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佛頂--楞嚴經 「佛頂」,是表法的意思;法就是這部經典裏面所說的教、理、行、果。這部經裏面所講 的法,跟一般經典所講的法不一樣,有很大的不同。 古德說:《華嚴經》、《法華經》好比是佛的全身。 這一部呢? 是佛的頭頂。 換句話說,這是極力顯示這一部經在大乘佛法裏面的殊勝,在大乘佛法裏面的地位。《華 嚴》、《法華》是佛的全身,《楞嚴》是佛的頂,所以經典圓頓到了極處;圓是圓滿,頓 是頓超,絕不在《華嚴》、《法華》之下。 「佛頂」是最尊無上,用以顯示這一部經典裏面所說的法門。依照這個法門去修學,直截 了當成就無上的菩提。 佛在這部經上為我們顯示,「佛頂」最妙沒有人能見到。 為什麼見不到佛頂呢? 佛頂放光,所以你看不清楚佛頂究竟是什麼樣子;看不清楚意思就顯示:這一部經典法門 是最妙的,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以下的菩薩,都不能完全透徹的明了。這是用「佛頂 」二字來比喻,來顯示。 三、如來密因 「如來密因」,「密」是秘密的密,「因」是因果的因;如果用三因佛性來講,這就相當 於「正因佛性」。 什麼叫「正因佛性」? 「正因佛性」就是講本性,本性是我們成佛的正因。《大乘起信論》裏面講的「本覺」, 是我們修行證果真正的因素。佛菩薩給我們講本覺本有--本覺人人都有;雖有,因為有妄 想、分別、執著,結果是迷而不覺,本來是覺,現在是迷了。在《楞嚴經》裏面,佛說這 是二種根本裏面的根本。哪二種根本呢?第一種是「成佛」的根本,成佛是它。第二種呢 ?是九法界「流轉」的根本。 我們用真跟妄來說,一個是真本,一個是妄本;真跟妄,或者講迷跟悟,九界眾生是迷, 佛是悟;迷、悟,真、妄都是它,這才叫密因。 這個密因在哪裏呢? 我們要找不到這個根本,那用什麼東西修呢? 如果修錯了,這就很冤枉,我們這一生精神、光陰都會白白的浪費掉,那就非常可惜!所 以一定要把根本找出來。 但是許許多多學佛的人沒有去探究這個事實,雖然講學佛,並不是真正在學佛,真正學佛 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佛告訴我們這就是講的「真心本性」。 在哪裏呢? 佛說:近就在我們六根門頭。從近處說,就是我們六根門頭。從遠大來講呢?盡虛空,遍 法界,無所不在。所以遠該萬法,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它。 我們現在修學從哪裏下手? 佛在本經教給我們,就從六根門頭下手。 交光大師為什麼說古來大德註的《楞嚴》他不滿意。他什麼地方不滿意?他有個道理:就 是古來大德因為聽了過去印度這些高僧跟智者大師所說的--《楞嚴》所講的跟智者大師發 明的三止三觀非常接近,於是古大德就用三止三觀來解釋《楞嚴經》;這是交光大師不滿 意的地方,他覺得《楞嚴經》真正的意思沒說出來。 他怎麼個解釋呢?他完全把天臺的止觀撇開了,就是以《楞嚴經》佛所講的來說明《楞嚴 》,這的確是不一樣。因為三止三觀沒有離開心、意、識,而佛在本經裏面教我們,確確 實實不用心、意、識,是離開心、意、識用根中之性。交光大師提出來「舍識用根」,這 個思想、見解跟天臺大師就完全不同了。 新註立論是依據佛在《楞嚴》上的開示,所以他的註解,值得佛門四眾弟子敬佩,他就是 提倡「舍識用根」,這個「根」是指「根中之性」。譬如我們凡夫眼見色,用什麼見呢? 用眼識;耳聽聲,用耳識,這個大家學過一點「唯識」都知道。我們用六識,不曉得用六 根之根性,這是佛在《楞嚴》上指點我們的,不要用識。 識是什麼呢?識是分別、執著。六根分別外面六塵境界,就叫做六識;意識分別力量特別 強,七識末那執著的功能特別盛,阿賴耶是第八識,含藏一切種子,所以叫染汙識,把我 們的真如本性,染汙了、障礙住了,這叫做病根。因此,真正修行圓頓的成就,用這個方 法達不到,佛教給我們另外一個方法--用「根中之性」。 換句話說,我們見色不要用眼識見,用見性見;我們聽聲音不要用耳識去聽,用聞性去聽 。也就是說,我們假如會用六根的根性,那就真正把「首楞嚴」得到了,那就非常恭喜了 ,你這一生當中必定有非常偉大不可思議的成就。 其實一切大乘佛法,哪一法不建立在這一個原理上呢?《大乘起信論》是馬鳴菩薩作的, 是大乘佛法啟蒙入門的教科書,菩薩開宗明義就教誨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接受大乘佛 法呢?他教我們三點:一、離言說相,二、離名字相,名字就是名詞術語,三、離心緣相 。諸位想想這三離就是《楞嚴經》上的舍識。這三種離了,那用什麼呢?當然是用「根中 之性」嘛!這跟佛在《楞嚴經》上所講的名詞不相同,內容完全一致。 由此可知,這是大乘佛法裏面,共同的理論基礎,共同的修學原則,這就是「舍識用根」 。 「密因」,為什麼佛把這一樁事情說做密因? 它有很深的涵義。一般小乘根性的人,執著的心特別重,佛說這個「密」就是破小乘堅固 執著的過失。