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一章 緒論 壹 引言 諸位菩薩,阿彌陀佛!恩師上懺下雲法師一直勉勵我們,要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我 們在這裡嘗試用簡單的白話,把《地持菩薩戒本》做個淺顯地介紹和複習。因為菩薩戒如 果要詳細解說,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我們以台語淺顯講解的錄音帶加起來也有四、五十卷 ,而且還要多聽幾遍才能夠熟悉。有人聽了很長的內容之後,抓不到要點,而且記不住, 當然也就沒有辦法在日常生活當中付諸實行。假如不能把菩薩戒的精神融到內心,而表達 在日常生活待人處事當中,受戒就失去實質的意義,變成只是一種形式而已。所以,我們 才試著做這份淺要的複習,幫助掌握要點,才能在生活中付諸實行。 大家如果要深入研究菩薩戒,可以親近諸位精通戒律的長老大德。末學是初學,對戒 律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只是用練習講解的方法來幫助自己學習和記憶。就因為自己根器 很差,學習很困難,所以才想把克服困難的一點點過程、經驗提供出來供養大家。希望大 家減少困難,能夠順利學習,持戒無障礙。 貳 戒本介紹 末學學習這本《菩薩戒本經》,主要是拜讀蕅益大師的《菩薩戒本經箋要》以及會性 法師的《菩薩戒本經講記》。蒙受法師的教導之恩,在這裡頂禮感謝。這本講記是臺中蓮 社出版的,在這裡也向所有合作出版的奉獻者深深感謝。發心要學習受持的菩薩可以請這 部講記,以恭敬心來學習。另外也有上會下性老法師親自講解的錄音帶,聽懂國語的菩薩 最好能聽老法師親自講解。菩薩戒是無論什麼人都可以聽聞、學習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 聽講。 我們在此簡單複習一下。在中國大藏經裡面,菩薩戒本有四類:第一類就是《梵網經 》,《梵網經》列出了十條重戒、四十八條輕戒。第二類是專門對出家菩薩講的《菩薩善 戒經》。第三類就是我們所用的《地持菩薩戒本》,也叫《菩薩地持經》;另外還有一本 《瑜伽菩薩戒本》,和《地持菩薩戒本》兩種是同一本,只是翻譯的人不一樣。第四類就 是一般在家菩薩受戒所用的《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條輕戒。 我們必須要說明一下,因為菩薩戒的精神是相通的,所以無論受戒的時候用的是哪一 種戒本,對其他的戒本也應該學習、受持。 我們的講解是根據第三類《地持菩薩戒本》,並且參考《瑜伽戒本》的翻譯。既然菩 薩戒本有以上四類,為什麼我們選擇《地持戒本》呢?因為淨土宗祖師蕅益大師建議我們 ,無論在家出家,每半個月誦戒都應當時常誦這本戒本。原因就是它講得很清楚,在戒條 裡面就完全把應當遮止不能犯的情形,以及可以例外的開緣條件,甚至犯重、犯輕的差別 ,都在戒文中表達得很清楚。使我們可以由讀戒文就知道怎麼受持,也知道遇到什麼狀況 可以開緣,這樣才能夠持戒無障礙。這是我們選擇這本來講解的原因。 說實在,已經發心受戒的菩薩,戒條是應該都背起來的,最少也要讀得很熟。以前上 廣下化老法師和李炳南老師都提醒我們:戒條如果沒有背起來牢記在心中,是要怎麼實行 、照做呢?所以比較嚴格的師長都要求弟子必須用心聽清楚,而且牢記在心中,才能時時 照戒律的原則來做。有人感覺要背文字是很困難的,尤其有些菩薩看文字方面有障礙,所 以很擔心。但是我們要了解,學習戒律最要緊的並不是記文字,是要了解它的精神、道理 ,明白戒條的意義。 叁 講述目標 我們試著以簡單白話做這份《菩薩戒淺要複習》,主要有四個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為了方便完全不曾聽過菩薩戒而且看文字有困難的菩薩,使大家能用比較 短的時間對這本《地持菩薩戒本經》的內容先作一個初步的了解,以便作為深入學習的基 礎。 第二個目標,是為了方便已經聽過菩薩戒的人可以時常做複習,將菩薩戒的大意清楚明白 記在心中,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菩薩的精神。 第三個目標,因為佛在《梵網經》有規定受菩薩戒的菩薩,包括佛自己在內,每半個月都 要誦戒一遍,對照戒本來檢討自己的實行,好好反省。如果發現犯戒就要虔誠懺悔,老實 改過。受了戒的菩薩如果沒有每半個月誦戒一次,就是犯菩薩戒。但是因為有的菩薩文字 方面有困難,或者對菩薩戒內容不熟,所以參加誦戒很難得到確實的利益和效果。我們希 望這份淺要的複習,能幫助大家在每半個月誦戒之前,做個溫習和反省,使誦戒能夠發揮 真實的功能,得到殊勝的功德利益。 第四個目標,因為我們是以淨土念佛法門來修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對我們念佛人來講 ,菩薩戒是一面鏡子,讓我們了解阿彌陀佛的存心和待人處事的方法,也讓我們對照自己 日常生活的存心和作為是不是符合佛的心和佛的教導?因為一個念佛人,如果真的接受了 阿彌陀佛的大願感化,就像一支柴點著了火,柴和火就成為一體,不可分的。柴到哪裡, 火就到哪裡。所以自然會時時發揮阿彌陀佛的精神來待人處事。反過來說,如果木柴冷冷 濕濕的,一看就知道火沒有點著。這也就是說,假使待人處事的存心、言語方式、行為違 反了菩薩戒,就是違反了阿彌陀佛的精神,那麼念佛就只是形式上嘴巴唸唸,內心是不相 應的。不相應就是頻率不對,頻率不對是顯不出極樂世界影像的,也顯不出佛菩薩的影像 來。 --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楞嚴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1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41387106.A.473.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09/07 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