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不受施戒第五 下面繼續講第五條輕戒,題目是「不受施戒」。不受施就是不接受布施,這條戒是教 菩薩不能以瞋恨、憍慢的心拒絕接受布施。要了解,重點也不是說非接受不可,而是要注 意心念。不能以瞋恨、憍慢的心拒絕,否則就是捨離眾生。 若菩薩,有檀越以金、銀、真珠、摩尼、琉璃,種種寶物,奉施菩薩;菩薩以瞋、慢 心,違逆不受,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捨眾生故。 戒文告訴我們,如果菩薩遇到有在家施主拿金、銀、真珠、摩尼、琉璃種種寶物,要 供養布施給菩薩;但是菩薩因為和他有過節,還在生他的氣,不願意接受他的布施;或者 菩薩感覺自己很清高,看不起那些東西或看不起施主;這都是憍慢的心。菩薩如果用這樣 瞋恨、憍慢的心來違逆施主供養的好意,就是犯菩薩戒。假如犯戒的起因是生氣、瞋恨、 憍慢種種污染的心念,捨離眾生,就是犯染污起。 若懶惰懈怠,犯非染污起。 另外一種狀況,如果菩薩是懶得理會施主,懶得處理供養的物品,才不肯接受,那麼 也是犯戒;而犯戒的起因是懶惰懈怠,這是犯非染污起。 不犯者: 這第五條不受施戒有八種開緣: 若狂, 第一、如果菩薩或是施主雙方任何一方精神不正常,發狂了,這樣不接受布施是開緣的。 若知受已必生貪著, 第二、如果菩薩知道自己接受了寶物,一定會生起貪愛、執著的心,妨礙出家修行的本意 。為了護持修道的清淨心,也是可以不接受的,這是開緣。 若知受已施主生悔, 第三、如果菩薩知道這位施主布施了會後悔,這樣不接受也是開緣。 若知受已施主生惑, 第四、如果菩薩知道接受之後,施主會生起種種懷疑。比如,懷疑自己布施了這麼貴重的 東西,到底有沒有功德呢?或是懷疑布施給這位菩薩,到底有沒有價值、妥當不妥當呢? 如果施主不明白布施的道理,而有種種懷疑,這也是開緣,可以不接受布施。 若知受已施主貧惱, 第五、如果菩薩知道施主布施了之後,他自己會發生貧窮、苦惱的狀況,這也是可以不接 受的開緣。 若知是物是三寶許, 第六、如果菩薩知道施主布施的東西是先前就已經許願要供養三寶的,既然已經許願說要 供養三寶了,嚴格講起來就算是三寶物了,實在不宜再改送菩薩,菩薩也不宜接受。所以 這種情形不接受,也是開緣。 若知是物是劫盜得, 第七、如果菩薩知道施主所布施的東西並不是他自己的,而是拿別人的東西來布施,甚至 是搶劫或是偷盜來的,這當然不應該接受,所以是開緣。 若知受已多得苦惱,所謂殺、縛、謫、罰,奪財,呵責。 第八、如果菩薩知道接受以後一定會產生許多苦惱,可能還會被殺掉或是被綁票,或者受 降級處罰;也可能引起大家來搶奪、責備,這樣的狀況也是可以不接受的,開緣。 == 此戒的開緣條件就是我們供養佈施應該要注意的種種細節。 比如必須是在清醒理智的情況下,不能生悔、不能帶疑、不能害對方生貪著、 不能是超出能力的供養佈施、不能拿已經起意想供養三寶的東西轉佈施供養出去、 不能是不正當所得、不能佈施供養會引起對方煩惱麻煩的東西。 淨空法師從說過新加坡談禪法師的故事,他佈施只跟人家說一句話: 「各人因果,各人負責」,以後就不再管了。 如果帶著懷疑,這種佈施或供養就不清淨了。 還有就是講過 過去韓館長接過信徒想供養還是佈施一大筆錢的電話, 韓館長很機警有智慧,就問錢從哪裡來,結果是借高利貸來的, 韓館長當場就讓他趕緊把錢拿回去還,不能接受這種錢。 -- 每一念都不是偶然的,每一句話、一件事情,也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我們自身習氣和修為的展現。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44578841.A.26B.html ※ 編輯: summertrees (203.73.85.21), 10/11/2015 23:55:36
dakudai: 阿彌陀佛! 10/12 16:09
lensfill: 沒看懂, 讚歎 10/13 18:48
lensfill: 阿彌陀佛 10/13 18:48
summertrees: 哪裡不好懂嗎?或許我可以幫忙看看? :) 10/13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