又說了一個「因」,「因」對什麼人說的呢?是對於大乘圓教狂慧人所說的 。有一類自以為是大乘圓融、無礙的根性,好像他懂得很多,說得頭頭是道;但是怎麼樣 呢?不認真修行,這個就是「有解無行」。 佛特別說個「因」--你修因不圓滿不能證果,解沒有用處;解了以後一定要去實行,要真 正把它做到。只懂得一點佛法,不能認真確實去做到,這是大乘圓教狂慧人的過失,所以 佛特別提醒他修因的重要,因此用「如來密因」。 《楞嚴經》裏面講三種大定:奢摩他、三摩地、禪那。這三種是阿難請教世尊提出來的。 因為阿難他聽經聽得最多、最完整,他是世尊的侍者,世尊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他幾 乎都沒有漏失,每一會都參加,因此奢摩他、三摩地、禪那,這些名詞他很熟,所以在這 一會上又提出這三個名稱,他不曉得如來所修的,是叫做「首楞嚴大定」。 這「首楞嚴大定」,阿難沒有聽過,所以他問這三個意思,「如來密因」也就是答覆阿難 尊者這個奢摩他,所以奢摩他加上一個「妙」字--妙奢摩他--表示不同於一般經論所說的 奢摩他。 「奢摩他」的意思偏重在止,「止」就是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止息住,所以有一 點跟天臺家講的止觀那個止接近;實際上是不是這個意思呢?還不是,比那個止的功夫還 要進一層。剛才說過了,其差別主要就是用心不一樣。天臺止觀「用意識心」,佛在此地 講的奢摩他、三摩地、禪那,雖然也是止觀的意思,但它是「舍識用根」,它是用六根的 根性,天臺止觀是用六根六識,差別在這個地方;所以很像很相似,實在是不一樣,這是研 究《楞嚴》,先要搞清楚的。 == 阿彌陀佛。 -- 把物質留給別人,把福氣留給自己。 感恩帶來溫馨,用心就有力量。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1.81
cool810:隨喜讀經~這一系列大約十年前有在電視上聽淨空法師講過。 07/14 15:36
cool810:補充一點,阿難是在佛陀五十幾歲時才當佛陀的侍者,跟隨佛 07/14 15:37
cool810:陀二十多年,因此並沒有四十九的講經說法都聽過,也沒有每 07/14 15:38
cool810:一會都參加,例如佛初成道時為法身大士講《大方廣佛華嚴經 07/14 15:39
cool810:》,所有的聲聞弟子皆不得聞,是由龍樹菩薩於龍宮所取出。 07/14 15:41
cool810:以上補充法師說太過與不完整的地方。 07/14 15:41
cool810:另《大乘起信論》是「本覺」就是說眾生本有之佛性,自性法 07/14 15:42
cool810:身之因,而凡夫眾生要破迷啟悟、離苦得樂這是「始覺」,故 07/14 15:44
cool810:要修行使之圓滿,由於楞嚴是屬於密教部,這個本覺就相當於 07/14 15:45
cool810:母光明,始覺相當於子光明,如念佛圓通章說念佛如子憶母、 07/14 15:46
cool810:母憶子,就是如同本覺光明與始覺光明的呼應,是自性法身與 07/14 15:49
cool810:智慧法身的成就;在藏傳密教部有母子光明會,有更深細明確 07/14 15:51
cool810:的修持法要。 07/14 15:51
cool810: 推文line7:說 (糾錯字) 07/14 15:54
cool810:無始無明闇覆,真如不顯,故由自性性佛性本覺之內薰,與增 07/14 16:04
cool810:長性佛性始覺之策勵三業,用此假名,薰修增上,起大信力, 07/14 16:05
cool810:為菩提故、為眾生故,廣修眾善,遍斷諸惡,成就無上佛道。 07/14 16:05
ysongru:隨喜讚嘆 07/14 20:04
bbsamtb:我記得淨空法師是說:阿難要出家跟佛提了一個條件,就是佛 07/14 20:18
bbsamtb:過去所講過的經典要重講一次給阿難聽,阿難才願意出家,佛 07/14 20:19
bbsamtb:有答應阿難,所以在沒有人的時候就跟阿難講過去的經。 07/14 20:19
bbsamtb:不知這件事是否屬實? 07/14 20:20
cool810:法師的說法可以參考,有時候有啟信的作用。不過像《華嚴經 07/14 20:21
cool810:》應該就不是屬於阿羅漢三藏結集的,其他應該還有不少。 07/14 20:21
cool810:也可以參閱一下印順法師〈印度佛教思想史〉,從多角度參考 07/14 20:23
cool810:大乘的傳統說法是說,在迦葉尊者七葉窟結集三藏之外,另有 07/14 20:28
cool810:文殊、彌勒菩薩等於鐵圍山,與阿難尊者共同結集大乘經典。 07/14 20:30
ackino:隨喜讀經 07/14 21:06
Lunakaoru:隨喜讚嘆 07/14 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