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不教懺悔戒第七 下面繼續講第七條輕戒,題目是「不教悔罪戒」。不教悔罪的意思就是沒有教化犯錯 的眾生懺悔罪業。眾生造的罪業,依照因果法則是會墮落受苦的;菩薩慈憫眾生,不忍心 眾生受苦,所以要發慈悲心教導犯錯的眾生懺悔罪業;菩薩不可以不教化犯錯的眾生懺悔 罪業。有些人很怕懺悔罪業,其實懺悔罪業是很大的功德,也是最大的善。懺悔罪業就好 像把拍不好的錄影帶洗掉,重新錄好的上去,以後才不會放映不好的影片。 若菩薩,於凶惡犯戒眾生,以瞋恨心,若自捨,若遮他令捨,不教化者,是名為犯眾 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懶惰懈怠,若忘遮他,犯非染污起。何以故?菩薩於惡人所起慈悲 心,深於善人。 戒文告訴我們,如果菩薩對兇惡犯戒的眾生很生氣,以怨恨的心捨棄他,不想教化他 ;無論是自己捨棄或是勸別人也捨棄不要教化,都是犯菩薩戒的。如果菩薩不肯教化眾生 的起因是生氣、怨恨這種染污的心,就是犯染污起。另外一種狀況,如果菩薩是因為自己 懶惰懈怠不肯去度化兇惡犯戒的眾生;或者當別人發心在教化的時候,自己一時忘記了菩 提心,無意中去阻止他教化,這也是犯菩薩戒。而這犯戒的起因是懶惰懈怠,所以是犯非 染污起。為什麼菩薩不肯度化兇惡犯戒的眾生,自己就犯戒呢?因為菩薩對造惡的人,應 該憐憫他,造惡業一定會墮落去受苦;菩薩不忍心眾生受苦,因此菩薩對惡人所起的慈悲 心比對善人更深。因為善人自己懂得修善,自然比較不會墮落受苦。 這一條戒的重點是要以慈悲心,不忍心眾生造惡受苦,並不是叫菩薩天天要去注意看 別人有沒有犯戒,整天忙著去修理別人,完全忘記修行是要修改自己;弄得大家烏煙瘴氣 更造惡業,還以為自己是很認真在實行這條戒。其實第一個需要教悔罪的兇惡犯戒眾生是 誰呢?就是自己。因為就如《地藏經》所說的,我們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如果 不能先教化自己,又能教化誰呢?如果不教化自己懺悔,改過念佛,也是放自己墮落,也 是捨棄眾生啊! 這條戒說要教化犯錯的眾生懺悔罪業;念阿彌陀佛是最好的懺悔罪業法,直接把過去 不好的片子洗掉,改錄上最好的阿彌陀佛影片。阿彌陀佛的大願說:造惡業的眾生,只要 聽聞到他的名號,發起願意改過的心,願意生極樂而一心念佛,佛也能夠保證他不會墮落 受苦,並且還歡迎他到極樂世界留學,接受佛的教化,直到成佛。我們念佛人領受了佛的 大願悲心,也要發心愛護幫助犯錯的眾生懺悔念佛,同生極樂。就如同阿彌陀佛永遠不捨 棄我們,我們也以同樣的悲心對待眾生不犯者: 這第七條不教悔罪戒有四種開緣: 若狂; 第一、如果菩薩或者兇惡犯戒眾生,雙方任何一邊有精神上的毛病,這就難以教化,所以 是開緣。 若知不說令彼調伏,如前說, 第二、如果菩薩知道對方眾生的個性,越去教化他,他就越故意犯錯;不去說他反而能使 他調伏,改惡向善;所以菩薩就用慈悲、耐心,靜靜等候,沒有去教化。以這樣做為一種 善巧方便來幫助他,這也是開緣。 若護他心, 第三、如果菩薩去教化某一位兇惡犯戒眾生,會使大眾誤會菩薩是和他同黨的,反而使大 眾造惡業;為了保護大眾的心,暫時不去教化,這也是開緣。 若護僧制。 第四、如果僧團有某種制度,為了維護僧團共同的制度沒有去教化,這也是開緣。 == 如果菩薩對兇惡犯戒的眾生很生氣,以怨恨的心捨棄他,不想教化他; 無論是自己捨棄或是勸別人也捨棄不要教化,都是犯菩薩戒的。 這讓人想到死刑。 死刑基本上就是一種以報復怨恨心(以牙還牙)行放棄不教化的行為。 阿闍世王犯下五逆罪,佛陀也從來沒有因此而放棄不教化他,判他死刑。 若非佛陀的無盡慈悲,阿闍世王也不能臨終大懺悔,往生極樂世界。 這樣一個惡人,將來也能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 《無量壽經》也說: 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 即生我國。 得人身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若放棄惡人而不予教化,結束他的性命, 等於就是奪取了他難得的解脫機會,這實在不是菩薩應該贊同的事。 先懺悔自己也就明白,無量劫來,我們也曾犯過各種難以寬宥的罪行, 但佛菩薩從來都不曾放棄我們,我們又有何理由不原諒不幫助那些犯惡的人呢? 我們應該希望幫助這些人趕快懺悔改過,將來往生西方,不要去受地獄的可怕果報才對。 願我能對一切犯惡眾生,升起慈悲心,幫助他們懺悔改過,將來往生極樂世界。 -- 每一念都不是偶然的,每一句話、一件事情,也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我們自身習氣和修為的展現。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44843680.A.31F.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10/15 16:25
yuch: 南無阿彌陀佛 10/15 18:27