本。一生看不完,沒有能力。要想一切通達,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些事都記載在 《無量壽經》裡面,《無量壽經》大家念熟了,不必我說了,全都明白。   疏鈔【八、又云。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不復起貪瞋痴。即大持戒。 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不間斷。不夾雜。即大精進。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不為 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又云』,還是蓮池大師說的。『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我們知道 菩薩修行六度法門,就是六個主要的科目,一定要學。你若不學,就不能成就,非常重要 。我要修圓滿的大布施。怎麼修?從內心裡面捨得乾乾淨淨,就是布施。布施是捨,是放 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但不貪念,所有一切分別執著都沒有,你真正放下了,你的「 布施波羅蜜」圓滿了。因為你真正捨盡了,你的心才真正清淨。   『不復起貪瞋痴,即大持戒』戒律是防非止過,幫助我們斷惡修善。貪瞋痴是病, 貪瞋痴是過失。從今天以後,貪瞋痴永遠沒有了,你的「持戒波羅蜜」圓滿了,這樣持戒 才達到真正清淨。還有貪心、還有瞋恚、還有愚痴。愚痴是什麼?是非不明,邪正顛倒。 愚痴造的罪業很重,黑白顛倒。小而言之,很容易冤枉人,讓別人受冤屈;大的,會擾亂 社會,禍國殃民,更不得了。從事政治的這些大人物,如果他一個錯誤的決定、錯誤的政 策,不知道要害多少人?大陸上毛澤東一個錯誤的決定,文化大革命不知害了多少人,這 是愚痴。所以小是冤枉一、兩個人,大一點擾亂社會;再大的,禍國殃民,非常可怕。所 以三毒煩惱裡面,最嚴重的是愚痴。我們要斷愚痴,一定要開智慧。心裡有定,貪瞋就沒 有了,智慧一生,愚痴就沒有了。所以戒定慧三學一定要認真的學習。   『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計是計較,不再計較是非人我,心真正平等。所以第 一個布施,你得到清淨心。第二個持戒、忍辱,你得到平等心,平等是從這個地方得來的 。   『不間斷,不夾雜,即大精進』,不僅是念佛,無論做什麼事,我們心都專,心都一 ,你樣樣事做得圓滿,樣樣事做得都比別人好。為什麼?你心地清淨平等,充滿智慧。   『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心裡面真正有主宰,念佛人心就定在阿彌陀佛,目標 就定在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變更,這就是大禪定。   『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歧是叉路。不會被外面境界迷惑,這是智慧。如何能 叫外境不迷?自己有定,自己有慧。要用現代話來講,自己心地清淨、頭腦清醒,不可能 被人家幾句話就迷惑就衝動了,不可能。心裡面真正有定、有慧,不要說不會被世間一切 法迷惑,就是大乘佛法,其他法門也不會改變我們決心念佛求生淨土的信心,這才是大智 慧。   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智者大師在中國佛教史上是第一等的人物,他們勸導我們念佛 ,勸導我們對於這個法門生堅定信心,我們應當要相信。所以特別摘出這重要的幾句開示 ,作為我們今天的總結,希望與同學們共同勉勵。今天《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到這個 地方圓滿。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記到此結束,南無阿彌陀佛。 希望大家都能真實獲益,法喜充滿。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